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形意拳十二形
一、十二形单练
十二形单练包括:龙形,虎形,猴形,马形,鼍形,鸡形,燕形,鹞形,蛇形,鸟台形,鹰形,熊形。
(一)龙 形
龙本水中之物,在卦属震。在位于东方,东方甲乙木,故而属木。木为阳,乃真阴物也。取之身为离,离属心,心为火,在腹内而谓心火下降,其拳顺则心火下降,身体活泼。丹书云:“龙向火中出是也。”又为云,云从龙,在拳中而谓龙形。
传统拳论有称,龙本属阳,在拳属阴;又云,龙为物最擅长者,能伸缩变化,自由莫测,龙有搜骨之法,抖擞之威,有伏龙升天之势,腾云潜海之精,击地之能;再有曰:神发于目。威生于爪,劲起于承浆之穴(既唇下陷坑处,任脉起处),与虎形之气轮回相接。二形一前一后,一升一降是也。
1. 起势:三体势。(图1)
图1
2. 钻拳起脚:(懒龙抬头)接三体势。左掌收回腹前,右拳由体中线钻出。同时,重心移左脚,起右脚蹬出,目视前方。(图2)
图2
要点:手脚都沿体中线出入,上下一致协调配合。
3. 歇步劈掌:(青龙击地)劈左掌势,右脚下落,成歇步。同时,左掌沿右腕劈出,右掌收于右胯旁,目视前下方。(图3)
图3
要点:全身伸缩下落,两腿膝盖处紧抵住,保持身体稳定。
4. 跃起劈掌:(蜇龙升天)两脚蹬地,身体腾空,两小腿后收靠近臀部,同时,左拳回抓上钻,右拳经过腹前再上钻于左臂内侧,目视上方。(图4)
图4
要点:起身时用承奖穴上提,调动全身缩身而起。
5. 歇步劈掌:(青龙击地)劈右掌势,接上动。两脚下落,左脚在前的歇步。同时,右掌经左腕劈出,左掌收于左胯旁,目视前下方。定势要点同(图3)。
要点:起落一气相连,劲不可断。
6. 跃起劈掌:(蜇龙升天)同4,唯左右手互换。
7. 歇步劈掌:(青龙击地)劈左掌势动作同3,唯左右手互换。
8. 钻拳起脚:上左脚,钻右拳,同2 重复动作。做多少次,根据场地、体力等情况而定。
9. 龙形回身:做到歇步劈掌(青龙击地),劈右掌势,右手回收腹前,左脚以脚跟为轴扣脚,右脚以脚掌为轴,起身转体180度返回,接做钻拳起脚重复动作。
10. 收势:起身做三体势收势。
(二)虎形
虎者,是兽中之王,在卦属兑。位于西方,庚辛金,故而属金。取之于身而为坎,坎位为北方者仁癸水,水者肾也。
虎为物中之长,有扑食之勇,离穴抖毛之威,出洞之猛,取虎形之意,形意拳有坐卧守洞自然养丹功。龙形内劲,起于臀尾之劲(督脉),发劲涌泉之穴,起落不见形,猛虎坐卧藏洞中,以拳之应用,外猛而内和。虎形与龙形之势,轮回相属,能通任开督,在丹经谓之“水火相交”。医书云:督脉为百脉之原,督脉一通,诸脉皆通,即此意也。其拳顺,则清气上升,而脑筋健。
1. 右虎扑
(1)起势:三体势。(图1)
图1
(2)活步伸手:接三体势。右手前伸与左手相搭,同时,左脚略向前迈半步,目视前方。(图2)
图2
要点:上下同动。
(3)疾步握拳:接上动不停,右脚越过左脚向前跨一大步落地,左脚随即再越过右脚跨一步,右脚跟着左脚提起,紧靠左脚内踝骨,此为疾步提脚,同时,两掌握拳收回腹前,目视前方。(图3)
图3
要点:疾步过程要快速稳健,左脚在空中有吸起右脚的意识,右脚提起不可脚尖下垂,两拳滚臂收回。
(4)上步扑掌:右脚向右前方45 度上一步,左脚跟步,成三体势步,同时,两拳经腹胸至口向前变掌扑出,目视前方。(图4)
图4
要点:右臂要由体中线而出,防止胸前有空挡露白,上下一致,力由背发。
2. 左虎扑
(5)垫步握拳:接上动,右脚向前上半步,垫提左脚,两掌握拳收回腹前,目视前方。
要点:同3惟下肢不同。
(6)上步扑掌:左扑掌。左脚向右前方45度上一步,右脚跟步,成三体势步,同时,两拳经腹胸前变掌扑出,目视前方。要点:同右势。左右可以连续反复练习。
3. 虎形回身
(7)扣步回身:接右虎扑,右脚在左脚前扣步转身180度,提左脚,同时,两掌握拳收回腹前,目视前方。(图5)要点:转身以腰带动全身快速转体。返回动作重复。(8)收势:接虎扑,稍定,即可并步收势。(图6)
图5
图6
(三)猴形
猴生长于山林之中,最精巧之物也。有纵山跳涧飞身之巧,攀援蹬枝晃闪之灵。性属阴土,取身内为脾,为心源。以拳言之,有偷桃、献果、上树、扒盔、摘果、坠枝、叨绳等动作。练习猴形必须跳跃敏捷,身法轻便,两目灵活。其用法在两目之神,两爪之活泼疾速,两膝之威力。
1. 起势:三体势。(图1)
图1
2. 滚臂收拳:接三体势。下肢不动,两掌收回握拳于腹前,目视前方。(图2)
图2
要点:两臂滚翻,左拳在肚脐眼处。
3. 上步双钻:右脚上一步,同时,两拳钻出,目视前方。(图3)
图3
要点:右拳在左肘处,上晃下打,一明一暗两手齐法。
4. 退步抓勾:猴子叨绳。撤右脚,收左脚,成虚步。同时,两掌变勾,连续抓击3次,目视前方。(图4、5)
要点:两勾体在体中线前快抓。
图4
图5
5. 跃步抓击:提右膝垫步跳,左勾前抓,右勾回撤右膝上,目视前方。(图6)
图6
要点:练习中可以连续上步,一步一抓上下配合,最后垫步轻跳。
6. 落步劈掌:右脚落地,劈右掌。要点同劈拳。(图7)
图7
7. 摆步钻拳:右脚向外摆步,身体右转90度,右掌回收再钻出,目视前方。(图8)
图8
要点:转体时左脚捻转,拳从口出。
8. 退步抓勾:上左脚,退右脚,成左虚步,两掌变勾连续抓击3次,目视前方。(图9、10、11)
图9
图10
图11
要点:同4。
9. 跃步抓击:要点同5动作。
10. 落步劈掌:要点同6动作。
11. 摆步钻拳:要点同7动作。(图12)
图12
12. 退步抓勾:要点同8动作。(图13、14)
图13
图14
13. 收势:劈拳收势。(图15)
图15
(四)马形
马者,最仁义之畜,善知人意。有垂缰之义,抖毛之威,有撞山跳涧之勇,疾蹄之功。疾蹄者,马走疾快时,后蹄越过前蹄数米,此为马形特长之技。取于身内为意,出于心,在拳中而为马形。道经:心猿意马。有诗赞:人学烈马疾蹄功,战场之上抖神威。英雄四海扬威武,全凭此势立奇功。
1. 单马形
(1)左势
①起势:三体势。(图1)
图1
②疾步崩拳:左脚向前活半步,右脚越过左脚向前跨一大步落地,左脚提起紧靠右脚内踝骨,同时,右拳崩出,左掌扶于右腕处,目视前方。要点:左脚尖不可下垂。(图2)
图2
③上步崩拳:左脚上步,崩左拳,目视前方。(图3)
图3
④上步钻拳:上右脚,钻右拳,目视前方。(图4)
图4
(2)右势
⑤疾步崩拳:同2,唯提右脚左右互换。(图5)
图5
⑥上步崩拳:右脚上步,崩右拳,目视前方。循环练习。(图6)
图6
⑦回身:打到左崩拳,收拳扣脚回身。(图7)
图7
⑧上步钻拳:上右脚,钻右拳,目视前方。返回,重复练习。(图8)
图8
⑨收势。
2. 双马形
(1)起 势(图1)
图1
(2)左双马形
①疾步收拳:左脚向前活半步,右脚越过左脚向前跨一大步落地,左脚提起紧靠右脚内踝骨。同时,两掌前探后,收回腹前,目视前方。(图2)
图2
②上步双撞:左脚上步,两拳拳心向下撞出,目视前方。(图3)
图3
要点:体现马形疾蹄的特点,两脚前后紧紧跟随,撞拳时翻手臂,力达拳面。
(3)右双马形:同(2),左右互换。(图4)
图4
(五)鼍形
鼍者,水中之物,龙之一种。有力而灵敏,有浮水之精,翻江倒海之力。取身内为属肾,练此形能助命门之肾水。满肾水,活泼周身之经络。练习此形手足肩胯必须相合,不可拘束,一定要活泼,明确其肘打之妙。
1. 右鼍形
(1)起势。三体势。(图1)
图1
(2)提步右钻:左脚向左前方上半步,右脚提靠左踝关节处,同时,右手变八字手型钻出,左手回收腹前,目视前方。(图2)
图2
要点:钻右掌用腰膀合力,掌紧贴身体中线胸部。
(3)上步右横:右脚向右前方45度上步,左脚提靠右脚踝。同时,右臂横打,左手收于右肘关节下,目视前方。(图3)
图3
要点:利用转腰上步的合力。
(4)提步左钻:同2,惟钻左手。
(5)提步右钻:同前。
(6)上步右横:左脚上步成三体势,左臂横打,右手收于腹前,目视前方。
(7)回身:扣脚回身,返回,重复上述动作。
(8)收势。
(六)鸡形
鸡者,最有智谋信勇灵性之物。鸡有欺斗之勇,有单腿独立之能,抖翎之威,即竖腿伸颈伺机而进,血流披面不退缩,口刚而能啄,两腿连环而能独立,爪能抓且能蹬,生成抖翎能腾空。取身内为脾,脾健则五脏充足。脾属土,土生万物,所以练习鸡形能健脾胃。谱赞:试看鸡抖虚实敏,才知羽化有灵通。技法讲求“打人如号脉”。
1. 起势。三体势。(图1)
图1
2. 活步穿手:穿右手。左脚向前活半步,右手经左手臂下穿出,目视前方。(图2)
图2
要点:左脚活步与穿右手同时完成。
3. 提步穿掌:穿左手。右脚越过左脚向前跨一大步落地,左脚提起紧靠右脚内踝骨。同时,左手心向上穿出,目视前方。(图3)
图3
要点:左臂旋臂穿出。
4. 落步穿手:穿右手。左脚向前上一步,右手经左手臂下穿出,目视前方。(图4、5)
图4
图5
要点:同2。
5. 提步穿掌:穿左手。继续右脚越过左脚向前跨一大步落地,左脚提起紧靠右脚内踝骨。同时,左手心向上穿出,目视前方。图示与(图3)相同。
要点:左臂旋臂穿出。
6. 落步塌掌:左脚落地,左掌下塌,成三体势。(图6)要点:左掌沉腕下塌。
图6
7. 上步劈掌:上右脚,劈掌。
要点:同右劈掌。
8. 左右两边重复练习,接劈拳回身。
9. 收势。
(七)燕 形
燕者,禽之最轻妙而敏捷者也。其长有投井升天之特技,又有抄水之精,回巢之妙,钻天之能,飞腾高翔之功,动转无声之奇。取之身内则属肝肺,肝主筋,肺主皮毛及气机,练习燕形能经络畅通,心内虚空。用力多在膀和小臂。
1. 起势。三体势。(图1)
图1
2. 回身钻拳:燕子回巢。扣左脚,身体右后转体,左掌下按,右拳钻出,目视前方。(图2、3)
图2
图3
要点:转身时以左脚跟为轴扣脚。
3. 马步架切:右脚上半步,变马步。同时,左掌上架,右掌下切,目视右下方。(图4)
图4
要点:转腰坐胯发力。
4. 歇步冲拳:燕子投井。右脚盖步,成歇步。同时,身体左后转体,两手下落,右拳经左臂下打出,目视前下方。(图5)
图5
要点:拧身打拳,两拳心向上。
5. 独立架拳:燕子升天。提左脚独立的同时左拳上架,目视右后方。(图6、7)
要点:束身而起,转腰架拳,头向后看。
图6
图7
6. 仆步搂脚:燕子抄水。左脚扑地,转身下势,左手下搂,右拳收于腰间,目视前下方。(图8)
图8
要点:前后两动要连贯紧凑。
7. 提步撩拳:右脚越过左脚上一步,左脚提步。同时,右拳撩起,左掌扶于右小臂上,目视前方。(图9)
图9
要点:右手有撩击裆部意识,发出劲力。此动作可以连续做三次,名为燕子三抄水。
8. 上步劈掌:接上动。左脚上步,劈左掌。(图10)
图10
要点:同劈拳。
9. 上步钻拳:上右脚钻右拳,其他同五行钻拳。(图11)
图11
10. 马步架切:同3,返回,重复上述练习。(图12)
图12
11. 收势。
(八)鹞形
鹞者,禽中最雄勇之鸟。有钻天之勇,翻身之能,背膀束身入林之巧。取之身内为心脏之气,拳中表现为起落翻旋,左右飞腾,外刚内柔,灵巧雄勇。练习此形能舒身缩体,收心脏之气,健心益智。
1. 起势。(图1)
图1
2. 转身架拳:鹞子背膀。收左脚,向右后转体。同时,右拳经过左臂上钻出上架,左拳落于腰间,目视后方。(图2)
图2
要点:转腰架拳,头向后看。
3. 回身崩拳:两脚不动,身体左转,崩右拳,左拳收于腰间,目视前方。(图3)
图3
要点:前后两动要连贯紧凑,充分利用腰力。
4. 上步崩拳:指裆捶。上左步崩左拳。要点:同五行的崩拳。(图4)
图4
5. 提步搓拳:鹞子束身。右脚越过左脚上一步,左脚提步。同时,右拳经左臂搓出,目视前下方。(图5)
图5
要点:提步与冲拳同时完成。
6. 上步架打:鹞子入林。左脚上步,左拳崩打,右臂划架,目视前方。(图6)
图6
要点:手脚齐到发力。
7. 上步钻拳:上右步钻右拳。(图7)
图7
要点:同五行钻拳。循环做另一侧。
8. 提步崩拳:要点同5,惟左右相反。(图8)
图8
9. 上步架打:要点同6,惟左右相反。(图9)
图9
10. 上步钻拳:要点同7,惟左右相反。(图10)
图10
11. 返回重复上述练习。
12. 收势。
(九)蛇形
蛇者,最玲珑活泼之物。有拨草之能,有缠绕屈伸自如之巧,首尾相应之灵。取身内为肾脏之阳。用之拳,能活泼腰力,通一身骨节。用力多集中于肩,即所谓肩打。
1. 左蛇形势
(1)起势:三体势。
(2)提步收手:蛇隐穴口。右脚震脚,提左脚,同时左手下插,落于右胯旁,右手摆于左肩前,目视前方。(图1)
图1
要点:缩身蓄力。
(3)上步挑靠:拨草之巧。左脚向左前方上步,左臂挑出,右手落于腹前右侧,目视前方。(图2)
要点:利用缩身展开的劲力。
图2
2. 右蛇形势
(4)提步收手:蛇隐穴口。同2,惟左右相反。(图3)
图3
(5)上步挑靠:拨草之巧。同3,惟左右相反。(图4)
图4
(6)返回重复上述动作。
(7)收势。
(十)鸟台形
鸟台者,鹰之一种,性猛,体比鹰大。有竖尾之能,上有超达云际之势,下有两掌触物之形,取身内为辅佐肝肺。拳势一起一落如雷奔电,似鸟台尾之功,即效仿鸟台击物。其身从上向下猛击,用两翅一裹,然后两腿蹬地而起,捕者顾而伺获,裹者恐其逃跑,蹲者胯打。练习此拳可以舒肝固气实腹,而生道心。
1. 起势。(图1)
图1
2. 闪步双钻:左脚左前方侧上步,同时,两拳钻出,目视前方。(图2)
图2
要点:钻拳时右臂沿体中线钻出。
3. 上步合打:收右脚提步,两拳划弧收于腹前;接着上右脚,两拳交叉合打,目视前方。(图3)
图3
要点:利用腰臀全身合力。
4. 闪步双钻:同2,惟左右相反。(图4)
图4
5. 上步合打:同1,惟左右相反。(图5)
图5
6. 回身重复上述动作。
7. 收势。
(十一)鹰熊合练
鹰者,在禽类为最狠烈之物,有捉拿之精。瞥目能见细物,故而练此形兼练目。其外形阳而内阴,取身内为肾中真阳上升,此形用力在筋稍。
熊者,兽中最迟钝而又有力者。其性直而不屈,其外形阴内阳。取身内为能帮助脾中真阴消化饮食,有健体之功效,在腹内能接阴气下降,环于丹田。取熊竖项之能,斗虎之威,用力在膀,如熊抖擞、晃膀。
鹰熊合练,名为鹰熊斗智,亦阴阳相摩。鹰熊二气相接,上升为阳,下降为阴,上升之气能穿过夹脊透三关达泥丸,能用此练精化气,肾气下行抑制心火,即水火相济。
1. 起势。(图1)
图1
2. 上步钻拳:熊形。左脚上步,钻右拳,目视前方。(图2)
图2
要点:上视时不要抬头。
3. 上步捉劈:右脚上步,左掌下劈,目视下方。(图3)
图3
要点:下视不低头。
4. 上步钻拳:上步收双拳,熊形。同2,惟左右相反。(图4、5)
图4
图5
5. 上步捉劈:鹰形。同3,惟左右相反。(图6)
图6
6. 回身重复上述动作。
7. 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