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笼罩着仁和医院的灰色建筑群,林小诺在第七次核对监控录像时,终于捕捉到了那个关键帧——程远左手无名指上的医用记号笔记号不是“137“,而是被汗水晕染开的“1.37“,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字,像他大学时演算本上那些复杂的流体力学公式。
咖啡厅的玻璃窗将晨光折射成棱镜,程远坐在他们初遇时常坐的角落位置,面前摊开的不是《神经解剖学》教材,而是一本泛黄的《妇产科诊疗手册》。书页边缘的咖啡渍形成瑞士地图的形状,林小诺想起上周在海关查到的记录:程雨去年持医疗签证入境瑞士十七次,每次停留不超过48小时。
“你姐姐的卵巢囊肿。“林小诺将超声波报告推过桌面,黑白图像上的阴影像未融化的雪粒,“仁和医院去年共进行过23次相关手术,其中22例患者年龄超过40岁。“
程远的右手食指在杯沿划出半圆,这是他构思小说时的习惯动作。但现在他的指尖在颤抖,不锈钢勺与骨瓷杯碰撞出细碎的声响,如同他上个月在神经内科做肌电图检查时的电流杂音。
“第23例是陈雪医生做的急诊手术。“林小诺翻开手册第137页,那里夹着张褪色的门诊卡,“患者登记姓名程雨,但签名笔迹和你去年签书会的收据完全一致。“
窗外的悬铃木突然摇晃起来,落叶拍打在玻璃上,像无数只求救的手。程远看着其中一片叶子卡在窗缝里挣扎,想起自己上周在宠物医院丢弃的空猫包——阿波罗最后时刻也是这样抓挠着航空箱的铁网。
“二氢吗啡酮的处方记录显示...“林小诺的声音突然卡住,她发现程远左手手背的留置针周围有奇怪的淤青,不是常见的圆形针眼,而是排列成北斗七星形状的细密血点。这种注射痕迹她在肿瘤科实习表姐的笔记本上见过,是某种特殊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咖啡杯突然倾斜,深褐色的液体在诊疗手册上漫延,将瑞士地图洇成一片沼泽。程远试图用纸巾吸干水分时,林小诺抓住了他的手腕——那些所谓的“肌萎缩“痕迹,实际上是长期静脉注射导致的血管纤维化。
“这不是ALS。“林小诺的声音很轻,却让程远想起解剖课上划开第一具尸体时的声音,“你姐姐的卵巢囊肿病理报告,陈雪医生电脑里有备份。“
程远看着咖啡液滴在桌面上形成的群岛,想起姐姐最后一次化疗时说的话:“疼痛是会遗传的,但谎言不是。“当时她正往病历本上粘贴伪造的死亡证明,手背上同样有北斗七星状的针眼。
“去年三月你买的儿童退烧药...“林小诺从包里取出便利店监控的截图,“收银台显示的价格是成人剂型的2.3倍,因为你在系统里篡改了商品代码。“
阳光突然刺破晨雾,程远眯起眼睛。这个表情让林小诺想起大四那年,他在图书馆熬夜帮她修改论文时的样子。当时他总说数据分析要遵循三个原则:精确、完整、可验证。而现在他的人生数据就像被黑客入侵的数据库,每个关键字段都被恶意代码替换。
“基因检测报告第14页的蛋白质印迹。“林小诺将手机屏幕转向他,“你故意调换了样本泳道,把姐姐的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结果伪装成自己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报告。“
程远右手的钢笔突然在遗嘱草稿上划出长长的蓝线,这不是肌肉痉挛,而是他听到“乳腺癌“三个字时的条件反射。林小诺注意到这条线精确地穿过所有财产分配条款,就像他姐姐最后一次手术时,医生在CT图上标记的肿瘤边界。
“为什么要让我发现?“林小诺按住那张被咖啡浸湿的遗嘱,“便利店监控、宠物医院的处方记录、甚至陈雪医生的电脑密码——所有线索都像是精心布置的。“
悬铃木的叶子终于挣脱窗缝,飘落在程远的手稿上。他盯着叶脉的纹路看了很久,突然用左手从衣袋里掏出个药盒。不是X-3729,而是一板普通的布洛芬,铝箔背面用针尖扎出微小的盲文点阵。
林小诺接过药板时,阳光正好照在那些凸点上。她不需要触摸就能认出这串摩斯密码——是他们大二那年被困在电梯里时,程远教她的求救信号。当时他说真正的疼痛无法言说,只能编码。
“上周三凌晨2点17分。“程远的声音像生锈的琴弦,“你在便利店垃圾桶找到的药盒碎片,边缘有我的齿痕。“
林小诺突然明白那些所谓的“偶然“都是精心计算的必然。从咖啡杯倾斜的角度到遗嘱上墨迹的化学成分,甚至此刻阳光照射药板的路径——这是程远用疼痛编写的密码,等待她这个曾经的解读者来破译。
诊疗手册上的咖啡渍已经完全干涸,形成安第斯山脉的轮廓。程远用颤抖的手指沿着海岸线划动,在林小诺的手背上写下真正的诊断结果:不是渐冻症,不是卵巢囊肿,而是比疾病更残酷的家族遗传算法——用一个人的谎言,换取另一个人的生还概率。
窗外,住院部的窗帘被风掀起,露出某个病房窗台上的雪花水晶球。球体里的塑料雪花正缓缓落下,像无数个未说出口的“对不起“,堆积成瑞士雪山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