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剑韵尽意,尽得风流

《周易大传》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古往今来,在戏剧、歌舞、诗词、书画、音乐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立象以尽意”之事比比皆是:唐代书法家张旭在书写狂草时,经常是纸铺于地,脱鞋赤脚,高举大笔,连呼带叫。他这种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将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尽意”风格,与李白的诗歌、裴 的舞剑,时称“三绝”。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曾用朱砂画竹,有人不解地问他:“世上哪有红色的竹子呀?”是啊,天底下确实没有红色的竹子,岂不知这位苏老夫子此时正在即兴抒发着“重意胜于重形”的传统雅趣。京剧脸谱上那几笔简练的线条和鲜明色彩的勾画,已把剧中人物的忠与奸、莽与朴、喜与忧的内心世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黛玉葬花》这出抒情戏中,仅用几朵飘零的桃花,一杯寻常的黄土,即把那位姑苏美女多愁善感的性格刻画得维妙维肖,使人感叹不已,潸然泪下。而孟姜女寻夫哭倒长城八百里;窦娥喊冤,六月里飘起了鹅毛大雪,更是中国人“天人合一”心态的强烈体现。

养生太极剑也不例外,其剑处处讲养生,无有一式不太极。从一个简单剑诀的前指,到每一个剑势的构思,从对每个动作的命名,到整个套路结构的设计,都是围绕着“尽意”核心,微妙地融进了意念图象化的技艺,把众多诗画般的语意、大自然的清新气韵与人们追求美好的心态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达到净化大脑,美化身躯,延年益寿的目的。

让我们展示一下“养生太极剑”的动作名称,人们即可一目了然。该剑从“神童指路”、“矫然立鹤”始,紧接着进入悠闲自如的“漫步云程”,途经“回首迎春”、“金鸡叩首”、“拨云见日”、“绞雾观星”、 “天竹吐翠”、 “祥云飞驾”、 “秀水绕门”、“紫微栖凤”、 “红梅点雪”、 “梅蕊冲寒”、“蒲剑斩邪”、“祥云捧日”、“梅窗引月”、“麻姑献寿”、“春燕剪柳”、 “平步青云”、 “金龙戏水”、“天开云雾”、“蓬岛盘进”、“一飞冲天”、“祥麟回首”、“松鹤舞凤”、 “彩云追月”、 “鱼跃龙门”、“凤凰点头”、“吴刚伐桂”、“怀中抱月”、“星拱北辰”,最后以“矫然立鹤”、“紫气归脐”结束全套动作。

可以看出,养生太极剑的式势均是以吉祥语、祝福词来命名的。这样做至少有如下好处:

①喜庆吉祥、平安美满、福寿康宁等,是中华民族千古永恒的热望与追求。我国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广大海外同胞有机会与亲人团聚,共贺重逢,回报祖国。其剑以社会的和大自然的理想化色彩、情趣和语言来命名,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既可起到“连心桥”的作用,又可作为亲友之间的问候、思念和祝福。如:“梅窗引月”,可比喻为亲朋好友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诗云:“梅花形瘦有神,弯月如镰沁心。”自古以来,梅花、弯月都倍受人们的青睐。再如“祥云捧日”一般用于祝福语。“祥云捧日日吉利,瑞气盈门门盛昌”。养生太极剑中的“祥云捧日”,是比喻“虚步捧剑”,捧剑如捧日,云剑似祥云。

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吉祥二字有着广泛的内涵。正如《尚书》载:“福有五,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养生太极剑将福、寿、康、德等语贯穿其中,一方面可使人在习剑过程中受到中国吉祥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发人们努力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③以“天人合一”、“人社合一”的整体观为指导而创编的养生太极剑,就其动作而言,主要是取其“意”,所注重的是人体各部的整体协调,所强调的是内景与外象的共振。故全部采用取象比类之语,不作直言平叙。这种写剑不言剑,写情不撒情,见诸笔端的风花雪月,可着实地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多姿多彩,即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