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大情小事多担待,待人为丰朋自来(3)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 沐尘
- 3544字
- 2015-12-28 11:24:11
不忘久德,不思久怨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懂得感恩的人,善待他人;懂得惜福的人,善待自己;懂得欣赏的人,善待周围的一切。人生路上,有朋友相伴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但是,就如同朋友会给我们带来欢喜和快乐一样,有时候,来自朋友的误解和伤害也是在所难免的。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我们一定要清楚什么是该记住的,什么是该忘记的。记住朋友的恩德和宽恕朋友的罪过,是智者的表现,也是握紧友谊的最好方式。
一位智者和一个朋友结伴外出旅行。他们在一个陡峭的山崖上行走时,突然,智者脚下一滑,险些滑下山崖。幸好朋友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他,这才让他避免了葬身谷底的厄运。
智者得救后,在一块石头上将这件事情刻录下来。他在上边写道:“××××年××月××日,在攀登××山崖时,我得××朋友相助,捡回了一条性命。”写完之后,他们继续往前走。
一日,他们因为一件事情而争吵起来。一向友好的朋友突然恼羞成怒,不仅恶语相向,还上前给了智者一个耳光。等到冷静下来之后,智者在一旁的土地上写道:“××××年××月××日,××朋友打了我一个耳光。”
朋友看到之后,不禁觉得有些奇怪,但当时由于在气头上,也没有多问。待第二天气消了之后,才忍不住问道:“你为什么不把我打你的事情也刻在石头上呢?”
智者看着朋友一脸的疑惑笑道:“对于那些我不想忘记的事情,我才会刻在石头上,让石头帮我记住。而写在土地上的,则是我最不愿意记住的东西,自然是越快消失越好了。”
人们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最容易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憎恨,一种是宽恕。念念不忘过去的伤害,是伤痛的延续。而避免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宽恕,宽恕不只是慈悲,也是修养。宽恕是一种阻止伤害继续扩大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往往需要承担因为报复所产生的风险,而这个风险往往难以预料。
聪明的人总是懂得如何善待别人,不会抓着对方的错误不放,会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一条充满友善的道路,将那些恩德记在心里,让那些怨恨飘散在风中。
两个曾经因被冤枉而被抓入狱的人出狱后坐在一起谈论往事,年轻一点的人说:“提起那段经历就让我心寒,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冤枉我的人和那些狱卒对我的羞辱。”
“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你还没有宽恕他们吗?”年长一些的人问道。
“怎么可能原谅!我怕是这一辈子都会记在心里。”年轻一点的人咬牙切齿地说。
“那你就等于一辈子都走不出牢狱了。”年长的人感慨道。
交朋友就像是在跳交谊舞,有进有退,有退有进。朋友相处常常会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当我们面对这些矛盾时,千万不要想着“狭路相逢勇者胜”,因为在胜的同时,一份友情也就消失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同。朋友之间更应该适当地谦让,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以外,对于小事,对于个人利益,谦让一下会带来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朋友之间,这种“退”即是“进”,“予”就是“得”。
朋友相处的时间越久,经历的事情越多,两人之间累积的感情与矛盾也就越多。正确地看待过往的恩怨是一件非常重要,但也很困难的事情。其实,朋友之间的交流很像是去爬山,当我们来到某座名山的山脚下时,一定会有很多人想要直奔主峰,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于是,这些人就会不顾一切地拼尽全力往上爬,心中只有山顶的日出云海,却对沿途所见不屑一顾。但往往大汗淋漓、筋疲力尽地登上顶峰后,所见之景又未必如先前所想,心中难免失望。可是,如果他们在登山之初就能摆正心态,不将目标拘泥于顶峰,而是随性而行,走到哪里就欣赏哪里的风景,不慌不忙,那么一路行来,处处都是旖旎的风光。
我们把与朋友的相处比作登山,不要只想着日后两个人的关系会深厚到什么地步,或是可以从彼此身上得到什么。而是将每次相处、交流、沟通都当做是一种恩惠,所经历的事情、交换的意见都是感情的累积,那么期间有过的小小磕绊很容易就会被一次愉快的下午茶或是一通温馨的电话所取代。没有更多的奢求与欲望,没有一定要达成的目标,自然也就少了嫌隙与埋怨,更不会为了一时的得失而斤斤计较,与朋友心生隔膜反而淡忘了昨日的种种美好。
多一个朋友,便少一个敌人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与他人产生利益冲突,在对他们感到厌倦,心生反感之前,请记住这样一句话:“生命中多一个朋友远比多一个敌人好”,很多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猎人,他为了抓捕猎物,经常会在森林中放置一些捕兽器。由于森林里的动物很多,他放置捕兽器的地方又很隐蔽,不易被警觉的动物们察觉,所以,他几乎每天都能收获一些猎物。
这天傍晚,他像往常一样去放置捕兽器的地方拿取猎物,却发现上面竟一只猎物都没有。然而,他很快就察觉到,猎物一定是被人偷走了。因为几乎每个捕兽器上边都有一些从动物身上脱落下来的毛。
这个发现令他感到十分生气,为了表示自己的警告,他在纸上画了一张气恼的脸孔,放在了捕兽器上。
次日,他再次去捕兽器放置地取获猎物时,依旧没有看到动物的影子。而捕兽器上也夹着一张纸。上面画了一所屋子,在房子的外边画着一个很大的圆圈。
猎人不明白其中表达的意思,仍然对那个不劳而获的人感到十分恼火。于是,便又画了一张图,在图上画了两个人,在两人的头顶上画了一轮太阳。意思是约对方在明日正午的时候相见。
第三天中午,猎人再次来到那个放着捕兽器的地方,看到有一个身材魁梧的人站在那里等他。他们试图用语言交流,却发现根本听不懂对方说的话。于是,猎人便用手势比划道:“这是我放的捕兽器,你为什么拿走我的猎物?”对方则比划说:“这里是我们的地盘,你不可以在这里放捕兽器。”由于两个人比划的样子都十分好笑,于是他们看着对方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笑过之后,猎人心想,既然是自己占了人家的地方,被人拿走猎物也算正常。与其多个敌人,还不如多一个朋友。于是,他就大方地把捕兽器送给了那个人。
半个多月后的一天,猎人在外出寻找猎物时遇到了一群野猪。正当他在野猪的追赶下奋力逃命时,忽然听到一声枪响。为首的一头野猪应声倒地,其他的野猪见势也被吓得四下逃窜了。当持枪人走到他身边时,猎人才发现正是那天自己赠予捕兽器的人。接着,那人将他带回了自己的小屋,还耐心地帮他包扎了因逃命而被树丛划破的伤口。从那以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打猎,成了真正的好朋友。
人非圣贤,要瞬间将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人转化为朋友对待,甚至去爱自己的敌人也许真的很难。但出于自身的健康与幸福的考虑,学会放弃报复、忘却仇恨、宽恕他人也不失为是一种明智之举。
宽容并不仅仅是原谅,而是一种深藏爱心的体谅,是一种高贵的行为,更是一种智慧和力量的体现。与人交往中,常常怀有一颗宽容的心,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在某种情况下,谅解也是一种勉励、启迪、指引,它能催人弃恶从善,使原本与自己隔阂颇深的人冰释前嫌,甚至为己所用。
大将郭子仪在平定内乱和外敌入侵中为唐朝屡立奇功,很多人都佩服他的胆识,却遭到了宦官鱼朝恩的嫉恨。由于当时鱼朝恩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于是他就屡次向皇帝进言诋毁郭子仪,使得郭子仪几次三番被贬损。
鱼朝恩甚至还趁着郭子仪率兵在外征战之际,暗地里派人挖了郭子仪父亲的墓穴,并抛骨扬尸。郭子仪领兵还朝之后,朝中上下无不以为他会大发雷霆,一场腥风血雨在所难免。谁知,当皇上提到这件事的时候,一样以英勇著称的郭子仪并未发怒,反而伏地大哭起来,并说:“臣将兵日久,不能禁阻军士残人之墓,今日,他人挖先父之墓,这是天谴,并非人患。”此后,便再也没有借此事生出事端。
后来,郭子仪手握兵权,屡战屡胜,在朝中日益得到皇帝的嘉奖和器重。鱼朝恩开始变得寝食不安起来,担心自己之前的劣行早晚会受到郭子仪的报复。为绝后患,鱼朝恩决定先下手除掉郭子仪,于是,便在家中摆下宴席,邀请郭子仪前来赴宴。这摆明了是一场“鸿门宴”,就连郭子仪的手下都看得一清二楚。为了安危着想,大家都极力阻拦郭子仪,劝他不要去,或者带着得力的卫队前往,以免中了小人的奸计。
郭子仪却没有听取大家的建议,只着了便装,带了几个随从就来到了鱼朝恩的家中。鱼朝恩见状惊讶不已,得知郭子仪是因对自己满怀信任、毫无防备才这样简装便行后,一向阴毒的鱼朝恩也十分感动。
自那以后,鱼朝恩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不再与郭子仪为敌,反而处处维护他。郭子仪以他的宽容为自己又赢得了一个支持者。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檐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世间之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慈悲之心,也都有善念的一面,关键在于我们是以哪个角度来看待诸人的。“多个朋友多条路”,人生路上,少一个敌人,便少一个阻碍,少几分危机;多一个朋友,便多了几分舒心与运势。宽容不仅能换来自己内心的豁达,更能换来敌人的微笑。你的包容,换来的不仅是一时的和谐与安宁,更可能是一辈子的福气与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