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被降维打击!

仓库那晚输得很惨,加上后院那把火,让坎贝尔探长不得不暂时收起了他的爪子。

从表面上看,好像不搞事了。

他把心思放在伯明翰其他乱七八糟的案子上,找华人帮麻烦的次数也明显少了。

街面上好像又恢复了点平静。

但水面下,暗流还在动。

坎贝尔绝对不是那种会轻易罢休的人。

失败反而让他更清醒,也更危险了。

他像一头受了伤的狼,暂时躲回了暗处舔伤口。

同时,他也在黑暗里,悄悄磨着更锋利的牙。

他很清楚地认识到,光靠警察抓人那一套,恐怕动不了那个叫罗夏的华人小子。

那家伙太滑了,做事又狠,完全不按规矩来。

必须用更强的力量。

这种力量要超过街头打架,超过普通警察的权力。

是一种【系统性力量】。

坎贝尔的眼睛里闪着冷光。

一个更阴险,更要命的计划,正在他躲着的阴影里悄悄形成。

危险从来没有消失,反而正在悄悄变大。

坎贝尔开始动用他在伦敦的关系。

他心里明白,伯明翰这水太浑了。

光靠他带来的几个人,还有本地那些不怎么听话的警察,根本不够用。

他需要上面的人支持。

一份写得很小心,又有点故意吓唬人的报告,被秘密送去了伦敦。

报告里最重要的,当然是那批【失踪军火】。

坎贝尔很聪明地把这批军火跟爱尔兰共和军(IRA)可能搞事联系起来。

甚至还扯上了远在天边的布尔什维克红色阴谋。

他使劲夸大这批武器要是落到坏人手里,后果会有多严重。

把伯明翰说成一个马上就要爆炸的火药桶。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上面的人足够重视。

他想通过这个拿到更大的调查权,调来更多的人手和资源。

最好是能让内政部或者军情部门直接插手。

要是能允许他用一些“特殊手段”,那就更好了。

他需要一把更快的刀,好把伯明翰这乱七八糟的局面切开,直接捅到罗夏的要害。

【压力升级】的局面,已经做好了。

硬碰硬打架先停一停,坎贝尔把目光放到了另一个地方——钱。

他让手下人开始秘密地,有条理地查华人帮的钱是怎么来的。

特别是罗夏手里的那些生意。

不管是明面上的酒吧、仓库,还是暗地里的赌档、鸦片买卖。

这次,他学乖了,不再搞那种容易被发现的突然检查。

他联合了税务局的一些官员。

甚至可能花钱买通了银行里的人。

一张针对华人帮资金流向和税务记录的大网,正在悄悄撒开。

调查的目标很清楚:找到【偷税漏税】、【洗钱】或者其他跟钱有关的犯罪证据。

这种调查非常费时间费力气,还需要懂行的人才行。

不像在街上抓人那么快能看到效果。

但坎贝尔有的是耐心。

他相信,只要顺着钱这条线索摸下去,总能找到华人帮的弱点。

一旦抓到真凭实据,就能在钱上给他们致命一击。

甚至可以直接冻结他们的钱,让整个帮派没办法运转。

这种攻击方式更隐蔽,但也更要命。

同时,坎贝尔也没闲着。

他让手下把过去所有跟华人帮有关的案子记录和情报线索,都重新翻出来看。

目标直接对着帮派的核心人物:老奸巨猾的“陈先生”、风头正劲的罗夏、还有他的得力助手悭哥、陈黑子这些人。

就算是一些看起来很老的案子,或者不严重的罪行。

比如早年聚众打架的记录、非法拿武器的嫌疑、不配合警察工作的指控,都被一件件翻了出来。

坎贝尔的目的,不是非要把这些人送进监狱判大罪。

他更想做的,是用又麻烦又严密的【法律程序】。

把这些华人帮的关键人物,一个个拖进打官司的烂泥坑里。

想一想,帮派的头头们不停地被叫去问话、上法庭、打官司。

这会极大地耗掉他们的精力、钱和名声。

官司缠身,足够让他们忙得焦头烂额,顾不上别的事。

这是一种不见血的消耗战。

用法律文件和程序,慢慢勒紧套在华人帮脖子上的绳子。

坎贝尔很懂舆论的力量。

特别是在这个本来就排外的城市里,引导大家的看法,能起到想不到的作用。

他开始通过一些秘密的路子,给几家熟悉的报社记者,或者干脆是那些只认钱的小报写手,偷偷提供所谓的“内幕消息”。

这些消息有真有假,但都指向一个中心思想:把华人帮说成是伯明翰所有混乱和坏事的根源。

报纸上开始出现一些指桑骂槐的文章。

暗示华人帮不光搞【暴力】和【毒品】。

甚至可能跟某些【叛国活动】有关系。

字里行间,不停地【煽动排华情绪】。

把华人社区塑造成一个生出犯罪的地方。

想在市民心里种下对华人帮的害怕和讨厌。

坎贝尔的目的,是在舆论上彻底孤立华人帮。

让他们变成人人都打的过街老鼠。

当一个群体被整个社会彻底嫌弃的时候,离完蛋也就不远了。

他开始偷偷搞事。

他要挑拨华人帮和其他帮派的关系。

特别是意大利帮,他们和华人帮本来就有仇。

他的手段不复杂。

但可能很有用。

比如搞点小袭击。

现场留下些不清不楚的线索。

让人以为是华人帮干的。

这是【嫁祸】给罗夏。

他还用别的办法。

找人“不小心”告诉意大利帮。

说华人帮有【扩张计划】。

想抢意大利帮的地盘和生意。

他这样做就是想让双方矛盾更深。

最好让他们打起来。

坎贝尔希望华人帮陷入【多线作战】。

让他们忙不过来。

这样鹬蚌相争。

他这个“渔翁”就能得到好处。

坎贝尔这一套拳打下来。

华人帮所有人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这和以前不一样了。

不是街头打架抢地盘那种帮派斗争了。

税务调查来了。

法律诉讼也来了。

媒体开始抹黑。

高层也在施压。

帮派成员习惯用拳头和刀枪解决问题。

他们对这些手段感到陌生。

他们觉得无力反抗。

这简直是【GJ机器】发动的【“降维打击”】。

影响是各方面的。

明面上的生意,像餐馆、洗衣店,老是被查。

罚款很多,生意受到影响。

暗地里的买卖,因为风声紧,也只好收敛。

资金链开始紧张。

帮里几个头面人物,包括罗夏自己,都收到了法院传票。

报纸上都是负面新闻。

华人在伯明翰的日子更难过了。

帮派里面,【人心惶惶】。

很多底层的手下开始害怕。

私下里都在讨论。

就连一直很稳重的“陈先生”。

也觉得非常棘手。

他在伯明翰混了这么多年,什么没见过?

但是这次坎贝尔的攻击。

完全超出了他过去处理帮派争斗的经验范畴。

面对这种来自官方系统的打击。

他第一次感到有点没办法。

整个华人帮,好像被一张看不见的网越拉越紧。

让人喘不过气。

面对这种从没有过的困境。

罗夏反而特别冷静。

他很明白,硬碰硬不行。

要对付【GJ机器】,就要用更专业、更现代的办法。

他开始找【专业人士】帮忙。

通过悭哥的关系。

他找到了一个律师。

这个律师在伯明翰挺有名,听说“路子很野”。

罗夏花大价钱请他。

专门应付坎贝尔搞的官司。

就算只是拖延时间,也好。

他还找了个聪明的会计。

这个会计不光要帮他把名下生意的账做规范。

让表面看起来合法。

更重要的任务是设计一套更隐蔽、更安全的【财务系统】。

用来处理那些见不得光的钱。

【更好地隐藏非法收入】。

罗夏一边防守,也没忘了反击。

他让情报网加紧工作。

重点任务是【反渗透】。

必须尽快找到坎贝尔安插的【线人】。

这些人可能在税务部门、银行,甚至媒体里。

拔掉这些钉子,才能掌握主动。

罗夏认识到,帮派的搞法必须改。

要更专业、更细致。

才能在这种高强度的对抗里活下来。

经过这一连串的打击。

罗夏更清楚地认识到。

光靠黑色产业,肯定走不远。

风险太高,根基也不稳。

一旦官方下狠手打压。

很容易就全完了。

他开始认真考虑洗白部分产业。

把从黑市赚来的钱,拿一部分出来。

投到一些比较“干净”的生意上。

那些能摆在明面上的生意。

比如,开几家装修好、菜地道的正规餐馆。

收购或者入股几家洗衣厂。

甚至,可以想想投资本地的【小型工厂】或者【运输公司】。

这些【建设流】的安排,有三个目的。

第一,有【合法的收入来源】,减少对非法生意的依赖。

第二,提升华人帮在伯明翰的【社会地位】,改善形象,不再只是人人喊打的黑帮。

第三,给帮派留点【缓冲余地】。

就算黑色产业被打垮了。

这些合法生意也能撑一下,不至于彻底倒下。

这是为了长远发展和生存必须做的。

虽然压力很大,整个华人帮气氛都很压抑。

但罗夏本人没有绝望,也没有退缩。

他骨子里的那股狠劲和韧劲,反而被激发出来了。

他心里清楚。

坎贝尔的攻势看起来很猛,但不是没有弱点。

特别是在伯明翰这个地方。

【腐败横行、效率低下】。

【GJ机器】的运转并不完美。

只要有缝隙,就有反击的机会。

坎贝尔想用税务、法律、舆论这些手段就压垮他?

“想多了!”

罗夏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他眼里闪着危险又冰冷的光。

被动挨打不是他的风格。

一个更大胆、风险更大,但也更吸引人的反击计划。

开始在他脑子里形成。

这个计划的核心。

很可能就是那批像鬼魂一样的【失踪军火】。

那是悬在所有人头上的剑。

也是一张能搅动风云的底牌。

就看谁能,也敢,先把这张牌打出来了。

伯明翰的空气里。

充满了风雨欲来的紧张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