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仓储管理实务
- 闫春荣 申纲领 陈领会主编
- 2756字
- 2020-08-29 01:00:41
二、项目知识准备
(一)仓储活动的发展历史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剩余产品以来,就开始有储存活动。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当某个人或某个部落获得的食物自给有余时,就会把多余的食品储藏起来。“积谷防饥”的意思是将丰年剩余的粮食储存起来以防歉年之虞。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回首仓储活动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古代仓储业
中国古代商业仓库是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邸店”可以说是商业仓库的最初形式,它既具有商品寄存性质,又具有旅店性质。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商品交换规模的不断扩大,专门储存商品的“塌房”从“邸店”中分离出来,成为带有企业性质的商业仓库。
阅读材料1-3 中国古代的仓储活动
仓储活动是中国古代国家的行政业务,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是政府管理社会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我国古代仓库具有储存和储备两大基本功能。储存是将漕运来的粮食保管起来,供皇室、官吏及人民日常消费;储备是应付战争、灾荒及突发事件的。同时,仓储还有平抑物价之功能。粮丰时收粮入仓,粮歉时出仓籴粮赈灾,不至于价格飞涨、影响市场稳定。
我国封建社会自夏朝开始,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仓储活动,将仓储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并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官员管理仓库。
春秋时期的管仲精辟地论述了建立国家仓储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主持变法时推行的“平籴之法”,就是以国家控制粮食仓储为其前提和运作手段的。当时的仓储业已经与国家管理有了密切的联系。
秦朝所建立的敖仓,以储存大量粮食而著称,以至于成为楚汉之争中双方必欲控制的战略要地。在刘邦与项羽反复争夺阳、巩县之时,谋士郦食其对刘邦分析天下大势:“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传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臧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而且终两汉之世,围绕着敖仓的控制与维护,一直是国家的大政要务。
汉代建立了较正规的仓储制度。汉初营建新都长安时,首批重点建设工程就包括了太仓。汉代倡立的常平仓制度,设有专门的会计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成为后世封建王朝沿用的主要仓储制度。汉宣帝时,下令边郡都要修筑粮仓,谓之常平仓。粮食贱时,提高粮价购进,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贵时,降价出售粮食,以防止商人抬高物价;遇到灾荒时开仓放赈,救济灾民。这一制度为后代所沿袭并不断加以完善。
至隋代,粮食仓储已具宏大规模,到唐朝更是达到一个比较完善的水平,史称为“资储遍于天下”。同时,较严密的管理制度也应运而生。隋唐时期,仓储之制中有义仓和常平仓之分。常平仓和义仓是储备性质的仓库。义仓自隋初开始普遍设立,民间每家出粟一石以下(按贫富差等),储之闾巷,谓之义仓,亦称社仓。中国最大的古代粮仓——洛阳含嘉仓,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用做盛纳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皇家粮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后来废弃。唐人杜佑所撰《通典》说:“隋氏资储遍于天下,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唐代,京师有太仓,州县有正仓。为调剂粮价,备荒赈恤,置常平仓以均贵贱,有义仓以备不足。例如,唐敬宗四年二月,以米贵出太仓粟四十万石,于两市贱籴,以惠平民。
唐代以后,各代大体上都仿唐制设立义仓和常平仓,并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创造。例如,北宋神宗时,由于农民受高利贷剥削,故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中有青苗法,即春季贷钱给农民,秋收后加利息偿还。又如明代,仓储之制最为发达,军队有军储仓,边境置屯田仓,州县置预备仓、浓农仓、义仓,基层社会组织有社仓。此外,国库分内库、里库、外库三种,分别由户部、工部和皇室财务主管机构内府诸监司等主管,分别储藏金银财物。
清代仓储制度建立在明代制度基础之上,且更加严密,国库管理更加专业化。京师有仓15个,通州二库,德州、临清、淮安、徐州各一库,凤阳两库,以上为国家级仓库,另外,省、府、州、县也各设仓库。需要指出的是,义仓的钱粮,往往附加在田赋上,随税带征,属于苛征性质,反而加重了人民负担。
粮仓的分布很有讲究。开始,皇帝把粮食聚集京师。后因漕运艰险,损耗较多,便在河道沿途设仓,派人监管,既减少损耗,又节省人力和物力。
纵观古代仓储,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仓储以粮食为主,这跟农耕社会,粮食的极端重要性有关;二是仓储分储备和消费两种,储备仓是为战争、灾荒而准备的,日常的消费用仓库,进出库是经常性的;三是仓库专业化明显,存粮为仓,存其他物资为库,不同种类的物品分库保管;四是历代朝廷都设官员对仓库进行专业化管理。
2.近代仓储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活动范围的扩大,中国近代商业仓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世纪的商业仓库叫做“堆栈”,即堆存和保管物品的场地和设备。堆栈业初期的业务只限于堆存货物,物品的所有权属于寄存人。随着堆栈业务的扩大,服务对象的增加,解放前的堆栈业已经具有码头堆栈、铁路堆栈、保管堆栈、厂号堆栈、金融堆栈和海关堆栈等专业划分。近代堆栈业的显著特点是建立起明确的业务种类、经营范围、责任业务、仓租、进出手续等。
3.社会主义仓储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接管并改造了旧中国留下来的仓库,当时采取对口接管改造的政策,如铁路、港口仓库由交通运输部门接管,物资部门仓库由全国物资清理委员会接管,私营库由商业部门接管,外商仓库按经营的性质分别由港务、外贸、商业等有关部门接管收买。1962年,国家物资储运局(后改为物资储运总公司)成立,1984年,国家物资储运总公司在各地设有14个直属储运公司,下属76个仓库,主要承担国家掌握的机动物资、国务院各部门中转物资及其他物资的储运任务,再加上各地物资局下属的储运公司及仓库,在全国逐步形成了一个物资储运网。在这一阶段,无论仓库建筑、装备,还是装卸搬运设施,都比旧中国商业仓库有了较大的发展。
4.现代仓储业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仓库一直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即仓库中大量的装卸、搬运、堆码、计量等作业都是用人工来完成的。因此,仓库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特别在一些危险品仓库,还极易发生中毒等事故。为迅速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政府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力气,首先重视旧式仓库的改造工作,按照现代仓储作业要求,改建旧式仓库,增加设备的投入,配备各种装卸、搬运、堆码等设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仓储作业化的机械水平;另一方面,新建了一批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现代化仓库。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造自动化仓库,并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辅助仓库管理,使中国仓储业进入了自动化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