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气候变化与贫困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贫困受到社会、经济、制度、文化、政治等多重驱动因子的影响,气候变化所引发和加剧的贫困现象被称为“气候贫困”。这一概念由乐施会在2007年率先提出之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对贫困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一是加剧现有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二是增加了新的贫困人口数量。在中国,气候变化直接和间接加剧贫困,成为贫困地区致贫甚至返贫的重要原因。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发展是最好的减贫政策。2015年以来,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推动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被纳入减贫议题和目标之中。

应对气候贫困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性挑战。我国的气候贫困问题受到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国的气候贫困问题具有不同于国际社会的一些独特性、复杂性。应对气候贫困具有诸多现实挑战:一是气候贫困类型多样、分布范围广,应对难度大;二是中国减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针对“气候贫困”的精准扶贫难度大;三是气候贫困政策亟须理论和方法学支持;四是城镇化进程加剧了应对气候贫困风险的难度和复杂性。未来三十年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持续、快速提升时期,各种人为与自然灾害风险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迫切需要协同适应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对此,需要充分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推动我国减贫工作的理念转型,在精准扶贫、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规划项目中加强政策协同,开展试点示范和实践创新。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把交通条件和发展相对落后的连片特困区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主战场。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1]他还说过:“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中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中国的减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城镇化提升、推动西部大开发、落实生态文明转型、履行国际气候变化减排义务等。作为扶贫开发主战场,中国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大多是气候变化和贫困问题交互影响的气候贫困地区,它们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在中西部地区未来城镇化提升进程中,既要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也要密切关注气候贫困地区的城市化。在中国背景下,气候贫困具有许多不同于国际社会的问题和特点,深入梳理国内外的气候贫困现状、问题和经验,对于中国减贫战略的精准落实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

中国老少边穷连片特困区是气候贫困高发区域,其中,最脆弱区域集中于农林农牧交错区域,森林与沙漠、石漠化过渡地带,森林与农地交错地带等生态脆弱区域。气候变化会加剧这些生态敏感地区的脆弱性,削弱这些地区的发展和减贫效果。干旱地区是全球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区域,具有典型的气候与贫困重点影响特征。对此,子课题调研村选择了位于中国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农牧交错带的甘肃省临洮县老庄村,该村位于海拔2000多米、年平均降雨量仅为400~450毫米的干旱山区,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基本靠天吃饭。全村贫困户及低保户占近半数,由于普遍贫困化、生计来源有限,许多家庭依靠自力无法脱贫,长期陷入贫困陷阱。2014年人均纯收入4351元。受自然条件影响,农户收入水平低,增收渠道窄,文化教育水平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差。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驱动下,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及外迁户增多,村庄人口不断下降、老病贫困人口集中,扶贫脱贫压力大。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旱灾、冰雹、冷害等)增多也给山村的农业生计造成很大威胁。这些因素共同加剧了调研村的普遍贫困、贫困陷阱状况。对此,本课题组在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下,2年间3次赴老庄村开展社会调查,深入了解村情民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发掘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本书内容包括九章。第一章是气候贫困的基本概念及国内外现状,分析、梳理了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与贫困领域的最新认识、研究视角及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以及中国气候贫困的类型、地区分布及国内外实践进展等。第二章到第八章是本书的重点部分,着重介绍了课题组在调研村开展的各项调研工作,包括:①调研村的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②农户问卷及村问卷的统计数据及其分析;③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在调研村实施的扶贫机制、政策和项目情况,其中包括地方政府实施的精准扶贫项目,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老庄村“低碳式气候变化适应与扶贫综合发展计划”农村社区试点项目(简称LAPA农村社区试点项目);④精准扶贫效果的评估分析;⑤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户贫困脆弱性分析;⑥气候变化与居民健康调研,及地方应对气候贫困的行动和建议等。依据对老庄村这一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本书第九章将研究视野拓展到其他中国欠发达地区,指出气候变化将削弱扶贫的努力与成效,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各部门的政策协同,并结合国际经验、中国现实需求提出了应对气候贫困的政策建议。

本书主要执笔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郑艳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林陈贞。第一章、第九章郑艳执笔;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的社会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部分由林陈贞负责,郑艳执笔;第四章由郑艳执笔,临洮县洮阳镇政府、老庄村村委会提供了最新的地方扶贫数据和资料;第六章的气候贫困问卷设计、调研及结果分析由郑艳完成和执笔;第七章为LAPA项目资料;第八章由郑艳执笔。此外,郑艳负责了统稿和文字校对工作。

本书可以为我国扶贫政策制定者、关注气候贫困的学者和农村发展项目管理者提供案例和研究参考。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83页。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1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