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摆脱孤僻症呢?女人可以学习以下这些技巧:
为得到朋友,就要先去帮助他
人都容易对那些向自己保持善意和提供过帮助的人产生好感。我们小时候结交的朋友大部分属于这些类型:谁哪天帮谁做了作业,或者考试时谁让谁抄了一下,再或者谁忘带钱的时候谁借给他几元钱……可能因为这些小事就成了一生的朋友。所以,你要记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很多时候是由一些小恩小惠联系起来的。朋友之间的交往与帮助,就好比两人最初的握手,伸手是相互的,当别人需要时你伸出了援手,等你需要时,这些援手也会伸向你。相互多伸手,你们就成了朋友。
多鼓励关心他人,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每个人都是渴望获得赞美和鼓励的,但是赞美过于明显或不当时,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但适时的鼓励,是任何人都不会拒绝的。人的奋斗像一场马拉松赛跑,如果你跑在中途,又渴又累想要放弃时,有人给你鼓鼓掌,喊喊加油,你是不是会更感激这个人呢?是的,他人也需要你去鼓励和关心,你付出一分劳动,不一定能收到一分回报,但付出一分真心,肯定能换回一分真心。
在人际交往中,需要规避的一些情况
就算你学不会主动与人交往的技巧,最好能规避一下容易让人讨厌的一些情况,比如:固执己见,从不接受外来建议和意见,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傲慢无礼,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高自大,常摆出一副盛气凌人、唯我独尊的架势;毫无表情,就算别人很客气地和你打招呼,你也不做出任何反应;自私自利,永远把自己和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不考虑别人。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等待你去接触、交往、相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有趣之处,当你习惯与他人交往时,你会接收到很多之前你没有接收到的信息,体会到很多交往的乐趣。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还可以让你少走弯路、尽早成功。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尤其是女人)想要取得成功,仅有强悍的工作能力是不够的,你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又要处理好周边的人际关系。
吃亏当福:经常用各种借口安慰、麻痹自己,会让“弱势”成为习惯
我们在一些教人为人处世的书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话——“做人要有格局,要有气度,不能斤斤计较”。于是很多人在受到不合理的对待时,常常忍气吞声,劝自己不要斤斤计较,一味认为吃亏是福。不斤斤计较并不适用于任何事务和场合,某些特定的事务与场合就需要你斤斤计较,不能吃亏当福,否则,总是在这种“吃亏当福”的洗脑教育中,人会变得越发弱势,渐渐便会失去人生的主动权。
办公室里有个“谢大善人”,做事从来都是将“善”放在第一位,他的人生信条就是——自己吃点儿亏无妨,只要别人不吃亏就行。
“谢大善人”经常是一身仿绸缎的中国风装扮,无论冬夏,手里不离蒲扇,脑袋又胖又大,走起路一颠一颠的,一派闲云野鹤、仙风道骨范儿。
有好心的同事劝他,为人不能毫无底线的“善良”,毫无底线会纵恶,让恶人更恶。“谢大善人”摇摇大脑袋,淡定地微笑着道:“鄙人在精神层面,始终高尔等一筹。”
“谢大善人”的精神世界非你我所能及,但我们站在俗人的角度去挖掘心理根源的话,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所谓精神高我等一筹,无非是弱势者为自己找的借口。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所谓“不好意思者”通常是心理较为弱势的人,这样的人通常掌握着强大的精神胜利法。他们总是能找到适当的借口,来给因自己的弱势造成的利益损害找安慰。一个借口不够,再来一个,反正借口是无穷的,何况弱势者的心理很容易满足,通常只需一两个借口便可很好地安抚自己内心中试图反叛的那一面。
上面提到的“谢大善人”,其实哪里是什么真正的善人,他的心里也有很多小算盘在打着,也有很多小阴谋在酝酿着,经常也会在工作上时不时地耍个小聪明、偷个小懒糊弄上司,只不过其为人比较弱势,处处被压制,因此经常有些“吃亏”的举动,显得比很多人“善良”了一些。但这种善良绝非发自内心,而是一种失败后的自我安慰,是一种伪善,是一种逃避心理在作祟。因为没有办法用正确、强势的态度去处理某件事情,因此选择了逃避,并给自己预留了一个借口,这个借口的名字就叫作“吃亏当福”。
吃亏是福背后的“投资”心理
“吃亏是福”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社会心理。所谓“吃亏是福”,主要指个体遇到物质、精神等方面的缺失或毁坏等负面事件时所具有的一种认为自己得福的心理。吃亏就是吃亏,为什么中国人会衍生“吃亏是福”这样的论道呢?
这要从文化和心理两个层面来分析:从文化层面看,主要受传统的因果报应、祸福观以及中国人对“福”的追求与偏爱等影响。传统的价值观注重因果,认为有今日果,昨日因,今日因,明日果。今天的吃亏一定是有原因的,今天吃点儿亏,明天就会得到补偿。祸兮福所倚嘛。中国人向往“福”,过年家家户户贴满大红“福”字,还要倒过来,喻意为“福到”,因此当吃亏又无能为力时,只好把“福”扯上,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儿。
从心理层面看,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认知取向、心境、良知、自我防御。认知取向就是一种价值观,有人觉得吃亏是天大的事儿,不讨回公道就生不如死,有人觉得吃亏是自己心大能容,只要不触动根本利益,一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儿不予计较。这之间就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第一种注重平衡、公道、自我,第二种更豁达。
但“吃亏”终究是一个具有消极色彩的词,在能不吃亏的情况下,相信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吃亏的。而最终选择吃亏的,也是有一种投资心态,认为暂时吃点儿小亏,以后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选择“吃亏”的背后,是一种投资,是放长线钓大鱼,是小不忍则乱大谋,是维护长远利益。比如民间有一种说法叫作“吃得亏,打得堆”。意思就是,在一个团体里,能吃得了亏,别人就愿意跟你一块儿玩,跟大家能打成一团,关系好了路好走。眼前看吃点儿亏,长远看是福。这背后还是一种占便宜的心态或投资心态。从根本上来说,是以未来的功利性安抚当下受损的心。
因此,当吃亏不是被动行为,而是一种主动行为时,就是一种比较高明的处世技巧;而当吃亏并非主动选择,而是因为自己的弱小,时时处处被别人挤兑时,所谓吃亏其实就是受欺负,这时候吃亏就是吃亏了,跟“福”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如果再用吃亏是福来安慰自己,只能说是阿Q精神了。
此外,吃亏是福,还可以这样解读:
一个人如果经常在公司被算计、在公共场合被挤兑、在集体里被排斥,自己合理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自己又没有总结处世经验和教训,那这些亏就白吃了,它永远都转不成“福”。吃亏是福,也只是自己给自己打的麻醉剂。反之,如若一个人从过去吃亏的经验教训中认真地总结和反思,总结出了为人处世的方法,改掉了性格中卑怯、懦弱的一面,虽然短期吃了点儿亏,但从长远看,对人生确实是有益的,这就可以说“吃亏是福”。
总之,你不能任何时候都把“吃亏是福”挂在嘴边。是否吃亏应该是你的个人选择,而非别人强加给你的,如若吃了被人强加于身的亏,事后不总结、不反思,还念念不忘“吃亏是福”,安慰自己,根据人品守恒定律,这次吃了亏下次就有福报,那才是天下最好笑的事。
吃亏未必是福,吃对亏才是福
中国有丰富的吃亏哲学——好汉不吃眼前亏;贪小便宜吃大亏;吃得亏,打成堆;吃亏就是占便宜;等等。这些词用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中,似乎都说得通,但放在一起时,又会觉着有矛盾。实际上并非矛盾,而是技巧与度的问题。所以我们说,吃亏不一定是福,吃对亏才是福。
什么叫作吃对亏呢?像前面我们提到的,“投资亏”就叫吃对亏。
吃“投资型”的亏
之前有个同事,辞去工作加入一个创业团队,前期分文没有,而且日日加班,吃苦耐劳,没有任何抱怨。如此千辛万苦和创业团队的其他人维持了半年多后,项目还是没有做起来,好几位主创人员都心灰意冷,纷纷离去。最后只剩他和老板两个人在苦苦支撑。又撑过大半年以后,因为资金匮乏,再也撑不下去,这个团队彻底散了。
很多人都觉着他吃了大亏,白白辛苦了一年多。但很快,他之前跟着创业的那位老板,被一家跨国集团聘去做CEO(首席执行官),没几天他就收到了那个公司寄给他的Offer(录取通知),重新就业了,且待遇是之前的三倍。当有人问他当时跟着别人创业为什么一分钱不拿还会那么坚定时,他说:我一早就从这个老板雷厉风行的干事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中,断定他肯定是个干大事的人,跟着他干不会错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眼光,而他的“投资”也得到了回报。
小说中也有一位善于吃“投资型”亏的人,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经常大把大把地把银子撒出去,貌似吃了大亏,结果换回的却是梁山100多条好汉的忠心拥戴。
吃明亏不吃哑巴亏
吃亏要吃在明处,而不能总吃哑巴亏。吃了亏,你要让对方“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这样才不会白吃亏。
前文提到的“谢大善人”就是个经常吃哑巴亏的人。老谢作为销售代表,有次经人介绍接到了一个大单。这个大单来自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老谢的公司主要做室内装潢,正好对方新开发的一栋商业楼盘有此需求。于是老谢就跟对方的商务经理进行了谈判,对方大概是嫌老谢公司的报价太高,迟迟没有回复。于是,老谢便在没有向客户说明的情况下,牺牲自己的提成,降低了装潢价格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他心里扬扬得意,以为客户看到价格降下来,就会明白自己牺牲了个人利益,一定会感激自己,这样一来,就能将这个客户笼络为自己的长期客户,以后通过他的关系也能多为自己拉些单子。岂知老谢的算盘没打好,客户根本不领情,相反认为是自己谈判技巧使然,谈成低价的功劳完全是自己的,跟老谢没啥关系,更不会替老谢介绍什么业务。老谢这哑巴亏吃得真是有苦说不出。像老谢这种,就属于不会吃亏的人,自然,也不会从吃亏中获得什么福利。
吃亏是福,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利益交换。会吃亏的人,会让别人看见他的吃亏,认同他的吃亏,从而感激他的吃亏,最终换得长远利益;不会吃亏的人,往往是吃哑巴亏,吃傻亏,吃了白吃,有苦难言,吃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