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七月的长沙像个蒸笼,连夜晚都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陈晓阳躺在宿舍床上,额头上的汗水不断滑落。赵家豪已经回家过暑假,李斌去了深圳实习,整个512宿舍只剩下他一人。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父亲“两个字。陈晓阳看了眼时间——凌晨1:23。这个点打电话来,肯定出事了。

“爸?“他接起电话,喉咙发紧。

电话那头传来父亲虚弱的声音:“晓阳...我没事,就是跟你说一声,工地上出了点小意外...“

背景音里隐约有医疗设备的滴滴声和人员的嘈杂声。

“什么意外?你现在在哪?“陈晓阳猛地坐起身,汗水浸透了背心。

“就是...腿被钢筋砸了一下。“父亲的声音越来越低,“在县医院。医生说...要做个手术...“

电话突然被接走,一个陌生的男声传来:“你是陈师傅的儿子吧?你爸左腿粉碎性骨折,需要立即手术,手术费加后期治疗大概五万。你能过来一趟吗?“

五万。这个数字在陈晓阳脑中炸开。他手头只有暑假做家教攒下的三千多块,而创业团队的工资要到项目正式启动才会发放。

“我...我明天就回去。“他艰难地回答,“请先给我爸做手术,钱我一定想办法。“

挂断电话,陈晓阳呆坐在床边,双手不受控制地发抖。窗外的蝉鸣声突然变得刺耳起来。他打开手机银行,反复确认余额,然后给所有能想到的亲戚发了借钱的信息。

天刚蒙蒙亮,他就冲到了长途汽车站。八小时的车程中,他联系了赵家豪,委婉询问能否预支部分工资;给周教授发邮件再次道歉;甚至考虑向苏晴求助——但在打字时又全部删除。最后他只是机械地盯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胃里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县医院比记忆中更破旧了。走廊墙壁泛黄,天花板上的电扇吱呀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汗臭混合的味道。陈晓阳在三楼骨科病房找到了父亲——他躺在最角落的病床上,左腿打着石膏,脸色灰暗得像老了十岁。

“来了?“父亲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都说了不严重,还跑回来干什么。“

陈晓阳握住父亲粗糙的手,注意到他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水泥灰:“医生怎么说?“

“手术越早做越好,否则骨头长歪了会瘸。“父亲叹了口气,“这钱...要不咱们先不做了,回家养着...“

“不行!“陈晓阳声音陡然提高,引得隔壁床的病人转头看过来,“钱的事我来想办法。“

主治医生是个中年男性,眼镜后的眼睛透着疲惫:“你父亲的情况比较复杂,骨折处靠近关节,我们建议用进口钢板,光材料费就要三万。如果去省城大医院可能更好,但费用...“

“在这里做。“陈晓阳打断他,“请用最好的材料,我马上去筹钱。“

走出医生办公室,陈晓阳靠在墙上,双腿发软。亲戚们的回复陆续来了——大伯家孩子刚上大学,手头紧;姑姑家刚盖了新房;舅舅答应借五千,但要下个月才有...

手机震动,是赵家豪:「兄弟,情况了解了。但投资款还没到位,我个人先转你两万,剩下的慢慢想办法。」

陈晓阳眼眶一热,回复道:「这钱算我借的,一定还。」

两万加上舅舅承诺的五千,还差两万五。陈晓阳翻遍通讯录,目光停留在苏晴的名字上。手指悬在屏幕上方许久,最终还是滑开了。他不能,至少不该向她求助。

傍晚,他去医院外的小超市买泡面,突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

“陈晓阳?“

转身看见一个穿白大褂的年轻女医生,有点面熟。

“我是林燕,湖南师大医学院的,比你高两届。“女医生微笑,“你可能不记得我,我在读书会上见过你几次。这是...?“

得知陈晓阳父亲的情况后,林燕若有所思:“我在这里实习。这样,我去看看你父亲的病历,也许能帮上忙。“

陈晓阳没抱太大希望,但一小时后,林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消息:“我跟主任说明了你的情况,医院同意减免部分费用,还联系了一个医疗救助基金,可以覆盖剩余的大部分。“

“什么?“陈晓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为什么...?“

“你参加的那个支教项目很有名,主任的女儿正好受益过。“林燕解释道,“再说,这种救助基金本来就是为了帮助困难家庭的。“

手术在第二天上午顺利进行。陈晓阳守在手术室外,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轻了些。术后,父亲被转到了条件更好的双人病房,连护士的态度都亲切了许多。

“16床家属,去一楼办下手续。“护士递给他一叠单据。

在一楼收费处,陈晓阳惊讶地发现账单上多了条备注:“已支付-苏女士“。

他的血液瞬间凝固。“苏女士“?不可能这么巧...

“请问这位苏女士是谁?“他指着备注问道。

收费处的工作人员头也不抬:“不清楚,领导交代的。“

陈晓阳立刻拨通了林燕的电话,经过一番追问,林燕终于承认:“是苏晴联系的救助基金。她昨天半夜给我打电话,说听说你父亲的事,一定要帮忙...“

挂断电话,陈晓阳站在医院大厅中央,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苏晴是怎么知道的?他明明没有告诉任何人...然后他想起来,昨天慌乱中给赵家豪发过消息。而赵家豪和苏晴...他们一直有联系。

回到病房,父亲已经醒了,脸色比术前好了许多。陈晓阳强作笑颜,喂父亲喝了水,然后借口去买东西,冲出了医院。

在医院后门的小巷里,他拨通了苏晴的电话。响了很久对方才接听。

“晓阳?“苏晴的声音带着睡意,背景音很安静。

“你凭什么这么做?“陈晓阳直接质问,声音因压抑怒火而颤抖,“谁让你插手我家的事?“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我...只是想帮忙。林燕学姐告诉我手术费...“

“我不需要你的怜悯!“陈晓阳打断她,“你知道我父亲看到账单上'已支付'三个字时是什么表情吗?他一个一辈子没欠过人的汉子,现在觉得自己儿子在外面靠女人施舍!“

“不是这样的!“苏晴的声音也提高了,“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很正常,你为什么非要把它看成施舍?“

“因为这就是事实!“陈晓阳近乎吼出来,“你父亲动动手指就能解决的事,却是我家几年的收入!这叫帮助?这叫提醒我我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电话那头传来苏晴急促的呼吸声,然后是长久的沉默。当陈晓阳以为她已经挂断时,苏晴轻声说:“我从没想过伤害你的自尊...我只是在乎你。“

这句话像一把钝刀插进陈晓阳胸口。他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如何回应。

“钱我会还给你。“最后他生硬地说,“一分不少。“

回到长沙后,陈晓阳开始了疯狂打工的日子。白天在家教中心教三个学生,傍晚送外卖,晚上去便利店值夜班。他退了宿舍,在便利店附近租了个月租300的地下室——潮湿阴暗,但胜在便宜。

创业团队的工作他也没落下,只是改成了远程参与。赵家豪劝他别太拼命,但陈晓阳充耳不闻。他像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用来赚钱。

八月中旬的一天,陈晓阳在暴雨中送外卖,电动车打滑摔进了水坑。外卖洒了一地,膝盖擦破了一大片,血水混着雨水往下流。他坐在雨中,看着散落的饭菜,突然失去了站起来的力气。

手机响了无数次,他都没接。直到看见苏晴的名字在屏幕上闪烁,他才机械地按下接听键。

“晓阳?你还好吗?“苏晴的声音充满担忧,“赵家豪说你一直不接电话...“

“我很好。“陈晓阳木然回答,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不劳费心。“

“你在外面?雨这么大...“苏晴似乎听出了不对劲,“告诉我你在哪,我来接你。“

“不必了。“陈晓阳看着自己狼狈的样子,突然笑了,“你知道吗?我现在坐在雨里,外卖洒了一地,这单要赔五十块。五十块,不过是你一顿饭的钱,却是我半天的工资。“

“晓阳...“苏晴的声音哽咽了,“求你别这样...“

“我要挂了,还有工作。“陈晓阳挂断电话,挣扎着站起来,扶起电动车。膝盖上的伤口火辣辣地疼,但比起胸口的闷痛,这根本不算什么。

第二天,陈晓阳高烧不退,却还是坚持去了家教。晚上回到出租屋,发现门口放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是退烧药、消炎药和一些速食品,还有一张没有署名的便条:「照顾好自己。」

陈晓阳把药扔进了垃圾桶,却在一小时后发着抖捡了回来——他确实需要这些。

八月底,父亲能拄拐下地了,坚持要回工地讨要赔偿。陈晓阳极力反对,但父亲态度坚决:“我不能让你一个人扛这些债。“

同一天,陈晓阳收到了刘强的来信。信纸皱巴巴的,字迹潦草:

「晓阳哥:我爸坚持让我去广东打工,说邻居家儿子在厂里一个月能挣三千多。我偷偷报了高考,成绩够上二本,但录取通知书被我爸撕了。他说上大学没用,不如早点挣钱。我该怎么办?」

信的最后被泪水晕染开了。陈晓阳读了一遍又一遍,眼前浮现出刘强那张和自己当年一样充满渴望的脸。他曾以为上了大学就能改变命运,现在却连自己的困境都解决不了,更别提帮助别人。

夜深人静时,陈晓阳坐在出租屋的小窗前,看着外面的月光。他想起苏晴曾经说过的话:“教育不只是为了改变个人命运,更是为了让像我们这样的地方,将来能多些选择,少些无奈。“

可现在,他只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真的幻想。现实是残酷的——没有钱,连病都治不起;没有关系,连公道都讨不到;没有背景,再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

他拿起手机,翻到苏晴的对话框。上次对话还停留在一个月前。他想说点什么,道歉也好,解释也罢,但最终只是关掉了屏幕。

窗外,一轮孤月高悬,清冷的光辉洒在这个倔强的年轻人身上,照亮了他脸上无声滑落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