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测试,分为100公里、500公里、1000公里、5000公里、10000公里、20000公里六个里程碑测试,测试结果通过技术鉴定,才可销售。
通过市级技术鉴定,便可以在该市生产销售;通过省级技术鉴定,便可以在该省生产销售;通过部级技术鉴定,便可以全国生产销售。
通过哪一级技术鉴定,便可以参加哪一级的奖项参评。
当然,规定是规定,实际是实际,现在完全是两码事。
全国的摩托车生产量极其有限,以至于摩托车在销售的时候,往往需要相应的摩托车工业票才能购买。
普通人很难买到摩托车。
这也使得,一些厂并非摩托车生产厂,自己生产摩托车,也没有进行测试,没有经过技术鉴定,便在市场销售。
普通人也不看那些,只要摩托车能开就行。
陈凯要做的,自然是合法合规。
现在做到他这一规模,合法合规就显得特别重要,才不会授人予把柄。
他可是知道,舆论上对他可是很不友好,不知道多少人巴不得将他抓起来,让他吃花生米。
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万恶的资本家,是改革先锋,是改革的旗帜性人物。
领导同意了,帮助陈凯摩托车的技术鉴定,但是相关费用得陈凯这边出。
以往技术鉴定,都是各个国营厂。
而现在,则是民营企业,这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以前都是国家的,费用谁出都一样。而现在则不同,毕竟嘛,政府机关单位也不富裕。
陈凯毫不犹豫答应下来,这点费用才多少钱。
按照20000公里,期间的一些维修,大概两个月时间,便可以完成测试,按照10个人计算,再加上其他的,估计三四万块钱就搞定了。
陈凯对于自己造出来的摩托车,那是相当有自信,质量方面绝对杠杠的。
第二天,陈凯开始安排人组成测试团队,与市里、省里有关部门对接,开展测试工作和技术鉴定工作。
同时,陈凯又亲自生产了三辆‘雨燕’摩托车。
这款摩托车,陈凯原本打算继续延用‘飞燕’这个名称,后面想想觉得‘飞燕’专门用于摩托车,刚好生产这辆摩托车时,天空下着雨,一只燕子在雨中飞行,陈凯干脆就取名为‘雨燕’摩托车。
安排好测试、技术鉴定工作后,陈凯并不满足于就‘雨燕’这么一款摩托车,他打算研制更多款的摩托车。
陈凯可是有很大野心,他不仅要当自行车大王,还想要当摩托车大王。
他希望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带动华夏摩托车工业的发展,使得华夏能够从日本手中抢过摩托车王座。
在60年代以前,摩托车工业中心是在欧洲,而随着日本摩托车的异军突起,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势头从60年代起便由欧洲转移向日本。
日本摩托车工业在大力吸取欧洲摩托车技术的基础上,经历几次技术振兴,通过激烈的竞争,形成了当今垄断世界市场的本田、雅马哈、铃木及川崎四大公司,在产品性能、生产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了摩托车王国。
这个时代,日本毫无疑问是亚洲现代工业的代表,在摩托车制造业也是如此。本田公司1959年已开始向海外出口摩托车,铃木、雅马哈、川崎紧随其后。当时,日本本土市场四大公司竞争激烈,这又促使各公司在新车型设计制造及市场营销上狠下功夫,迅速占领世界市场。而那时世界树最成功的英国生产商却在原地踏步,仅仅两年时间,本田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公司。
在成功地占领了全球小型摩托车大部分市场以后,到了1969年,本田公司凭借一款CB750,攻破了英国制造商一直坚守的大型摩托车市场,标志着日本摩托车时代的到来。
过去十几年时间,日本工业已毫无疑问地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摩托车工业,并为每一级细分市场都提供了合适配置的摩托车。
可以说,陈凯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日本了!
他想要从日本手中虎口夺食!
如果按照华夏摩托车工业发展,哪怕再过三十年,华夏摩托车工业也比不上日本摩托车工业。
那时候,哪怕华夏摩托车工业规模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作为后发者,华夏摩托车在设计、装备工艺、核心技术等各方面与日系品牌相比较差距都很大。
但是现在这个时候则不同,陈凯可是有金手指,完全具备击败日本摩托车工业的可能性。
日本摩托车外形美观,陈凯的摩托车可以比它更美观;日本摩托车驾驶舒适,陈凯的摩托车可以比它更舒适;日本摩托车比欧洲的摩托车更有成本优势,竞争力更强,陈凯笑了笑,在成本优势方面,华夏不惧于任何一个国家!
原本困扰华夏摩托车工业的,是日本已经形成的摩托车专利壁垒,是品牌效应,是市场渠道等等,但是现在,专利壁垒还未完全构建起来,品牌效应还未彻底深入人心。
一切,都还来得及!
就像陈凯研制的第一款‘雨燕’摩托车,发动机排量50CC,这是属于超轻型发动机,摩托车属于轻便摩托车,优点就是极低油耗,适合短途代步,而最高车速也就50km/h。
不管是美观上,舒适性上,还是价格方面,都比日系同类别的摩托车要胜出许多。
要是他打价格战,都可以在日本同类型生产一辆亏损一辆的情况下,自身都还有不小的盈利空间。
陈凯一头砸进摩托车的研制之中。
他接下来的目标,是研制几款轻型摩托车发动机,包括60CC、70CC、80CC、90CC、100CC、110CC、125CC等不同排量的发动机。
摩托车,发动机才是最大的核心!
解决了发动机问题,那摩托车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等到解决了轻型摩托车发动机,再解决中小排量、中排量、大排量、公升级以上的发动机!
陈凯不需要考虑一开始就有多大产能,只需要生产出样品,先申请专利便可。
后面的产能,爆发式爬升,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在产能爬坡过程,就是华夏摩托车工业迅速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