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爱面子与“指桑骂槐”

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那张“广不数寸”的“脸面”。从古到今,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子都无处不在。“面子”意味着尊严,意味着影响力,一个有“面子”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研究证明,中国人在被人拒绝或者受到批评时,如果觉得面子受损,通常会做出防御性的行为。因而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也应“扬善于公堂,规过于暗室”,尽量地维护下属的面子,不伤害他们的自尊。

兵书《三十六计》中将“指桑骂槐”演绎成间接训戒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谋略。因而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也应“扬善于公堂,规过于暗室”。

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那张“广不数寸”的“脸面”。从古到今,在官场习性、民间往来、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子都无处不在。面子问题引起的矛盾如果大了,可使两国兵戎相见,小了,也会使亲朋反目,所以中国人一向是“打肿了脸也要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大肆铺张、讲排场,追求风光和体面。

中国人这种“好面子”的特点与中国人情化社会的特性不无关系。“面子”文化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内化在中国人的行为习惯中,具备着强大的、持久的延续惯性。

堪称中国人性大观的《红楼梦》中,就是因为许多或“脸上过不去”、“下不来台”,或“充有脸”、“讨脸”,而生出多少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甚至是“你争我夺”。如丫头秋纹替宝玉送一瓶花给贾母后,老太太叫人拿几百钱给她,她便高兴地说:“几百钱是小事,难得这个脸面。”可见,面子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柱和在群体中立足的基础。

《东周列国志》中“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就是齐之相国晏婴利用“面子”导演的:犒赏三位勇士却只有两个桃子,齐将壮士田开疆自认功大,“反不能食桃,受辱于两国君臣之间,为万代耻笑,何面目立于朝廷之上耶?”言讫挥剑自刎而死。其余两位见状亦先后自杀而亡。他们就是认为自己失去了面子,也就是失去了威信,无法再在下属和兵士面前立足,从而无法再领兵打仗,取得胜利。于是,自己的生存也失去了意义。

所以,“面子”意味着尊严,意味着影响力,一个有“面子”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面子甚而可以成为决定人生得意与否和事业成败的杠杆。研究证明,中国人在被人拒绝或者受到批评时,如果觉得面子受损,通常会做出防御性的行为。心理学家席勒也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我们也极为害怕别人的指责。”

因此,中国人一向以给人留“情面”为“潜规则”,从来都不把事情做绝。即使在今天的中国,面子文化依然是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

中国的管理者在与下属沟通的过程中,通常都是“扬善于公堂,规过于暗室”,兵书《三十六计》中也将“指桑骂槐”演绎成间接训戒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谋略。所以管理者要采取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尽量地维护下属的面子,不伤害他们的自尊。

从表面上看,中国传统商业的嘲笑和蔑视制度管理,是因为在中国的商业历史上,一直缺乏大型商业或企业组织。但事实上,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则是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与事关系的认识理解上——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处理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情面。

中国传统商业、企业组织管理,为了适应个体的特殊性、差异性,而在情、理、法之间寻找均衡点,区别对待。假如一个员工偷窃了自己店里的东西,应该如何处置呢?按照西方组织制度管理原则,当然是按照制度赔偿、开除甚至是报警,但中国传统管理却不会简单地这么做:在描写中国老字号“全聚德”的电视剧《天下第一楼》里,老板面对偷窃了店里烤鸭的大师傅并没有采取制度规定的开除的方法,反而是通过事先设置计谋,在大师傅偷窃烤鸭的瞬间突然出现,并且当众宣布大师傅是首先发现了窃贼、并赶跑了窃贼的人。就这样,一个组织内部的“内贼”,在老板的巧妙设计安排下,反而成了擒贼的“英雄”。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计谋管理,它所破坏的是组织的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但换来的却是大师傅更加感恩的工作。

全聚德的老板既警告了大师傅,又保全了他的面子,同时还赢得了心知肚明的员工的敬佩,可谓“一石三鸟”。仅就这个事实的结果来看,中国人完全有理由嘲笑和蔑视制度,因为这样做的效率和效果,远比简单的开除更好。

然而,贯通中国人性的管理者并不是“好好先生”,而是善于运用一种绵中带剌的委婉手段,将“面子”这柄双刃剑运用于无形。

在被评为亚洲最佳雇主第15名中国最佳雇主第4名的羽西公司虽然有末位淘汰制,但他们的考核却是“道是无情却有情”,考核的目标会始终让员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并且当公司不得不解聘没有达到公司要求的员工时,绝不会直截了当地告知,而是拐弯抹角地让员工自己意识到应该走人,暗示他们主动提出辞职,给他们留出“面子”,让辞退的“铁手”始终戴着“柔软的天鹅绒手套”。

对于“面子问题”,卡耐基主张:“根本不在于如何破坏它的问题,而是在于如何改善它,诱导它走向有用的方面去的问题。”

有个门卫,对本职工作干久了,生出厌倦和不满的情绪,表现不如刚到岗位时那般认真负责,满腔热忱,而是一味地应付、懈怠,甚至得过且过。不久,公司上级部门派来一位新经理,这个懒散的门卫突然变得勤快、积极,还主动和人打招呼,一如从前上岗时精神焕发。员工们为他判若两人迷惑不解,不知道他怎么会变化如此神速。后来打听到新经理没花一分钱作奖励,只是把门卫的称谓改成“防卫执行总监”。

所以中国企业的管理者更要学会造势、作秀,让下属和员工感到风光,受重视,自然会心甘情愿地卖力甚至卖命替老板干活,这一点,三国时的刘备就做得非常到位:

当阳常阪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的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冲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到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呈交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此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种敢于摔掷自己骨血之亲、心头之肉的“做秀”,对于刘备来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钻心的疼痛,但是这一举动表现了自己是如何地重视自己的这员大将,给足了赵云“面子”,于是便激发了赵云誓死效忠之心。这在群雄逐鹿、人才决定成败的东汉末年,可谓是一笔难以估量的财富。刘备得了赵云,可谓是如虎添翼。由此,一个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流传了下来: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然而,中国人由于对面子的过分考虑,往往也造成了管理者对错误的过分宽容。有时候为了维护某些人的“面子”,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尽量掩盖,而不是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改进的对策。这种中国式的“面子第一”的考虑方法,可能也是造成中国人难于改正错误的一个原因吧。对于有重大影响的问题,领导者该撕破面子就要撕破面子,不能为了面子问题而让自己缩手缩脚,什么事情都解决不了,完全丧失了执行的能力。采用绵中带剌的委婉可能会更有效果。如何从多个角度,把中国人好面子的心理掌握得恰到好处,使之成为一个有助于管理的因素,而不是“烫手的洋山芋”,需要管理者潜心琢磨,针对实际情况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