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 御选语录
- (清)爱新觉罗·胤禛
- 3846字
- 2015-12-26 17:54:57
學人初聞道。空境易。空心難。究竟則空心易。空境難。空境而不空心。到處為礙。空心而不空境。觸途成滯。不見道。心空及第。應知心外復有何物而可空。物外復有何心而可空。所以云。我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少有分別心。則非第一義。若不如是。必不能守。
妙明心地。要會不難。但辦信心。即在目前。夫生滅心。乃生死本。凡所對待因緣。善惡是非。人我彼此。憎愛取捨。皆是無明生滅識性。本地妙明真心中。實無這些葛藤。學道之人但能識得本心。看破生滅幻心。即明生死之理。若能了辦生滅幻心。即超生死之道。看破謂見。了辦謂成。其途路中無修守之修守。若非踏破重關。物我一如。亦不可輕言易也。其強作主宰輩與下士聞道大笑者何殊。凡入道者。諦自省可也。
此一件事。若與語默邊會。總沒交涉。初學欲了明此事。務將聰明知解。語言文字盡情拋開。的確一字用他不著。淨名經云。依於義。不依語。能如是直心而入。必得了明。將此為入道之基。但既入矣。又不可以默為究竟。云此一事不在語句上。便務靜觀心。又所謂逃坑落塹也。所以經云。雖復不以言語道。亦復不著無言說。何則。語言乃色相之名。若不能徹其名。焉能徹其體。果能徹其體。自能徹其名。語默二見不除。皆為障道之因。聊述前後堦級次第。上根大器者。自能領會。直踏華藏焉。
凡夫種田。從地上耕種。道人種田。從地下耕種。凡田賴時雨滋長禾苗。聖田需法雨收獲籽粒。務心田者。諦審思之。設有增上慢人道。求心了不可得。更有何田可耕可種。則未免辜負圓明此數句說話也。自有真實修行明眼人辨取在。
學者參悟見道。頃刻之間便可明生死幻妄之因。識得即生死而離生死之理。然明雖在一時。而了不可限期。真心若不修無修。幻身何得證無證。所以道。祖言外其身而身存。寒山大士言易者易其形。夫外易之道有二。有從內而外身易形之道。有從外而外身易形之道。若執內之外易。則似滯殼迷封。若執外之外易。則似癡狂外走。若不明二種外易之道。但囫圇排撥。復不力行行業。則饒伊經千生百劫。亦不過空言。明知生不是生。死不是死。為何被生死之所流轉。委之其力。未充而已。擬欲脚踏實地。了明生死。不能也。且將二種內外外身易形之理試體會看。若也體會得出。許汝明佛仙一貫之道。若也不能體會。不可執狂空以欺己欺人也。即圓明亦不敢自言了證。但所見實有確據。願與同見者。期共勉同行云爾。
十月初五日。祖師誕辰。王云。達摩大士。乃我震旦大恩初祖。西歸時。復慈留隻履。我東土百千萬億眾生。而祖履亦化為百千萬億隻履。人人惠之。現今各各在目前。為何諸人負恩辜德。一一棄之不顧。況當年祖師九載所面之壁。亦日日在各各面前。何不體究。若也不會。圓明今日與諸人露箇消息。參。透。會。穿。
王云。學道之人。識心不了。不著有。便著無。不著此二種。便於有無之間博量卜度。及自覺得此病。又在非有非無處著倒。所以古人諄諄垂訓。令離四句之說。四句者。乃有。無。非有非無。亦有亦無是也。若透得此四句。如何保任。遇一切諸法有。我亦隨順與之有。却不被此有所礙。遇一切諸法無。我亦隨順與之無。亦非世俗虗豁之無。遇一切諸法亦有亦無。我亦隨順與之亦有亦無。不作凡情戲論。遇一切諸法非有非無。我亦隨順與之非有非無。且非互相背違。此淨名所云外道六師所墮。汝亦隨墮是也。若不如是。不得輕言離四句也。珍重。
一日。偶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從來拈提此旨。乾峰拄杖一畫為最。但未免太隱。圓明今日重開一面。年牙相似體。烏鳥不同心。且道與乾峰同耶異耶。若檢點得出。許汝解涅槃門一路。
天無心覆而普葢。地無心載而普擎。三光無心明而普照。聖人無心用而普應。聖凡之殊。絲毫之隔。只在有心無心之別耳。所以道。人能常清淨。天地悉皆歸。何況其他萬有諸法與吾為礙為滯也。既為人矣。何不則天象地。法三光作一真人。不亦快歟。有一從者進云。恁麼則王爺自能超凡入聖也。王云。惡。是何言哉。曰。聖一字。則余豈敢。修而不倦。誨人不厭。或可謂云爾已矣。
有問。如何是無位真人。王云。貪。復云。此一字已繪出無位真人行樂了也。若也不識。只得蛇足一上。言無位真人者。本非無位。強名之曰無位耳。若言有位。却是無位。說他無位。却是有位。要識無位真人。須從有位中會。譬如一人不住東南西北四位。立在者裏。若東望此人。則謂之西。西望此人。則謂之東。南北亦然。此乃逃一位而墮四位也。上下亦然。乃至塵塵剎剎亦然。然則塵塵剎剎盡是有位真人。舉一言是有位真人。則百千萬億為無位真人也。從此一一推而廣之。將何為有位真人也。既不可名有位真人。豈非無位真人而何。所以無位真人之名如此而立。乃從有位真人而得此名也。所以有因無有。無因有無。無即是有。有即是無。若於有無之外另覓無位真人。保汝覓到驢年亦不得夢見在。若也不會。參。
有僧問。無位真人如何保護。王默然良久。僧云。懇乞指示。王云。護真但化妄。妄化自皈真。緜緜化導去。妄盡即全真。真名因妄立。妄盡何名真。一真不自立。是名為護真。云。王爺還是演教。還是酬機。王云。先演教。後酬機。云。衲子分疏不下。王云。觀音千手千眼。大師會得也無。云。會不得。王云。若也不會。圓明八萬四千張口理應分疏不下。僧禮謝。王笑云。何不道今日纔見多口親王。
僧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王云。者句也須吞却。僧云。不解。王云。閉眼鑽入恒沙裏。僧云。恁麼則馬祖云一口吸盡西江水。悞矣。王云。中人以下果。不可以語上也。
僧問。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畢竟是什麼。王云。是六。僧云。如是如是去也。王云。還添減些子纔得圓。
中秋。僧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王云。只此十二字也少他不得。僧云。作麼生行履。王云。客來我便出。何怕不相親。僧云。向上還有事也無。王云。切忌賞中秋。僧拍手。王云。我醉欲眠君且去。
除夕。有一僧問。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王云。歲月蹉跎。何暇戲論。云。小僧是至心真實請問。王云。來年此月此日此時向汝道。僧禮謝。王取筆簽一押云。立此存照。
歲底。王至柏林。書春福散眾。一僧至云。一大藏經盡被王爺布施了也。王隨手執筆。自向額上一點。僧云。王為何自己點額。王云。自己點了。免被他人點。僧云。作家王爺。今日大有人我在。王指額點云。者點的是我是人。僧慚惶作禮。王急取烏帕拭淨墨點。又一僧出云。金不博金。王爺為何將烏帕拭墨。王云。仁者到諸方切不可舉。圓明分黑疏白。僧云。衲子不敢。王云。水洗水也。有一老僧在傍云。王爺真正仙機。王云。仙機與否無據。情知你不解佛話。又一僧云。請王爺道佛話看。王云。且書壽字。僧云。王書底是福字。何得言壽字。王云。不見道。人間五福壽為先。老僧復拍手笑云。有趣。王云。八十公公嚼秫稭。老僧云。貧衲實不解此語。王云。老老大大。何曾嘗著些滋味。眾笑無語。王云。今日無端。頻遭點額。
一日較射。眾皆空發。惟一善射護衛。矢矢中的。射畢論賞罰。王罰善射者而賞眾。者云。僕矢皆中的。何翻受罰耶。王云。余所論者中地。汝所論者中的。何得不罰汝也。者云。若如是論。則易事也。王云。原係易事。誰教汝自己為難。眾皆大笑。乃厚賞善射者。
一日。王賞花飲酒。晚歸寢室。呼從者點燈來。從者擎燈入室。王將燈吹滅云。點燈來。者重燃燈。方至。王復吹滅云。點燈來。者云。王醉也。王喝云。速點燈來。者急復燃燈。入室擎立。王云。燈下仔細觀看。余醉也。乃汝醉也。
一日網魚。從者將所網之魚呈獻。王云。網得之水何不一併呈來。者云。網何可網水。王云。水不可網。魚如何可網得。者笑云。此魚即是網網得。王云。網呢。者云。在池邊。王云。可惜許。令從者將魚擔去放生。
從者一人問。參禪悟道。惟覓一真我。如何是真我。請王指示。王云。水重水銀輕。者云。豈有水重似水銀之理。王云。若如汝說。大海裏盡是水銀那。者云。總算自然水多水銀少。王云。癡人。誰不教你總算。
一日晚。有侍從一人求請開示明心見性之法。王云。大海裏張燈捕魚蝦去即得。從者云。水裏何可張燈。王云。水裏既不可張燈。心如何可明。性如何可見。者云。若如是。明心見性之理無耶。王云。不是無是理。只是無有是理。者云。某甲更糊塗不解矣。王問云。月上也未。答云。月尚未上。王云。待月上時再向汝道。
有僧請示。問云。踏破虗空。向後作麼生行履。王云。合大體去。僧云。設如有箇直入千峰萬峰的。還有事也無。王云。牛過窗櫺。僧云。莫是安身立命處麼。王云。身亦非身。命亦非命。僧云。被貧衲勘破王爺伎倆了也。王云。大士今日如何喚余。僧云。雍親王殿下。王云。若然。未許你勘破在。
王一日聞戍樓鐘聲。問云。什麼聲。從者云。是鐘聲。王云。我只道是鼓聲。從者笑云。何以鐘聲作鼓聲賺小奴。王云。你見撞鐘來那。從者云。雖然不見。聽得是鐘聲。王搖手云。却是你賺我。
王夜坐。忽聞風起。喚從者。者應入。王云。風喚汝不答。余喚汝即應。何也。從者無對。王云。風喚汝即去。余喚汝不來。何也。從者又無對。王云。大門閉了不曾。從者云。尚未。王云。開開。
有僧問。童子持鑑。意旨如何。王云。小兒伎倆。云。如何是大人作用。王云。訓他不持。云。王爺特尊貴生。王云。將謂你是小兒。僧便喝。王云。小兒形態畢露。云。切莫壓良為賤。王云。公案現在。云。恁麼則王爺一狀領過也。王云。無奈被闍黎帶累。云。轉見不堪。王云。漆桶相逢。傳為諸方笑具。
有僧問。大海無波。因甚觸風鼓浪。王云。只為無心。云。本自清淨。為何遇緣生情。王云。只為有意。云。如何修行。王云。有意處無心。無心處有意。云。若然。人天福報則不無。衲僧門下尚欠一籌在。王云。試露消息看。僧便喝。王云。龍頭蛇尾漢。云。王爺又作麼生。王亦喝。僧又喝。王云。果然通身鱗甲。僧笑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