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形意拳概论

一、形意拳简介

形意拳也叫“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

关于形意拳的得名,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此拳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外形和内意高度统一,故名“形意拳”;又有人认为此拳取动物的特长,象形取意,取法为拳,所以称之为“形意拳”;还有人称“行意拳”,理由是形意是将心意合乎形像来表示,但表示的形象,有时不真切是皮毛的,不是从心里发出来的,就是表示一种样子,而不是一种精神,因此,谓“形意为行意”。其实,形意拳整体包括十二形之形和五行之行,这里我们不强求一字之差,重在包含二者,通称形意拳。

(一)起 源

形意拳是我国著名的内家拳之一。几百年来,形意拳在孕育、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独具传统特色的拳派,但它的历史起源,则众说不一,其中最主要的有3种,即:

1. 达摩老祖创始说

达摩是天竺(今印度)香至王三子,相传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年),先到广州传佛经,再到建业(今南京),最后上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9 年后圆寂,即大同元年(535年),葬于熊耳山定林寺。达摩死后,开始有其传播武技的传说。后来,又有了关于其创立形意拳的传说。

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其一,相传达摩在少林寺中面壁9年而化,之后寺内曾出现过不少技艺高超的武僧,后人因慕其名而将达摩认作形意拳的始祖;其二,因有一诗人为了纪念达摩传经的精神,作《咏达摩》一诗,诗中写道:“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练功夫。要从纸上求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其中“全凭心意练功夫”这句话中的“心意”二字,正合形意拳的原名心意拳,所以认达摩为形意拳始祖。

持此观点的人很多,如民国十七年(1928年),凌善清在其所著《形意五行拳图说》上编总论第一篇《形意拳之源流》中说:“六朝时,天竺僧达摩始挟其所谓西域技击者来传之于中土,于是北方之强者群起而趋之,今犹有所谓达摩拳、达摩剑等流传于世,而形意拳亦其一也。”又云: “达摩所传者,意在于摄生,而刺击次之。形意拳者,其名译自梵音,其旨即在于养气,是寺僧有得其一体者,复兴中国固有之武技融会而错综之,超逾腾焯,以之胜人,于是始有所谓少林拳者名于世,而去达摩所传之意亦日愈远。北宋时有张三丰者,隐武当为皇冠,究心达摩之术者若干年,得其玄奥,乃尽弃少林之成法,而一以练气为主,有从之者,即授以形意拳以为练习初步。成效既著,学者蜂起,世人遂名之曰 ‘内家’,而称少林为 ‘外家’,而形意一拳,至是亦遂为内家所专有矣。”

反对这种观点的理由:一是史无记载。在有关记载达摩身世经历的史料《传说正宏记》、《续高僧传》以及《景德传灯录》等书中均无达摩创拳之说,形意拳古谱,如《姬际可自述》,王子诚《拳论质疑序》,曹继武《拳论·十法摘要》,戴龙邦《六合拳序》,祁县《戴良栋拳谱抄本》等墨本,也都没有关于达摩创拳的记载;二是拳无域色。形意拳中所包含的拳理、技术内容,均无西域特色,这和达摩“挟其所谓西域技击者来传之于中土”的说法不一致。反观形意拳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五行拳、十二形拳,或源于殷周时产生的易学,或始于我们民族所尊奉的图腾,都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的源源和特色,可见形意拳并非来自印度。

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不少人反对此观点,如民国十九年(1930年),徐哲东著《国技论略》,唐豪著《少林武当考》,均指出达摩与武术无关,达摩创拳为“伪作”,张三丰传习形意更属虚构。徐哲东说:“达摩首开禅宗,本以静坐证误而不落文字,言论为旨,其传慧可,唯云:楞伽四卷可为心印,如果有易筋、洗髓何不与楞伽同言?岂易筋、洗髓之妙尤胜楞伽耶?此亦足为伪作之证矣。”

纵观史料不难看出,达摩创立形意拳实为妄传。究其原因,不过是托神名以示拳贵,使之易于传播而已。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民间还有尊如来佛为心意拳之老祖者,可为一个佐证。

2. 岳飞所创始说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县人,生于北宋徽宗癸未年(1103年),卒于南宋绍兴辛酉年(1141年),宋朝著名战将。

此说最早见于文字的是曹继武的《拳论·十法摘要》。曹氏云:“惟六合拳者则出自宋朝岳武穆王。嗣后金元明数代,鲜有其技,至明末清初有浦东诸冯姬隆风先生……遍访名师,至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经。”戴龙邦承其师曹继武之说,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六合拳”作序云:“岳飞当童子时,受业于周侗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从古未有之技也。”以后,便有了“心意十二形为岳飞被困牛头时所创”的观点。

在一些形意拳专著中,对此传说给予了承认,如刘殿琛在其所著《形意拳术抉微》中云:“形意拳术一门为最合军用,盖该拳为岳武穆所发明。”

但是,多数著作在述及岳飞或者周侗创心意拳时,均持谨慎态度,都冠以“相传”二字。如李影尘的《国术史》,吴图南的《国术概论》,高降衡的《形意掌基本行功》等。有的著作则对岳飞创立心意拳提出了质疑。姜容樵云:“形意拳,相传创始于宋之岳武穆,第考诸史册,仅载其知拳,而未得所治若何,及受之何人,传与何方,学者憾焉。”徐哲东在其《国技论略》中进一步指出:“形意学家言,形意拳传自岳飞,其事终出于依托。盖形意拳家借岳飞以增重也。形意拳是否是岳飞之传,亦可疑也。”

1982年黄新民同志为考证形意拳的起源,专程由安徽到山西永济县尊村做了一番调查。在他撰写的《形意拳起源考》一书中讲:“①从史籍来看,没有岳飞编拳的记载。②岳飞生于公元1103年,死于1141 年,只活了38 岁。他除了在宣和四年前,过了一段比较安静的生活外,从军后的19 年是紧张的戎马生涯。在夺取胜利的关键时刻,接到了十二道金牌,从此剥夺了他的一切。从时间上来说,岳飞没有多少精力来完成此项工作,因为编拳并非易事,编拳要注意由简到繁的顺序,要考虑它的力学原则和技击手法,要合理安排难度和密度,要讲究艺术造型的优美,编好后还要经过实践的考验,怎么会在短时间内解决呢!③从岳飞终年到明朝灭亡的1644 年,已有500年时间,假如岳飞编过《形意拳谱》,目的自然是练兵,那么官方颁布、下令练习,学者会有成千上万人,怎么会中断500年后,只剩下本本留给后来隐居在终南山的“异人”,呢?如果说岳飞确实教他的部下练习,并且风靡一时,只是后来中断了,这证明岳飞编的拳很不成功,因为任何优秀拳种,总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越实践越提高,越显示它强盛的生命力,特别在那个非常需要武术的时代,由此可以看出,形意拳创于岳飞的说法是假托的。形意拳假托岳飞所创对本拳种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这便是形意拳假托为岳飞所创的缘由。”从黄新民分析的以上3条原因来看,很明显,他对形意拳是岳飞创造的说法持否定态度。

有关形意拳是不是岳飞所创,从现有的资料分析来看,可能性不大,究其原因不外乎名人效益。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真正确定形意拳的起源,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3. 姬际可创始说

这是目前公认的可信度较高的说法。

目前在山西民间所流传的《心意六合拳序》(手抄本)中记载:“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风,生于明末国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这显示了姬氏与形意拳的关系。

据黄新民的《姬际可生平初探》中考证:“姬姓系明初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到尊村原名宗村,后改为北评义村,又改力尊村(有误写为均村)。”际可为八世祖姬训次子,乾隆五十五年抄本《姬氏族谱》卷二对际可的记叙有“技勇绝伦,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训次子,字龙峰,传艺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的评语。

综观史料来看,姬氏在民族意识、拳学素养、时间精力等方面,都具备了创拳的条件,因此,当前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形意拳起源于姬际可。

有关姬际可先生的传承人问题,虽众说纷坛,但普遍认为是传给了曹继武,后传于马学礼、戴龙帮,从此广为流传,并逐渐形成了不同流派,繁衍发展。

(二)流 派

1. 南北两系

按地域划分有南北两大派系。

形意拳形成于明末清初以来,经过300 多年的传承和演变,又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实践和不断的总结、提高,不但有了很大的变革,而且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它最早流行于山西永济一带,仅为一派。后在河南、山西、河北一带广为流传南北分演,习惯称流传,于河南一带的,为南派;流传于河北、山西一带的,为北派。在不断发展中,同一流派的风格特点也有了不同的变化,北派又有了山西、河北之别。山西一带流传的形意拳,基本拳法都以三体势、五行拳、十二形拳为主。有些地区站桩不用三体势,而用“六合式”、“站丹田”,十二形拳为十形。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锤等,还有对练和各种器械。特点是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北的形意拳,近代因与山西交流频繁,内容较为接近。它的特点是拳势舒展,稳健扎实。河南一带流行的形意拳多称为“心意拳”,拳法以十大形、四拳八式为基本拳法。桩法有鸡腿桩、鹰熊桩,单练套路有龙虎斗、十形合一、上中下四把等。其特点是拳势勇猛,气势雄健。

2. 形意拳、戴氏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和少林心意把

按技术风格特点划分有形意拳(山西河北)、戴氏形意拳、心意拳六合拳、少林心意把等。

(1)形意拳:流传于山西(除祁县外)、河北的形意拳,特点是突出三体势站桩,以五行、十二形为主。

(2)戴氏形意拳:山西祁县戴氏形意拳,站“六合式”、“站丹田”桩;十二形拳为十形。

(3)心意六合拳:由河南传出,以十大形、四拳八式为基本拳法,桩法有鸡腿桩和鹰熊桩。

(4)少林心意把:流传河南少林寺一带,俗称把头,以二十四把为主。

形意拳经历代繁衍,虽然在拳理上还基本保持一致,但在练法上却各不相同。即使同一流派,同一地区,甚至同一师承的练法也不完全相同。如劈拳,有的人劈拳是用掌,有的人劈拳是用拳;有的人劈拳讲究“端盘掇碟”,还有的人称之为“鹰捉”。这是由于历代前辈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在练习求劲中体会不同,各有心得、各得其径,逐渐总结和完善的结果。应该说这是发展中的变化,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虽然各种练法不同,但是其理相同,各有独到之处,应该在不违背科学的形意拳理下,互相借鉴,各自扬长避短,来求得形意拳最佳技术,取得最好的健身技击效果,使形意拳的发展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

(三)本系特点

1. 师承

本系师承为:姬际可——曹继武——戴龙帮——李洛能——刘奇兰——刘殿琛(字文华)——张长发(字祥斋)——李金波。

2. 特点

本系主要特点:

(1)通医合道:本流派严守传统形意拳精华,注重通医理,合道义,讲武艺,不流于形式,直指形意拳真意所在。

(2)技法全面:本流派技法内容全面,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形意拳从桩功到各种套路以及技击方法的技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