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十年,找到你的定位和方向(2)

二三线城市的弊端也是十分突出的。二三线城市的上升空间极其有限,由于各种资源和优越条件的裙带化,在大大小小的机关、公司、企业中,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都跟大城市中的有着十分鲜明的差异,关系比能力更吃香,“务虚”比“务实”更受欢迎。对于那些无门路、渴望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人来说,并非最佳选择。并且,竞争环境的公平、相对公平的机会、个人权益的法制保障,也正是二三线城市最欠缺的内容。

但其实,不是说一线城市好于二三线城市,只能说各人的喜好和能力不同,适应的地方也不尽相同。不要觉得,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到一线城市,也不要觉得二三线城市发展没有前途。事实上,不论你在哪个城市,能够认准自己的地位,看清自己的前途和方向,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充实且精彩。

4.跳出“忙、茫、盲”的怪圈

如果你初到一座大城市,有时候难免会迷路。迷路了,怎么办?方法很多,我们可以询问路人、询问交警、给住在这所城市里的朋友或同学打电话。可是,如果我们在人生的城市里迷了路,该怎么办呢?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迷茫和低谷,很多朋友都曾向我倾诉过类似的烦恼:

“我活了26年,为什么越活越糊涂?”

“这份工作,我做了3年,可是我竟然不知道自己究竟擅不擅长干这行,辞职走人,还是继续坚持?”

“我觉得自己患上了抑郁症,想休息一阵子,好利用这段时间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等我考虑清楚了,再重新踏入职场,你觉得可行吗?”

“人们常说,每个人都会遇见自己的贵人,可是,我的贵人在哪里?”

“我想找职业规划师帮我规划一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可是发现价钱高得离谱,我究竟该怎么办?”

……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经过一段迷茫的时期,我们或许可以将之称为“人生低谷”。这段时期并不可怕,即便世上最伟大的人也会遇到无数的困惑。真正可怕的事情是,一旦碰到迷茫期,便立即停下来,渴望通过“整理思绪”、“调整心态”或者盼望贵人出现来挽救自己。我敢百分之百肯定的是,即便你躺在床上思索一年甚至十年,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境遇。并且,一定不会出现所谓的贵人来挽救你,真正的贵人是自己,真正的救星更是自己。想要走出迷茫的低谷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站起来,脚踏实地地把现在该做的事情做好。只有这样,你才能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也才能真正拯救自己。

有一只小鹿在觅食途中迷了路,陷落在一座很大的森林中,分不清东南西北。开始的几天,它乱冲乱撞,希望能“无意中”找到回家的方向。可是它错了,它始终绕不出这个大圈子,只觉得自己越走越深,彻底地被这片森林困住了。它吃东西没有心情,睡觉也不安稳,甚至它以为自己会死在这片阴暗的森林中。

可是强烈的求生欲望让它最终振奋了起来,它索性将自己所有顾虑和担忧都抛诸脑后,开始认真思索眼前的问题:如何解决饥饿,如何躲避风雨和寒冷,如何避免吃到有毒的食物……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它对所处的环境已经非常熟悉了。有一天,它穿过几丛灌木,惊喜地发现了熟悉的地方:它曾经跟着鹿群来过这个地方。沿着记忆中的路,它很快发现了回家的方向。终于,它回到了鹿群,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很多人一旦陷入迷茫,往往急切地渴望立即结束这种迷茫的状态,于是,他请教朋友,找寻高人,甚至一心“闭门思索”,然而通过这些方法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不专心于解决眼前的急迫问题呢?你有很多理想等着实现,你渴望找到自己感兴趣而且有前途的工作,你想和一位美丽的女子谈一场恋爱,你渴望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你饿着肚子,这些愿望怎么实现呢?很多人连自己的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却天天幻想着自己人生中的若干宏大目标,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浪费在了毫无实际价值的事上,所以,越是这样,就越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

迷茫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很简单,做你眼下最该做的事!往往在你解决眼下问题的过程中,你的迷茫便迅速消除了。

一个胸怀大志但处境落魄的年轻人站在茫茫的人流车海中,怅然自失着。这时,他看到身边经过一个捡废品的老太太。他有些鄙夷地问,您有梦想吗?言外之意是说,人生应该有更远大的理想,你怎么能做捡废品这种事。可是,老太太却答道:“当然有过,我曾经想当一名服装设计师。不过这个梦想太过遥远,我现在只想每天多捡一些废品,运气好的话一天能挣上七八十元,加上社会的各种福利补贴,月收入也能达到3000元。明年大概就能攒到10万元,然后可以考虑业余报一所服装院校。”

这个年轻人一下子惊呆了。

我们总鄙夷那些从事“低级工作”的人,觉得这样的人生无趣,我们固执地以为人要一心向着梦想进发。可是我们不知道,眼下该做的所有事都可能通往自己的梦想,而我们却总是盯着结果看,不知道眼前的过程后面就是结果。

所以,迷茫的时候,不要停下来,去做你该做的事,去做眼下你最迫切需要做的事。

5.摆脱“宿命”的诅咒

很多人不信“命”,对他人提到的“宿命论”持毫不犹豫的否决态度。这种态度当然是好的,然而,多数人仍然只是停留在了问题的表层。烧香拜佛,将命运交给神仙菩萨,有时也渴望从巫婆手中的水晶球中,看一看自己的前世……这些当然荒诞不经。但现实中的宿命,却如同命运施加在我们身上的符咒,迫于各种压力,我们不停地去按照某种既定的模式做某件事,我们不断地重复着很多人很多年前就在重复着的事。

这才是真正关乎我们一生命运的“宿命”。

很多年前,一部《大话西游》红遍了大江南北,还年轻着的我们看得前俯后仰、哈哈大笑,然而鲜有人看懂其中的真正含义。放荡不羁的至尊宝放弃西天取经,盗走师父的月光宝盒,大战观世音,并且与紫霞仙子陷入旷世惊天的热恋,誓要跳出命运安排给自己的“条条框框”。这其实不正是年轻时的我们吗?我们不满于父母的安排、学校的安排、公司的安排,发誓要追求自己渴望的人生。

可是最后又如何?亦如至尊宝,多数的我们放弃了一腔雄心,放弃了我们最心爱的爱人,向命运低头,戴上了“紧箍”,买房买车还房贷,过上了“正常平稳”的生活。

这难道是我们无法逃脱的“宿命”?

在苏格兰,有一位叫弗莱明的普通农民。有一天,他在野外劳动的时候,听到远处沼泽有人正在呼救,农夫走过去,发现一个小孩掉在沼泽里了,当时他只是本着救人一命的想法,救了那个小孩。但是没想到,几天后,他那破败的小茅屋迎来了一辆华贵的马车,车上坐着两位绅士,他们是被那位农夫救的那个小孩和他的父亲。

小孩的父亲表达了自己对农夫的感谢之情,并且送上了丰厚的报酬,但是被农夫拒绝了。农夫觉得自己救人并不是为了钱,如果拿了绅士的钱,就违背的了自己的初衷。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肯定觉得这只是一个烂俗的报恩的故事,但这件事的后续发展却让人吃惊。

绅士为了报答农夫,决定给他儿子接受教育的机会。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民的孩子想要接受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农夫答应了。绅士带走了农夫的儿子,把他送到自己儿子所在的学校跟他一起接受教育,并且在之后一直资助农夫的儿子学习。这个农夫的儿子,就是伟大的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他发明了盘尼西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霉素,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还受封为爵士。几年后,那位绅士的儿子得了肺炎,幸好有青霉素救了他。而那位绅士,就是当时英国上议院的议员丘吉尔,而他的儿子,正是“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我们认为的宿命真的无法改变吗?看了这个故事我们就能明白,所谓的宿命其实只是针对某些人来说的。为什么农夫的儿子能成为爵士,为什么很多人一辈子都只能庸庸碌碌地度过?其实,都是他一步步的选择最后成就了他现在的样子。

学历不会改变命运,但学历也不会成为你的桎梏。对于20多岁的人来说,所有的事情都还来得及,没有任何事能够成为我们的宿命,关键要看我们作出怎样的选择。譬如买房这件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一旦买房,将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你都将沦为房奴;而如果不买呢?我们的人生或许就会大大地不同起来。

总之,没有什么事是必然的,更没有什么事是“宿命”的,你的选择将决定自己一生的命运。

6.该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该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一直困扰着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一方面想尽早工作挣钱,给家里减轻负担,另一方面又对招聘单位的高要求望而却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成为一个现实的两难问题。

其实,这是个并不难解决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因为一时找不到理想工作,心灰意冷之下而决定去考研、考博,重归学校的“象牙塔”,奉劝作罢。当继续深造沦为找工作的缓冲期,也许后置的问题会带来更大的困扰。继续深造的意义在于: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塑造自我,结交更高层次的人脉,寻找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机会。相对于较为实际的工作问题,继续深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的工作基础,跨过高端企业的硬性门槛。

可是着眼于现实中的我们,真的是这样想的吗?很多人选择了考研、考博,比别人多读了几年书后重回社会,发现结果跟预期的完全不一样,几年前大专毕业、本科毕业是从零起步,现在自己研究生毕业、博士毕业,参加工作仍然是从零起步,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正是虚荣心和盲目追求高学历的行为给自己埋下的隐患。

就像比尔·盖茨在哈佛读大学的时候,曾经邀请他的一位同学跟他一起辍学创业,去研究一个当时非常前沿的新兴技术。然而,他的那位同学说,我连现在学的这个技术都是才刚接触,怎么能跟你去研究那个新技术呢?而且他难以舍弃在哈佛学习的机会。

结果,几年后,当那位同学终于对他所研究的技术有一定的成果的时候,比尔·盖茨已经创建了微软。

学位真的那么重要吗?从上面这个例子就能看出来。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为了让自己更有面子,所以才会选择继续深造,而不是真心喜爱研究。而这种虚荣心有时候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很好的工作机会,甚至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需求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就像人们生活当中走路上台阶,要一步一步地逐级往上走,第一步迈不好,你穿多名贵的衣服也要摔跟头。所以,不如在起步的时候,就想一想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一个定位。研究生按照惯例是做学问的,而我国的大多数人读研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多赚些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错位,而且让人深感遗憾,当然这与我国社会的体制和发达程度也是有关的。不过我们生活在这个阶段,千万不可盲目地从众,自己究竟是想做学问,还是想从商、从政,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按需求学,规划自己,这样不仅对自己,对国家、对社会都是有益的。

现实社会中,无论哪家单位,他们更注重的是职工的实践经验和可塑性。一个博士,在刚毕业的时候去求职,他发现自己找不到工作,因为他的博士学位,很多用人单位觉得自己不需要一个博士来工作,导致这位博士一直待业在家。

后来,他以本科生的身份去求职,结果很快就找到工作了。工作一阵子之后,老板发现他的能力远强于一般的本科生,于是这个年轻人拿出了自己的硕士证书,老板看后给他升了一级。

又过了一阵子,老板发现,他的能力也比那些硕士们来得高一点,于是年轻人拿出了自己的博士学位证书。老板这才恍然大悟,给他升到了管理层的职位。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没有继续深造并不意味着找不到好工作,拿不到高薪水,否则怎会有卖破烂起家的大老板?即便将来上了名校,拿到了高学位,也并不意味着前途、钱途就一定好,否则怎会有穷途末路、摆摊度日的北大学子?自杀的北邮博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但是不管是深造还是就业,都要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否则都是不会找到好工作的。

所以在面对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的问题时,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要从自身情况出发,走一条“最符合个人情况”的道路。

7.该打工还是“当老板”

每天朝九晚五、两点一线的生活让很多人厌烦,他们觉得这样活着太没有激情,也没有自由。是啊,这样的生活怎么可能有价值呢?所以,他们向往着那些当老板的人,哪怕只是拥有一家小餐馆,或者是一家发廊、一家服装店,至少“什么都可以自己说了算”,这样的生活,才算活出了价值,不是吗?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很多人,不乏一些刚毕业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创业。然而,结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