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打压勋臣
- 南明:我真不是朱慈烺
- 眼0珠
- 2356字
- 2025-04-19 10:21:13
“说的没错,韩公公,你司礼监难道还想要代替三司办案不成?”
刘孔炤自个也站了出来,对着韩赞周阴阳怪气道。
“臣等请殿下将此人,交由三司共同处置!”
其他勋臣紧随其后,纷纷出列,齐声说道。
韩赞周脸色微变,连忙对着朱明说道:“殿下明察,奴婢绝无此意。”
眼下除了刘宗周这个左都御史之外,刑部,大理寺,两个部门主官的位置,仍处于空悬状态,需要通过廷推选拔。
只要卢九德进了刑部大牢,那么可操作的空间就很大了。
这也是勋臣坚持三司会审的原因。
以张慎言,史可法为首的文臣清流,虽然与这些勋臣也有矛盾。
但相比之下,更怕韩赞周这个宦官借此机会,讨好太子获取信任,东林党一脉对太监的防备已经深入骨子里头,生怕再出一个魏忠贤,祸害朝政。
于是纷纷冷眼旁观。
倒是朱明有些看不过眼。
他很清楚南京这群勋臣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一个个都是自私自利的投降派,蛀虫。
现在好不容易送来了一个卢九德,正好可以通过他,将这帮勋臣以及福王打压下去,说不定还能抄个家什么的。
要知道这群勋臣在应天府这个富得流油的地方待了这么久,肯定收刮了不少民脂民膏。
这么好的机会,如果不利用一下,作为一个了解过南明史的史学生,他意难平啊。
“是孤的记性有问题?还是大明的制度改了?什么时候三司的手,可以伸到内廷来了?”
朱明幽幽说了一句。
此言一出,顿时让那些勋臣哑口无言。
太监说到底是皇室的家奴,就算犯了错,也该由皇室处置,这话并没有错。
大明制度明确规定了宦官和内廷的独立性,禁止大臣插手内廷事务。
所以朱明这话,就有些严重了。
言外之意就是你连内廷都要管,是不是想当皇帝?
李沾顿时被吓得大汗淋漓,连忙跪在地上,“殿下恕罪,臣不是这个意思。”
“既然如此,卢九德就交给韩大监,就不必通过三司会审了。”
朱明淡淡道。
韩赞周脸上露出一丝喜色,行礼道:“殿下圣明!来人,把这家伙给我押进诏狱。”
外面顿时有两名锦衣卫走进来,将软成面条般的卢九德押走了。
朱明的突然发难,顿时让殿内众臣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不敢再小觑这位太子殿下。
史可法心中也是暗暗欣喜,皇家血脉到底是皇家血脉,原本他还担心太子殿下失忆难堪大任,现在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相比之下,作为东林党人的刘宗周和张慎言,都露出了一丝警惕。
随后廷推继续,殿内勋臣们一个个心不在焉,很快就被文臣压制。
廷推结束后,众臣离去。
朱明将韩赞周留下,叫到了文华殿。
“韩公公,卢九德的事情必须尽快查清楚,皇权特许,有孤替你撑腰,你明白我意思吗?”
“殿下请放心,奴婢现在就去安排人手提审卢九德,一定将他背后的逆党一网打尽。”
韩赞周知道这是自己向太子表忠心的好机会,连忙拍着胸口保证道。
“去吧。”
“奴婢告退!”
韩赞周离开后,朱明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财政,军权,人事六个字。
他想开了,既然暂时走不掉,那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先当好这个监国,不留遗憾。
南明这段历史,有太多的意难平了。
自己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整合南明的所有力量,再联合李自成,这样才能拥有与清军对抗的条件。
不过,想要整合南明所有力量,绝非易事,光靠他一个人有些势单力薄,所以需要找些帮手才行。
随即,朱明开始回忆南明史上的人物,并写了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外面的小太监就匆匆进来,说史可法求见。
“宣。”
朱明将写满的宣纸盖住,淡淡道。
不一会儿,穿着绯色官袍的史可法就大步走了进来,“臣史可法,参见殿下!”
“平身。”
“谢殿下!”
史可法站直身子,看了一眼左右。
朱明当即挥了挥手,“你们都下去。”
“是!”
周围侍候的太监宫娥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殿下的失忆,是否好转了?”
史可法低声问道。
“嗯,吃了药好多了,想起了一些事情,可能过些日子,就能康复了。”
朱明回道。
“太好了,天佑殿下,天佑大明。”
史可法大喜过望,随后他将手中的题本呈上去,“这是大臣们廷推的结果,请殿下批阅。”
应天府各部门都有不少位置空缺,这次廷推,目的就是补全这些空缺,让朝廷尽快运转起来。
朱明打开题本翻看了一眼,里面都是一些熟悉的名字。
廷推主要选拔三品以上的官员,所以折子里的名字也不多。
内阁成员分别是:史可法,姜曰广,张慎言,高弘图,吕大器,袁继咸,刘宗周。
六部尚书分别是,兵部史可法,吏部张慎言,礼部钱谦益,刑部解学龙,户部高弘图,工部高倬。
可以看到一些内阁成员,身上还兼任着尚书职,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刘宗周还兼职左都御史的官职。
五军都督府同知魏国公徐弘基,都督佥事忻城伯赵之龙。
内阁首辅是史可法,次辅刘宗周。
对于这些任命,朱明并没有指手画脚,改动什么,这份名单看似简单,实则是各方协调之后的结果。
他虽然是表面上的太子,但也不可能轻易改变这个局面,好在还不算太坏。
在史可法的注视下,朱明用红笔在题本写了一个准字。
接下来就是根据这份题本内容,起草任命圣旨,由司礼监加盖监国宝玺,六科审核无误后交吏部执行。
批阅完题本后,朱明对着史可法问道:“史尚书,你是兵部尚书,应天府京营的情况,你应该了解吧?跟孤说说实质情况,孤不要听纸面上的数据。”
听到这话,史可法愣了一下,殿下怎么突然问起京营的事情?难不成他有什么想法?
于是连忙回道:“回禀殿下,京营军籍名册登记人数为约11万,实额大概3万左右。”
“连名册的一半都没有吗?这三万人里面,只怕还有不少老弱病残吧,真是大明的好臣子。”
朱明冷笑道。
对于这个结果,他并没有意外。
史可法当即跪在地上,“臣有罪!”
“起来吧,孤没说怪罪于你,但京营是守卫应天府的重要力量,孤希望你马上对京营进行整顿,淘汰老弱,有没有问题?”
朱明看着史可法问道。
“臣自当呕心沥血,肝脑涂地,不负殿下所望!”
史可法早有了整顿京营的心思,自然不会拒绝。
“好,半个月后,孤要检阅京营,时辰也不早了,史尚书留下一起用膳吧。”
在这应天府的文武百官里面,史可法还是很靠谱的,又是将来内阁首辅,朱明自然希望与之搞好关系。
史可法受宠若惊,连连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