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口服避孕药避孕篇
- 你的困惑我来解:避孕节育知识
- 陈和平 景秀 官燮
- 4801字
- 2019-07-19 01:19:10
8.您知道避孕药的发展吗?
口服避孕药于20 世纪 50 年代末问世,由于高效、安全、方便、可逆的特点,成为女性乐于接受的避孕方法之一。在此基础上,避孕针剂也用于临床,提供了更简便的给药途径。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快速进展,甾体激素缓释系统的避孕产品不断上市,皮下埋植剂和释放左炔诺孕酮的宫内避孕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开发上市的产品还包括阴道环和透皮贴剂等产品。
口服避孕药是甾体激素避孕方法中最主要的产品,是发达国家使用最广泛的避孕方法之一,约占已婚女性避孕措施的60%。而在我国,甾体激素避孕方法的使用在已婚育龄、已采取避孕措施女性中仅占2%,远远低于国外,可能存在认识误区等多方面的原因。
其实,国内外对激素避孕药物的长期使用安全性进行了多方面研究,证实口服避孕药除避孕以外,还有其他的健康益处,如减少宫外孕、盆腔炎,预防贫血,减少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可治疗痛经,一些近年开发应用的口服避孕药还可治疗痤疮等。
9.避孕药是怎样避孕的?
甾体避孕药内含雌激素、孕激素,且以孕激素为主。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抑制排卵:通过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合成和分泌,使卵泡发育受抑制,不排卵或导致黄体功能不足。各种避孕药的配伍和剂量不同,服药时间长短不同,其对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影响也不同,但停药后均可恢复排卵。
(2)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子宫内膜在小剂量雌激素持续作用下,内膜腺体生长发育停留在不完全发育阶段;同时又受孕激素的作用,使子宫内膜提前发生类似分泌期的变化,但分泌不良,故不宜孕卵着床。
(3)对宫颈黏液的影响:单纯孕激素避孕药可使宫颈黏液量显著减少。复方雌、孕激素制剂中的孕激素亦可改变宫颈黏液的化学与物理性能,使黏液量减少且变稠,拉丝度差,黏液细丝呈网状结构,不利于精子穿透,阻滞精子进入宫腔。
(4)对输卵管的影响:服用复方甾体避孕药女性的输卵管上皮持续在雌、孕激素作用下,其黏液的正常分泌活动发生变化并影响精子的运行,导致受精卵与子宫内膜的发育不同步,从而降低受精卵着床的成功率。
10.国内常用的避孕药有哪些?
(1)短效口服避孕药: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含雌、孕两种激素,以孕激素为主,是避孕药中应用最早、最多和最广泛的,适用于同居的夫妇。现在全国普遍使用的口服避孕药有复方炔诺孕酮片、复方醋酸甲地孕酮片、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复方左炔诺孕酮三相片、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等,以及国外引进的妈富隆、达英-35、优思明等。一般都需要每日服1次,连续服21~22天,避孕1个月。
(2)复方长效口服避孕药:每月服1片可达到避孕1个月的目的,避免服药烦琐。长效口服避孕药是以长效雌激素与孕激素配伍的复合片,药名为复方长效左炔诺孕酮炔雌醚片(简称复方左旋18-甲长效片)。由于副反应较多,目前已很少使用。
(3)探亲避孕药:适用于夫妇分居两地、短期探亲时应用,此药多由孕激素类制成。其优点是使用时间不受月经周期的限制,月经周期的任何一天开始服用都有效。它是我国开发的一种避孕药,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兴趣。常用的有甲地孕酮探亲片、炔诺酮探亲片、左炔诺孕酮探亲片和53号避孕药。这类避孕药在目前政府采购目录中的有醋酸甲地孕酮片、左炔诺孕酮片。
(4)长效避孕针剂:长效避孕针剂注射后药物不直接被胃肠道吸收,故胃肠道反应较少。目前,比较成熟的长效避孕针剂有复方针剂和单方孕激素针剂两大类。复方针剂包括复方庚酸炔诺酮注射液和复方甲地孕酮注射液等,单方孕激素针剂有醋酸甲羟孕酮避孕针。每月或每3个月注射一次。
(5)避孕药缓慢释放系统:将避孕药置于缓释系统中,使药物在体内每日定量缓慢释放,维持较长时间,又能免除一次性大剂量药物的副作用,达到有效、长效、简便、安全的效果。目前,常用的有皮下埋植剂、阴道避孕环和宫内避孕系统。
11.哪些女性适合用避孕药?
有性生活的育龄女性,身体健康,月经正常,自愿选择服药避孕者。采用口服避孕药在我国不需要处方,但为了合理用药、提高安全性,在服药前应进行病史询问和有关检查,主要是了解有无禁忌症。必要时进行一些肝、肾功能检查,如为肝、肾功能异常者,则暂不宜服用甾体避孕药。
12.哪些女性不宜服用避孕药?
服用避孕药应该严格遵循避孕药说明书。有下列情况或疾病者,禁止服用甾体避孕药:
(1)重要器官病变:急、慢性肝炎及肾炎、胆囊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2)血液及内分泌疾病:各型血液病或血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甲状腺功能亢进。
(3)恶性肿瘤、癌前病变、子宫病变或乳房肿块患者。
(4)偏头痛。
(5)精神生活不能自理者。
(6)月经不正常(初潮过迟、月经稀少、经常闭经)、诊断不明的子宫出血病。
(7)大于45岁者。(注意:年龄大于35岁的吸烟女性不宜长期服用,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随年龄和吸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8)怀孕或怀孕可疑者。
(9)哺乳期或产后月经尚未恢复者禁止服用,但单纯孕激素避孕针和皮下埋植剂可用于产后超过6周的哺乳妇女。
(10)正在服用抗结核药利福平、抗癫痫药者,以及其他药物如氨苄青霉素和广谱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
(11)医生认为不宜服用者。
还有一些情况需要慎用避孕药,需医生评估利弊,决定能否服用。因此,服药前应向医生咨询,服药期间应密切随访。
13.避孕药主要有哪些副反应?如何处理?
甾体避孕药的副反应随雌、孕激素的种类、剂量和配伍的不同而不同。每个女性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选用适合的避孕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1)类早孕反应:因避孕药中含雌激素可刺激胃肠黏膜,服药初期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头晕、纳差等症状,一般较轻,无须处理,随服药周期延续,症状可减轻或自然消失。睡前服药,可减少相关副反应。如症状严重可给予对症治疗的药物。
(2)子宫出血(突破性出血):多见于漏服者。月经前半期出血主要由于雌激素剂量不足,后半期出血由于孕激素相对不足所致。处理办法有:
①避免漏服,如漏服,次晨应补服。
②前半期出血加服炔雌醇0.005~0.01毫克/天,直至服完22天避孕药同时停止;后半期出血则每日增服避孕药1片。如接近月经期或流血量多似月经则停药,按月经来潮处理,至出血第5天重新开始下一周期用药。
(3)对月经影响:
①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多见于长效口服避孕药或长效避孕针。处理方法可肌注丙酸睾丸酮;或月经来潮前一周每日加服短效避孕药1~2片;或使用孕激素制剂。如治疗无效可改服短效避孕药。
②经量减少或闭经。由于避孕药中的雌、孕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抑制,卵巢分泌雌激素量减少所致,对身体健康无影响,可不处理。个别服药后出现连续停经2个周期以上,可以停药观察。一般停药后能自然恢复。若停药后6个月仍不来月经称为“避孕药后闭经”,其发生率在1%以下,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功能过度抑制所致。处理方法可用促排卵药,如枸橼酸氯米芬片,或人工周期治疗。
③闭经—溢乳综合征。如用避孕药后出现闭经、溢乳者,应及时停药,并进一步测定血催乳素水平与蝶鞍X线摄片检查,专科就诊。
(4)白带增多:多见于服用以雌激素为主的长效避孕药。白带的特点为黏液稀薄、无色透明,量多且多发生于服药2~3个周期后。此症不需要处理。
(5)其他:如面部色素沉着或出现痤疮、食欲亢进、体重增加。一般无须处理,如症状明显者可更换避孕方法。乳房胀痛多见于单纯孕激素类口服避孕药,一般乳房检查无异常,可自行缓解无须治疗,但应严密观察,必要时到医院检查。
14.常用的短效口服避孕药有哪些?
目前,国内常用的短效口服避孕药有复方炔诺酮片、复方甲地孕酮片、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左炔诺孕酮炔雌醇三相片、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等;国外引进的有妈富隆、达英-35、优思明等。
短效口服避孕药是国内外使用最早、最广、最成熟的一类避孕药,其优点是避孕效率高,平均达99.96%,副反应小。这类避孕药多由雌激素和孕激素两种配合组成,各种短效口服避孕药的主要区别是所含孕激素种类的不同,其特性不同,除避孕作用外,还有其他作用。例如,含醋酸环丙孕酮的避孕药有抗雄激素作用,可治疗痤疮;含屈螺酮的避孕药有抗雄激素和抗盐皮质激素作用,可治疗痤疮,保持体重和缓解经前症状。因此,女性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向医生咨询后选用。
短效口服避孕药的服用一般都需要从月经来潮时1~5天开始(具体服法参见药物说明书),连续服21~22天,中间不能间断,服药期间才有避孕效果,因此需要每天服药。
15.短效口服避孕药有哪些优缺点?
短效口服避孕药有效性很高,如果按规定服药,避孕有效率达99.96%以上,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未按药物说明书使用。常见的是漏服超过一天时间又未及时补服药物。目前,新型短效口服避孕药除避孕的作用外,还可给育龄女性带来很多非避孕的健康益处。
1)优点
(1)可降低因怀孕和分娩异常而引起的孕产妇发病率和死亡率。
(2)降低宫外孕、葡萄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3)降低良性乳房疾病发生率。
(4)盆腔感染减少。
(5)能调整月经周期,减少月经出血量,减少因月经过多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减轻痛经。
(6)若有痤疮时,能有助于改善症状。
2)缺点
(1)服药者需高度自觉,每天按时服药。
(2)服药初期可能出现恶心、头晕等,通常在第3个月时就会消失。
(3)服药者可能在两次月经期之间有点滴出血,尤其是服药的头两个月。
(4)少数女性在服药的初期可能有乳房肿胀和触痛感,其后能自行消失。
(5)个别女性可能发生情绪激动或体重增加。
16.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1)服药前应向医生详细咨询,做必要的检查(如血压、乳房、妇科、盆腔B超、宫颈细胞学、肝肾功能等),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优缺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按时服药,每天固定时间服药,以睡前服为宜,养成习惯,避免漏服。
(3)避孕药片潮解或破碎,可影响避孕效果,不宜服用。
(4)服药期间发生腹泻、呕吐,会影响药物吸收,应加用外用避孕药具。
(5)避免同时服用影响药效的药物,如利福平、氯霉素、氨苄西林钠(氨苄青霉素)、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眠宁、非那西汀、吡唑酮、克霉唑、呋喃妥因(呋喃啶)等,如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宜改用其他避孕方法或加大避孕药剂量。
(6)服药女性应定期随访检查(血压、乳房、妇科、盆腔B超、宫颈细胞学、肝肾功能等), 对有相对禁忌症的,服药期间更应加强随访,如有异常(下肢肿胀疼痛、头痛、视力障碍、右上腹痛等)及时诊治。
17.服用避孕药是否会影响今后怀孕?
育龄女性口服短效避孕药能有效避免意外怀孕,保护生殖健康,不影响今后怀孕。服避孕药停药后3个月内恢复排卵者为80%,1年内恢复排卵者为95%~98%,因此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停用口服避孕药后能够很快恢复排卵、怀孕。停药时年龄在40岁左右的女性,排卵时间的恢复有延迟的趋向,可能与服药女性年龄偏大、卵巢功能自然衰退有关。
18.避孕药对胎儿的影响有哪些?
口服避孕药对胎儿的影响与避孕药的剂量及停药后受孕的时间间隔有一定关系。随着现代复合型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的减少,以及孕激素质量的提高,在停服避孕药后,机体即可恢复排卵功能,无子代致畸效应。凡因漏服药而怀孕者,或怀孕后继续服药者,是否终止怀孕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后决定。计划怀孕者建议停用避孕药,改用避孕套避孕,3个月后再怀孕,较为安全。
19.口服避孕药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系吗?
目前全世界有许多女性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经过50多年大量的研究和观察,多数文献报道甾体避孕药能显著降低乳腺良性疾病的发病率,包括纤维腺瘤、慢性囊性乳腺病。有多项研究报道证实,口服避孕药有预防卵巢癌的作用,卵巢癌发生的危险随口服避孕药使用时间延长而降低;并且避孕药对子宫内膜有保护作用,抑制内膜增生,有助于防止大多数内膜癌,服用避孕药物时间越长防护作用越大。
有关避孕药与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关系仍存争议,目前尚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