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保障

7.1 强化政府引导,增强制度保障

当前,在国内外适应气候变化领域,政府的引导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宁夏作为“十一五”时期全国唯一一个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省级规划的省区,要切实发挥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处的指挥、协调和监督作用,监督落实《宁夏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宁夏“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等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适应资金投入、适应项目信贷、适应主体奖惩等政策法规,从制度方面保障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常态化。

7.2 加强科技创新,增强人才支撑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专业科技人才缺乏,严重影响了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步伐。宁夏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坚持培养、引进与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人才激励与竞争的有效机制,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以及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鼓励采取咨询、讲学、技术合作等灵活方式引进海外优秀人才,还应积极倡导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欠发达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加大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海外优秀人才和智力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气候变化研究的学科建设,提倡学科交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推动区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化相关专业和课程的设置,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气候变化学科体系。

7.3 探索资金机制,强化资金保障

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问题是历次IPCC会议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保障。在目前国际国内在适应资金问题上没有实质进展的情况下,我们要创新思维,拓展渠道,积极探索,构建地方、国家、国际社会共同支撑的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制。首先,政府通过设立适应专项资金和调整优化其他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利用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以“绿色贷款、低碳贷款”和“社会责任基金”为理念,推出与碳排放权交易挂钩的低碳结构性金融产品,构建地区多元化适应资金支撑体系。其次,建议国家在宁夏试点推行国内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提供一定的适应资金支持,还要积极利用中国清洁发展基金、外国政府、国际组织等双边和多边基金,支持自治区内开展气候变化领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最后,加强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项目合作,引入更多的国际资金。

7.4 增强预警防御能力,降低灾害损失

建立健全防御极端气候灾害的体系和机制,加强对各类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及时发布信息,科学防范和应对极端天气与气候灾害及其衍生灾害。

增强气候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和预测能力,提高对重大气候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完善我区气候系统观测网,提高对气候系统各要素的观测和综合数据采集、分析能力。重点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预警和大范围干旱、洪涝和沙尘暴等趋势预测工作,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人体健康等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行业或领域的预报预测服务水平。

完善应对极端灾害天气的应急体系。以《宁夏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指导,严格执行《宁夏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宁夏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宁夏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等法规规章,进一步完善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启动机制以及多灾种早期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拓宽气象预警信息的“绿色通道”,增强灾害性天气气候信息传播能力。完善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区域联防的防灾机制。

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严格执行《宁夏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网络,实现实时预警预报和及时应急避险。强化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专家队伍和技术支撑队伍,配置必要的应急器材装备,建立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系统。

7.5 提高公众意识,优化适应环境

适应气候变化行动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努力和配合,加强公众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应用,才会让全社会自觉自愿地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坚持宣传与实践并举,注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决策者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逐步建立一支具有较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干部队伍;要宣传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方针政策,利用电视、广播、图书、报刊、音像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开展低碳城市等创建活动,建立低碳绿色可持续的生活生产消费方式和自觉意识。将气候变化知识作为基础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的内容,通过科普活动、专题培训、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扩大宣传教育的范围和影响,使适应气候变化深入人心,全面促进广大公众和社会各界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

7.6 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双赢目标

将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合作纳入双边、多边政府间科技协议,提升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的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格局。

进一步扩大国家科技计划和地方、部门、行业科技计划的对外开放程度,按照“以我为主、互利共赢、促进自主创新”的原则,适时牵头发起适应气候变化特定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提高宁夏气候变化研究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推动和参与国际社会建立有效的技术转让机制,力争获得更多的买得起、用得上的先进的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和环境友好技术,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鼓励并支持自治区科学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发起、参与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和区域科学研究计划与技术开发计划,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分享国际前沿科技成果;鼓励并支持自治区科学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到重要国际组织学习交流;鼓励在宁夏举办重要的气候变化国际学术会议和专题研讨会,争取重要国际科学组织在宁夏建立相应机构;发起举办“气候变化与科技国际论坛”,促进国际间应对气候变化的对话与交流。

参考文献:

[1]王正伟.宁夏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people.com.cn2011-12-06

[2]全球气象灾害趋于加重特大干旱提示减灾立足长远,光明日报,2010-04-01

[3]马明、邹军等.宁夏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规划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4]宁夏通志编纂委员会.宁夏通志地理环境卷.方志出版社

[5]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8]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宁夏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9]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0]王伟光,郑国光,潘家华,罗勇,陈迎.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1]刘江等.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宁夏“十二五”中南部生态移民规划.2011

[13]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宁夏统计局.宁夏统计年鉴(201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课题组

承担单位:宁夏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中心

课题负责人:杨桂琴

参与人员:陈红翔 樊建民 文 琦 朱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