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爱出者爱返,惠人便是惠己(2)

然而,周围的生活环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风沙越来越大,绿色植物越来越少,庙里的香火也渐渐地冷落下来。寺院里的人也都走光了,只留下小沙弥一个人还守在这里。他每天都需要到五十里外的地方去化缘,挑水。

后来,水井越来越深了,连四周的鸟儿也不能轻易喝到水了。因此每当沙弥挑着水往回走时,常常有一群乌鸦盘旋在他头上乞水喝。沙弥便常常弃了担子,走远几步,静静地待乌鸦们饮过了再赶路。时间一久,乌鸦们便不再畏惧,干脆直接落在桶沿上喝水,任由沙弥挑着走。乌鸦们饮过水后,沙弥还会把沿途仅有的几棵小草逐一浇灌。

这一年,善之花终于长出一朵娇嫩的蓓蕾,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唯一的蓓蕾亦日渐饱满。沙弥每天都充满希望地忙碌着,夜晚在梦里都会梦见花开,看见五彩的花瓣,嗅到沁人心脾的馨香。早晨醒来,沙弥常觉鼻翼之间犹有余香。

风沙越来越大,绿色也更加稀少了,路上仅剩的几棵小草也在一夜之间被风沙深深埋葬。寺院不能待下去了,但是善之花还在,沙弥给善之花搭了棚子,夜里就睡在棚子里,只等着花开就离去。

一天夜里,因为风暴使男孩迷路了走进了沙弥的棚子。男孩怀里抱着一只瘦弱的羊羔,已经气若游丝,奄奄一息了。沙弥虽然心存慈悲,却无计可施。

男孩一眼就看见被周围暗黄的沙土衬托得越发嫩绿的善之花,他的眼睛里亮了一下,嗫嚅着对沙弥说:“师父,这只羊羔,生下来就没吃过青草……”

沙弥为难了,看看善之花,花苞已经开始慢慢绽放了,五彩之气氤氲缭绕;再看看那只羊羔,它眼睛里的生命之火一点点黯淡下去,生命的气息愈来愈弱。沙弥在心里大声地对羊羔说:再等等,再坚持一下,花马上就要开了,花开了我就可以救你了……

那个男孩“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沙弥颓然地长叹一声:“无缘。”他闭上双眼,缓缓伸出手握住了那两片柔嫩的叶子,打算把它揪下来喂给羊羔。几乎没费什么力气,整株花好像自己钻出了地面,沙弥觉得自己的心好像也被谁一把拎出了胸腔……

沙弥颤抖着双手把叶子递到了男孩面前,就在男孩的手刚刚接住花的那一刻,善之花突然绽放。沙弥梦中见过的五彩花瓣赫然展现在他眼前,梦中无数次嗅过的清香,立刻弥漫在这个简陋的草棚中。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是一种爱,一种博大的爱;佛是一种奉献,一种无私的奉献。修行的过程就是撒播博爱仁慈的过程,当你的心中充满着对世间万物的怜悯和慈爱,当你愿意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给予最需要它的生命时,你就具有了一颗真正的佛心。

奉献源于真心的爱,奉献是一种更伟大的爱,更高尚的爱。懂得奉献的人是可敬的,给别人一些温暖的阳光,也能照亮我们自己的心。给所有需要关怀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你就是天使。懂得奉献,便参悟到了爱的真谛。

5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孤单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也会赢得别人的友善和尊重,自己也就不会觉得孤单。

美国管理学家玫琳凯在谈到人事管理时,曾说起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她参加了一整天的销售培训,很渴望和销售经理握握手,那位经理刚刚做了一篇激励士气的演讲。她在队伍里排了三个小时,最后好不容易等到她和那位经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但经理根本没用正眼瞧她,只是从她肩膀望过去,看看队伍还有多长,甚至根本没有察觉到他正在与人握手。玫琳凯等了三个小时,就获得了这样一个接待!她觉得受到了侮辱和伤害。

她立志做一名经理,“如果有一天人们排队来和我握手,我将对每个来到我面前的人热情的接待——不管我自己多么疲劳!”

玫琳凯的宏愿成为了现实。她自己说道:“我很幸运,玫琳凯化妆品公司今天已经成为一家大公司,我有很多次站在长长的队伍前,和上百位人士做长达数小时的握手,一旦我感到自己很疲劳了,我总是想起自己从前排队和那位销售经理握手的情形。这样,我便立即打起精神,直视握手者的眼睛,尽可能地说些比较亲切的话,也许只是几句简短的闲谈,如‘我喜欢你的发型’或是‘你的衣裳漂亮极了’!我尽可能给予对方全然的注意,而且绝不允许其他事情来打扰我。在握手的当时,我都将对方视为最重要的人。”

玫琳凯与人握手时给予人的充分注意,正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的结果。她有过终生难忘的感觉,她亲身体会过被人漠视的受伤感,她知道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重视、关照和注意,所以就将这样充分的关注完全表现在自己的职员身上。这一做法,帮助玫琳凯融洽了公司的上下关系,调动了下属的积极性,使玫琳凯公司发展成为拥有20万员工的国际性大公司,她本人也成了美国企业界最成功的人士之一。

1863年7月1日到3日,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一次极为著名的战役——葛底斯堡战役打响了,到了7月4日晚上,南方军事统帅李将军开始向南方撤退。当时乌云密布,随即暴雨倾盆而至。李将军带着败军逃到波托马克河边。只见前方是高涨的河水,后方是乘胜追击的政府军,李将军进退无路,陷入绝境。林肯知道这是天赐的大好良机,只要打败李将军的军队,战争很快就可以结束了。于是他满怀希望地下了一道命令给米德将军,要他立即出击李将军,不用通知“紧急军事会议”。林肯不但用电报下令,并且另派专差传信,要米德马上行动。

米德没有马上行动。他完全违背了林肯的命令,先行通知“紧急军事会议”。他迟疑不决,故意拖延时间,用尽了各种借口,拒绝攻打李将军。最后,水退了,李将军和军队越过波托马克河,顺利南逃。

林肯勃然大怒,又极端失望,他立刻给米德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内心的极端不满。

在写完这封信之后,林肯望着窗外,心里想,“慢着,也许我不该这么性急。坐在安静的白宫里发号施令容易,如果我在葛底斯堡,像米德一样每天看见许多人在流血,听到许多伤员哀号,也许就不会急着要攻打敌人了;如果我也像米德一样畏缩,大概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无论如何,现在木已成舟,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我觉得一时痛快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用处。米德会为自己辩解,会反过来攻击我,这样一来只有使大家都不愉快,甚至损及他的前途或逼他离开军队”。林肯把这封信放了下来另做了处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用别人期待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就能获得更多的朋友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6学会爱他人,自己才会幸福

我们都需要爱,爱别人就是菩萨,菩萨是幸福的。爱是生命里最好的养料,充满爱的人才能拥有幸福。

一个人,只有知道爱别人的价值,才知道爱自己的原因。学会爱他人,才懂得爱自己,才会幸福。很久以前,有一个女孩儿,住在一个偏僻的乡村里。村子里只有几匹马,几朵花。当这个女孩儿提出离开村子时,别人告诉她,要长大了才行。她就一直等啊等啊,等着自己长大了,就可以离开村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女孩儿知道,在自己心里,有比马匹、花朵、村里的人们更重要的生活。她一直在攒着钱,终于有一天,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女孩儿踏上了一块陌生的土地,惊奇地发现了许许多多从未见过的新鲜玩意儿。这里有那么多的新奇的动物和食物,有那么多陌生的声音和脸庞,让她应接不暇。她漫步在路上,想尽可能多地弄懂并记住她所看到的一切。

女孩儿享受着经历新事物的快感,但渐渐发现它们和从前见过的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树还是那样的树,花还是那样的花,马还是那样的马,只是组合起来的方式不同罢了。她漫步在路上,发现她已经弄懂并记住了这里的一切。

一天,女孩儿坐在路旁休息。她累了,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看着眼前人们来来往往。一位老禅师在她旁边坐下。

“你不是本地人,对吗?”老禅师问道。

“是的,”女孩儿说,“我来自一个遥远的乡村。”

“那么你在这儿做什么呢?”老禅师的眼睛清澈慈祥。

“我……”她欲言又止,“我不知道。”

老禅师叹了口气。

“老师父,这里的人拥有那么多好东西,您认为他们会为此而感到幸福吗?”女孩儿眨眨眼睛,问道。

“因为东西幸福?不,不。”老禅师摆摆手,“只有人才会使人幸福,你只需要知道怎样爱他人。人不是物品,人会思考、会感觉。你要告诉他们你爱他们。你要表达出来。你要说赞美的词语。你要喜欢他们。你要懂得欣赏人们原本的样子。你不能期望他们会为你做事,给予你更多。不过最重要的,你要让他们也爱你。我们真是有趣的生物,人和人之间竟有着千差万别。但是我们都有一样共同的东西。我们都需要爱,爱别人就是菩萨。”老禅师盯着街上出神,沉思了好一阵。“这就是你需要知道的。”

女孩儿点了点头。

“我从您这里学了很多,谢谢您。”

女孩儿回到了村里,村民们聚在村口,欢迎她。他们望着她,对着她笑。她第一次注意到他们的脸是多么友好和善良。她每天都能看见他们,但她从未真正留心过。她看到,他们是那样地爱她。

村长问她学到了什么。

“我学会了如何爱人。”她说着,幸福的泪水在眼中闪烁。村民们点点头:“这里有最好最好的人。”从那以后,女孩儿不再觉得她的村庄是无聊和没意义的,她经常同村里的人们一起劳作,为大人提水解渴,和他们分享快乐和忧虑,把自己的爱都倾注于日常生活中。她觉得,村庄很美,村里的人也很可爱。原来,其实所有的地方都是一样的,但你学会了爱,便会变得不一样起来。爱他人,自己也会变得幸福。

“爱别人,你才会美丽,才会幸福。”一个对生活,对亲人、爱人、朋友,乃至陌生人充满爱意,生命才会充实,活着才有意义。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爱他人,就会陷入空虚之中,无幸福可言。

7与人为善,尽可能善待每一个人

为人处世,应该广结善缘,善待每一个人,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处处为别人着想。帮助别人就是在方便自己。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时期,一位高僧受大帅邀请赴素宴。席间,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肴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打算让大帅看到,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且在徒弟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就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了。

宴席后高僧辞别了大帅。归寺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父,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在素菜中,我当时只是要让大帅知道,处罚他而已。”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是‘有心’或‘无心’,如果刚才大帅看见了猪肉,盛怒之下把厨师枪毙或严重惩罚,这都不是我所愿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徒弟点着头,深深地体悟这个道理。

古人云:“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与人为善,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才堪称领悟了禅的真正境界。

一天,旅行家希臣和一位朋友正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在跟一场暴风雪搏斗了将近3个小时之后,他们精疲力竭,又冷又饿,真想坐下来喘一口气。但他们不敢,一旦坐下去,他们很可能会变成两根冰棍,再也别想站起来了。因此他们只有靠不停地走动以保持体温。

在他们的冒险生涯中,虽然不是第一次面临生死威胁,但这一次的境遇显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恶劣。两个人都在想,也许应该准备得更充分一点再到这个险恶的地方来;也许根本就不应该在这个该死的季节到这个天寒地冻、荒无人烟的鬼地方来。不过,现在想什么都晚了,他们只希望在最后一丝体力用尽之前能找到有人居住的地方。

忽然,他们看见雪地上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人,半个身子已被雪掩埋。此人显然是他们的同行者,也跟他们一样不走运,被暴风雪打败了。希臣顿生恻隐之心,蹲下来一检查,发现这个人还活着,只是被冻晕了。如果将他带到温暖一点的地方,也许有救。希臣跟朋友商量,要不要设法带走这个倒霉的家伙?朋友惊叫起来:“别干傻事,希臣!我们自身难保,带上一个累赘,我们都会丧命的。”

朋友的话确有道理,希臣不禁犹豫起来……

略一犹豫之后,希臣还是决定帮助这个半死不活的人。见死不救,对希臣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他叫朋友将此人扶在他背上,朋友冷冷地说:“既然你执意要救他,那么好吧,这是你的事,跟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