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医看癌症(2)
- 抗癌真经:六代中医世家传人的治癌秘方
- 文正球
- 5047字
- 2016-02-16 12:04:56
中医认为,外在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和适宜的地理环境,有助于人体的健康;反之,自然界异常的变化也可影响到人体而发病。所以,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对自然界以及人体外在反应的大量周密观察,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切脉,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推测机体内在的病变,预知疾病的寒、热、虚、实,从而对疾病作出证候的判断。这种“以表知里”、“司外揣内”,整体、宏观、联系、动态变化、全过程地分析和认识疾病,即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显著特点。
西医学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基础上的一门人体科学,其特点是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的认识比较详细,重视研究人体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西医在病因方面重视病因学的检查,诊断方面注重疾病的客观表现和局部组织、器官的病理损害,充分运用现代生物、物理、化学的各种先进手段。西医强调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内涵与外延的一致性,对疾病定性定位准确,并尽可能使反映疾病的有关指标定量化,这即是西医学临床思维的基本方法。
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我国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突破了以上两种思维方法的界限,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新思维方法。这种方法既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发挥西医对疾病定性、定位诊断上的长处,同时又严格按照中医的理论方法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或结合西医学对“证”研究的一些微观指标,作出相应的辨证诊断,既重视局部的病理变化,又重视在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和动态变化,这种新型的中西医结合思维方式,拓宽了临床医师的思路,提高了整个医疗水平。
在治疗癌症方面,西医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性的抗癌方法,中医则采用攻补兼施的治疗措施。一方面提高人的免疫水平抗击癌瘤,另一方面运用抗癌中草药直接攻击癌细胞,或抑制其快速增长。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中西医结合、联手抗癌的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那些经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性治疗后的癌症病患,癌肿已经切除或缩小了,但人体本身却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例如:恶心呕吐、血细胞和血小板降低、骨髓受到抑制,肝、肾、肺功能受损,心肌损伤,这时迅速配合中医的整体调理,该止吐的止吐,该补气的补气,该补血的补血,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能够挽救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化疗药物对癌细胞攻击后,癌细胞会产生抗药性,一些癌症患者甚至难以完成整个治疗过程。面对克服化疗癌细胞抗药性这样的难题,配合中医的及时调理,使受损机体逐步恢复元气、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往往能使患者克服抗药性,完成整个治疗程序,为彻底治愈创造了条件。
4.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
中医抗癌最基本的原理是“扶正祛邪”,即以中草药提高机体本身的免疫力并抗击癌瘤。《黄帝内经》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非常精辟地总结出了疾病(包括癌症)产生的原因,也强调了“正气”,即人体免疫力强弱与疾病的关系。中医所谓“扶正”,就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的能力,这也是诸多抗癌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种。
中医有“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健康理念,提倡人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精神状况都要顺应自然规律,也运用自然环境所生长的各种药物来调节人体,使之达到阴阳平衡的正常状态,也即达到健康的目的。中医治疗癌症,其实同样也是根据患者的寒热虚实,让不同药物各司其职,从整体上进行调整。比如患热毒型肺癌的患者,医师既要以寒凉性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芩、鱼腥草等清热解毒;也要用沙参、麦冬、生地黄来滋阴润肺;还要用牛黄、麝香、三七、桃仁、薏苡仁等解毒祛瘀。反之,对付寒性的肿瘤,中医则采用临床常用的阳和汤等加减。
总之,中医治病原则是“热者寒之,寒者温之”,使体内环境达到阴阳平衡,人体正气上升,不利于癌瘤的生长;同时采用“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激发体内强大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抑制癌症的目的。中医方剂中每一味药都有其不同的作用:有的补充人体所急需的营养和微量元素;有的直接增加巨噬细胞、杀伤细胞的数量;有的激发免疫细胞的活力;有的增强机体对病毒、细菌、变异细胞的识别力;有的协助将被歼灭后的废物垃圾清除出体外。一剂药如同一个多兵种的集团军,分头发挥作用,共同强大自己而消灭敌人。
中医把癌症致病原因归结为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与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什么人的情志不舒会生病呢?因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往往和内分泌系统、脑神经系统紧密相连。人体平衡是通过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介质、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和神经肽来共同调节,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维护机体的正常运作。如果其中任何一方出现问题,人体即失去平衡,免疫功能就会下降。比如人的神经过度紧张、沮丧时,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就受到影响,继而使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不正常,人体免疫功能便下降,体内癌细胞便有可能趁乱存活下来,发展成癌症。相反,如果情绪开朗、心态平和,癌症不药而愈的例子也并不鲜见。究其原因,除了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人体免疫力加强,又还有什么别的解释呢?正如古医学家朱丹溪所总结:“气血充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人参、灵芝、冬虫夏草、黄芪、茯苓、地龙等许多中药都有强化细胞活力、提升机体抗病能力的效果,不少中草药里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趣的是,很多中草药同时又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在它们的作用下,杀灭癌细胞的“杀手细胞”数量增加、活力被激发,从而人体免疫力增强,抑制了异常癌变细胞的增殖。科学家曾进行试验,发现癌症患者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平均值都低于正常人,也即免疫功能比较低下。而调补正气的中药便有增进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功效。又如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存在的慢性微循环障碍会使血流灌注减少,导致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减退,纤维蛋白在患病部位沉积,造成免疫细胞和抗肿瘤药不能直达病所,而活血化瘀的中药就能改变这一状况。还有些外用的中草药,采用直接攻击和“饿死癌细胞”的办法,使癌症组织血供不畅,变性坏死而脱落。现代药理实验不仅证明很多中草药对癌细胞有极强的抑制作用,也不断在挖掘中草药治疗癌症的宝库。中医常用的络石藤、卷柏、天冬、山楂、葛根等许多药物都被证明具有抗癌的功效,中草药所提炼出的“长春新碱”、“喜树碱”、“尖杉酯碱”等众多药物也早已应用于临床。
人在生活节奏紧张、负担比较沉重的中年和机体逐渐老化的老年,免疫力都不可避免地降低,这也正是癌症侵袭的危险期。而癌症患者手术、化疗、放疗之后,身体虚弱,更是“正气”最低的时候。其实,癌症的复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患者应抓紧这段时间,尽快调整和增强自己的免疫系统,调补正气,驱除残秽,让自己有力量对付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的癌魔。笔者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发现,能够抓住这一契机迅速重建免疫防线的患者,其生活品质迅速恢复,癌症的复发率要低得多。反之,则往往在几个回合的较量之后败于癌症,画上生命的句号。
5.了解成因预防癌症
尽管癌症并不等于死亡,但它确实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号杀手。而对患者的家庭来说,从此便生活在一种忧虑和恐惧之中:面对亲人的痛苦、生怕亲人过早地离开人世、担心找不到好医师和好医院、担心找不到好的治疗方法、担心找不到好药物、担心毒副作用、担心钱不够用、担心时间不够用……使人整天不快乐,忧心忡忡。
能不能避免这种在无数家庭重复上演的悲剧?能不能预防这万恶的癌魔?人们多么希望能像天花、麻疹那样,打一针就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啊!可是,癌症实在太过复杂,尽管医学科学界一直在努力,目前这依然还是困难重重的难题。值得欣慰的是,虽然还没有出现癌症的预防针,科学研究却日新月异,让人们看见了越来越明亮的曙光。
预防癌症,首先要了解癌症是怎样产生的。癌症实际上是一种细胞疾病,凡是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有可能恶化成癌细胞。一般来说,健康的人体随时都有陈旧细胞的衰亡,也随时有维护组织产生正常的细胞来替代。但健康的人体细胞可在内部或外部多种致癌因素长期持久的作用下,恶化成癌细胞。这种变异的癌细胞生长和分化均失去控制,它们1个变2个,2个变4个,呈几何级数增长。不过,细胞的体积非常小,从一个癌细胞到癌症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比如一个直径在1厘米之内、重约1克的早期癌块,里面约有10亿个癌细胞,它已有10~2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癌家族已经发展到了第30代子孙。这种几何级数增长,基数越大生长速度越快,早期的胃癌需要2~6年才会增长1倍,中、晚期就变成3~10个月了。转移癌更快,半个月至2个月就可以成倍地增长。所以早发现、早治疗虽然是治愈癌症的关键,健康生活、预防癌症才是更彻底的办法。
有人说,既然癌细胞那么小,一旦能检查出来又往往到了中晚期,怎么能预防呢?中医治疗癌症的“扶正祛邪”其实就可以视为防癌的法则。扶正指的是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从内部加强防御,消除癌症产生的内因;祛邪则意味着我们生活中要时时提防各种外邪的入侵,杜绝癌症发生的外因。
人的免疫系统说来十分复杂,有多种免疫细胞且功能各不相同,就像一个国家,既有国防军负责抵御外来侵略,也有警察整顿内部治安。当外来病毒、细菌、微生物入侵,或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时,免疫细胞会毫不客气地将其歼灭。事实上,人的一生会发生无数次“外敌”入侵和细胞癌变,幸亏有强大的免疫系统给予消灭,才不致让癌细胞做大。但人的免疫系统若出现问题,免疫力下降时,癌细胞就有了发展的机会。因此,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是防癌、抗癌最重要的环节。中医将免疫系统这种抗病能力称为“正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的就是一个人抗病能力强,就不会生癌的道理。中医治疗所用的中草药,有很多种是提高正气,帮助人体抵抗疾病的。中医也强调精神健康,在致癌的内因中,精神因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紧张、压抑、悲伤等不良刺激,都是强烈的“促癌剂”。
医学界注意到,有些癌症虽然目前没有发现致癌基因和染色体异常等遗传方面的证据,但有时表现出明显的家族易感性,如家族中多代、每代中有多人患同样的癌症。尽管大部分癌症是不遗传的,但存在家族成员有易感癌症素质的现象不容忽视。防癌是全民应高度重视的大事情,一般来说,正常人每年应去医院做一次防癌检查。对癌症具有易感性的人,除按时去医院做检查外,更要提高警惕,尤其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防癌措施。
我们已经知道,人体外的致癌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许多方面,需要人们从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处处加以注意。如亚硝酸胺、苯并芘、苯胺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致癌化学物,普遍存在于食物、化妆品、啤酒、香烟之中;黄曲霉毒素存在于霉变的粮食和食物中;与癌症相关的有机氯、有机磷,以及砷类广泛存在于杀虫剂农药之中;甚至有些用于治病、抗癌的药物本身也有潜在的致癌性(当然,医师会权衡病情,合理选用药物并掌握剂量的)。
有人说“人类致癌的原因80%来自于环境”,这话并不夸张。这种“环境”是指包括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在内的广义上的环境。其实,如果人们把不良的生活习惯或饮食习惯稍微加以改变,就可以起到防癌的效果。例如,吸烟的人若能马上戒烟,他自己和家人患癌的概率就会下降;喜食腌制食物的人如果改为常吃新鲜蔬菜、水果,丰富天然的维生素C就能帮助他抑制亚硝胺的生成,从而降低罹患癌症的危险;蔬菜清洗干净、水果去皮食用,都可以避免残余的农药;注意不吃霉变的米、面、玉米、花生、芝麻、大豆等,就杜绝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机会。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癌症的发病者有很多是年轻人,这是现代物质生活丰富、年轻人工作和精神压力大、营养不均衡、抽烟喝酒、夜生活等不良嗜好,造成的体内各系统失调,不知不觉种下的祸根。当然,偶尔接触上述种种“危险”在所难免,也不必担心,因为致癌物只有在经常、长期的接触刺激下,才有可能诱发癌症。只要我们了解有关知识,癌症并非是不可预防的疾病。
科学知识的普及使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重视自身的保健。宣传防癌、抗癌知识是必要的,但也不可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令人“草木皆兵”。癌症发病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更何况人体免疫系统也一直在与癌细胞抗争。这种发病的机制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变化机制,它不断受到人体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是一种动态的发病机制,也就是中医所谓正邪相争的机制,正强压邪,则癌症成不了气候,反之,癌症则做大危害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