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武术习武练功500问
- 弓云武主编
- 1624字
- 2022-09-02 18:31:31
62. 何谓 “十八般武艺”?
“十八般武艺” 又称十八般兵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泛指多种武术技艺。
据史载 “十八般武艺” 一词,大约源于元代,始见张国宾《薛仁贵》、杨梓 《敬德不服老》 等杂剧。随着时代的变迁,器械的变革和创造,所指内容也有变化,因此众说纷纭。现根据史料,按照年代归纳为8 种:
[1]元末明初施耐庵在 《水浒传》 第二回中,描写九纹龙史进从王进教头习武时说: “哪十八般武艺?” “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 这些兵器是该书记述的主要兵器。
[2]明代万历 (1573 ~1620)年间,谢肇浙在 《五杂俎》 卷五中记载: “十八般: 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所谓白打,据明代朱国贞在 《涌幢小品》 卷十二 《兵器·武艺十八事》 中记载: “白打即手搏之戏、……俗谓之打拳,苏州人曰打手。” 清初周亮工在《闽小记》 记载: “白打即今之手搏,名短打者是也。” 又云: “武艺十八,终以白打。以白打为终,明乎其不持寸铁也。” 十八般武艺原来全指兵器,至此 “白打” 包括进去了。
另据清代褚人获的 《坚瓠集》 记载: 明嘉靖年间,边关战事频繁,官府招募勇士充军。其中山西人叫李通的,本领最高,十八般武艺都能,这里提到的 “十般武艺” 与 《五杂俎》 中记载的完全相同。
[3]明代抗倭名将唐顺之在 《武编》 中记载: “军器三十有六,而弓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 由于明末火器威力尚不高,作战时仍以弓、弩为远兵利器。因此在军器三十六、武艺十八般中,弓列第一位。其余十七种武艺依次为: 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槌、殳、叉、耙头、绵绳套索、白打等。这一说法与谢肇浙之说相比,只有 “槁” 与 “槌” 之差。
[4]明代李果校补的 《事物纪原》 卷九 《戎容兵械部》 所列“三十六事” 为例,能做攻防的武器也不过是干、戈、剑、戟、刀、枪、矛、马槊、匕首、弓矢、弩、斩马刀等。
[5]据 《简明武术辞典》 中记载: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4 种说法。
第一种称: 刀、枪、剑、戟、钅党、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第二种与第一种排法一样,唯最后三件改为代、抉、弓矢。
第三种称 “九长” “九短”。“九长” 为枪、戟、棍、钺、叉、钅党、钩、槊、环; “九短” 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杆。其间不列远射的弓矢和防御的牌或藤牌。反映了近代武师一般不习弓矢,多练套路的特点。
第四种是近代戏曲界所共认的: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钅党、棍、槊、棒、拐、流星等。
[6]史学家邓之诚在 《骨董琐记》 卷一对 “十八般兵器” 有两种说法。其一指: 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另一指: 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槌、殳、叉、耙头、绵绳套路、白打。前一种与 《水浒传》 中记载的完全相同; 后一种与《武编》 中记述的相吻合。由此可见,这两种说法是根据史料总结出来的。
[7]据 《体育词典》 所载: “十八般武艺” 一般为: 刀、枪、剑、戟、棍、棒、槊、钅党、斧、钺、铲、钯、鞭、锏、槌、叉、戈、矛,称为 “小十八般”。另一种称为 “大十八般”,与 《五杂俎》 记载的相同。十八般武艺的大小之分,主要指后一种比前一种兵器用义更广泛一些。
[8]当今,国家体委把古代 “十八般武艺” 中的各种兵器,按器械性能归纳为四类,即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双器械。长器械指大刀、枪、棍、戟、铲、钅党; 短器械指刀、剑、锏、匕首、鞭、钩; 钦器械指鞭、三节棍、梢子棍、流星锤、绳标; 双器械指双刀、双剑,双钩、双鞭、双头枪以及单刀加鞭。武术运动中的各种徒手拳术,也就是古代 “十八般武艺” 中所称的 “白打”。
以上各种说法虽有所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时期,人们根据实际需要,对某些兵器作了相应的增减,或对排列顺序有所变更。它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国早期的兵器和武术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