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河西的战鼓

【一】

雍都新落成的军议殿里回荡着青铜编钟的颤音。秦穆公端坐在镶嵌虎纹的王座上,指尖摩挲着来自印度摩揭陀的象牙地图——这是从西行商队处获得的战利品。

“河西走廊必须拿下!“上将军的声音震得案前酒水泛起涟漪,“但周天子...“

年轻的国君突然将酒爵摔向地砖。碎裂声中,他起身扯下壁上的羊皮舆图:“三个月前,我父君用这颗牙齿换来了这个。“

那是枚沾血的戎族獠牙——来自某位不肯归顺的酋长。秦穆公记得父亲临终时的嘱托:要像摩揭陀收编诸王侯般兼并河西各部。

“报!“斥候冲入大殿,“义渠与申戎已联盟!“

阶下的老将们握紧了剑柄。秦穆公瞥见叔父嬴稷的手正按在周式玉圭上——这位宗室重臣仍主张怀柔政策。

【二】

战车碾过河西荒漠时,扬起的沙尘遮蔽了日轮。秦穆公舔舐着干裂的嘴唇,尝到血腥味的锈气——来自三日前被他亲手斩杀的逃兵。

“君上!他们用了印度的象阵!“

当传令兵嘶吼传来时,年轻的国君嗅到了陌生的粪臭。那是南亚战象特有的气味,混杂在河西的血风之中。他忽然想起父亲提及的摩揭陀战术:“他们的异兽军团...“

秦穆公夺过号角亲自吹响冲锋律令。大地震颤中,他看到自己的骑兵阵型竟不自觉地模仿着羊皮图上印度王国的楔形阵列。

【三】

“这是新制的连弩。“军械官呈上带着焦味的武器,“仿照波斯人的...“

秦穆公挥臂扫开那具器械。他注意到弩机上的蛇纹与周礼不符——这些匠人显然混入了戎族血统。所谓的借鉴,实则是无奈之举。

“君上!太宰求见!“

白发老者踉跄入帐,手中捧着沾血的盟书:“大凶之兆...怀柔...“

秦穆公突然纵声大笑。笑声中他撕碎那份以周文写就的契约——昨日密报显示摩揭陀王正是用类似手段兼并了毗邻部落。

“仁义?“年轻的国君将断刃插进案牍,“父君说过:河西只认马蹄与刀锋!“

【四】

凯旋仪式上,牛角号发出凄厉的长吟。秦穆公站在新刻的功勋碑前,发现碑文上的“穆“字比周篆多了一道斜划——这是史官自发的改动。

“镐京来使到!“

周王特使的朱轩车驾碾过未干的陶砖时,秦穆公瞥见叔父嬴稷脸色苍白。使者递上的玄圭上刻着“姬姓盟友“,却无视秦国已兼并十二戎部的事实。

寒风中冕旒璎珞作响。秦穆公突然夺过使者的旌节,在众目睽睽下将其折为两段——木裂声惊起了远处荒漠的秃鹫。

“告诉周王,“他指着东方隐现的山影,“若再干涉秦政,我便让这旌节成为河西界标!“

【五】

风沙蔽月的夜晚,秦穆公独自登上新筑的烽燧台。远处的军营传来羯鼓与印度弦琴的和鸣——这支军队已远非当年的渭水部族。

“君上为何不睡?“

他未理会侍卫的问询。目光越过漫天黄沙,望向西南的星空——那里是摩揭陀的方向。据俘虏所言,他们的王正用融合各族的政策扩张帝国,而秦国的兼并无异于其道。

掌心传来石砌栏杆的粗粝触感。秦穆公忽然想起那个被俘的印度谋士——那人临死前高喊:“你们不过是周王的工具!“

“错了...“他对着虚空低语,“我们早就是自己的造物...“

【秦穆公内心独白】

我曾以为,征服河西是此生唯一的使命。直到折断周使旌节的那一刻才领悟——父亲的战刀早已在沙尘中锈蚀,但留下的却是更锋利的意志。周王室总视我们为开疆的利器,却不知这利器已在征战中自成一体。昨日军匠献上改良自波斯的连弩时,我特意用周式盾牌试其威力——崩裂的木屑纷飞,比任何占卜更知天命!那些谋士常在酒宴间谈及摩揭陀王的怀柔政策...但他们可曾听说那位君主将毗邻部落与本族战士混编?大秦的疆域不在周室的盟书中,而在这混杂着戎族骑术、印度阵法和周人冶炼的新战之道。只是偶尔夜半惊醒时,会恍惚看见父君立于荒漠。他说我背弃了和平共处的誓言...可当我指着地图问‘若秦国不战,谁护这河西黎民’时,他的幻影便消散在晨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