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这十年,找到你的定位和方向(1)

我知道,你很勤奋,能吃苦,加班,在高峰期挤公交……这些对你来说都不算什么。可是,在做这些之前,你知道自己的方向吗?你了解自己要这么做的原因吗?努力其实并不是最要紧的,方向才是最要命的。如果你不努力,只是一个平庸人;但如果你把方向都搞错了,那你就可能一无所有、一败涂地!

1.“兴趣”与“饭碗”该怎么抉择

很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往往从事的都是跟所学专业毫无关联的工作。像我曾经的大学同学,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的大概只有十多个,剩下的大都从事着与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实体销售、网编、信用卡业务员、电信客服,也有自己开五金店的。总之,五花八门。这大概就是当代大学生毕业后的真实写照吧。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我们以为自己毕业了,实则,我们刚入校而已。只要我们肯努力,肯用心,总能在社会这所大学毕业的,等到真正毕业,那时当是另一番情景了。

然而,有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是:很多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左右徘徊,茫茫然不知怎么办。每天两点一线地生活,单调而枯燥,对从事的工作提不起兴趣,但又碍于没有遇到“理想的工作”,面包要紧,于是,就这么干耗着。

当然,他们还不断发出疑问:我要不要换工作?

如果真的如上所述,换工作当然是最佳选择,找到一份“理想工作”虽不易,找到一份有兴趣而且能糊口的工作毕竟不难。如果你对写作有兴趣,大可以做编辑、记者或者一些撰稿性质的工作;如果你对美术有兴趣,可以尝试去一些广告设计类的公司。现在的中小型企业很多,门槛也不是很高,收入水平照顾个人生活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并且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收入肯定会越来越高,所以,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

可是,很多人仍然处在困惑当中,犹豫不决。

这时,我才明白:他们不是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自己擅长什么,自己要做什么。

兴趣是否能转化成事业呢?相信这是很多人的疑问,有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不论罗拉想要什么》就告诉了我们答案。罗拉是一个有着固定且待遇优渥的工作的邮递员,但是她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做一名肚皮舞娘。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罗拉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不远万里到埃及去学习肚皮舞。

在求学过程中,罗拉经历了很多事情,也曾经想要放弃,但是她最终坚持下来了,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化成了毕生的事业。最终,罗拉如愿以偿,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肚皮舞舞蹈家。

看了这部电影,我才清楚地认识到了两个事实:

1.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2.一个人即使再有兴趣、有天赋,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如果你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兴趣,那么,找一份有兴趣而且薪水不太低的工作,并不算难事;如果你并不晓得自己的兴趣是什么,那么,你为什么不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擅长呢?你现在的工作就是探索自己兴趣和擅长的一个平台。通过对自己工作的细致观察、认真了解,你一定能发现它的不凡之处,而且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魅力,之所以你还没有发觉,是因为我们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有人说,我只是一个餐厅服务员,每天听凭客人差遣,收拾餐桌,打扫餐厅卫生,每天都在重复着相同的工作,这样的工作难道也有魅力可言?我觉得是的。我曾经跟朋友一起去吃海底捞火锅,店里的服务员态度特别好,看到我那位朋友戴着眼镜,立即送上一块擦眼镜布,我那位朋友“受宠若惊”。我们两人吃饱后,剩下一袋龙须面。我俩悄悄议论:这家店能“退货”吗?我俩讨论了一会儿,只见离我们很近的一个服务员走过来,问我们要不要添水,末了,还告诉我们所有未吃完的整份食物,都可以退回。

这时,我已经非常感激了。这时,我才终于了解到为什么别的餐饮公司拼命挖海底捞的经理,挖不动经理的就挖服务员。

事实上,每一份工作都能做出它的特色,而做出了它的特色往往就意味着成功。如果你发现了怎样把自己工作做好做出色的方法,那么不妨多向你的领导建议,不断展现你的特长和工作能力。很多餐厅经理就是因为这样被领导从服务员提拔上来的。

兴趣和“饭碗”是并不冲突的,可以说,做一份没有兴趣的工作,即使再牢靠的饭碗,也会有丢掉的一天。而如果你对工作有兴趣,那么就算在旁人看来这份工作毫无意义,你也能从中收获成功。就像爱迪生,为什么他能实验一万次,为的就是找出最合适的灯丝。很多人说,这是因为他有毅力,但是,仅仅是毅力就够了吗?当然不,这说明爱迪生对工作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我们看来枯燥乏味的实验,在爱迪生看来可能就是最有趣的游戏,所以他才能坚持下来。所以,工作必须融入兴趣。

只要你肯发现,任何工作都有其乐趣,都有其魅力。当你为了自己的乐趣而去工作时,你的乐趣就成了动力,它将促使你上进,促使你出类拔萃,最终促使你成功。

2.奋斗,但不要忘了你的初衷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财富,可是这个说起来很简单的人生目标被我们执行起来却往往“走偏”了。明明我们只想买一双100元的鞋子,却被商场的促销或销售员的游说、朋友的建议搞得犹豫不决,最后买了一双500元的“名牌”;明明我们的目标是每个月挣到多少多少钱,可最后一清算,却被各种透支,月收入早变成了负数。

这是为什么?

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们缺失了一件很重要的东西——足够强大的意志力!

有一个年轻人,很能吃苦,也很勤奋,他发誓要学到强大的本领,然后自己开办一家企业。佛看着他,没有说话。

年轻人屡屡碰壁,他想去一家大企业施展才华,可是都被拒之门外,一些小公司倒是对他敞开了大门,然而一说到工资,仅够维持生活费用,他立即拒绝了。在如此“低不成高不就”的形势下,年轻人沮丧极了。佛问他:“你为什么要拒绝那些对你敞开的大门?”年轻人一脸傲然且坚决地答:“薪水那么低,我当然不能去!”佛反问:“薪水低和学本领有关系吗?”年轻人顿时噤若寒蝉。

于是,年轻人去了一家小公司实习。果然小公司是极其锻炼人的地方,短短的两年,他就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薪水翻了三倍。可是,有一天,他跟主管发生了争执,主管非常大声地辱骂他,他也反唇相讥。事后,他决定辞职。佛问他:“为什么要辞职?”年轻人答道:“我觉得人应该受到起码的尊重,一个不尊重人的公司不是好公司,我能吃任何苦,但是吃不了受气的苦,我必须辞职!”佛问:“你的目标是什么?”年轻人说:“学本事啊!”

“全学会了吗?”

“没有,可是……”

“要受人尊重就得具有值得让人尊重的实力,不过这是另一码事。”

年轻人终于有所省悟,于是,他发奋图强,终于学得了过硬的本领,很快便创建了自己的公司。

的确如此,我们的目标经常被我们挂在嘴边,等实际做的时候,我们反而被其他事情引诱走了。

“放羊娃”的命运被我们所不齿,我们拼着命地想挣脱这个诅咒,可是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多数人都承受不住,做了妥协者。你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众”,你变成常人眼中的“正常人”,赚钱养家、买房购车、生儿育女……这些看起来都是理所应当的事。可是,我们却遗忘了自己的初衷,而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活生生的“当代式放羊娃”吗?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巴雷尼从小就因病残疾,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巴雷尼全家都非常悲伤,但是他的母亲认为,自己应该多鼓励孩子,孩子已经残疾了,就应该让他更加坚强。

在母亲的鼓励下,巴雷尼坚持体育锻炼。渐渐地,身体的不便已经不能影响他的生活了,周围的人也不像以前那样嘲笑他了。可是他也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对学习开始懈怠了。巴雷尼的妈妈把孩子的行为看在眼里,对此很痛心。她对巴雷尼说,你的努力是为了自己,不要忘记你奋斗的初衷,你现在对学习的懈怠会毁了你的前程的。

听了母亲的话,巴雷尼终于醒悟,他的奋斗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而不是在意他人的眼光。很快,巴雷尼在坚持体育锻炼的同时,更加认真地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成为了一名耳神经专家,并且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成功者”总是说成功很容易,其实成功真的不容易,试问你能禁得住多少诱惑?

美国极富盛名的心脏移植专家爱德华医生曾经陷入到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次,他接收了两位病人,一个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弗尼斯,另一个则是普通病人杰克。这两个人的血型等指标都非常接近,但是杰克的身体状况却优于弗尼斯。在两个人都入院一个月后,他们终于等来了一颗适合捐献的心脏,但是心脏只有一颗,患者却有两个。

爱德华医生很是为难。但是出于医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他最终为杰克实施了手术。因为他知道,杰克得到这颗心脏就能痊愈,而弗尼斯的身体就算是接受了移植恐怕也活不了太久。

为此,爱德华医生被他所在的纽约医院解雇,来到了一个小镇上的诊所。记者们闻讯蜂拥赶来,面对他们,爱德华医生只说了一句话:“我只是一个医生。”这句简短的话已经足以概括爱德华医生的精神,后来这句话也被刻在了纽约医院的大门上。

什么叫成功?功成名就?腰缠万贯?如果是这样,那么像爱德华医生这样的人恐怕永远也不可能成功。但是在面对来自权力的诱惑和压力时,它能够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这就是一种成功。

为了成功我们必须奋斗,但是奋斗的同时也不能背弃原则。就算是有再多的捷径可走,但如果代价是对自己人格的践踏,我们也应该脚踏实地,放弃捷径。

3.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何处是我家

A和B毕业于同一所大学。毕业后,他们两人像很多初毕业的学子一样抱着对大都市的向往来北京求职。他们仅揣着几百元钱,往返于各大招聘场所、人才市场。A决定就职于一家小公司,待遇虽不高,但勉强可以使自己在这所大城市里生存下去。B在寻觅几个月未果,意兴阑珊之余,回到了老家发展,靠父母的关系就职于家乡某事业机关,薪水、职位虽一般,但在老家轻车熟路,过得也安逸。

两年后,两人偶然相遇,相约到一家饭馆,谈起这两年各自的遭遇。B开始羡慕A一身干爽、整齐的着装,谈吐举止无不透露出一股干练、老到。此时,A已经是某家电公司的销售经理,月薪九千,供着一间80平方米的两居室;而B仍然是两年前初入职的那个职位,薪水只涨了几百元,父母在市区早为他购置了一套不大不小的房子。B开始抱怨自己生活的无奈:前途黯淡,每日稀里糊涂地过日子,虽然一直有着十分的斗志,但是小地方事业机关的各种机制、做派,却将他严实地压在这么个职位上,他就像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猴子,身不由己。

A很同情B,可谈起自己的境遇,也透出一股无奈:虽然现在职位、薪水听起来都不错,然而北京的高消费、高房贷、高物价,也将他压得喘不过气来。自己仿佛成了一个挣钱机器,每个月都有各种花销,只要有一个月不工作,他的生活就会全线崩溃下来。需要40年才还清的房贷,将来孩子的教育、户口等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他的肩上。

本来A、B两人都被身边的亲朋羡慕不已,经过这一番交流两人这才唏嘘不已,原来他们风光的背后竟然都过得这么无奈。

A、B两人的境遇大概是我们很多人的真实写照,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究竟哪里才是我们的生存之地,难道没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十分舒坦地生活下去吗?几年前高级白领们流行“逃离北上广”,觉得一线城市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但是几年过去了,之前那些逃离北上广的白领们现在又怎么样了呢?他们在二三线城市依旧觉得不舒服,不满足。

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理想”的生存之地,只有“相对理想”的生活场所。究竟应该生活在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最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来选择。不是一线城市不好,只是可能有些人不适应,也不是二三线城市不发达,可能有些人不喜欢而已。

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好处不是这里空气清爽、环境舒适,而是这里的环境要相对公平、相对自由得多,同样,也可以赢得较多的机会。对于出身寒门的人来说,这样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相对独立的个人空间和上升空间,是十分难得的,这使之可以实现“完全凭借能力来证明自己”的理想。即便奋斗初期十分艰难,但只要勤奋努力、头脑灵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闯出一番事业。

同样的,一线城市的弊端当然也是很明显的:高房价、高物价和户口等的限制,使其生活成本极其高昂,生存压力也比二三线城市大得多。

而对于那些回归二三线城市的人来说,出路不外乎这么几种:考公务员,或者凭借当地的关系,寻找一家稳定机关或事业单位,当然也不乏渴望通过自己奋斗在家乡扎下根来的人。二三线城市,虽然生活成本较低,各种压力也小得多,但是千万不可将之视为“避难所”,人的各种优势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够体现出来,在这样的“地域特色”明显、裙带关系突出的地方,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处境,实在是没什么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