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勇于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 你能行:微软精英给年轻人的职场忠告
- 肖文键
- 5726字
- 2015-12-28 11:49:39
人的一生将面临无数次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选择对了专业,我们学起来将如鱼得水;选择对了工作,我们工作起来将得心应手;选择对了爱人,我们生活起来将充满幸福与快乐……你未来的人生之路,将在你的每一次选择之中。
忠告24.认清自我,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
人的一生将会面临无数的选择,每一步走出都决定着“人生下一步”这个严肃的命题。很多的中国青年都在不同的场合问我,怎样才能拥有选择的智慧。我的答案就是,反复叩问自己的内心,向人生更远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嚣所迷惑。
——李开复
在古希腊时戴尔菲城的神庙大门上刻着这样一句警世名言:“认识你自己。”是的,人最难认识自己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弄不清楚我们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不仅如此,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还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见自己的缺点。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必须要认清自己,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清醒地认识自我价值,我们才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才能作出正确的抉择,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创造生命的辉煌。否则,我们就会迷失自己,就容易选择错误,从而失去人生本来应该拥有的丰富多彩。
从前,一头健壮的狮子在某天早晨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尾巴上多了一个写着“驴子”两个字的标签。
狮子非常生气,想尽一切办法想把这个标签弄下来。可是,不管它怎么弄,标签就这样粘在它的尾巴上。
然而,让狮子更恼火的是,每当它走在路上时,动物王国的其他动物都会指着它的标签说:“这头驴子可真大啊!”
狮子一开始并不相信它们的话,因为跟大部分动物王国成员比较起来,它的身躯实在太庞大了,根本就不像驴子,完全符合一头健康狮子的标准。
可是,当狮子听到太多别的动物说它是“驴子”的话时,它就开始怀疑自己的真实身份,暗自想到:“我真的是驴子吗?”
有一天,狮子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就气急败坏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狐狸问道:“你难道也认为我是驴子吗?”
狐狸看了看狮子尾巴上的标签,说道:“驴子先生,你虽然长得像狮子,可是你尾巴上明明写着是驴子啊!”
狮子听了狐狸的话,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它也觉得自己是驴子了。
故事中的狮子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没有了解自己,当其他动物说它是驴子时,它就慢慢地迷失了自己,坚信自己是狮子的信念也慢慢动摇了,最终也相信自己是驴子了。如果它真正地认识了自己,那么它永远都会坚信自己是狮子,而不是驴子。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发现,真正地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然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像狮子一样,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最终迷失了自己。
李开复为此告诫年轻人:“人的一生将会面临无数的选择,每一步走出都决定着人生下一步。很多的中国青年都在不同的场合问我,怎样才能拥有选择的智慧。我的答案就是,反复叩问自己的内心,向人生更远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嚣所迷惑。”
李开复所说的“反复叩问自己的内心”就是指要真正地认识自己。只有真正地认识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才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李开复对选择有深刻的认识,他人生中有4次重大的选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1990年夏天,李开复年仅28岁,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按当时的规定来说,李开复只需再坚持几年,那么他就能得到终生教授的职称,并过上终生安稳的生活。
然而,苹果公司的副总裁戴夫·耐格尔却找到他,并对他说:“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想用产品改变世界?”
戴夫·耐格尔这句话直击李开复的软肋,并点燃了他多年“世界因你不同”的梦想。李开复深知让世界因为你的态度与选择发生有益的变化,那你的人生将过得多么有意义,并且当时的苹果公司又是计算机行业里无法撼动的老大。李开复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作出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重要选择,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加入了“改变世界”的队伍中。这一次选择给李开复的人生带来了无数的惊喜。
1998年,当李开复选择回中国创建中国微软研究院时,尽管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但李开复依然追随自己的心,毅然地回到了中国。
2005年7月,李开复再次追随自己的心,决定离开微软。尽管道路很艰辛,但他仍然闪电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
2009年8月5号,李开复再一次追随自己的心,作出人生重大的决定。那天早上,他乘坐的航班在加利福尼亚州缓缓地降落。李开复又一次来到了旧金山这座再熟悉不过的城市。他曾在这里起飞,降落过无数次,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熟悉。
坐在车子的驾驶座上,李开复轻轻地摇下车窗,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似乎在用心感受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心情。他轻轻地闭上眼睛,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一个来自内心的声音回答道:“是的,我已经准备好了。”
尽管前面充满了悬念,但李开复依然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他知道只有追随内心的选择才能激发出他的最大潜能,才能拼力向下一个目标靠近。因此,他决定离开Google,回中国开办创新工场。
李开复正是听从内心的声音,他才能放弃安稳的工作机会,去实现一个“世界因你不同”的梦想;才能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才能放弃一个众人羡慕的工作,回到中国创办创新工场,为中国的年轻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李开复的每一次选择都有争议,都有挣扎,都有留恋,但他最终通过理性地认识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因为他深刻地知道,每一次放弃与选择,都是“舍”与“得”的对应。
只有听从内心的声音,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才有可能让自己全力以赴,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职场忠告
人生无时无处不在选择之中,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首先,真正地认识自己,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其次,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作出正确的选择。然后,让自己全力以赴,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忠告25.面对机会,判断后再作出正确选择
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判断力。一旦判断错误,一切努力都变得白费。
——张亚勤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这首《未选择的路》表面上似乎在写自然界的道路,实质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罗伯特·弗罗斯特用这首诗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在选择这条路时,我们务必要谨慎,要认真思考,经过一番权衡后,再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然而,很多人在做出选择时,并没有认真地去判断,更没有真正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是随波逐流,看别人走哪条道路,自己就跟着别人走。
张亚勤对选择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曾说:“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判断力。一旦判断错误,一切努力都变得白费。”是的,选择不对,努力将白费。回顾张亚勤的职业生涯,关键在于他一次又一次正确的选择。如果他当初听从了领导的意见,不曾回到中国来了,那么他就不能在微软中国这个平台上展现自我风采,更不可能成为年轻人所崇拜的对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张亚勤当时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1998年9月底,张亚勤在桑纳福多媒体研究院的工作正进入事业高峰,眼下他正管理着一个拥有近百名研究精英的团队,业务也从研究、产品化、市场延伸到了创业公司上市。
就在这时,张亚勤意外地收到李开复发来的电子邮件。李开复在电子邮件里说:“微软将在中国建立一个基础研究机构,计划招募几位世界科学家一起去中国创业。”
当张亚勤看到“中国”二字时,一股激流在他的心田里汹涌地翻滚着。于是,他回复说愿意跟李开复聊聊。回了邮件后,他便开始在网上搜索“李开复”。一搜索,才知道李开复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不仅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不特定语者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还曾是苹果公司副总裁。刹那间,张亚勤产生了一种英雄相惜的感觉。
第二天,李开复就给张亚勤打电话。在电话中,李开复强调的“中国+创业”真正地打动了张亚勤,虽然只讲了5分钟,张亚勤就决定回国去看看。
挂断电话后,张亚勤站在窗前,望着远方,安静地权衡着这个选择的对与错。在国外生活的这些年,他工作顺风顺水,成绩也越来越突出。这样的生活安逸舒适,一眼望去,几乎可以望见几十年后的自己。这让张亚勤不寒而栗。
然而,好多年不曾回过中国,内心对中国的牵挂越来越强烈,他特别渴望回到那片生他养他的地方。这些年来,张亚勤一直关注着国内的计算机领域,心里一直渴望着回到那片生自己、养自己的土地。
面对李开复的邀请,张亚勤看到了希望。于是,他决定回国去看看。当他看到国内逐渐繁荣的生活景况,他坚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于是,回到美国后就向桑纳福的老板吉姆·卡恩斯辞职。吉姆·卡恩斯虽然理解他这份情怀,但仍然劝他留下来,并提醒他中国的科研环境不好,没有足够的平台,更难得到尖端的信息,认为他很可能被边缘化。
张亚勤深知回国的艰辛,但经过权衡,他依然看到了回国的希望。因此,他仍然决定回国。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面临着选择,选择取舍、选择得失、选择进退、选择好坏、选择对错、选择美丑等。但不管哪一种选择,我们都应该像张亚勤一样,在经过权衡、判断后,再作出正确选择。
职场忠告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选择去哪座城市发展,选择跳槽等。在作出选择时,我们应该先认真地衡量一下利弊,准确判断后,再作出选择。
忠告26.冷静分析,别冲动选择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抉择的游戏,有风雨也有阳光。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冷静的态度掌控每一次抉择的全过程。
——李开复
冷静是理性、大度的一种深刻感悟。它像夏夜里的习习凉风,让人清凉惬意;它像雨后天边的七彩虹,让人赏心悦目……冷静使大脑清醒,使双眼敏锐,使举动合理,使心灵明净,让你受益无穷。只有冷静,才会更准确地作出判断,才会给人留下永恒的怀念,才能与成功结缘。
“冲动是魔鬼。”很多年轻人在冲动的时候往往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结果后悔不已。下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后,妻子因为难产而去世,留下了一个孩子。那个年轻人每天既要忙工作,又要忙着照顾孩子。无奈之下,他便训练了一条狗来照顾孩子。那条狗聪明听话,不仅能咬着奶瓶给孩子喂奶,照顾孩子,还能抚养孩子。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出门去了,让那条狗照顾孩子。那天,他去了别村,由于遇上了大雪,当天不能回来。因此,第二天早上才赶回家。他一到家,狗闻声立即出来迎接主人。那个年轻人把房门打开一看,看见屋里到处都是血,抬头一望,连床上也是血。他立即意识到不妙的事情发生了,便急忙寻找孩子,可是,床上并没有孩子的踪影,而狗却满口都是血地站在旁边。当时,他以为狗野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愤怒之下,拿起刀就向着狗使劲地劈了下去,把狗杀死了。
就在这时,孩子的声音忽然从床下传了出来。他掀开床单一看,发现孩子满身是血地躺在地上,一点儿也没有受伤。
这位年轻人抱起孩子,感到非常奇怪,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他环视一周,发现狗腿上的肉没有了,而狗的旁边还有一条狼,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在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原来是狗救了孩子,而自己却将狗杀死了。
故事中的年轻人就是太冲动了,在没有弄清楚真相的情况下就杀死了狗。结果,出人意料的是,不是狗吃掉了孩子,而是狗救了孩子。可是,他却把狗杀死了。尽管年轻人后悔不已,但已经无法挽救。
培根曾说:“冲动,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是的,冲动是魔鬼,不仅会把我们拖入痛苦的深渊,还会吞噬我们的人生,因此我们必须冷静。
凡事三思而后行,如果故事中的年轻人能够冷静地思考一下,也许就不会做出杀死狗的选择来。上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年轻人一个道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地思考、分析,想清楚后再作选择。
李开复也说:“当你经过了重重思考,作出抉择之后,就应该轻轻放下。所谓轻轻放下,就是说在作出抉择之后,应该坦然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既不要因为抉择正确而欣喜若狂,也无须因为抉择失误而悔恨终生。”
李开复所说的“重重思考”是指要培养客观的、精准的判断力,把心沉静下来。因为你的每一次选择都与你的前途密切相关。因此,在抉择与判断时,一定要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并且要尊重客观事实,冷静对待。
如何作出客观而冷静的抉择?李开复这样建议道:“把影响你抉择的因素罗列出来,制成一张‘利弊对照表’。在利弊对照表中,把每个因素的利与弊写出来,然后借助客观的分析,判断出对自己最为重要的因素。”他的这种建议来源于他的亲身经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1998年,李开复面临着两个选择:是回中国建立研究院,还是在美国创业办公司。在犹豫不决时,李开复曾询问过许多朋友,问他们是否愿意与自己一起回到中国。可是,他们都认为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众多反对的意见,李开复很清楚如果自己被他们影响了,那么就会陷入焦躁的不良情绪中,就容易做出不冷静的抉择。因此,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并列出了一张利弊对照表,把回中国发展的利弊以及留在美国的利弊一一罗列了出来。
借助这个利弊对照表,李开复很快作出了客观而明智的决定——回中国工作。因为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利弊因素后,李开复发现回中国工作更能发挥自身的特长,也最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与理想。
把影响你抉择的因素一一罗列出来,再制成一张“利弊对照表”。在利弊对照表中,把每个因素的利与弊都写出来,然后借助客观的分析,判断出对自己最为重要的因素。经过这一系列的冷静分析,那么就能作出正确的抉择。我们不妨采纳李开复的建议,在冲动时,告诉自己要冷静,冷静下来后再逐一分析,分析后才作抉择。这样,即使抉择失误,也不会悔恨终生。
职场忠告
在作出选择时,切记稍安勿躁,一定要冷静地分析,进行重重思考。只有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对待每一次选择,才能更好地避免不良情绪的干扰,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