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走进孩子的心,洞察养育孩子的底层逻辑
- 走进孩子的心:真希望父母读过这本书
- 杨小溪
- 1040字
- 2025-04-09 17:00:24
这是一本关于亲子关系和养育孩子的书,却并不是一本教你怎么管理孩子的书,也不是一本手把手教你完美处理亲子关系,在亲子关系方面只要按照书上写的做就可以高枕无忧的书。
能够有一本只要照着做就可以解决所有亲子问题、全是干货的秘籍,这可能是许多父母都非常渴望的。不过遗憾的是,存了这种心思的父母多半是不能如愿的。因为孩子不是定制的产品,无法用一套既定的方法来统一管理。或者更确切地说,孩子不是物品,从来就不应该被管理。每个孩子都是携带成长基因的种子,有自己的特点、优势和成长方式。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洞察这粒种子的成长趋势和使命。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再高级的方法也只属于“术”的范畴,都受变量——特定对象和特定环境的影响,不管哪一个变量出现变化,我们的“术”都要随之做出调整。要想活用、化用“术”,除了洞察养育孩子的底层逻辑之外再没有别的方法。而养育孩子的底层逻辑,就是了解孩子自身携带的成长基因,非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不可。所以,与其想着靠什么秘籍去管理孩子,父母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
而体察孩子的情绪无疑是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走进孩子的内心的路径。本书以在孩子身上最常见的,也是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二十七种情绪作为切入点,带领你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对孩子的每一种情绪,本书都会按照“现象—心理—落地方案”的逻辑分成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为了使你对孩子的每种情绪都能有形象化的理解,本书从现实的亲子互动中截取常见的场景,呈现的是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第二部分,从心理学和儿童心智发展角度出发,洞悉孩子某种情绪产生的原因、机制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解决的是“为什么”这个问题;第三部分,分享一些经过反复实践、验证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的是“怎么办”这个问题。
“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三个问题都解决之后,我们所做的事情就从看懂孩子的内心变成顺应孩子的成长密码,做好辅助和陪伴工作。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书中讲的是“养育”而不是“管理”。一开始我们瞄准的是孩子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落脚点却无一例外地在父母身上。从这个角度来讲,你也可以把阅读本书的过程看作自我觉醒之路。
拥有高明的养育智慧,一定是从走进孩子的内心开始的。之后你会发现,负责任的养育不一定非得“相爱相杀”。读懂孩子,顺势而为,你养育孩子可以很从容、很优雅。愿所有父母养育孩子的状态都能很从容,愿所有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都能很优雅,愿所有孩子都能以最舒服的方式被爱,以最自由的姿态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