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体力活动行为改变

第一节 健康相关行为概述

一、基本概念

(一)行为的定义及其基本要素

人的行为(behavior)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做出的能动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因此,行为是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反应。人类行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①行为主体:即行为人;②行为客体:即行为的指向目标;③行为环境:即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④行为手段:即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所应用的工具或使用的方法;⑤行为结果:是行为主体预期的行为与实际完成的行为之间的符合程度,即行为改变的程度。

(二)行为的基本含义

1961年,美国心理学家Kurt Lewis提出以下公式:B=f(P+E)。即人的行为(B:Behavior)是个人(P:Personality)因素与环境(E:Environment)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f)结果。

人类行为的表现错综复杂,表现为同一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行为表现不同,不同个体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行为表现也不同,即使同一个体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自身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行为表现也不尽相同。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行为的形成与变化仍然有其规律可循。

人类行为发展分为4个阶段:①被动发展阶段(0~3岁):通过遗传、本能驱使、无意识模仿等来发展行为,多种动作、简单语言、基本情绪和部分社会行为初步形成;②主动发展阶段(3~12岁):开始主动模仿、探究,行为发展带有明显的主动性,对本能冲动的克制能力逐渐提高;③自主发展阶段(12岁~成年):开始对自己、他人、环境、社会综合认识,主动调整自己行为发展;④完善巩固阶段(成年后,持续终生):人的行为定式已经形成,行为发展主要体现在巩固、完善、适当调整几个方面。

二、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health-related behavior)是人类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包括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

(一)促进健康行为(Health Promoted Behavior

促进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来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包括:①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量睡眠、积极锻炼等;②戒除不良嗜好,如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等;③预警行为,指预防事故发生和一旦发生事故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系安全带,溺水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④避开有害环境行为,如运用调适、主动回避、积极应对等方式预防环境污染,消除紧张生活环境,促进人际交流,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等;⑤合理利用卫生服务,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利用医疗保健服务,以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等。

(二)危害健康行为(Health-risky Behavior

危害健康行为是指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危害健康行为具有危害性、稳定性、习得性。危害健康行为包括:①日常危害健康行为,如吸烟、酗酒、吸毒、性乱等;②致病性行为模式:如A型行为,又称为冠心病易发性行为,核心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C型行为,或称肿瘤易发性行为,表现为过分压抑和克制,爱生闷气;静坐少动行为,与冠心病发病及死亡风险高度相关;③不良疾病行为:发生在自知患病或开始治疗后,例如,讳疾忌医、瞒病、恐惧、自暴自弃等;④不良饮食习惯,如饮食过度、高脂、高糖食谱、以及不良进食方式,如:进食速度过快、喜食过烫、过辣食物、喜食烟熏、腌制食物等。

目前对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是一系列危害健康行为所组成的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具有以下特点:①潜袭性:不易察觉、危害大、改变难度大;②累积性:长期作用,协同作用;③广泛性:广泛存在、危害广泛;④特异性差:表现为一种不良生活方式与多种疾病和健康问题有关,而一种疾病或健康问题又与不良生活方式中的多种因素有关。如吸烟与肺癌、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有关;高血压又与吸烟、高盐饮食、缺乏锻炼等多种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三、影响行为的因素

为了促进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形成与维持,以及逐步消退与去除危害健康行为,我们有必要了解影响该行为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可将这些因素分为三类:①生物因素:包括生物学遗传特征、性别、年龄等;②环境因素: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同构成人类的行为环境,是人类行为的基本要素之一;③学习因素:学习是人类行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人类的很多行为,尤其是社会行为,都需要通过学习来形成和发展。学习的途径包括模仿(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强迫模仿)、系统教育、强化等。学习因素在于个体生活技能与生活方式的形成、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