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兴王府

曹玉下意识地把托盘往旁边挪了挪。

潘多多嘴角一抽,不自觉地把声音都夹了起来,“你送的这个宝贝要是没有我送的好,你还得让我们先挑去处,玉姑娘应该不会介意吧。”

“哼!你怎么知道我送的东西比不上你们送的?这条马面裙是我花了很多心血才做完的。现在,除了我,其他的人是不会送大嬷嬷衣裙的,大嬷嬷一定会喜欢的。”

曹玉的脸上满是得意的表情,不知是她无意说漏嘴,还是故意这么说,反正潘多多算是彻底明白了。

曹玉的的绣工比杨金英差点,有金英送的袄裙和绣鞋,曹玉送的,大嬷嬷自然也就看不上眼了,可现在金英的袄裙破了,绣鞋坏了,已经没有谁能跟曹玉比了。

“好啊,大嬷嬷正等着呢,玉姑娘赶紧进去吧。我也希望玉姑娘能早日寻得一个好去处,也不枉爹妈生的这张好脸。”

潘多多左一口玉姑娘,右一口玉姑娘,曹玉心里当然也明白,那不是恭维她的好称呼。不过,曹玉不在乎,潘多多没她长得好看,她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多多,算了,别说了,我们走吧。”杨金英似乎有点怕曹玉。

曹玉重重地“哼”了一声,转身就进了大嬷嬷的房间。

潘多多望着她的背影,摇了摇头,曹玉长得十分妖媚,心思也很活络,她的出身并不好,但是她却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飞上枝头变凤凰。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进宫,就算前途渺茫,她也会抓住一切机会去试一试。

其实曹玉根本就不用这样在暗处伤害杨金英,因为她和金英根本就没打算要进宫,对她构不成任何威胁。相反,宫里等着勾心斗角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

潘多多的心渐渐地开始安定下来,依她平时对杨金英的了解,一个胆小怕事,唯唯诺诺的人是绝对不会做出这样一件能诛九族的大事来的。

大嬷嬷确实对曹玉的马面裙很满意,她也同意让曹玉先挑选去处。

曹玉便向大嬷嬷旁敲侧击地询问杨金英的去处。直到此时,曹玉才知道,原来潘多多和杨金英根本就没打算要进宫,她跟她们斗了这么久,原来都是徒劳无功的。

至此,三人相安无事,和和气气地过完了在内掖司剩下的日子。

按照宫里的要求以及王府报上的绢帛人数,内掖司里的司侍基本都有了去处。

曹玉如愿以偿地进了宫,开始了她在宫里尔虞我诈的生活。

而杨金英和潘多多进了兴王府,也开始了王府家仆侍候人的日子。一切都按照潘多多的设想轨迹前进着,只是杨金英的命运能否来个彻底地转变,还只是一个未知数。

潘多多不想改变历史,只是她不想让这个柔弱、善良的女孩遭受那样的极刑。虽然她不知道,因为自己莫名其妙地来到了大明朝,或许彼此之间命运的齿轮在不经意间已经挪动了原有的位置。

算了,她也不想什么大女主光环的事了,是福是祸,就顺着自己的心往前走吧。

“这个就是我要工作的地方吗?”

潘多多睁大着眼睛,兴奋地看着面前这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的大宅子。

大门正中挂着一个金光闪闪的牌匾,上面写着“兴王府”三个大字。旁边是汉白玉镶嵌的柱子,鎏光溢彩,实在是太奢靡了。

进得大门,潘多多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这兴王府一眼望不到边,实在是太大了。无法想象,只是一个王府而已,就有如此地排场,更何况是皇宫呢。

潘多多想起自己在首都读书的那几年,都还没有找机会去故宫逛一逛,这下好了,她直接进王府上班了,说不定将来还能去皇宫一日游呢。

“都跟上,磨磨蹭蹭干什么呢?”

潘多多也不好再东张西望,她们几个跟着小太监来到了自己的住处,稍做休息之后,便被集中在一起接受大嬷嬷的指派。

兴王府的大嬷嬷长得比较凶悍,和还珠格格里的那个容嬷嬷应该有得一拼。她面无表情,犀利的眼神扫视着眼前的这群莺莺燕燕,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她是兴献王朱祐杬侧妃的陪嫁丫头,自从朱祐杬的嫡次子朱厚熜登基后,兴献王这一脉自然风光无限,当时年纪还甚小的朱厚瑞也在京城有了属于自己的王府。

身为朱厚瑞母妃的陪嫁丫头,这个大嬷嬷是从小看着朱厚瑞长大的,她在这座王府里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撼动的,总之潘多多看见她的眼神似乎很不友善。

大嬷嬷在软椅上正儿八经地一坐,身旁还有两个小丫头忙不迭的侍候着,排场也挺大的。

“你们都听好了,我们兴王爷是当今皇帝的亲弟弟,位高权重,你们今天能进兴王府那是你们的福气。王爷虽然还没有正式成亲,但是他已经有了三位如夫人,所以本嬷嬷今天要挑选三个能干的去侍候如夫人,说不定哪天三个如夫人当中有当了夫人或侧王妃的,她的丫鬟自然也能跟着主子富贵了,其他的人就先分在各房里做杂役吧。”

亲王的正妃大都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要入宗谱,接受皇家大礼的,所以说这三个如夫人做到头最多也就是个侧王妃。可要是真能当上这兴王府的侧王妃,就已经是天大的荣耀和富贵了。

大嬷嬷的话音刚落,底下的人就开始蠢蠢欲动,如果能成为如夫人的贴身丫鬟,谁还愿意去做杂役啊。

看来行贿受贿自古有之,才当个丫鬟而已至于吗?

潘多多冷眼看着这群姑娘们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私房钱塞进了大嬷嬷的口袋。大嬷嬷无论多少全部悉数笑纳,谁塞的最多,自然分到了好去处。

可此时,她的脑子里突然又跳出了一个问号,嘉靖皇帝只有一个早年夭折的哥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个位高权重的亲弟弟。

看来王爱娜这个明朝迷对于大明的历史知识还了解的不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