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未成人,却升官

一众朝臣也愣住了。

不过随即刘铮鸿就反应过来,正色道:“皇上,虽然这玉清先生说的是对的,但焉知他是不是早就知道黑水国之事!”

黄仁栋附和道:“刘阁老所言有理!

粤海将军在泉州,据此五千多里,就算是八百里加急,文书也得十二天才能送达。

若是此人早就知道黑水国之事,又赶在文书送达之前在报纸上夸夸其谈,便可如同现在这样,好似未卜先知一般。”

天佑帝道:“绝无可能!”

上次之后,他便使锦衣卫日夜守在贾府左右。

贾迎春根本就没出来过!

也从未有外地进京的人去过贾家!

这玉清先生又如何能知道黑水国的事情!

所以,就只有一种可能!

这位玉清先生的的确确是位不世出的有识之士!

“皇上!这……”

刘铮鸿还要再说什么,天佑帝直接挥手打断,“命粤海将军密切监视茜香国和黑水国之局势,若有风吹草动!即刻禀报!

另外,擢玉清先生为翰林院待诏。”

刘铮鸿等人瞬间呆住。

“皇上,臣等连这玉清先生到底是何人都不知道,不如请他出来,再行提拔也不迟。”

天佑帝沉声道:“朕意已决,不必再说。”

说完便自离去。

众人见了,也只得作罢。

“皇上这是想给太子选老师吗?

要试探太上皇的反应吗?”

李征心中凛然,快步离开。

消息很快传到了翰林院。

梅仕德听了两遍,奇怪道:“不是应该封赏静安居士吗?怎么把这个玉清先生提拔成了从九品的待诏?”

待听人解释了前因后果,他又将那《蒸汽船》一篇细细看了。

不由暗暗心惊。

可若说这玉清先生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却是绝对不信的。

正在想时,身旁一人道:“梅大人,不必想了。

昨儿醉仙楼新出一种烧酒,很是醇烈,我请你去饮一杯。”

“如此,就让王大人破费了。”

到了醉仙楼,两人才刚坐下,便听旁边念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真真是好句,如饮美酒一般。

不,比美酒还醇香,简直让人回味无穷。”

“这静安居士到底是什么人,竟然能写出此等绝美词作。”

“你连这个都不知道,静安居士是荣国府贾家的人,至于是谁,却没人知道。

不过有人猜测,说是那府里有一位衔玉而生的公子。

天资聪慧,诗才无双。

这词作就是他创作的。”

“竟有此等奇事!

若有机会,一定要见上一面才好。”

“哎,静安居士的词作虽好,但依我看来,尚且比梅翰林的《青藤山诗集》略逊一筹。”

梅翰林在旁听了,面色微喜。

然而立即就有人道:“你说梅翰林的诗词好,且说出一首来,让大家品鉴品鉴。”

“这个……”

“别说是比这首了,就是比之前的《静安居士》诗集,也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我原先读了梅翰林的诗词,只觉这便是大夏朝之顶峰了。

但是最近读了静安居士的,就觉得梅翰林的诗词有些鸡肋。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也。”

众人都笑,“就是就是……”

这边王大人见梅翰林慢慢变了脸色,笑道:“这里十分聒噪,我带你去个川菜馆子,那里的特色川菜简直是神京一绝。”

说着,拉起梅仕德就往外走。

等到了那馆子,果见是个十分典雅的所在。

两人正等上菜,却见中间有个说书艺人,念道:“今天说的这个故事,您大伙都没听过。”

下方立即有人起哄,“老张头,你又来这套,每次都这么说。

故事都说烂了,就不能换个新的。”

老张头也不恼,笑道:“倪二爷,这回要不是新的,以后我挣的钱都给您。”

说完,不再和下方人打岔,念道:“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释厄传》?”

梅仕德一愣,这个名字好像在哪听过。

台下众人听到这名字,也都是一愣。

确实是个没听过的故事。

老张头继续道:“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

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众人听说天生山石里面生出一个石头,不由都听得入了迷,单等这老张头往下说。

老张头看了众人表情,故意咳了一下,喝了口水。

“诸位,二爷,这故事可听过吗?”

倪二早入了神,喊道:“别废话!我这正听得得劲呢,快往下说!”

老张头心道今天这收成肯定不会少!

然后继续口若悬河,一路从石猴出生说到石猴被菩提收为弟子,然后便将扇子一拍,“若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然后拿着布兜朝众人走去。

若在往常,这堂中食客就算不走,也很少有理会他的。

但是今天,不仅人人赏钱,其中倪二还赏了二两银子。

“老张头,这二两银子给你,你要是再往下讲,我再给你加一两!”

老张头喜得乐不拢嘴,不过心里也确实无奈,因为那《文心万象》上就只写了这一回。

他倒也不担心别人买了报纸就不听书了。

一来很多人都不识字,二来就算看了故事,也没有自己演绎得生动。

所以虽然有些故事大家都知道,却也爱听他说。

不过眼下就不一样了,这故事如此玄妙新颖,难免别的说书人也会说。

若是倪二这些人在别处听了新的内容,肯定就不往这边来了。

不行,一会得赶紧去问问,下一期报纸什么时候出来!

无论如何!一定得抢先拿到最新的故事。

倪二听得舍不得走,又道:“行!你再把刚才的故事说一遍!老子实在是听得迷了!”

老张头见众人都吆喝着让他再讲,便又卖力气说了起来。

便在此时,梅仕德想了起来。

这不就是那《文心万象》上的故事吗!

没想到,除了那首词和那篇文章,这故事竟然也如此风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