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插图
纪念朱立群教授
学术的敏锐
学问的求索
学者的勤奋
求真与创新:朱立群的学术精神与思想境界
一
二
三
北约、欧盟“双扩”与欧洲新安全结构
一 “双扩”与欧洲新安全结构
二 欧洲新安全结构与欧亚大陆格局
中欧关系研究:三个重要的视角
一 为什么采取国际体系的研究视角
二 为什么坚持社会本体论的研究立场
三 为什么需要未来取向的研究定位
欧盟是个什么样的力量
一 国际体系中欧盟的力量
二 欧盟力量的性质
三 对欧盟力量的认知
四 结论
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问题、路径与特点
一 一体化发展的动力:国际关系的研究路径
二 欧盟政治体系及其治理方式:比较政治学研究路径
三 欧盟政治秩序及其走向:规范分析路径
四 欧洲一体化理论的几个特点
信任与国家间的合作问题——兼论当前的中美关系
一 现实主义:信任难以产生
二 自由制度主义:制度是信任产生的桥梁
三 建构主义:信任与身份相关
联合国投票变化与国家间关系(1990~2004)
一 投票分析的范围及其局限性
二 联合国投票模式的变化
三 结论
观念转变、领导能力与中国外交的变化
一 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二 中国外交变化的国内动力
三 变化模式:观念+领导
中国外交的“中庸”特色
一 中国外交三个可观察的特征
二 “中庸”特色外交的来源
三 “中庸”特色外交的现代意义
四 “中庸”外交的特性及其政策含义
外交环境变化与中国外交能力建设
一 外交环境的新变化
二 中国外交能力建设的三大挑战
三 中国外交能力建设的几个认知问题
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实践解释模式
一 核心问题: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变化的根源
二 核心概念:“参与实践”的界定
三 参与实践与身份承认的因果关系
四 结论
社会结构的实践演变模式——理解中国与国际体系互动的另一种思路
一 结构的演化:实践概念的回归
二 理解社会结构演化:实践元概念的意义
三 社会结构演变:实践中的惯习—危机模式
四 结论
中国与国际体系:双向社会化的实践逻辑
一 实践视角下的中国参与国际体系进程
二 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现阶段特征
三 总结与展望
从结构—施动者角度看实践施动——兼论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能动性问题
一 引言
二 结构的概念
三 施动性的概念
四 认识中国对国际体系的能动作用
China's Foreign Policy Debates
Introduction
Conclusion
朱立群论著目录
忆立群
君子朱立群教授
君子怀德
君子不忧不惧
君子风范长存
最好的告慰
内容简介
更新时间:2019-12-04 1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