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下的那一晚,林若靠在周然肩上,第一次觉得自己心底的石头轻了些。她没说太多,周然也没逼她,只是握着她的手,静静地看着星空。那一刻,沉默比任何语言都温暖。第二天早上,林若醒来时,周然已经在厨房忙活了。他系着母亲的旧围裙,手忙脚乱地煎鸡蛋,锅里冒出一股焦味。林若倚在门边,忍不住笑:“周总,你这厨艺可不行啊。”
周然回头,挠挠头:“我平时不做饭,给你露一手还砸了招牌。不过别急,我学得快。”
母亲在一旁偷笑:“小周这人实在,若若,你可得好好珍惜。”
林若脸一红,低头喝粥掩饰尴尬。她没想到,周然的到来会让老宅多了一份烟火气,也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适应他的存在。周然在小镇住了三天,没提工作,也没催林若回城。他陪她去河边散步,帮陈溪的花店搬花,还跟镇上的孩子们玩了一下午篮球,弄得满身泥。晚上,他会在院子里点一盏小灯,跟林若聊些琐碎的事——他小时候偷吃邻居家李子被追着打,大学时差点挂科的糗事。林若听着听着就笑了,心底的防线一点点松动。“周然,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一天晚上,林若忍不住问。
他愣了一下,认真地说:“因为你值得。我见过很多人,可你不一样。你倔强又温柔,像……像那种雨后的花,带着点伤,却还是开得漂亮。”
林若低头,耳根发烫:“你这嘴,怪会说的。”
周然笑:“不是会说,是真心。”这三天,顾辰没再出现,但林若收到他的一条消息:“若若,我处理好了苏瑶的事,她不会再烦你。祝你幸福。”她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最终只回了两个字:“谢谢。”她把手机关机,决定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周然走的那天,林若送他到镇口的小巴站。阳光洒在石板路上,他背着包,转身对她说:“我得回公司了,你什么时候想回城,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
林若点点头,忽然说:“周然,谢谢你来。”
他笑得眼角弯弯:“傻瓜,谢什么。”他顿了顿,低声补充,“我在等你,别让我等太久。”
小巴开走,林若站在原地,风吹过她的发梢,她心底第一次生出一种期待。接下来的日子,林若在老家过得更充实了。她开始帮陈溪的花店设计花束,还在镇上的文化站开了个免费画画班,教孩子们用水彩画风景。每天忙碌下来,她发现自己想顾辰的次数越来越少,而周然的身影却越来越清晰。他的消息从不间断,有时是公司里的趣事,有时是一张夕阳的照片,配文:“想你了。”
林若每次看到,都会回一个笑脸。她开始期待这些消息,期待那个总能让她安心的人。一个月后,镇上举办了一场秋季庙会。陈溪硬拉着林若去摆摊,卖她设计的花束和手绘明信片。摊位刚摆好,林若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周然。他穿着休闲衬衫,拎着一袋刚买的烤红薯,笑眯眯地走过来。
“你怎么来了?”林若惊讶,脸却不自觉红了。
“听说庙会热闹,特意来看看。”周然递给她一个红薯,“顺便看看你。”
陈溪在一旁起哄:“哟,周总这惊喜可以啊!若若姐,你还不快谢谢人家?”
林若瞪了她一眼,接过红薯,低声说:“谢谢。”庙会很热闹,灯笼映红了夜空,河边放起了烟花。周然拉着林若挤到河岸边,烟花炸开时,他忽然说:“你小时候说爱看烟花,我一直记着。以后每年,我都陪你看,好不好?”
林若抬头,烟花映在她眼里,她轻声说:“好。”
那一刻,她知道,自己终于放下了过去,也终于愿意向未来迈出一步。庙会后,林若决定回城。她收拾好行李,跟母亲告别时,母亲拉着她的手说:“若若,过去的事别想了,小周是个好男孩,你得抓住。”
林若笑:“妈,我知道。”回到城市,林若主动约了周然吃饭。那天,她穿了件白色毛衣,化了淡妆,像个刚走出阴霾的女孩。餐厅里,周然看着她,眼神温柔得像要化开。
“周然,我想试试。”林若鼓起勇气说,“跟你一起。”
周然愣住,随即笑得像个孩子:“真的?”他握住她的手,声音有点抖,“若若,我等这一天等了好久。”
林若也笑了,眼底闪着光:“那以后,多担待。”他们的感情像小镇的河水,缓慢却坚定地流淌。周然会接她下班,陪她看电影,偶尔还学着做饭,虽然经常把厨房弄得一团糟。林若开始习惯他的存在,习惯那种不用猜疑的安心。她偶尔还会想起顾辰,但那些回忆已经像老照片,泛黄却不再刺痛。一次,林若在街角咖啡馆偶遇顾辰。他瘦了很多,眼神却平静了不少。见她幸福的样子,他苦笑:“若若,你过得好,我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