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改制反射炉
- 南明:我真不是朱慈烺
- 眼0珠
- 2029字
- 2025-04-17 01:33:14
优化火药配方之后,就可以想办法颗粒化,过程朱明也有了腹案,就差试验了。
给神机营发完粮饷之后,他就马不停蹄来到了军器局。
军器局的官吏事前根本没有接到通知,说太子要来,慌忙出来迎接。
“臣军器局主事叩见太子殿下!”
一名年约四十左右的文官,匆匆忙忙行礼道。
“带孤参观一下军器局。”
朱明直接吩咐道。
“是!”
那主事低头应声道,心中十分忐忑,他实在想不通堂堂太子,怎么会来这种地方,难不成发现了什么?那也不应该啊,如果是这样来这里的就是锦衣卫的缇骑了。
在那主事的引领下,朱明在各个作坊都看了一遍。
这里的情况比他想象中还要严重,各个作坊的匠人年龄多偏大,瘦骨如柴,做事态度也是应付式,根本没有激情。
第二个问题就是工匠数量少,这么大一个军器局,负责明朝的军械武备,居然只有900名匠人。
第三产量低,尤其是朱明最关心的火铳和火炮制造上。
目前作坊制造的火铳,居然还是仿制的铁炮和三眼铳为主,而并非更强的鲁密铳。
就算是这样每个月的产量,也仅仅100支铁炮和80支三眼铳左右。
火炮就更离谱,每个月仅2门佛郎机炮,而红夷大炮一年才能弄出两门。
军器局必须改革升级,并且马上执行。
这是朱明看完作坊之后,第一时间产生的念头。
“殿下,天色已晚,是不是该回宫了?”
冯可宗看着脸色阴沉的朱明,硬着头皮上前提醒道。
再不回去,等下朝中的言官又有话说了。
“去库房看看。”
朱明话音刚落,旁边的主事顿时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上。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身为火器局主事,他对库房的情况再了解不过了,根本经不住查。
“把他带上!”
朱明冷声道。
“殿下饶命,不关臣的事啊!”
主事连忙求饶。
两名锦衣卫当即上前,将其夹起来。
随后朱明就来到了库房,让人根据账本清点库存。
这一查,差距就出来了。
首先就是工匠名额虚报克扣工匠俸禄,军器局账面有1200名工匠,实际在岗仅900人,工匠每月俸银0.5两,实发0.3两,每日配粮1升,实发0.7升。
第二就是火药材料,铁料等虚报,例如上报年消耗硝石10万斤,实用仅有5万,其他5万则不知去向,很有可能是被倒卖了。
第三是以次充好,鸟铳偷工减料,火药掺假。
第四倒卖军械。
这些桩桩件件,仅凭军器局主事一人,不可能这么大胆,也干不成,其中肯定有一条利益链。
“查!把所有涉案官员,都查出来,抄家!”
朱明看完库房的情况之后,怒声下令道。
很快,整个军器局上下的官吏,就被锦衣卫给带走了。
整个军器局暂时由锦衣卫接管,严禁外人进出以及打探情报,工匠生产继续。
回到宫里,朱明立刻下旨,征召南方工匠以及学徒,并提升匠人待遇,月俸从0.5两提升到2两银子。
如果能够在技术方面做出突破和贡献,还能得到10-100两不等的赏银。
接下来一段时间,他除了批阅奏疏,处理政务,吃喝拉撒之外,大部分时间几乎都泡在军器局里,指挥匠人改高炉。
匠人们的待遇得到提升之后,工作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从以前的得过且过,变得更加有盼头了。
军器局主要使用竖炉进行冶铁,结构为圆形或方形,使用木炭燃料,依赖自然通风或手动鼓风。
这种竖炉炉温约1200°C左右,适合冶炼生铁,但难以精炼高碳钢或处理复杂矿石。
所以朱明打算弄一个反射炉出来。
通过反射结构集中热量,减少热能流失,让温度达到1400°C以上,以冶炼更高质量的金属。
他首先使用黏土混合石英砂按一定比例,制作耐火砖,提高耐高温性能。
然后在竖炉顶部,增设倾斜的耐火砖拱顶,利用拱形结构将火焰和热量反射回熔池区域。
朱明本来是打算通过水力锻锤锻造弧形铁板,再铆接成圆筒形炉体,提升结构强度。
不过考虑时间因素,就暂时用耐火砖,等日后的反射炉再用这个方案也不晚。
改好炉顶后,接下来就是炉膛。
朱明让人将其分为燃烧室和熔池,中间通过火道连接,避免燃料灰烬污染金属。
火道设计为斜坡,引导火焰向下反射至熔池。
还有升级鼓风系统,优化燃料等等。
耗费了五天,才将反射炉改造完成。
今日,改造好的反射炉正式投入使用。
工匠在朱明的指挥下,开始点火,投放燃料,搅拌······
三个时辰后,第一炉钢锭炼制出来了,随后工匠立刻用来测试。
经过一轮试验之后,他们惊讶地发现,炼出来的钢锭在强度、韧性和纯度上,都超过原来的钢铁。
很显然这是成功了,他们用这个奇怪的炉子,炼出了更好的钢铁!
不过对于工匠们的实验数据,朱明并没有满意。
第一批钢锭还有瑕疵的,并没有达到他心中的最佳标准,这说明还需要继续改进。
当然,就算有瑕疵,用来制造鲁密铳的双层钢制铳管却是没有问题了。
用反射炉炼制出来的低碳钢防腐蚀,耐高温,可以有效降低炸膛风险,提升使用寿命和射程。
随后,朱明又将利用水力锻锤锻造弧形铁板的设计图和方案,交给了工匠,让他们自行摸索。
此时,所有参与改进反射炉的工匠,都对朱明佩服地五体投地。
拿到图纸之后,更是如获至宝,恨不得马上就动手。
现在所有工匠对反射炉的建造流程都熟悉了,只要人手足够,可以同时修建多个反射炉。
这时候,冯可宗匆匆从外面跑了进来,然后对着朱明禀报道:“殿下,阎应元他们回来了。”
朱明用湿帕子擦了擦脸,“这么快,他们招募了多少人?”
按照他的估算,阎应元几个至少也要十天半个月,才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