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学喂养方法

天然的营养品——母乳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营养品,其成分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乳所含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糖和维生素等,含量适中,比例合适,质地优良,最符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又易于婴儿消化吸收。一个足月产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以前,只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可单独从母乳中获得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保证婴儿最佳的生长发育。

除营养素之外,母乳中还含有多种抗感染因子,这些因子能保护婴儿免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因此母乳喂养儿肠道和其他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而代乳品中不含抗感染因子,代乳品在储存和制作过程中的污染,以及食具的污染都是人工喂养儿易受感染的原因。母乳中不含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又可抑制过敏原从肠道进入身体,因此,母乳喂养也是防止婴儿食物过敏的最好方法。

母乳喂养有经济、简便和安全等优点:母乳喂养只需用少部分钱为母亲增加营养,便可收到母、子双方受益的效果,除省钱外,省时省事也是非常明显的,母亲只要解开衣服,清洁无菌、冷热适度、营养丰富的母乳便可随婴儿的需要来吸取;母乳喂养还可增强母子感情,密切母子关系,有利于观察婴儿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同时母乳喂养对母亲也有好处: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母亲,产后身体恢复快。产后哺乳时,母亲的下腹部会有轻微紧缩感,这是婴儿吸吮乳房的刺激在促使子宫收缩,从而使产后较大的子宫迅速恢复到正常大小。而且哺乳的母亲患乳腺癌的机会比不哺乳的母亲要少。

上面谈到母乳喂养有很多优点,但仍有少数不愿给婴儿喂乳的母亲,这些年轻的妈妈担心喂奶后乳房会变形,使自己的体形改变。事实上有的母亲乳房耷拉下来并不是因为给婴儿喂奶所致。乳房是否会变形首先取决于乳房自身的性质。从妊娠末期到喂奶期间,乳房没有变得很大的母亲在授乳后也不会变形。若最初乳房就很大,到妊娠末期又进一步变大时,即使不授乳也会因为乳房的变化而使皮肤拉长。用母乳喂养的母亲只要在妊娠末期和授乳期用乳罩由下向上地将乳房托起,也就能防止乳房发生较大的变形。

珍贵的礼物

产后12天以内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色黄略稠,含脂肪较少,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比成熟乳多1倍,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也比成熟乳多1倍,所以它有增强婴儿抵抗疾病能力的作用。初乳能保护小儿娇嫩的胃肠道和呼吸道黏膜免受各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对预防新生儿的感染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初乳能很好地适应消化吸收能力差、需要能量少的新生婴儿。

然而我国有些地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初乳“没有营养”,而把它挤掉,不给孩子吃,甚为可惜。有些母亲,在产后1周内发现婴儿略有消瘦,虽经医生解释为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仍不放心,又听人说乳汁发黄是营养不够,于是便归罪于自己的乳汁太稀,而改用奶粉喂养。实际上,新生儿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并不是发黄的初乳所引起的。有人将用初乳喂养的新生儿和用奶粉喂养的新生儿相比较,初乳喂养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程度比奶粉喂养儿少,体重恢复速度较快。因此,妈妈们一定要将初乳喂给新生儿吃。初乳十分珍贵,是其他任何营养品所不能及的。

及早开奶

母亲第一次给新生儿喂奶叫“开奶”。在过去,人们大多强调母亲产后非常疲劳,需要一段时间休息,所以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6~12小时才开始喂奶,好像这样才有利于母亲恢复健康。

新生儿出生后第1个小时是敏感期,而且出生后20~30分钟内,婴儿的吸吮反射最强,因此母乳喂养的新观点是提倡产后1小时内即开奶,最晚也不要超过6小时。早开奶有许多好处:

(1)母亲产后泌乳必须依靠新生儿对乳头的吸吮刺激。让新生儿尽早吸吮乳头,能促使母亲早下奶、下奶快。

(2)加快母亲子宫复位,早止血。新生儿吸吮引起催产素的分泌,可使产后子宫收缩,复位加快,有助于产后出血尽早停止。

(3)使新生儿早获免疫能力。早喂奶,新生儿可以获得初乳中大量的免疫物质,增强新生儿抵抗疾病的能力。

(4)早日增进母子感情。新生儿敏感期正是建立母子间感情关系的最佳时期,新生儿出生后母子接触的时间越早,母子间感情越深,新生儿的身心发育就越好。

(5)能够及时补充新生儿从母腹到人间的生理断层,使新生儿尽快获得生理需要,特别是水分、营养的及时补充,有利于新生儿成长的连续性。

哺乳前,母亲首先应该给婴儿换好尿布,让婴儿舒适。母亲洗净双手后,用清洁或消过毒的纱布蘸温开水擦洗乳头。然后可采用坐位或卧位喂奶。注意每一次哺乳前都要依次做好一系列的准备,有意使婴儿建立哺乳的条件反射,以促进婴儿的食欲。

新生儿勿用糖水及牛奶

专家们研究发现,产后头两天不需要给婴儿喂任何葡萄糖水等辅食,因为婴儿出生后身体内仍带着来自母体的充足的营养,而且由于他在母体内主要是睡觉,出生后大部分时间也是在睡觉,对食物的需要很少,加上婴儿由原来的依靠脐带吸取营养,转变为靠嘴和整个自身消化系统来吸取营养,会有个过程,不必太早去刺激他进食。早让婴儿吸吮母亲乳头(出生后半小时内即可开始),母亲的乳房会很快泌乳,虽然开始一两天内乳房泌乳量较少,但足够婴儿所需,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婴儿出现低血糖症状。在最初几天母乳分泌量较少时,只要按需哺喂就可以,即婴儿一醒来拱着嘴想吃就让他吃,此时最好母婴能同室,母亲的泌乳量会逐渐增多,以满足婴儿需要。此时不要因为怕母乳不够而喂食牛奶或其他乳制品,否则会影响母乳分泌,也可能造成婴儿喜食牛奶而不吃母乳。

喂奶前挤掉几滴乳汁

许多母亲上班或劳动回来晒了太阳,出了汗,在哺乳前总是把乳汁先挤掉几滴,然后才让婴儿直接吸吮,这是比较符合科学道理的。因为乳腺管开口常与外界相通,易被细菌侵入而成为微生物滋生场所。挤掉几滴乳汁对乳腺管起到清洗作用,避免不清洁的乳汁引发婴儿患肠道感染性疾病。

正确的哺乳姿势

◎卧姿:妈妈侧躺在床上,背部与头部可垫枕头,同一侧的手可放在头下,另一只手抱着婴儿头部及背部,使婴儿贴近乳房。如果要换喂另一侧的房,可先调整身体使另一侧乳房靠近婴儿,或与婴儿一同翻身后再喂。适用对象:适用于妈妈坐月子期间或是半夜婴儿肚子饿时。可直接在床上喂奶。

◎摇篮式抱法:用手肘当做婴儿的枕头,手前臂支撑婴儿的身体,将婴儿的一只手绕到妈妈的背后,一只手在妈妈胸前,让婴儿的肚子贴着妈妈胸腹且身体与妈妈的乳房平行,无论在床上或椅子上,都可采用这个姿势,让妈随时随地喂奶。如果坐在椅子上喂奶,可在双脚下垫个小凳子,减轻背部压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健康足月的婴儿或是双胞胎(一边喂一个)。

◎橄榄球式抱法:妈妈托住婴儿的头部,另一只手臂支撑婴儿的身体,使婴儿呈现头在妈妈胸前,脚在妈妈背后的姿势,采取这个姿势时,可在宝宝体下方垫枕头或是较厚的棉被,使婴儿的头部接近乳房,并协助支撑婴儿的体,让妈妈不必花力气抱起婴儿,减少肩膀酸痛的情形。

适用对象:适用于双胞胎、婴儿含乳有问题、乳头较短或凹陷,或是乳房较小的妈妈,因为这个姿势可使宝宝较容易碰触到妈妈的乳房,并吸吮到乳汁。另外,由于婴儿的身体像被妈妈抱着橄榄球一样抱住,不会碰到妈妈的子,也适用于剖腹产的妈妈。

◎修正橄榄球式抱法:这个姿势与橄榄球式抱法很类似,不同的是要让婴儿的身体横过妈妈的胸部,吸对侧乳房。

适用对象:适用于新手妈妈、刚出生的婴儿,或是非常小、生病的婴儿,因为此抱法可让妈妈清楚观察到婴儿的含乳状况。

喂奶姿势并不仅限于上面介绍的几种方式,也不一定就非得采取哪些姿势不可,只要能让宝宝正确地含住乳房,吸吮到乳汁,而妈妈本身也觉得舒适、方便的姿势,都是合适的喂奶姿势。

宝宝正确的吸奶姿势

◎婴儿整个身体向着妈妈,并靠近她。

◎婴儿的脸贴着乳房。

◎婴儿的嘴巴张得很大。

◎婴儿的下唇往外翻。

◎婴儿上唇上方的乳晕外露部分较下唇下方的乳晕多。

◎婴儿慢而深地吸吮。一开始吸吮的速度大约一秒钟两三次,但是当他吸到奶水时,吸吮的动作会变慢,大约一秒一次。

◎婴儿有吞咽的表现。他会有这样的动作循环:嘴巴张大—暂停—再闭起来。

◎喂完之后,婴儿显得放松且满足。

每天喂奶的次数及时间

过去一直认为,初生到7天内的新生儿应定时喂哺,要求每3小时喂哺1次。有的母亲为了规定时间哺乳,宁可让婴儿饥饿着拼命哭闹,非到3小时后才哺乳。其实这样定时喂养的缺点很多,婴儿饥饿时吃不到乳汁,饥饿感过了再喂就影响食欲。母亲乳房胀得厉害时不能哺乳,反射性地使泌乳量减少,所以不主张这样的方法。现代观点认为,应当按婴儿需要哺乳,只要婴儿饥饿或母亲感到乳房中有乳汁就可以进行喂哺,随时需要随时喂哺,即按需喂哺,且要做到勤喂哺。一般来说,出生后1~2天的早期新生儿,哺乳时间为每1~3小时1次,每天可哺乳8~12次。

每次喂哺需要喂多长时间,小儿多长时间能吃饱,是否把乳头从小儿口中拔出,应根据婴儿的需要而决定。有的婴儿食量小,母乳量又较多,婴儿只吃一侧乳房的乳汁就饱了。婴儿吃饱后会自动把乳头吐出,不要用力强行把乳头从口腔中拉出来。因为口腔中的负压,硬拉乳头,会引起乳头疼痛及乳头上的皮肤破损。研究证明,哺乳10分钟,几乎100%的乳汁已被吸吮出来了。不过母亲哺乳过程中应该让婴儿吃空一侧后,再吃另一侧,每次喂哺应该两侧乳房交替进行,并把剩余在乳房中的乳汁挤空,这样可以使乳汁分泌量增多,并可预防乳腺管的阻塞。因此,喂哺时间的长短应该根据母亲和婴儿个体的不同而确定。

怎样判断是否吃饱

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新生儿是否吃饱。

◎母亲乳量充足,乳房胀满,静脉显露,喂哺时可听到婴儿吞咽乳汁的声音,婴儿吃饱后自己会吐出乳头。

◎吃饱后的新生儿上腹部可见微微隆起。

◎吃饱后的新生儿睡眠时间稍长,可达2~3小时,比较有规律,少哭闹。

◎新生儿尿量多,几乎一天排尿在6次以上,甚至更多,尿液清淡、微黄。

◎体重不断增加。能吃饱的新生儿,体重的增加每日平均18~30克,每星期可增长150克以上。

生长发育监测图上的生长曲线,在规定的曲线范围内的,是所谓的“健康之路”。相反的,新生儿如果吃不饱,可以见到以下的表现。

◎新生儿体重长时间增长缓慢,在排除某些疾病的情况下,这是由于饥饿造成的。

◎哺乳时婴儿长时间不离开乳房,哺乳后不久婴儿就哭闹。这说明婴儿吃不饱。

◎婴儿吸吮时很用力,但不久就不愿再吸,睡着了不到两小时就醒来哭闹,有时拼命地吸吮乳头,有时还把乳头吐出来哭闹。说明婴儿吃不饱。

不宜喂母乳的妈妈

◎传染性疾病。

◎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

◎肾脏疾病:肾炎、肾病。

◎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功能低下。

◎其他疾病:服用哺乳期禁忌药物、急性或严重感染性疾病、乳头疾病、孕期或产后有严重并发症、红斑狼疮、精神疾病、恶性肿瘤、艾滋病等。

新妈妈奶量不足怎么办

(1)做心理调整

首先,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哺喂自己的婴儿,有这种信心才能坚持母乳喂养。其次,要放松自己,休息好,思想愉快,这样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最后,多与自己的婴儿接触,孩子的皮肤、动作、表情和气味等都是催乳素分泌的促进剂。

(2)满足营养

对母亲来讲,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因此要保证水的摄入,多喝汤,多喝开水,都是保证水摄入的有效方法。对经济状况较好、膳食结构合理的家庭来讲,不必刻意去增加产妇的食物摄入,因为过多的食物摄入往往会增加母亲的体重,而不是增加泌乳量。但对经济状况较差、膳食结构不合理的家庭,就应当注意调整哺乳妈妈的膳食结构。

(3)多多吸吮

将婴儿放在母亲身边,一旦需要就给婴儿喂奶,夜间间隔时间可长一些,但不可不喂奶。另外,还应适当延长每侧乳房的喂奶时间。

乳房的排空对乳汁的分泌也极有帮助。乳房排空越充分,下次分泌的奶量也就越多。而且,乳房排空可以减少因乳汁淤积而发生乳腺炎的机会,所以,喂奶时,应该让小宝宝先把一侧乳房吸空,再吸另一侧,而不要两侧都吸一点,又都留下一点。如果连一侧乳房都未吸空,也可以用吸奶器把乳汁吸尽,以刺激乳汁的分泌。

解决乳房的四个问题

(1)乳头凹陷

纠正乳头凹陷简便易行的方法有以下3个。

◎让爱人帮着把凹陷的乳头吸出来,并把奶水挤空(挤出的奶水给宝宝吃),然后接着让爱人吸吮凹陷的乳头。每天做4次,每次约3~5分钟。

◎使用吸奶器抽吸,每次1分钟,每天4次。

◎妈妈一手托住乳房下方,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和拇指捏住凹陷的乳头,向外牵拉,拉到长位,坚持约30秒,重复牵拉数次,做满10分钟,每天进行4次,共做满40分钟。请注意,纠正乳头凹陷的同时,必须坚持给宝宝喂奶,以免回奶。

(2)乳头皲裂

防止乳头皲裂,最简便的办法就是让乳儿完全含住奶头。如果皲裂处有感染迹象,要涂红霉素等抗菌素软膏,也可涂龙胆紫,但宝宝吃奶前要把药物洗干净。

(3)乳头湿疹

妈妈漏奶时,常用厚毛巾盖在乳房上,避免弄湿衣服。毛巾始终是潮湿的,里面温度又高,久而久之,乳头就发生了湿疹。

乳头湿疹不易根治,可反复发生,长期不愈,并有恶变的可能。

正确的做法是:妈妈漏奶时,不要制止;喂一侧奶时,另一侧奶也同时露出来,自行流出乳汁。胸罩下垫一块纱布,勤更换,并定时露出乳房,风干乳头。

也可在乳头上涂抹鞣酸软膏或凡士林,使乳汁不易侵袭乳头,防止乳头湿疹。一旦患了乳头湿疹,要及时治疗,可使用皮炎平软膏或氟轻松软膏涂抹患处。

(4)乳腺炎

乳腺炎是哺乳期妈妈最常见的疾病。要预防乳腺炎的发生,有9个注意事项。

◎避免乳头皲裂。

◎不要长时间压迫乳房,睡觉时要仰卧。

◎一定要定时排空乳房,不要攒奶。

◎有乳核时要及时揉开,也可用硫酸镁湿敷或热敷。

◎保持心情愉快,不要着急上火。

◎乳房疼痛时及时看医生。

◎母乳喂养不是按时喂哺,而是按需喂哺,宝宝饿了就喂,奶胀了就喂;吃不了,就要挤出。

◎晚上,宝宝会较长时间不吃奶,妈妈一定要定时起来挤奶,消除乳胀。很多新手妈妈,都是一夜之间患上乳腺炎的。

◎乳头有感染趋势时,及时使用抗菌素。一旦发生乳腺炎,要及时静脉注射抗菌素,以免形成化脓性乳腺炎。若已发展到了化脓性乳腺炎,就要及时切开引流。

切莫忘记,乳腺炎发病很快,预防最重要。

妈妈感冒能继续哺乳吗

妈妈感冒了也可以继续喂奶,上呼吸道感染是很常见的疾病,空气中有许多致病菌,当你的抵抗力下降时,就会生病。妈妈患感冒时,早已通过接触把病原体带给了宝宝,即便是停止哺乳也可能会使宝宝生病,相反,坚持哺乳,反而会使宝宝从母乳中获得相应的抗体,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当然,妈妈感冒很重时,应尽量减少与宝宝面对面的接触,可以戴口罩,以防呼出的病原体直接进入宝宝的呼吸道。

若妈妈感冒不重,可以多喝开水或服用板蓝根冲剂、感冒清热冲剂。如果病情较重,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应该严格按医生处方服药,以防止某些药物进入母乳而影响宝宝。

假使不确定服用的药物是否会影响宝宝的话,可以询问开药医生(建议多询问不同医生)。

喂奶后妈妈不能马上睡觉

新手妈妈经过分娩、产后护理婴儿的劳累,身心疲惫不堪。喂完奶后,妈妈倒头就睡,这是常见的现象。但新生儿胃入口贲门肌发育还不完善,很松弛,而胃的出口幽门很容易发生痉挛,加上食道短,喝下的奶很容易反流出来,出现溢乳。当新生儿仰卧时,反流物呛入气管,极易造成窒息,甚至猝死。新手妈妈喂完奶倒头就睡,危险就在这里。

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喂奶后,都要竖着抱起宝宝并轻拍背部,宝宝打嗝后再缓缓放下,观察几分钟,如果宝宝睡得很安稳,妈妈或爸爸再躺下睡觉。夜晚睡觉时,要开一盏光线暗些的小灯,一旦宝宝溢乳,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不要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

许多宝宝睡觉都有一个习惯,就是需要一个固定的安慰物,只有在这个安慰物的陪伴下才能安然入睡。安慰物因人而异,如小奶嘴、手绢、枕巾、玩具等,还有的宝宝必须让妈妈抱着、拍着或哄着才能入睡。有的宝宝睡觉前爱哭,妈妈为了哄宝宝睡觉,就让宝宝吃着奶入睡,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宝宝只有含着妈妈的乳头才能睡觉的习惯。其实,含乳头睡觉的习惯并不好,会对宝宝牙齿的正常发育有不良影响,使其上下颌骨变形,导致上下牙不能正常咬合;另外妈妈的乳房容易堵住宝宝的口鼻,有使宝宝发生窒息的危险,这些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利。因此,妈妈们要注意,不能让宝宝养成含着奶头睡觉的习惯,如果已经形成习惯应该改正。

如何使用奶瓶喂养

新生儿很容易被病菌感染,所以在喂奶前大人要洗净双手,用干净的毛巾擦干,从容器里取出消好毒的奶具,把奶具上的水用清洁的布擦干。若喂牛奶,则将牛奶煮开加适量的糖,冷却5~10分钟后倒入奶瓶中即可喂孩子。若使用奶粉,应按包装上的说明按比例配制,先将温度合适的开水倒入奶瓶,然后用量勺将奶粉装入瓶内,装上奶嘴,盖紧盖环,再罩好圆盖,轻摇奶瓶直至奶粉全部溶解。注意试温时不要用手碰到奶嘴,先滴几滴奶水在手背上试试奶的温度,以不烫手为好。将宝宝抱在怀里,一手拿奶瓶,一手搂住宝宝的臀部,宝宝的头颈部自然地倚在母亲的肘或上臂上。先用奶嘴逗弄宝宝的口唇,他就会把奶嘴含在口里并开始吸吮。喂宝宝奶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奶瓶的角度要适当。保证奶瓶颈部充满奶水,而不是空气,以避免宝宝吸进太多空气引起呛奶。

(2)如果奶嘴被宝宝吸瘪,可慢慢地把奶嘴拉出,使空气进入奶瓶,这样奶嘴即可重新鼓起。

(3)一定不要把宝宝放在床上让宝宝自己含着奶嘴吃奶而大人离开,以免宝宝呛奶或窒息。

(4)根据宝宝的情况,在喂奶过程中可适当让他休息,一般每次喂奶需10~15分钟。

什么是混合喂养

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同时进行称为“混合喂养”。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每周体重增加不足100克,说明母乳不够,此时宝宝会经常哭闹,需要适当增喂一次配方奶,时间最好安排在妈妈下奶量最少的时候(下午4~6点之间),每次加120毫升配方奶。如果加配方奶后,妈妈得到适当休息,母乳分泌量增加,或者宝宝夜间啼哭减少了,就可以这样坚持下去。如果加喂一次配方奶后仍未改变宝宝夜间因饥饿啼哭而母乳又不增多的情况,那就把夜间10~11点妈妈临睡前的一次哺乳改为喂配方奶,以保证妈妈的夜间休息。总之,增加一次还是两次配方奶,应将宝宝的体重与参考的衡量数值比较后决定。

人工喂养

孩子不能吃到母乳而全部以代乳品喂养,称为人工喂养。喂奶量的多少,传统的方法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计算,一般每天每千克体重需加牛奶100~120毫升,算出总量后,等分5~6次给予。用1份奶粉加4份水制成的奶汁计算方法同上。

但每个孩子的需要量不一样,个体差别也较大。现在的观点是配制好的牛奶或奶粉应让孩子每次都吃饱,不要限制其摄入量,以防影响其生长发育。但每日总量不要超过1000毫升,若每日喂牛奶达1000毫升仍不能吃饱时,则说明需要给孩子添加其他辅食。用新鲜的纯牛奶喂养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时,可适当加水稀释(3份牛奶加l份水);冲调奶粉时适当加大水的比例,以利于新生儿的消化吸收。市售消毒牛奶则不必稀释。

奶粉的选择

速溶奶粉:速溶奶粉溶解速度快,但消化困难,含糖量高,颗粒粗,易吸收水分,不是很适合婴儿喂养。

甜奶粉:甜奶粉是将牛奶中的水分去掉,加糖制成,每100克甜奶粉含糖50多克,而淡奶粉含糖为35克。甜奶粉保持了牛奶的原有成分,营养价值较高,但没有母乳高。含糖量高,不易消化,味道比较甜,容易造成小儿对甜食的依赖,添加辅食困难。

淡奶粉:淡奶粉的成分和甜奶粉基本一样,只是含糖量不同,淡奶粉每100克含糖35克。酪蛋白含量较高,不易消化,不太适合婴儿喂养。

婴儿奶粉:婴儿奶粉是以牛奶为主要原料,应用营养互补原理,从大豆中提取大豆蛋白和油脂,来弥补奶粉中酪蛋白含量高不易消化的缺点,补充了滋养性单糖,增加了维生素D和铁剂,比较适合婴儿食用。

母乳化奶粉:营养学家根据母乳的营养成分,重新调整搭配奶粉中酪蛋白与乳清蛋白、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除去了部分矿物盐的含量,加入适量的营养素,包括各种必需的维生素、乳糖、精炼植物油等物质。母乳化奶粉也叫配方奶,适合喂养一岁以内的婴儿。

什么时候添加鱼肝油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月是在室内度过的,虽然接触日光照射少,但生长发育特别迅速。虽然新生儿在胎儿期从母体内能带来一些维生素D,也能在母乳中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但仍然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很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故要及时添加鱼肝油。足月新生儿在满月时就可以开始添加鱼肝油,如果是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双胎儿、冬季出生儿,在出生后2周就要添加鱼肝油了。常用的鱼肝油滴剂需口服,供给维生素D的预防量为每日12.5~25微克(500~1000国际单位)。浓缩的鱼肝油滴剂每克含有维生素A为5万单位、维生素D为125微克,每克等于30滴。新生儿满月后每天可口服3~6滴,在给新生儿喂鱼肝油时,可用小杯、小匙加温开水喂服,喂的过程中必须防止呛咳,不要误入气管,以防造成类脂性肺炎。

人工喂养宝宝应注意喂水

孩子年龄越小,体内水分的含量就越高,婴儿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70%~75%,由于婴儿生长发育旺盛,肾脏对水的保存功能又较差,所以需要的水分也较成人明显更多,每天消耗的水分约占体重的10%~15%。

人工喂养的宝宝更要注意喂水。人工喂养以配方奶粉喂养为多。因为奶粉中的蛋白质分子量大,不易消化,这是容易导致便秘的原因,给宝宝补充水分有利于缓解便秘。另外,奶粉中含的钙、磷等矿物盐的代谢产物也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这些都需要水。

此外,婴儿期是身体生长最迅速的时期,组织细胞增长时需要蓄积水分。婴儿期也是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的阶段,排出废物较多,而肾脏的浓缩能力差,所以尿量和排泄次数都多,需要的水分也多。

由于宝宝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宝宝的喂水量也多少不等。喂水时间在两次哺乳之间较为合适,否则会影响哺乳量。喂水次数也要根据宝宝的需要来决定,一次或数次不等。

夜间最好不要喂水,以免影响宝宝的睡眠。宝宝以喝白开水为宜,也可喝煮菜水、煮果水,但不要加糖。也可喂些鲜果汁,但不要以饮料代替水,因为饮料中含糖量较多,有些还含有色素和防腐剂,对宝宝的健康不利。

出现母乳性黄疸如何喂养

因母乳的因素而引起的小儿黄疸叫做“母乳性黄疸”。发生“母乳性黄疸”时不要紧张,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母亲的成熟乳中含有一些孕酮代谢物质,即激素类物质,婴儿吃了以后可以使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力下降,使胆红素代谢受到影响,引起体内胆红素含量增高,但血清胆红素含量总是小于340微摩/升(20毫克/分升)。发生时间在新生儿生后7天左右,黄疸持续3周到3个月。如果暂停母乳喂养,黄疸可以明显减轻,如再继续喂母乳,胆红素水平又轻度上升,但不会超过原来水平。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确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如果胆红素小于340微摩/升(20毫克/分升),不必停止母乳喂养,如果超过了340微摩/升(20毫克/分升),可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在暂停母乳期间,母亲应挤空乳房中的乳汁,防止日后乳汁量减少。如果新生儿发生嗜睡、喂养困难,须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母乳喂养宝宝不需要额外喂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近提出的“母乳喂养新观点”认为,一般情况下,母乳喂养的婴儿,在6个月内不必增加任何食物和饮料,包括水。

母乳含有婴儿从出生到6月龄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水分、铁、钙、磷等全部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母乳的主要成分是水,这些水分能够满足婴儿新陈代谢的全部需要,无须额外喂水。

新生儿能喂鲜牛奶吗

鲜牛奶含有丰富的钙质,是很好的乳品,但鲜牛奶不适宜喂养新生儿。鲜牛奶中含有充足的蛋白质,比母乳高出约3倍,但鲜牛奶中的蛋白质有80%是酪蛋白。酪蛋白在胃中遇到酸性胃液后,很容易结成较大的乳凝块。新生儿消化吸收功能原本比较弱,因此很难消化鲜牛奶,容易溢乳。

新生儿吃奶后打嗝怎么办

新生儿喂哺后打嗝是常见的,打嗝使小儿很不舒服,并易吐奶。打嗝原因主要是在喂哺的同时吞进较多的冷空气,刺激了膈肌,引起膈肌的收缩痉挛所致。在新生儿打嗝时,可以将其抱起来,轻轻拍背,使吃进的空气慢慢排出后,打嗝即可停止。应尽量防止新生儿发生呕吐,如果有呕吐,应该正确处理,防止发生意外窒息。

新生儿吐奶溢奶怎么办

婴儿出生15天后,经常吐奶,有时吃完奶20分钟左右,“呼”地吐出来。吃奶后马上吐出来时,吐出来的呈牛奶状,吃奶20分钟之后吐出来时,吐出来的就是呈豆腐脑状的东西了。吃的奶变成了豆腐脑样物,是胃酸的作用,是奶在胃里停留时间过长所致。

如果一边吃奶一边从嘴角流出来,可不必担心。如果很多奶像喷水一样“呼”地涌出来,就应该想到可能是不正常了。如果认为是喂奶的方法不对,使婴儿吃进了空气,就应在喝奶之后把婴儿立起来拍背,让婴儿打嗝。若尽管如此,婴儿还是吐奶,开始是每天1~2次,吐奶次数逐渐增多,有的孩子甚至每次吃奶都吐。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经过一定时间吐出的奶虽然变成了豆腐脑样,但绝对没有奶以外的东西(例如黄色的胆汁、血液、带有便味的东西)。

如果连续呕吐混有黄绿色胆汁的奶,逐渐出现腹胀,并伴有高热时,应请医生检查。看病前,不要将呕吐物全部洗掉,应留着给医生看一看。

婴儿溢奶,是指奶汁自食道或胃经口溢出,一般冲力不大,且溢奶时不伴有腹肌的强烈收缩。

常见溢奶情况及其防治方法如下。

①新生儿因咽入羊水或产道液而发生溢奶的,可用生理盐水或10%小苏打水洗胃,效果较好。

②当喂养方法不当时,如橡皮奶头孔眼过小、奶头没有被奶汁完全充盈而使空气咽入过多、母亲乳头内凹、喂奶前孩子啼哭等,都可造成婴儿因喂奶时咽入过多空气而出现溢奶。此时可将婴儿竖起抱好,轻轻拍背使之排气,这样就不会发生溢奶的现象了。

③患贲门松弛症的患儿出生后头几天会发生溢奶现象,特别在婴儿卧位喂奶时更易出现。这时,应该带婴儿去医院诊治,以明确病因。在配合医院治疗的前提下,亦可改为少量多次喂养。在喂奶后将婴儿竖直抱起或抬高床头,可使溢奶现象逐渐减轻。

④如果婴儿患幽门痉挛,可于喂奶前20分钟服适量阿托品,效果较好。

⑤有的婴儿溢奶查不出任何病因,可能是因为长期喂奶过量所致,可以减少喂奶量和次数以改善症状。

⑥还有的婴儿患胃食道反流症、肠气病、食道裂孔症、食道闭锁、幽门肥厚、膈症、肠闭锁、肠旋转不良、无肛门等内外科的器质性疾病,这些都会出现溢奶或吐奶现象,早期表现有时与一般的溢奶很难区别。因此,当婴儿出现顽固性溢奶或呕吐并伴有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早产儿、低体重儿怎样喂养

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喂养方法可根据他们的成熟程度,分别按下列情况进行试喂。

胎龄达32周时,一般吸吮反射已建立,可以试喂。

早产儿如具备协调的吸吮和吞咽能力,全身情况一般较稳定或喂养过程中仅偶尔出现屏气和心率减慢的现象,可以进行试喂。

早产儿在清醒的时候,可以进行试喂。喂哺的姿势要正确,可用手托起乳房。在喂哺时小儿如有哽噎或过于疲劳的情况,可稍停一会儿。早产儿胃容量较小,要勤哺,每天至少要喂12次以上。每次哺乳后要竖抱,防止呕吐。

如果早产儿吸吮力差,吸不完的乳汁要设法挤掉,防止反射性地使泌乳量减少。

如果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成熟度过低或体重过低,缺乏吸吮反射,不会直接吸吮乳头,应该按时挤乳,每天可挤8次,然后用小的杯和匙喂哺,最好不要用奶瓶喂。

成熟度过低的、不会吸吮也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必须给以鼻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