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太极拳拳理

(一)基本理法

卢氏太极拳与太极拳总体艺术的基础理论完全相通,但实际更具本门特有理法内涵和系统实用的练习方法。中国古代易经、太极哲学原理、中医经络学理论、道家导引养生术、孙子兵法学说,以及道家之“无为”与儒家之“中和”思想,是其基本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多派传统内外家武学精华之融会贯通,是其拳技及内外功夫的起基;遵循自然界阴阳二气消长和五行生克变化规律,因天之序,循地之源,自然而然运转变化,是其根本运动原理。此拳融修心养性,开发智能,祛病强身,攻防技击于一体,要求文武双修,内外并练,形舒肢体筋骨,意行气血经脉,自然而然,以壮元固本。

无极图

太极图

五行生克图

(实线示相生,虚线示相克)

由于卢氏太极拳始源于道家的“天、地、人三才” (亦说“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和”)之义,取中以“人和”为根基而创传,其运动形式遵循人体气血经脉的运行路线和规律而运行,所以能有效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平衡阴阳,调节气血,内养脏腑元气,外壮筋骨体魄,有较好的祛病健身和延缓衰老之功效。历代都有不少因患顽症久治无效而入门的弟子和学员,经过认真刻苦习练,最终不仅练好了身体,并练成了太极拳高手之实例。一般练习者,只要能持之以恒,习练认真规矩,晚年即可保持耳聪目明,体态不臃,

第 一 章四肢灵便,气血流畅,内脏健康,精力充沛,以延年益寿。故此拳素有“既壮少又养老”之说。

(二)风格特点

卢氏太极拳重实战、擅技击、宜养生。主要风格特点: (1)架势低,起伏大,长功快,不出偏,腰裆劲足,下盘稳固,身法灵动,手法巧妙,步活臂长;身似游龙臂如藤鞭,腰似车轴节节如环,二目如灯两脚似钻,上柔如杨柳扶风,下沉似落地生根;窜蹦跳跃轻灵快捷,腾挪闪转变化无定,手眼身法步自然随顺,动作快慢相兼舒展流畅,劲气沉长圆活刚柔并茂,气势浩然浑厚,其功夫扎实不华。 (2)打手竞技,要求“舍己从人,被中求顺,以静待动,意在人先”,做到“由己先舍己,要人先欲人,动在不知中,变在人莫知”, “顺化巧拿灵中求,借力发力屈伸就”,化打合一,简捷实用。 (3)不刻求外表形态和拳架细小动作变换时过分死板僵化和花拳秀腿,注重因人而异和实际应用效果,自然而然。

(三)主要练习内容

卢氏太极拳练习内容丰富,有单练、对练、动功、静功及多种器械。单练有108式传统拳架、功夫拳架,后编36式(简化)架、72式(精选)架及56式(健身)架等套路;多种散手,单式,桩功。对练有定步、活步、大捋大靠、乱环采花等多种推手(亦称“沾手,揉手”),散手攻防,滚转缠拿,盘步踩花,闪电粘手,沾粘摔跌,挨闪靠打,轱辘滚打,反筋搓骨,点穴闭脉等。器械有太极大枪,太极双刀、单刀(即“连五刀”),六合枪,九节鞭,舍命双拐,太极剑,太极棍,太极十三枪,春秋偃月大刀等套路的单、双练习及多种实用性对练。

(四)基本习练方式和要求

卢氏太极拳练习方式比较灵活,教学简便,因人施教,适应广泛,不分男女,不限年龄,习练者可根据自身素质和体能状况,分别选练高、中、低(即拳架姿势)不同架式或各种(体用、功夫、健身)拳架套路。不拘时间早晚,不限场地大小, “一领席地能练下,几间房内能占满,意大撒于满天下”,行、走、坐、卧皆可行功。

盘架练功中,不过于苛求人人细微动作变化过程死板僵化,因人实教,因人而宜,重在周身安舒,心平意稳,神态自若,以意行气。要求做到:三意连,四梢齐,五行顺,六节正,圈圈为母,遭遭为主,松柔缠绕,刚中寓柔,柔中寓刚,阴阳互会,上下相随,内外相系,周身一家,形似游龙,站如山动如雷,轻柔似杨柳扶风,沉重似霹雳当空,与天地大自然融汇一体。动转认真合矩,气血通畅自如,劲气浑厚圆活,自然而然。

卢氏太极拳是传统武学艺术中一支文化和哲理底蕴积淀深厚的正宗流派,历代极重人品德行,要求教拳必先教做人,功德同修,武中寓文,练武时文在其中,为人必须勤俭正直,忠孝诚善,敬长爱幼,和睦乡邻,宽人严己,洁身自律,走正道干正事,习拳练功旨在修心养性强身自卫,不得争强斗勇逆世而行,不得有私欲邪念,要做善良人、诚实人、正派人,世代继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品格。老拳谱中云: “让一招,且莫与人争强弱;退一步,便是人间修条路;耐一时,自身修来莲花池。”此意就是告诫弟子和后代们要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