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运输管理基础知识

内容提要

运输管理已成为物流运输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各级物流从业人员掌握物流专业知识,运用适当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有利于物流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本章是运输管理的导论,共分3节。第1节介绍运输市场,讲述了运输市场的构成,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关系以及相互变化规律等,分析总结了运输市场的特征与分类;第2节对运输基本方式进行了介绍,并根据不同角度对运输方式进行分类;第3节重点介绍了运输合理化要素、不合理的运输形式及提高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知识目标】

了解运输的基本知识及各种不同类型运输方式、运输市场;

理解运输的作用;

掌握运输合理化要素和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

具有运输方式择优选择的能力;

具有进行运输优化,避免不合理的运输。

【技能目标】

能区别不同的运输市场;

能进行运输方式的选择;

能对运输进行合理化。

引入案例

沃尔玛的运输体系

苟约翰: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商品总监 戴豪文:飞驰有限公司沃尔玛区域经理

运输车队是很重要的。因为车队的燃料是相当昂贵的,此外还需要请司机。在整个物流过程当中,最昂贵的就是沃尔玛运输这部分,车队省下的成本越多,那么整个供应链当中所节省的钱就越多,让利给消费者的部分也就越多。沃尔玛用一种尽可能大的卡车,大约有16米加长的货柜,相当大,比集装箱运输卡车要更长、更高。沃尔玛的车辆都是自有的,而且司机也是沃尔玛的员工。他们在美国各个州之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而且车中的每立方米都填得满满的,这样非常有助于节省成本。

沃尔玛的车队大约有5000名非司机员工,还有3700多名司机。车队每周每一次运输可以达7000~8000千米,而且是300万千米无事故的。这些卡车也是沃尔玛整个供应链当中的一部分。沃尔玛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来对车辆进行定位。因此,在任何时候,调度中心都可以知道这些车辆在什么地方,离商店还有多远,同时他们也可以了解到某个产品运输到了什么位置,还有多长时间才能运到商店,沃尔玛可以精确到小时。沃尔玛知道卡车在哪里,产品在哪里,就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沃尔玛的卡车不仅是比较昂贵的,而且卡车会比较危险,可能会出事故等,因此,对于运输车队来说,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也要保证公路的安全,来减少出事故的危险。沃尔玛口号是“安全第一,礼貌第一”。在运输过程中,沃尔玛的卡车司机也经常对其他车辆的司机提供帮助,卡车司机们都非常遵守交通法规,沃尔玛定期也对公路运输进行调查。卡车上面都带有公司的号码,如果看到沃尔玛司机违章,就可以根据车上的号码进行报告。事实上,很多人打来的电话都是表扬沃尔玛的司机,说他们非常有礼貌,而且非常遵守交通规则。这些都证明,沃尔玛的司机做得非常好,实际上他们的行动并不是沃尔玛进行的一种公关活动,对于沃尔玛来说,卡车不出事故,就是节省公司的费用,就是节省成本。

那么,沃尔玛在运输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战略和策略呢?沃尔玛都把卡车装得非常满,所有的产品从卡车的底部一直装到最高填得满满的。一些商场,只在白天开门,但是物流部门却是24小时工作。如果货物晚上送到商店中,这些商店就可以把它整个卸下来,而不用影响白天的运营。在配送中心,沃尔玛也和供货商之间定好时间,而且跟商店之间也定好时间,都按照运行的时间表来进行。沃尔玛很好地对时间进行了管理,从而提高了效率。

那么,供货商怎么样来帮沃尔玛一起分担整个过程中的费用呢?答案就是采用沃尔玛的运输系统,他们自己完成运输,因为沃尔玛的运输成本比供货商的运输成本低。如果他们用沃尔玛的卡车来运输货物的话,这些供货商也可以节省费用。集中配送中心,把所有这些因素都集中在一起,这些供货商就节省很多的费用,采用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节省成本,而且从厂商到货架的过程,沃尔玛增加的部门并不会增加运作的成本,合理安排反而会降低运作的成本。沃尔玛最终的目的就是将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当然,如果有些供货商对这个过程不了解,沃尔玛还可以告诉他们怎样进行日程上的安排。如果他们遵守时间,提高效率的话,对双方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而且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问题:

1.沃尔玛运输体系是如何提高效率的?

2.沃尔玛运输车队如何保证质量?

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完成其改变“物”的空间位置功能的主要手段是运输。综合分析表明,运费占全部物流费用近50%的比例。现实中,依然有很多人认为物流就是运输,就是因为物流的很大一部分功能是由运输完成的。由此可见,运输在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

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按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品实体的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不但改变了物品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品的空间状态。运输改变了物品的时间状态主要体现在物品储存。如果转移中的物品需要储存,且在短时间内又将重新转移,而卸货和装货的成本费用也许会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中的费用,这时,可将运输工具作为暂时的储存场所。所以,运输也具有临时的储存功能。通常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将运输工具作为临时储存场所:一是货物处于转移中,运输的目的地发生改变时,产品需要临时储存,这时,采取改道则是物品短时储存的一种方法;二是起始地或目的地仓库储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将货物装上运输工具,采用迂回线路运往目的地。诚然,用运输工具储存货物可能是昂贵的,但如果综合考虑总成本,包括运输途中的装卸成本、储存能力的限制、装卸的损耗或延长时间等,那么,选择运输工具作短时储存往往是合理的,有时甚至是必要的。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还体现在改变了物品的空间状态,也就是物品转移。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使物品在价值链中来回移动,即通过改变物品的地点与位置,消除物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空间位置上的背离,或将物品从效用价值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用价值高的地方,创造出产品的空间效用。另外,因为运输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少时间完成从原产地到规定地点的转移,使产品在需要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创造出产品的时间效用。在现代物流观念未诞生之前,甚至就在今天,仍有不少人将运输等同于物流,其原因是物流中很大一部分责任是由运输承担的,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

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马克思将运输称为“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个“继续”虽然以生产过程为前提,但如果没有它,生产过程则不能最后完成。虽然运输这种生产活动和一般生产活动不同,它不创造新的物质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数量,不赋予产品新的使用价值,而只是变动其所在的空间位置,但这一变动能使生产继续下去,使社会再生产不断推进,并且是一个价值不断增值的过程,所以将其看成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相关知识:“场所效用”是指同种物品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也不同,其效益的实现也不同。由于改变场所而发挥了最大的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产出投入比,因而称之为“场所效用”,也称“空间效用”。

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首先,运输是运动中的活动,它和静止的保管不同,要靠大量的动力消耗才能实现,且运输又承担大跨度空间转移的任务,所以活动的时间长、距离远、消耗大。消耗的绝对数量大,其节约的潜力也就大。其次,从运费来看,它在物流总成本中占据最大的比例,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用在其中一般占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运费高于其生产成本。所以,节约的潜力非常大。再次,由于运输总里程远,运输总量大,通过体制改革和运输合理化可大大缩短运输公里数,从而获得比较大的节约。

运输和物流其他环节的相互关系如下:

(1)运输与包装的关系。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若干功能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是如此。这是一种此涨彼消、此盈彼亏的现象,虽然在许多领域中这种现象都是存在的,但在物流领域中,这个问题尤其严重。

在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假定其他成本因素不变,那么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这一分钱就必然转到收益上来,包装越省,则利润越高。但包装的节省,可能会导致运输过程货损的增加,这就是效益背反。

(2)运输与装卸的关系。运输活动必然伴随着装卸活动。一般来说,运输发生一次,往往伴有两次装卸活动,即运输前、后的装卸作业。货物在运输前的装车、装船等活动是完成运输的先决条件,此时,装卸质量的好坏,将对运输产生巨大的影响。装卸工作组织得力,装卸活动开展顺利,都可以使运输工作顺利进行。当货物通过运输到达目的地后,装卸作为最终运输任务的补充劳动,使运输的目的最终完成。除此之外,装卸又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环节,当一种运输方式与另一种运输方式进行必要的变更时,如铁路运输变为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变为铁路运输等,都必须依靠装卸作为运输方式变更的必要衔接手段。

(3)运输与储存的关系。储存保管是货物暂时停滞的状态,是货物投入消费的准备。货物的储存量虽直接决定于需要量(即使用量),但货物的运输对储存也会带来重大影响。当仓库中储存一定数量的货物而消费领域又对其急需时,运输就成了关键。如果运输活动组织不善或运输工具不得力,那么就会延长货物在仓库中的储存时间,这会无端增加货物储存量,而且还会造成货物损失。

(4)运输与配送的关系。在企业的物流活动中,将货物大批量、长距离地从生产工厂直接送达客户或配送中心称为运输;货物再从配送中心就近发送到地区内各个客户手中称为配送。

1.1 运输市场

运输市场是运输生产者和运输需求者进行运输产品交易的场所和领域,是运输活动的客观反映。狭义的运输市场指的是运输承运人提供运输工具和运输服务,来满足旅客或货主对运输的需要的交易活动场所,即进行运输能力买卖的场所。广义的运输市场,是指一定地区对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协调与组织,包括一定的交易场所、较大范围的营业区域和各种直观或隐蔽的业务活动。

运输市场的形成是由于客观上存在对运输的需要,并且有了合适的运输工具及有可供运输工具运行的铁路、公路、航道和港站等,即存在着为满足运输需求而提供的设施和劳务。因此运输市场表现为在相当广阔的空间里,在一定时间的推移中实现运力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完成客货位移。运输市场随运输需求和供给而产生,它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得以发挥,它的运行在价值规律作用下进行。

1.1.1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分析

1.运输需求的特征

(1)运输需求的派生性。市场需求有本源需求和派生需求两种。本源需求是消费者对最终产品的需求,而派生需求则是由于对某一最终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对生产它的某一生产要素的需求。运输活动是产品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它与产品的调配和交易活动紧密相连,因此运输是工农业生产活动中派生出来的需求。

(2)个别需求的异质性。就整个市场而言,对运输总体的需求是由性质不同、要求各异的个别需求构成的。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适应这些个别需求的各种要求。它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有的要求运价低廉,有的要求送达速度快。因此,掌握和研究这些需求的异质性,是搞好运输市场经营的重要条件。

(3)总体需求的规律性。对运输企业来说,不但要掌握和研究个别需求的异质性,而且也要研究总体需求的规律性。不同货物的运输要求虽然千差万别,但就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如货流的规律性、市场需求变化的规律性等。

2.影响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国民经济,而国民经济的主要内容则是工农业生产。工农业生产发展了,那么对运输的需求也就增加了,运输业也随之得到了发展。

(2)国际贸易的增加。随着国家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家的对外贸易量也迅速增加,相应增加了对运输的需求。

(3)国家的经济政策。国家经济政策对运输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府对经济的扶持与干预上。例如,国家为了发展某一产业,对该产业采取扶持的政策,降低贷款利率或减免税收。又例如,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扩大住房建设和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投入等。这些都会影响对运输的需求。

(4)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农产品及其他季节性产品在不同的季节里,对运输有着不同的需求。

(5)地理因素。地理因素主要指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平衡,由于资源在全球分布不均,为了适应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必然产生在地理位置上的运输需求。

(6)社会交流和文化旅游活动。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和社会交流的发展,因经济活动、访友和旅游的需要,必然引起对运输的需求。

3.运输供给的特征

运输供给是指在运输市场上,运力的供给者在不同的运输条件下所提供的运力数量。运输供给具有以下特征:

(1)必须储存运输能力。由于运输产品不能储存,运输企业一般以储存运输能力来适应市场变化。但运输能力的储存相当复杂,储存不当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运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性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运输有旺季、淡季之分,按淡季准备运力,就不能适应旺季的运输需求,反之,按旺季准备运力,在淡季又会造成运力的浪费。同时,运输活动在往返方向上还存在着不平衡性,按重载方向准备运力,则有较多回程浪费。

(2)要有合理的运力规模。在需求旺季时,运价呈上升趋势,运输企业大量购买和建造运输工具,使运力不断增加,市场可能达到饱和甚至超饱和。相反,运力过剩和运价长期处于低落状况,必然使运输业处于不景气状态。因此,保持合理的运力规模是提高运输工具利用率和满足运输市场需求的必要条件。

4.影响运输能力供给的主要因素

(1)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必然会影响运输工具的建设要求。国家工农业发展迅速,经济建设高速发展,运输的需求就会增加,相应的运输供给量也会增加。

(2)政策的倾斜方向。国家以能源、交通为重点,则对运输业的发展有利。如我国目前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建设的投资很大,运输能力迅速增加,已经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3)运输工具造价与科技发展。由于机车车辆制造业、造船业、汽车工业以及航空工业的技术进步,使运输工具成本降低,技术更精,质量更好,必然会吸引大量订单,促进运输业的发展。如果成本高,从经济利益考虑势必减少订购量。这是影响运输供给的主要因素。

(4)军事需要。包括铁路车辆、商船和民航飞机在内的各种运输工具都是一国战时军事力量的补充。

1.1.2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弹性

1.运输需求弹性

货物运输市场需求是指拥有一定货运量的全体需求者,在不同的运价下对运输工具的需求量。只要在每一运价条件下,求出各需求者需求量的总和,即可求得市场总需求量。现列出需求表1.l,并给出需求函数。

已知:Qd=f ( P )。

用反函数表示:

P=φ (Qd)

式中:P——运价;

Qd——需求量。

表1.1 市场需求表

在一般情况下,若运输市场运价下跌,则需求者对运输工具的需求量将会增加,反之则减少。需求的变动是指运价以外其他条件发生变动而导致整条需求曲线的变动,如图l.1所示。

图1.1 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需求者对于某种运输工具的需要量因运价涨落而发生的变化,其变动是沿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从某一点移至另一点,如图l.2所示。

图1.2 需求量的变动

用弹性系数可以较好地反映因运价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程度:

即:

如果运价变化同需求量变化处于相反方向,则弹性系数符号为负号,应根据E的绝对值是大于1、小于l或等于1来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若|E|>1,则采取降价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若|E|<1,则采取提价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若|E|=1,则采取提价与降价的方法都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货运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取决于货物的价值,价值小的货物,价格弹性较大,价值大的货物,因运价所占比重很小,故价格弹性较小。价格弹性的大小还同货物的季节性以及市场状况有关,当某种货物急于上市推销,或某种货物不能久存时,货主情愿选择运价高但速度快的运输方式,尽快地把货物运往市场,而不去选择运价低、速度慢的运输方式,以免错失市场机会。

2.运输供给弹性

运输供给的表示方法与运输需求相同,也可用供给表、供给函数及供给曲线来表示,供给曲线如图1.3所示。

图1.3 运输供给曲线

运输供给曲线是一条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的平滑曲线,线上任何一点表示着一定运价与一定运力供给量的关系。在一般条件下,运价上涨,运力供给量增加;运价下跌,运力供给量减少。我们把因运价的涨落而引起供给量的增减称为供给法则。

若因运价以外的其他条件所发生的变化,使整条供给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如图l.4所示,表示供给发生变化。

图1.4 运输供给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由于运价的变化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增加或减少。这种增减是在同一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移动。如图1.5所示,SS′为供给曲线,由A点移至B点,其供给量由OQ1增至OQ2,是因为价格由OP2上涨至OP1

图1.5 运输供给量变动

1.1.3 运输市场的特征与分类

运输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中的重要市场,它是运输生产者与需求者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正如任何市场都由供给与消费两方面所构成的一样,运输市场也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构成。

1.运输市场属于第三产业

运输市场具有第三产业服务性市场的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如下:

(1)运输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劳务市场。运输企业主要为社会提供没有实物形态的运输劳务。劳务不能储存也不能调拨,劳务生产与劳务消费具有同时性,它们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不可分离的。

(2)运输市场是劳动密集性市场。与工业相比,运输业技术构成相对较低,特别是公路运输业。运输业用人较多,每位就业人员占有的固定资产额较低,在企业劳动成果中,活劳动所占比重较大。

(3)运输市场的区域性较强。在市场的空间布局上,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然垄断。运输市场具有一定的服务半径,超出这个半径范围,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急剧下降。

(4)运输市场波动性较强。由于运输劳务没有实物形态,运输市场受各种因素影响后变动较大,波动性较强。每年、每季、每周甚至每天都在波动。

(5)运输市场受到社会企事业单位自给自足运输力量的潜在威胁。许多企事业单位都组建自己的车队和船队,有的甚至还拥有自己的铁路线和机车车辆,这些运输力量平时主要为本企业的生产服务。但是,它们随时都可能进入运输市场参与竞争,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在汽车运输行业,社会企事业单位自备车辆占整个社会汽车拥有量的85%以上。

运输企业作为运输产品的供给者,除了存在与其他运输企业之间争取旅客与货源的竞争外,事实上也同样面临着与货主、旅客间如何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成交的竞争。企业所面临竞争的主要内容有:

(1)运输方式的竞争。一个交通运输企业,通过向社会提供不同的运输服务方式,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运输对象、运输工具、运行路线、停靠站点、到发时间、运行组织方式等来满足货主与旅客的不断变化的需求,与其他交通运输企业进行竞争。

(2)价格的竞争。价格是竞争的核心,在运输服务方式相似的情况下,运价便宜者就有可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运价是货主和旅客选择承运者的重要因素。

(3)服务质量的竞争。在市场上谁的服务质量高,谁就能够为货主与旅客提供更方便的条件,谁就容易吸引更多的货主与旅客,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4)运输质量的竞争。商品的质量是商品知名度高低的重要体现。人们购买商品首先考虑的是质量问题,同样,运输业的产品也要考虑质量的好坏,它是企业声誉高低的重要体现,也是货主与旅客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5)宣传的竞争。商品的宣传可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商品的销售。运输业的产品也是这样,对它的宣传,也能激起人们的消费欲望。企业为自己做宣传的目的还不限于此,它还是争取潜在消费者的一种重要途径。

2.运输市场的分类

为了对不同运输市场的经济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运输市场进行分类。

(1)按行业划分有:铁路运输市场、水路运输市场、公路运输市场、航空运输市场、管道运输市场。这种分类可以用于研究不同运输市场间的关系,如综合运输、运价体系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等。

(2)按运输对象划分有:货运市场、客运市场、装卸搬运市场。客运市场对运输的安全性、快速性、舒适性和方便性等要求较高,而货运市场则对安全质量和经济性要求较高;客运市场与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交往有关,而货运市场则对国民经济形态较为敏感。

(3)按运输范围划分有:国内运输市场,如铁路运输市场、江河运输市场、沿海运输市场、公路运输市场;国际运输市场,如国际航海运输市场、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等。

(4)按供求关系划分有:买方运输市场、卖方运输市场。供不应求时,货主和旅客的运输需要常常得不到满足,买票难,出门难,以运定产的现象经常发生,迫切需要扩大运输生产能力;而供过于求时,又会有大量的运力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目前铁路运输市场一直为卖方市场,主要是大部分铁路运输紧张,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买方”与“卖方”市场,经营环境不同,运输企业采取的对策也不同。

(5)按运输需求的弹性划分有:富有弹性的运输市场和缺乏弹性的运输市场。在客运等富有弹性的运输市场中,运价的变动对运输量的影响较大,运价是调整运输市场平衡的有力工具。在上班、上学等运输需求弹性较低的运输市场中,运价变动对运输量变动的影响不大。为了在时间上使运输市场供求平衡,往往要采取一些在时间上错开客流高峰的强制性措施,如错开上下班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