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高血压患者必知的常识(4)

(2)去0乘4除以3法。即先去掉mmHg的个位数0,再乘4除以3,即得kPa值。反之亦然。例如:收缩压110mmHg,则11×4÷3=147kPa。

(3)乘以换算系数法。将mmHg乘以01333,即得kPa值。例如:收缩压110mmHg,则110×01333=146kPa。

(4)除以换算系数法。将mmHg除以75,即得kPa值。反之亦然。例如:收缩压120mmHg,则120÷75=16kPa。欲求毫米汞柱数值,即16×75=120mmHg。

为何将75定为毫米汞柱与千帕的换算系数呢?因为1kPa=7501mmHg,将7501删去小数点后第3位数,并不影响其准确度。

清晨与晚上的血压一样吗

清晨高血压是指清晨起床时血压明显上升,形成血压晨峰,与心血管事件明显相关。这种清晨上升的高血压特称为清晨高血压。

清晨高血压是由于机体的生理节奏变化和影响而产生的,人们清醒前已进入快速睡眠状态,这时心理活动较多,使得去甲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增多,外周阻力和心排血量增加,而且还间接增加水钠潴留,增加体液量,结果使得血压增高。

清晨高血压往往与心血管事件相关,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心源性猝死等。已有大量资料表明这些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高峰时间是在清晨6~7时和上午10时左右。因此,重视并控制清晨高血压对减少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清晨高血压的防治,首先是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减重、限盐、平衡膳食、消除紧张情绪、保持足够睡眠等。其次患者应注意在清晨起床后宜进行较小量的活动,进而逐步过度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状态,切忌清早起床后即参加大量活动,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宜过早进行高强度的晨练。另外,对已明确具有清晨高血压的患者,应强调24小时血压控制。其药物选择原则为:①尽量使用长效制剂;②如果所用为中短效降压药,应在清晨醒后即服1次降压药,再于下午2时左右服药1次,晚上忌用;③由于清晨高血压与血小板的稳定性相关,因此口服阿司匹林(晨起顿服50~75mg),既可增加清晨高血压的疗效,又可预防血栓形成。

夜间高血压是指患者血压在夜间仍是偏高的,它不同于清晨高血压,不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而清晨醒后血压上升特点。夜间高血压患者一般自夜间22时至次日清晨6时的这段时间内,其血压均值较白天下降很小,不足10%,或其收缩压均值高于17kPa(125mmHg),舒张压均值高于10kPa(75mmHg)。

夜间高血压多见于肥胖患者,常伴有糖尿病、冠心病、过量吸烟或阵发性睡眠呼吸暂停,以及高血压病并发心室肥厚、肾脏损害等合并症或并发症。其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内皮释放活性物(如5—羟色胺、缓激肽、血管紧张素Ⅱ等)增多等。

夜间高血压与清晨高血压相比发生率较低,仅占全部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率的15%~20%。但由于夜间血压的持续升高,对心、脑等靶器官构成持续性损害,因此,长期夜间高血压往往容易引起左室肥厚程度加重、心肌缺血事件增多等。同时夜间高血压可致脑血管损伤程度加重、脑血管性痴呆和脑血管意外事件增加。所以,针对夜间高血压亦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专家指出,针对夜间高血压的非药物疗法与清晨高血压的对策一样。特别要注意控制体重,治疗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症及改善左心室肥厚、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并彻底戒烟。药物治疗要采取联合降压方案。使血压的控制更符合理想水平,如伴糖尿病应将血压目标值定为17/103kPa以下,如并发肾功能损害应将血压目标值定为18/11kPa以下。具体降压药组合及用药要因人而异,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保证降压安全及有效,以能较好减轻其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高血压患者中约5%左右无自觉症状,也不知道血压何时升高,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产生了血管和器官损害的并发症,有些患者甚至在发生了心血管意外之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

大多数的高血压病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仅有轻微的自觉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工作和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并容易出现疲劳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并发症时,症状逐渐增多并明显,如手指麻木和僵硬、走路多时出现下肢疼痛,或出现颈背部肌肉酸痛等。当出现心慌、气促、胸闷、心前区疼痛时表明心脏已受累,出现夜间尿频、多尿、尿液清淡时,表明肾脏受累、肾小动脉发生硬化。如果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深沉不规则、大小便失禁等提示可能发生脑出血,如果是逐渐出现一侧肢体活动不便、麻木甚至麻痹,应当怀疑是否有脑血栓的形成。

高血压早期无明显异常体征出现。当脑、心、肾等重要器官出现轻度损害时可有异常的体征出现。常见的心脏异常表现有心尖搏动左移、心前区有抬举样搏动感,听诊心尖区第一心音增强、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且有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表明已发生动脉硬化和左心室肥厚,如果在心尖区听及奔马样心律可能表明有心力衰竭的出现。另外还常见耳垂出现折痕、毛细血管搏动、桡动脉出现硬脉、无脉及下肢间歇性跛行等,这说明靶器官已受损了。

由于某些诱发因素或高血压本身的发展,可导致一些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或急骤升高,同时伴有脑、心、肾、视网膜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严重时危及生命,出现一系列临床特殊症象,称为高血压急症。高血压急症的发病率占高血压人群的5%,常见有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急性左心衰竭、可乐宁急性停药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等。

高血压病有哪些常见的并发症

有人预测指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预期寿命的延长,心血管疾病将一直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死于中风与高血压合并症者在150万以上,致残者达数百万。因此,高血压是中年以后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根源。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冠心病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者的2倍,长期的高血压如果得不到治疗,就会有50%死于冠心病。

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多。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相当常见,它是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于高血压。血压高又没有治疗,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越大。有人对5314例高血压病人随访10年,有392例发生心衰,高血压已被认为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而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死可能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因此,高血压在心衰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力衰竭:长期的血压升高可以加重左心室的负担,使其代偿性地逐渐肥大扩张,心肌增厚,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一旦代偿功能丧失,就会发生充性心力衰竭。病人在劳累、进食或者情绪激动时,可出现气喘、心悸、咳嗽等症状,严重者阵发性发作,而且多在夜间。睡眠时,还有咳嗽、咯粉红色的泡沫样痰等急性肺水肿症状。反复持续的左心衰竭,最后就可影响右心室的功能而成为全心衰竭。病人可出现尿少、下肢脑血管发生一时或间歇性的痉挛导致脑部组织缺血而产生头痛、暂时性失语、失明、四肢活动失灵、偏瘫等等,一般在24小时内可得到恢复。如痉挛持续时间比较长,超过24小时,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就可能引起脑部水肿和颅内压升高,病人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筋、血压突然升高、昏迷等。所谓脑卒中也是因为脑部血管发生血栓栓塞,导致局部供血不足,或因硬化的小动脉发生破裂,引起局部的出血所导致的。病人多在休息或睡眠当中发病,症状也因为缺血或出血部位不同如大脑、小脑或脑干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如偏瘫、呕吐、大小便失禁、口面斜和失语等。

高血脂病人的高血压与总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密切相关,血脂代谢紊乱,使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和发病率明显增加。

患有肾病的人伴有高血压更加危险,因为肾脏因血压升高而损害,长期高血压没有治疗,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加速肾实质的破坏,从而导致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

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使间歇性跛行的危险增加3倍,可能是因为血压升高使某些特定的部位如下肢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硬化加速,导致下肢动脉发生缺血、营养障碍,甚至坏死。

中风:专家观察一组年龄在35~60岁确诊为高血压病的236例病人,经17年随访,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血压人的776倍,还有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中风发生率降低40%,冠心病危险降低15%。

在所有高血压病人中,有20%~30%可查到左心室肥厚,轻度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比正常血压增多2~3倍,而重度高血压可达10倍。左心室肥厚是心肌梗死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并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因此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是一个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

由高血压病所引起的动脉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脑内小动脉病变、小动脉硬化及小动脉、细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主动脉壁中层发生病变可产生动脉瘤,如发生破裂,可导致死亡,但是这种病症是较为少见的。

另外,如果动脉发生纤维素样坏死还可累及视网膜及肾血管,引起视力下降、血尿、视网膜出血等。

由此可见,高血压有许多合并症或与许多疾病并存,若不及时坚持有效的治疗高血压,可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影响高血压病的预后因素有哪些

影响高血压病预后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高血压程度和并发症程度比较重要。

(1)年龄。随着老年的到来,身体的各种器官功能均有减退,并可能同时合并有各种器官的疾病。在老年期如发生高血压的并发症,其所导致的后果就比较严重,康复的能力也低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

(2)高血压程度。一般地说,血压越高预后越坏,其中舒张压持续在153kPa(115mmHg)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预后最坏。轻、中度的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得到满意的控制之后,所能享有的寿命与血压正常的人无明显差别。

(3)并发症程度。高血压合并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好,尽管得到及时的治疗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高血压患者如有左心室肥厚、心脏增大、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或左心室高电压、左心室功能失代偿、充血性心力衰竭,则预后不好,5年死亡率达40%以上。高血压患者出现视网膜渗出、充血或视乳头水肿的预后不好。高血压所致的肾功能障碍比较迟才发生,对预后影响较小。

(4)具有高血压合并脑心血管病预后不好。脑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及猝死的家族史者预后不良,出现脑血管意外和心血管意外的几率较高。

(5)顽固性高血压预后不好。发生顽固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有,未坚持长期用药、长期嗜酒吸烟、高度肥胖、长期高盐(钠)饮食。原发性疾病无法根治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无法得到满意的控制,预后较差。

所谓高血压的一级预防

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人类的头号杀手。预防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发生是最实际、花费最少的方法,预防要从年轻人开始,预防比治疗更有用。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是指对存在有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尚未发生高血压的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发病率。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有高血压的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发病率。

三级预防是指对重度高血压的抢救。以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死亡。三级预防中包括有康复治疗。

一级预防的目的有二:第一找出将来可能要发生高血压的人,即高危人群,在血压升高前的预防;第二,对整个社会人群进行预防。高危人群指的是:①具有明显的高血压家族史者。②儿童、少年时血压既已偏高者。③有发生高血压倾向的人如肥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