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读/猫的神游

爱猫是人类的天性。谁会拒绝这一坨软塌塌暖乎乎的东西呢?它们习惯把身子扭成各种形状,专门寻找舒服的地方躺来躺去。即便摔碎了你的东西,搞乱了你的房间,也会呼噜呼噜地一脸无辜地看着你,所以我相信猫一定有一种非语言的沟通能力,洞察世事,把所有身边生物的脑子都洗一遍,驯化它们都对自己好。

城市里养猫,多是谋求陪伴。还真指望它们捉老鼠么?显然这一天然属性已经无法激活,遭殃的只是猫奴们的钱包而已。在这快得恨不得飞起来的城市生活中,懒洋洋慢悠悠的猫显得极其与众不同。据说,猫至今还未被人类真正驯养,是因为猫的智商远远高于其他生物(比如愚蠢的人类)。就像我家的猫,敏感文艺,经常跳到窗边,往下看行人,唤它一句,才缓缓地扭过头看着我,那一回眸,满眼都是几千几百年的故事——虽然它生活里只有吃罐头、发呆、埋屎三件事。

这就是猫的奇妙之处了。它可能什么都没做,却让看到它的人类总是灵感荡漾,浮想联翩。不说别的,就从《机器猫》里的哆啦A梦,到《甜甜私房猫》的奇奇,再到《美少女战士》中的露娜,耳熟能详的动画片中,日本人给予了“猫”太多的超能力和想象。Hello Kitty和招财猫已经在全球成为文化符号。前些日子有部日剧《猫侍(猫武士)》,讲的就是一个武士奉命杀猫,结果因为猫太萌,偷偷自己养,再后来被猫一次次解救,化险为夷。

日本人认为猫是一种灵物,甚至把每年2月22日定为猫节,因为222的发音很像猫叫。最初,猫是皇室贵族的专宠,遣唐使把猫带去日本,让日本人民蒙惠至今。这可以说是萌文化、猫文化的鼻祖。不知道那位遣唐使在送猫过去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在做一件如此造福百姓、永垂不朽的事儿。

一千年以后的夏目漱石也不例外。这位留英学者成名之前,写了写自己家的那只猫。《我是猫》创作于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分为上中下三册出版,是三十八岁的漱石的成名作。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借猫之眼,批判了明治社会迂腐的知识分子和黑暗的社会现实”。个人看来,尤其作为同样的养猫人,读书的时候,忍俊不禁之处屡屡有之。哪里是口诛笔伐,分明就是一个明治时期的爱猫人太喜欢猫了,于是用它的口吻来写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嘛!跟所有喜欢养猫、养狗、养孩子的人,习惯用猫猫狗狗的口吻,记录猫猫狗狗的成长是一样的。

夏目漱石从“我”迷路前写起,如何被主人收留,如何跟周围的猫打交道,后来又划清界限不再来往,到最后掉进水缸里淹死,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猫生。这期间,它试图抓过老鼠,却被老鼠欺负得死死的;它曾经倾听了主人们无数场对话,到最后还能总结出自己的想法。这种睿智的猫,在你我身边全都有。

写给所有对“猫”无感的人:

“多多良看到我的时候,居然说我除了睡觉啥都不干,是个废物。我特别生气。万象奴役下的庸俗之人,总是追求五感刺激,除此之外毫无作为。所以他们无论评价什么,一律只看表面功夫,真是讨厌。他们认为,只有忙得汗流浃背脚不沾地才算劳动。听说达摩和尚坐禅坐到脚腐烂,就算从墙缝里长出爬山虎,枝蔓爬满堵着他的眼睛嘴巴也一动不动。但是你既不能说他在睡觉,也不能说已经升天。因为他的头脑正在进行激烈的活动,思考着只有圣人才能悟出的道理……这些庸俗之眼,生来只看表象,从来不关心内在。”

写给天天嚷着希望像“猫”一样轻松的人:

“看到这个,你是不是也觉得人类比猫得闲多了?他们一定是无聊到一定程度了,才会想出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点子自娱自乐。奇怪的是,往往是这类闲人,一见面往往都嚷嚷着自己忙死了忙死了,然后一脸被各种事务缠身,讲难听一点就是快要被一个叫‘忙死了’的怪物吃掉的模样。他们当中的某些人,一看到我就感慨‘什么时候能跟猫一样轻松就好了’。想轻松很简单。没有人逼着他非要这么忙。明明是自己制造出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给自己,到头来还抱怨真痛苦真痛苦,就像自己生起一堆火,到头来嚷着热死了热死了。”

至于为什么要写长达十一个章节的《我是猫》,夏目漱石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东风一来,经常出入主人家的怪人们就凑齐了,或者说每次都能抚慰我的无聊的人全都凑齐了。就凭这一点我也满足了。如果命不好进了别人家,我这辈子都不知道茫茫人海中还有像主人这样生活的人。所幸的是我成了苦沙弥收养的猫儿,每天侍奉在我贵人面前,不光了解了他,顺便还认识了迷亭、寒月、东风,这都是放眼整个东京都找不出同类的人中豪杰,我还能边打盹边观察他们,简直是千载难逢的至上光荣。幸好有他们,我得以暂时忘记炎炎夏日中裹着毛皮的痛苦,还能收获一个愉悦的下午,真是充满感激之情。只要他们聚在一起,我就永远不会无聊。不知今天他们又能碰出什么火花呢,我趴在隔扇的阴影里,静静地期待着。”

再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位日本国民大作家。搜索夏目漱石的照片,十有八九都是西装革履,一副西洋绅士做派。他23岁的时候,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专攻英文,接受了不少英国文学中的启蒙主义思想;33岁的时候,时任英文教师的他,被公派去伦敦大学留学。夏目漱石从小就接触汉学,习惯写汉诗,汉学修养相当高。此次置身于真正的英语环境,想必与在日本感受到的英语环境大不相同,这种culture shock,让他一直深信不疑的精神支柱坍塌,后来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据悉教育部曾经接到过他精神失常的电报。两年后返回日本,继续在熊本教英文文学,38岁写出《我是猫》,原型来自一只偶然走入自己家的猫,漱石还在这只猫死的时候写了《猫之墓》,表达对这只小猫的怀念之情。

《我是猫》可谓以夏目漱石的生活为原型。书中“主人”的胃病他有,麻疹他得过,误闯入家的小猫是确有其事,其妻子也总是挤兑做老师的“一家之主”,甚至《上吊力学》等文章,也都能在弟子们的回忆录中找到出处。看似猫的调侃,其实是夏目漱石在如实展示明治时期的生活,更多的是自己的生活状态。信手翻几页便知,夏目漱石才华横溢:信手拈来的俳句,时不时讲几句英文,甩几句希腊语,至于各种心理学、哲学家的名字、理论、典故、轶事,全都如数家珍。如此一个才华横溢的海龟,原本应该大受欢迎,生活上呼风唤雨,但他却是借《我是猫》,抒发自己真实生活中的郁闷。他交际不多,却并不排斥与好友学生探讨文学。《我是猫》出版后,1906年他开始在自己家举办“星期四聚会”,也就是文学沙龙。同样著名的芥川龙之介,就是彼时聚会上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