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阳光总在风雨后——阴霾之后见彩虹(1)

1.曾经,我只关注妈妈一人

在海伦·凯勒盲聋之前,全家人都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谁也不会想到,家里会突然出现一个盲聋的孩子,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海伦家族里曾经有一位当过“聋哑教育专家”的祖先,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命运”这东西是那么的变幻无常,无法预知,它让事与事之间,隐藏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

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南部亚拉巴马州一个叫塔斯甘比亚的小镇上,她的父亲曾经在南北战争时担任过南军上尉,退役后成为一名普通的报纸编辑,名为亚瑟·凯勒。她的母亲叫凯蒂,是亚瑟·凯勒的第二任妻子,比丈夫要小很多,夫妻二人都很和善。

海伦的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全家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与满足里,他们是多么爱这个小婴儿啊!大家都欢欢喜喜地为婴儿取名字,带她去教堂受洗……

那时候,海伦的家并不大,构造也很简单,却充满了和谐与温馨。“家”是由一个稍大一些房子和一间小房子构成,起初凯勒全家都住在大房子里,小房子留给仆人。由于凯勒上尉是南方人,为了遵守习俗,没过多久他就在原有房子的旁边又盖了一间“多余”的小房子,在凯蒂嫁给凯勒上尉后,他们就住在这间小房子里。

小房子被爬藤蔷薇、葡萄架和其他一些植物包裹着,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如果从园子里往这边望来,它好似一个绿色小凉亭。在绿色之中还掺杂着一些鲜艳的花朵,引来勤劳的蜜蜂采蜜,蝴蝶们则围着小房子飞来飞去,远远看去仿佛仙境一般。

海伦和爸爸妈妈在这个小房子里生活,她常常能听到窗外的风吹动叶子的声音,不远处树上还有鸟儿在鸣叫。透过小窗,一束暖洋洋的光照射进来,有时候会霸道地刺疼海伦的眼睛,但海伦不怕,因为光照亮了世界,才让她可以看到如此多的美景。

凯勒夫人经常抱着海伦在屋子不远处散步,并告诉海伦大自然是多么美妙,风儿会说话,鱼儿在水里玩耍,雨水会浸湿人们的衣裳……

同时,凯勒太太还会给海伦唱歌,逗她开怀大笑。

但这美好的光景只持续了很短暂的时间,在海伦19个月时,突来的一场疾病让她的世界变成了可怕的黑色和可怕的“静悄悄”。海伦是个不幸的孩子,在人们经常抱怨幸福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时,如果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这么不幸的海伦,也许就会觉得自己的不幸是如此不值一提。

疾病让尚在襁褓中的海伦差点一命呜呼,她同时患上了急性胃充血和脑充血,并且病情恶化得非常快,那时候的医疗水平相对落后,无法治愈海伦的疾病,医生看着可怜的海伦摇摇头,无奈地对海伦的父母说:“这孩子没救了!”

可怕的消息对这个幸福满满的家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凯勒上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而此时的凯勒太太早已泣不成声,这么可爱的宝宝,真的要离他们而去了?

在医生给海伦判了“死刑”之后,全家人都围在海伦的身边,希望能够送这个可怜的孩子最后一程。但就在第二天清晨,凯勒太太满眼浸着泪水,用手背贴着海伦的额头试温度时,发现海伦居然退烧了,她使劲擦了擦眼睛,仔细盯着海伦,意外地发现海伦的小脸已经没有昨夜那般红了。为了证实海伦是否真的退烧了,凯勒太太反复试验多次,还叫来医生为海伦诊断。

全家人的心就这样被海伦的病牵动着,大家都期盼海伦真的创造了奇迹,退去高烧,像原来一样,继续和家人一起幸福生活;或是祈求命运之神在海伦生死攸关的时刻,给予她一道“生命特赦令”!而这次生病,也不过是一场噩梦罢了。然后,梦醒了。一切如常。

可是现实是,梦虽然醒了,新的厄运却来了。

海伦的烧真的退了,生命也保住了,却永远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她仅仅享受了19个月的光明和世界上最美妙的乐章,还没有看到更多的美景,没有听够鸟儿的鸣叫,甚至没有记全所有家人的模样,还没听懂妈妈唱的歌谣,就永远看不见、听不见了。她成了一个盲聋孩子。

此后,海伦就像刚出生一样,又一次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但现实不再允许她像以前那样生活了。

在海伦的记忆里,虽然19个月是那么短暂,但暖暖的阳光、绿色的家园、鲜艳的花朵以及妈妈的笑脸,都早已刻在她的心里。疾病过后,她虽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之前这些美好已经不能在眼前出现。

当这一切都失去以后,海伦的世界里仿佛就只有妈妈一个人了。海伦清晰地记得,在退烧以后,她睁开眼睛时,周围是一片漆黑,也没有了任何声音,她知道妈妈在抚摸她的头发,却听不到妈妈的呼唤。她惊恐万分,浑身颤抖,这种极度害怕的感觉让她终身难忘。

小小的海伦,为了驱走这可恶的恐惧感经常大哭大闹,任意发脾气,除了妈妈,不许任何人靠近她。因为在这个时候,只有妈妈的抚慰才能让她有安全感,使她安静下来。

妈妈仿佛是海伦心中的烛火,能够在她冰冷的世界里给予她所需的温暖,在绝望中给她活下去的希望。被黑暗侵蚀心灵的海伦,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越来孤僻,她的心仿佛越来越小,小到只能容下妈妈一个人,除了妈妈,一切都不重要!

2.我不怕,即使我的“门”和“窗”都被上帝关闭

基督徒们相信,上帝对世人是慈悲的,3000多年前,以色列的大卫王写下了“耶和华是我牧者,我将必不至缺失”的动人诗篇,用来歌颂天父的慈悲,现代人也常常用那句“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来说明“天无绝人之路”的道理。

但是那位冥冥之中存在的造物主对待年幼的小海伦,却格外的残酷,当疾病使她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之后,她的世界中,“门”和“窗”都被关闭了。在回忆起童年的那段日子时,海伦·凯勒的脑海中浮现的总是那个没有光、没有声音的黑暗又静悄悄的世界。那些记忆就像映在窗帘上的影子,模模糊糊地就在眼前,却无法触摸。

在那段时间里,母亲的慈爱和智慧是海伦·凯勒黑暗世界中唯一能够触碰到的一缕“光明”,依偎在母亲怀中的温暖以及拉着母亲衣角所感受到的踏实,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海伦心中最温馨的记忆。

随着海伦渐渐长大,她的自我意识也逐渐觉醒,在和母亲的交流中,她开始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她试着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例如用摇头表示“不”,点头表示“是”,拉着别人表示“来”,推表示“去”。除此之外,她还会用切面包、涂黄油的动作表示想吃面包,用缩脖子、发抖来表示觉得冷。

在海伦用各种动作表达想法的同时,母亲也总是竭尽所能做出各种动作,向海伦传递各种信息。也许这个世界上,在母亲和女儿之间真的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海伦和母亲总能清楚地知晓对方的意思。

在海伦5岁的时候,她的交流对象已经不再局限于母亲,这个小女孩慢慢地开始明白一些生活上的事情,例如她这时候已经能够凭借感觉认出自己的衣服,把洗好的衣裳叠好收起来,甚至是把洗衣店送回的衣服进行分类。母亲和姑妈梳洗打扮的时候,她知道她们要出门了,便央求一起出去。

如果家里有亲戚来串门,海伦总是被叫来招待客人,客人离开时,她还主动挥手告别。在海伦的记忆中,有一次,家里将要有非常重要的客人来拜访,从门的启闭中,她能感受到客人的到来。

于是,她趁着家人没注意就跑到妈妈的房间,学着妈妈的模样坐在镜子前梳妆打扮,往自己的小脸蛋上搽粉,往头发上抹油,还把面纱用发夹牢牢地固定在头发上,让面纱垂下来,轻轻盖在脸上,接着她找到一件很宽大的裙子穿在身上,完成这一身她觉得很有意思的打扮之后,她美美地下楼准备接待客人。

在被黑暗笼罩的童年时代里,海伦除了母亲之外,还有两个朝夕相处的玩伴,其中一个是凯勒家厨师的女儿玛莎·华盛顿。

玛莎是个十分聪明又善良的女孩,她和海伦相识之后不久,便能看懂海伦手势动作的意思,例如当海伦用双手合成圆形并且放在地上的时候,玛莎便知道她的意思是说去草丛里找鸡下的蛋。

在和海伦交往的过程中,玛莎也知道海伦因为既看不见又听不见,所以脾气多少有点暴躁甚至鲁莽,所以两个人一起玩耍的时候,玛莎总是乖乖地听海伦的“指挥”,对于海伦交代的事情,玛莎总会干净利落地完成。这个比海伦年长的小姑娘之所以愿意为这个既盲又聋的小姑娘做这些事情,是因为在她的胸膛里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海伦·凯勒的另一个玩伴是那只名叫贝利的老猎狗,跟玛莎的聪明、善良、勤快不一样,这只老狗既懒惰,也不够聪明。贝利经常躺在壁炉边上睡觉,小海伦曾经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想要训练它看懂自己的手语,但是贝利却很不开窍,根本不懂这个盲聋小姑娘在做什么。不过即便如此,海伦依旧十分喜欢这个动物朋友。

如果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前往海伦·凯勒童年时期度过的那座农场的话,将会看到一个八九岁皮肤黝黑的和一个五六岁皮肤白皙的姑娘,她们一起玩耍、嬉戏,享受着美好的童年,尽管那个皮肤白皙的小姑娘既看不见又听不见,但是她们在一起的日子依旧不缺乏欢声笑语。

她们一起偷吃厨娘刚刚烤好的饼,去花丛深处寻找鸡蛋,谷仓、乳牛场是她们的游乐场,柴堆、马厩是她们的“后花园”,此外还有一只憨憨笨笨的老狗跟在她们的身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只可惜画中的主角海伦却看不见这一切。

童年的快乐生活总是如此短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海伦开始意识到和别人的不同,她开始了解到母亲和朋友们都是通过嘴巴交流的,而不像自己用手比画。虽然海伦曾经试图用手触摸别人的嘴巴,但是她依旧无法明白对方的意思。

有一次,海伦疯狂地摆动四肢,嚅动嘴唇,企图与别人交谈,可是这一切都是徒劳,恼羞成怒的海伦大发脾气,但是这依旧无法改变她是盲聋女孩的残酷现实。

随着海伦·凯勒一天一天长大,她的脾气越来越坏,经常为了一些小事无理取闹,虽然她也知道这样是不应该的,可是一旦出现什么情况,海伦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个逐渐长大的小姑娘之所以会变得如此“不可理喻”,那是因为她的灵魂已经在小小的身体里觉醒,她急欲寻找一个表达内心世界的出口,但是残酷的造物者却同时关闭了她心灵的大门和窗户,她需要一个灵魂的出口来和这个世界交流。

3.盲聋的萝拉给我全新的启迪

狄更斯在《美国札记》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叫萝拉的盲聋女孩,这个女孩仿佛一个传奇……她虽然盲聋,但是经过盲聋教育专家山姆·郝博士的教导,最终学有所成。

萝拉和海伦一样,也是既盲又聋的人。她出生时本是一个健康的婴儿,在她两岁多的时候感染了猩红热,可怕的瘟疫剥夺了她的视觉、听觉以及说话能力。这让萝拉生不如死,她再也没有办法和人沟通了,于是,她开始封闭自己,直到山姆·郝博士的出现。

郝博士是个有经验的教育家,也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创始人。在听说了萝拉的情况后,他想,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于是他向阻碍人类发展的这堵围墙发起了进攻。

郝博士带领只有8岁的萝拉走进了柏金斯盲人学校,他用触觉、手势帮助萝拉与外界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途径,没过多久,郝博士就开始教萝拉学习盲文和手语。

手语是专门为聋哑人创制的一种语言,用手势代替口语。不同的手势代表不同的字母,然后再用手势把字母合并成一个字。

萝拉不但是聋哑人,还是个盲人,她看不见手势。郝博士拿出了最大的耐心和努力,手把手地教萝拉,让她领会到不同的手势代表的不同意思。

萝拉很聪明,她学得很快,能分辨出不同的动作和字母,还能摆出不同动作。但这都是表面上的东西,郝博士最终的目的是要让萝拉学会利用这些手势来明白其代表的含义。

郝博士拿来一种特定的物品让萝拉抚摸,然后在她手上比画出这个物品的名称。起初萝拉并不能领略这二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

一天,郝博士把一把钥匙放到了萝拉手里。这是把很普通的钥匙,不过郝博士无数次让萝拉抚摸这把钥匙,也无数次在她手心上拼写“钥匙”这一单词。几次拼写后,郝博士发现萝拉在接触钥匙时愣了好一会儿,然后,她的脸上就浮现出领悟真谛般的微笑。是的,经过反复训练,萝拉终于明白了手里的东西是什么,她终于可以将物品与单词联系起来!

用这个方法,郝博士又教会了她许多词语,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萝拉并不能将这些单词组成句子,也就是说,她依旧不能表达出自己完整的意思。尤其是那些抽象的单词,比如“爱”、“忧郁”、“发怒”等,该如何表达呢?

怎么才能让萝拉明白呢?郝博士又陷入了沉思。

郝博士没有急于求成,毕竟让萝拉这样一个盲聋人识别一些简单词语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了让萝拉轻松地学习,郝博士做出暂停学习的决定。待萝拉调整好心态后,再继续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