如果你想成功,想拥有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人生,就必须付出十二分的努力,竭尽全力地去做已经决定好的事情。只有付出了常人不愿意付出的努力,才能做到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比尔·盖茨在上小学的时候,做到了一件令很多人惊讶的事情:一字不漏地背诵完《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至第七章的内容。要知道,这些内容不仅毫无韵律,而且有数万字之多,即使是一个成年信徒要想做到这点也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当时仅有11岁的比尔·盖茨却做到了。给他带课的牧师问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用了四个铿锵有力的字回答:“竭尽全力。”
千万不要把失败看作理所当然,否则一生将会被失败困扰。当目标确定后,要把它看得像自己的生命那样珍贵,竭尽全力地去实现它。不要在还没有成功之前就安慰自己,否则只会消磨自己的斗志。
苏轼说:“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既然身处战场,就要抛开生死,这样才有生的机会;如果思生的话,就会因不能用尽全力而被全力以赴的对手杀掉。同理,既然立下志向,就要排出杂念,全力以赴,一旦产生懈怠情绪必将功亏一篑。
9、常思常新,谋定后动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一位饱学多识的人向一位大师请教:“佛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认为其中有荒诞之处。高大的须弥山固然可以容纳小小的一粒芥子,但芥子又如何容纳须弥山呢?”
大师没有作答,而是反问一句:“听人说你学识渊博,堪称‘读书破万卷’,此话当真?”此人自豪答道:“当然不假。”
大师又问:“既然是真的,那么你把学到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呢?”
此人点点脑袋:“自然全部在这里!”
大师笑道:“这就奇怪了,我与你有相同的困惑,既然小小的芥子不能容纳须弥山,你的小小脑袋又如何放得下万卷书呢?”
此人沉思片刻后,大彻大悟。
这便是思考的魅力。在思考的过程中,深奥的东西会逐渐变得容易理解,困难的事情会变得简单。
西汉初年,有人上告说楚王韩信造反,将领们纷纷要求高祖派兵攻打。高祖没有发话,转而向陈平问计。从高祖口中得知将领们的建议后,陈平问:“外人知不知道有人上告韩信谋反?”高祖回答说没有。陈平又问:“韩信知道有人告他谋反吗?”高祖回答说不知道。接着,陈平又问高祖,他的精兵和手下将领的用兵本领能否与韩信相比,高祖回答说都不如韩信。陈平说:“既然陛下的兵没有楚兵精,将没有韩信厉害。一旦举兵攻打,必然会遭遇失败。臣私下为陛下的安危担忧。”高祖有些惊慌,问他该怎么办。陈平说:“古时,天子乘巡游之际会见各地的诸侯。陛下可以假装去与楚地毗邻的云梦巡游,然后在楚地之西的陈地会见诸侯。韩信听说后一定不会有所防范,并会前来迎谒。到那时,只要用一个身强力壮的人就能把他捉住。”后来,高祖采用了陈平的计谋,轻松将韩信擒住。
炎兴元年(263年),总指挥钟会引兵近二十万、兵分三路讨伐蜀汉。除钟会一路外,另两路首领为征西将军邓艾和雍州刺史诸葛绪。在这三位将领中,钟会和邓艾都有谋反之意。司马昭之所以敢于大胆任用他们二人,是因为他已经做了周密的思考。
驻守沓中的姜维见汉中已被攻破、钟会欲取蜀都成都,立即出兵阻截,廖化、张翼从成都引兵来援。后来,双方在剑阁(今四川剑阁县西)相持。姜维、廖化、张翼先赶到剑阁,于是凭险据守。钟会虽有十余万大军,但始终难以有所进展。
这时候,邓艾与钟会产生了分歧。姜维退至剑阁前,邓艾曾与诸葛绪谋划击江油(今四川江油东)、入成都。不料,诸葛绪不听其议,率军与钟会会合。钟会乘机诬陷诸葛绪,夺去了他的兵权。邓艾无奈,只好也去会合。剑阁久攻不下,钟会下令休整后再战。邓艾则认为不能给蜀军喘息的机会,建议取道直逼成都。分歧产生后,邓艾不听钟会号令,引兵绕过剑阁,从险山恶岭中开辟了一条通往江油的小道。驻守江油的蜀军毫不防备,只得举手投降。随后,邓艾又攻破了绵阳,一步步向成都靠近。
刘禅见魏军逼近成都,立即聚众商议。经过一番商讨后,刘禅决定降魏。刘禅投降,标志着蜀汉的灭亡。邓艾率军入成都后,尽量安抚降众。在未得到司马昭许可之前,他先将刘禅封为行骠骑将军,后又上书请封其为扶风王。在这期间,坚守剑阁的姜维接到了后主的投降诏令。姜维顿生一计,先是佯降,接着劝钟会立地称王,不料正合其心意。钟会见邓艾已入成都,立即上告其有谋反之心。司马昭见大局已定,顺势令钟会将其押解回京。押解途中,邓艾先是被其部将劫走,后被钟会军杀死。
邓艾死后,钟会和姜维本想秘密进军洛阳,不料被司马昭识破,遂公开反叛。姜维乘机建议钟会杀掉入蜀的魏将,以免他们惑乱军心。钟会本欲行事,却招致入蜀魏军的不满,被魏军杀掉。
其实,钟会的下场早在司马昭预料之内。当初,钟会因为才能出众被司马昭任用。司马昭的夫人王氏对司马昭说:“钟会这个人见利忘义,好生事端。一旦对他恩宠过度,他肯定会犯上作乱,因此不可委以重任。”然而,司马昭却将攻伐蜀汉的重任交给了钟会,并拨兵十余万。没有十分把握,老谋深算的司马昭是不会这么做的。当时,蜀汉军民疲惫,但众人却认为不到攻伐蜀汉的时机。司马昭认为:“人心犹豫胆怯就会智勇尽失,强行命令一个智勇尽失的人去攻城略地无疑会被敌人所擒,只有钟会锐意伐蜀,任用此人一定能够灭掉蜀国。灭蜀之后,钟会即使想作乱也没有办法,因为蜀国遗民刚受震恐,惊魂未定,难以与其共图大事,而跟随他的将士思归心切,不肯与他同谋。如果他想造反,只会自取灭亡。”司马昭的目的达到了,不仅一举平定了蜀汉,而且同时除掉了钟会和邓艾,可谓一举两得。
没有一个好的思路,就难以有一个好的出路。行动固然重要,但没有思想的指引,只会像盲人摸象那样盲目。那么,如何才能养成思考的习惯呢?
(1)杜绝思维定式的产生
山上住着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只有父子两人,他们二人靠砍柴为生。每天早上,父子俩都会将前一天砍好的柴装在车上,然后在车前套上牛后,就开始前往山下的集市上卖柴。
由于老父的眼神不好,每到拐弯处时,儿子便会提醒父亲道:“爹,要拐弯了。”然后父亲便指挥牛拐弯。久而久之,牛每次来到拐弯处时都会稍作停顿,听到“爹,要拐弯了”这句话后,就自觉地开始拐弯了。
一次,父亲因为身体不适不能下山,儿子只好一个人赶着牛车下山卖柴。结果,到了第一个拐弯处时,牛像往常一样站着不动了。儿子很着急,但无论他怎么吆喝、指挥,牛就是不动。后来,他甚至用鞭子抽它,仍然没有效果。
儿子无可奈何,但他不愿意打扰老父亲,可是必须要赶快下山把柴卖掉,否则就会耽搁砍柴。他回忆了以往每到拐弯处的情景,好像发现了其中的原因。他四处看了看,除了他之外,周围没有什么人。于是他大声喊道:“爹,要拐弯了!”
奇迹出现了,牛听到了儿子的这句话后,又像往常一样动了起来。
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式,就会像故事中的这头牛一样墨守成规,不能根据变化的情况而变通。
(2)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
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遇到过这样一道智力题:将四个角的桌子砍去一角,还剩几个角。有人直接按照加减法来计算,得到的答案是三个角。有人略作思考,得到的答案是五个角。孰是孰非,如何定论。其实,根本无法定论。三个角对吗?如果沿着桌子对角线砍去的话,自然是对的。五个角对吗?如果沿着对角线内侧砍去的话,自然是五个角。还有答案吗?自然有。如果从桌子两边的交点向另外两条边砍去,就能得到四个角。
当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时,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常常能够得到几种不同的答案。然后,通过分析和比较从中选择最佳答案。
思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离开了思考,再伟大的行动也只能换取愚蠢的果实。同时,思想永远不会枯竭。累的时候,让大脑休息一下。当再次面临还未解决的问题时,豁然开朗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
10、以俭助勤,合理理财
不懂节俭的人,即使有一双勤劳的双手,也难以积累起成就事业的资本;不会理财的人,即使拥有一座高高的金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两手空空。
对于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讲,节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才能够为成就事业积累足够的资本,或将资本的价值最大化。
卡耐基在公司里提议计划用钱时说:“我也有过财政困难。我曾在密苏里的玉米田和谷仓工作过。我辛勤地工作,直至腰酸背痛。我当时所做的那些苦工,并不是一小时一块美金的工资,也不是5毛钱,也不是10分钱。我那时所拿的是每小时5分钱,每天工作10小时。我知道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一直住在一间没有浴室、没有自来水的房子里是什么滋味,也知道在一间零下15℃的卧室中待着是什么滋味,还知道为节省一毛钱徒步数里远以致鞋底穿洞、裤底打补丁的滋味。”
“在那段时间里,我没法从收入中省下几个铜板。如果我不那样做,心里就不安。由于这段经验,我们必须和一些公司一样,先拟定一个花钱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来花钱。”
除了在事业中要注意节俭外,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节俭。如果忽略了一个方面,必然会给另一方面带来负面影响。翻阅成功人士的生活作风,不难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节俭的习惯。
以“世界传媒和奥运报道”为题的新闻发布会在悉尼奥运会上发布时,世界各地的传媒大师和记者欢聚一堂。
发布会进行过程中,美国传媒巨头N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弯下腰,身子钻到桌子底下,似乎在找寻什么重要东西。见到这样堂堂一位副总裁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这种不雅的动作,在场的很多人都感到惊讶:这不等于自毁形象吗?
不一会儿,麦卡锡从桌下钻出来,手中拿着一支雪茄,面带微笑地向在场的人扬扬手中的雪茄说:“对不起,我不小心把雪茄弄掉地上了。记得母亲曾经告诉我,应该爱护自己的每一美分。”
香港富翁李嘉诚从来不讲究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且一套西服穿十几年,鞋子坏了补好后照样穿。在他的影响下,其子李泽楷也相当节俭。
至1999年终,李泽楷的身价已经升到几十亿港币。在接受《亚洲周刊》的记者来访时,他手上戴着一只Swatch手表,脚上依然穿着一双俗称“白饭鱼”的鞋。要知道,这种鞋在遍布香港街巷的便民超市或连锁店中随处可见,一般只售15港币。另外,他虽然有一架价值1000多万港币的滑翔机,但从来不用于享乐,只是在招待生意伙伴时才会用用。
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后,还要学会理财。曾经有位学者做了一项社会调查,以“有谁知道自己家的年花费是多少”为题进行调查。结果,近62.4%的人回答知道,而其中的绝大多数是百万富翁。接着,这位学者又以“有多少人的日常生活开支是按照预算进行的”为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百万富翁的人群里,有2/3的人按照预算进行日常生活开支。出现这种情况难道是巧合吗?当然不是。这说明一个事实:大部分成功人士都能合理理财。
如果学会了节俭,不仅可以积累财富,而且可以养德;如果学会了理财,不仅可以有效投资,而且可以消除不知财富何处去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