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Question 1: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3)

一个人要观察、实践不仅要思考,而且还要会思考、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解决它。例如,在卢瑟福从阿尔法粒子小散射实验证实原子核存在后,许多科学家都发现原子核的质量数与质子数不符。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终于成功地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极大地推动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这对于一个只知重复实验,不善于思考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像卢瑟福的那位学生那样,只知埋头工作,而不善于思考或根本不思考,成功了不知为什么成功,而失败了也不知为什么失败,好像兢兢业业,其实却浪费了很多时间,不可能取得成就。

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当时改进照明技术已成为迫切要求,生产发展也提供了改进照明技术的必要的社会条件。于是他开始发明电灯的试验。他用硼、铬等金属作灯丝试验失败后,又选择了碳精丝作灯丝,虽然亮了,可随着白亮之后,碳丝就被氧化而断裂了。经过多次实验、思考、再实验、再思考,他总结出两条经验:一、避免灯丝很快地被氧化;二、选用合适的材料作灯丝。这给后人对于灯泡的再加工提供了必要条件。

所以,思考是观察实践成功的重要桥梁。一个人在仔细观察,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勤于思考,才可能有所成就。

Method 11:想象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一般都因为对它的结果有了预期的想象,而坚持去做这件事情。例如你想象某个电影非常好看,才促使你去看,假如你事先想象这个电影不好看,那么你一定不去看。厨师想象自己做出的佳肴是什么味道,继而辛苦劳作;作曲家想象自己做出的曲子会是什么样的旋律,从而激发出他的创作热情。你可以想象考试成绩优秀,可以顺利进入大学,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个人创造好的前程。也可以想象考试成绩优秀,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得到同学们的羡慕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想象会帮助你成功。

Method 12:家长要为孩子建立学习的环境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兴趣。”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富于幻想,充满激情,兴趣的动力作用更加明显。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环境适合孩子们学习呢?首先,不论家里是否宽绰,一定要想方设法将一部分空间作为孩子专门学习的场所。只要孩子一到那里,就要使他(她)不由得产生学习的愿望。这跟人到了厨房或者餐馆就想吃饭,看见床就想睡觉或休息是一个道理。

要想营造能唤起学习愿望的环境,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学习的房间最好朝北。房间朝北,优点在于刺激眼睛的阳光不会直射进来。但是,要避开噪音大或者家人经常出入的通道。

第二,光线要充足。学习间的照明最好分整体和局部。对习惯用右手做事的孩子,要在他(她)的书桌靠左侧的地方放一个能随意调光的台灯。对那些特别散漫和精神不集中的孩子,要避免使用荧光灯。

第三,要为孩子准备充足的书、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要准备好各种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以及供孩子在休息时读的趣味书籍。最好在房间的一角放一张沙发,把那些有趣的书放在靠近沙发的地方,方便孩子在休息时阅读。也可以把录音机与趣味书籍放在一起。如果孩子很小,必须要给他们准备蜡笔和彩色笔。电脑则在子女会操作时再提供给他们。

第四,桌椅要适合孩子的身高。桌椅的高度如果不适宜,就会使孩子觉得不舒服,很快感到疲劳。椅子的最佳高度应为孩子坐在那里,双脚能够轻松触到地面;桌子的高度则是比椅子的坐处高出30厘米左右为宜。

第五,房间布置要给人以明亮、宽敞的感觉。如果孩子活泼好动,整个房间要采用冷色调;要是孩子属于文静的类型,就要采用暖色调,窗帘的色调也要统一起来。

假如已经给孩子们创造了这样良好的学习环境,下一步该做什么呢?应该清理孩子身边那些影响学习的东西。如玩具、电视机、电子游戏机、漫画书、电脑等。有些父母为了方便孩子口渴时喝水、喝饮料,在他们的学习间里放了小型冰箱。这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应当马上搬出去。

Method 13: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的提问有时会五花八门、难以想象。孩子提问多,说明他求知欲强。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应耐心倾听,绝不能表现出不耐烦或粗暴打断孩子的提问。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便会逐渐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同时,随着孩子好奇心的不断增强,获得的知识越来越多,孩子的想象空间也会不断地扩大。

无论孩子提出什么问题,都要认真耐心地解答。孩子的提问往往是看到什么问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问题常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如果打消他提问的念头,孩子就会失去思考的兴趣。

根据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回答。对孩子所提的简单明确的问题,父母一定要及时回答,然后还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培养孩子探索的兴趣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或使人感到窘迫及科学性强的问题,千万不能随心所欲地回答。可坦然地告诉孩子,如果你有兴趣,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借此机会可以和孩子一道共同翻阅书本,或请教别人。一旦找到答案,就应认真给孩子一个回答。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望,而且也培养了孩子学习探索的兴趣。

有的答案是孩子心理水平难以理解的,或者极平常的事情,大人难以回答,或者即使回答了,也难以使孩子感到满足。如果这种体验连续几次之后,孩子提问的次数就会减少,甚至会使孩子对事物失去应有的好奇心。如“太阳为什么会落下去”这个问题,如从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上回答,或是用动力学说来回答,孩子不能理解。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拟人化的方法给予间接回答:“一到晚上,动物们回家睡觉了,太阳公公也到山的那边去啦。”又如,晚上在外面散步,孩子看见月亮后会问:“妈妈,月亮为什么跟着我们走?”你可以这样回答:“因为月亮喜欢我们。”这样的回答虽然不符合相关科学原理,但却能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有些提问,答案有多个,如果以一概全,简单作答,是不科学的。如有的孩子问:“冰箱里的灯怎么熄了?”可答:“我说可能是停电了,你说呢?”巧妙启发,抛砖引玉,点燃思维的火花。孩子会开动脑筋:“我说可能是冰箱坏了,可能是灯泡炸了……”再如,听完“狼和小羊”的故事,狼向小羊猛扑过去时,孩子提问:“吃了小羊,还是没吃?”如果简单地说吃了或没有吃,都违反了作者的意图,应利用这些“空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比如,用辅助提问:“牧羊人赶来了,会是怎样呢?聪明的乌龟赶来了,又会怎样?”等等,启发孩子发挥想象然后自己作答。

正确科学地回答孩子的提问,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父母应认真对待,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Method 14:倾听并和孩子谈论学习生活

多数人都习惯说话,不习惯听话,尤其是父母面对孩子,更是滔滔不绝,要她(他)做个“听话”的孩子。

我们不听孩子说,又怎么能够知道她在想什么?不听孩子说,又怎么能够了解她、管教她?

所以,做父母的想要有个听话的孩子,必须先“听”孩子说“话”。要养成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并不很困难,只要告诉自己“少开尊口”就可以了。

当孩子在给你诉说一件事时,做父母的要尽量忍住不打岔,只需不时地点头、微笑,或者以简单的语言鼓励她说下去就可以了。当孩子发现父母有兴趣聆听她的诉说,她一定会有兴趣说给你听。

从倾听中,父母可以知道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的相处情形,同学和同学的关系,孩子最喜欢什么……

新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回到家会兴致勃勃地向父母讲述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Method 15:家长要及时地鼓励和赞美孩子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一步一步地实现,而不是一蹴而就,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行。因此,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做父母的都应格外敏感并及时地给予鼓励。

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曾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在心理学意义上源自于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

在美国,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成功大师,他创建的成功哲学和十七项成功原则,以及他永远如火如荼的热情,鼓舞了千百万人,因此他被称为“百万富翁的创造者”。拿破仑·希尔很小时母亲就去世了。有一天,他的父亲把继母领回了家。当这位陌生的女子进入家庭的那一天,拿破仑·希尔很担心她对自己的态度,就双手交叉着放在胸前,直立着凝视她,没有丝毫欢迎的表情。

父亲对继母说:“这就是拿破仑,是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拿破仑·希尔永远不会忘记他的继母是怎样对待父亲这句话的。她把双手放在拿破仑的两肩上,温和慈爱而坚定地看着他的眼睛说:“这是最坏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要做的一切,无非是把他所具有的伶俐品质发挥出来。”

那一刻,拿破仑·希尔意识到自己将永远有一个亲爱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愿意听从继母的教导,在继母的激励下,他努力去追求做出伟大的成就,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世界上最容易做也是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动不动给别人提意见,挑别人的毛病。即便是小小的孩子,也不愿意被强迫和批评。做家长的不妨想想,我们在和孩子一起的岁月里,给予了孩子多少鼓励和赞美?又给予了多少批评和指责?讽刺地、批判地、挑剔地对待孩子的方式,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最忌讳的方式。

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动物。心灵如玻璃般透明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呵护与赏识。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这种精神更多来源于最初养育他的那个人。妈妈鼓励的眼神,肯定的话语,像是自信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日本有一本书叫《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是亚洲唯一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世界上最有名的、拥有数十亿观众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被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而她,却是一个因为淘气,一年级就被迫退学的孩子。

她写的这本书是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一本书,被译成33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写的就是她被迫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校长小林先生的爱护、鼓励和引导下,从一个“怪怪”的孩子,逐渐变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作者终生记得校长小林先生对她说过的一句话:“你真是个好孩子。”

正是这么一句宝贵的话,改变了小豆豆的一生。令人感动的是,小豆豆在巴学园的日子里,小林先生不断地对她说着这句话:“小豆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那段时光,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

“你真是个好孩子”是孩子最爱听的一句话。

我们愿意把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孩子,可是,仔细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把这句孩子最喜欢听的话说给了他呢?

当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有所表示的时候,你可以看到非常显著的效果。话语虽然很简单,但是孩子却可以心领神会。比方可以说:“孩子,我非常高兴,你今天把脱下的鞋子摆得很整齐。”就这简单的一句话,会提醒小孩记住把脱下的鞋摆放好。又如,大人期望孩子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就要先从他们会做的事情开始。让他们把床铺好,把桌椅摆好。这样一步一步地,不久他们就能掌握收拾房间的技巧。同时要告诉他们,大人看见了他们每一个微小的成绩。“你今天把床铺好了,把桌椅摆好了,你基本上已学会了怎样整理房间。”只要这样鼓励他们,孩子就会一点点地进步,终有一天会成为栋梁之才。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在他身上一定有别人不可替代的地方,有这一点就足够了。你越是欣赏他,越是让他感觉到他有力量,他就越有力量,就会活出我们所期望的精彩来。据说,有人曾经指着摆在一起的几十盆青松,要别人辨认,看哪些是真松,哪些是假松。这些青松形状、色泽一模一样,可是有人很快就辨认出了真假。问其原因,他说:“这很简单,只要细看那枝叶,凡有小虫眼的,定是真松。”这就叫“无疵不真”。

赞赏的、鼓励的,但又是有所指导的,这样的教育不在于家长有多少文化,而在于有没有慈爱安静的心。用父母最真挚的爱和赞美,给孩子一个完满、健康、自信的心灵吧。相信我们的孩子,那个新鲜的、充满活力的新生命,一定有更多的优点,值得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怀着肯定之心去赞美,孩子回馈给我们的,将是无数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