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术 倾情文化(代序)

——喜读庄建新闻作品三十年

宋木文

我同多家重要媒体记者有交往,但连续时间最长、阅读作品最多、受益最大者,当属《光明日报》记者庄建。庄建自1981年“跑出版”起就同我有联系,从未中断过,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了。

2002年以前,我主要阅读庄建对出版界重要活动的报道,当时是了解信息,作为思考问题和研究工作的参照,后来则成为回顾过去可供查询的历史资料。比如1999年10月,江苏译林出版社为出版《播火者译丛》(瞿秋白、张闻天、沈雁冰、胡愈之从五四运动到三十年代的译文集)在京举行出版座谈会,庄建在《光明日报》发表《〈播火者译丛〉记录播火者足迹》的新闻报道,使读者能够及时了解这套书出版的相关情况及其重要意义;十三年后,即2012年,我写回忆《胡愈之译文集》编校者戴文葆的文章,庄建的这篇新闻报道便成为我撰文所依据的历史资料。有价值的新闻报道都有提供适时信息和保存历史资料的双重价值。三十余年来,庄建以《光明日报》记者身份发表新闻消息和通讯两千余条,其中大部分是采写出版界的重要活动,稍加梳理,就会成为研究当代出版史的史料或史料线索,希望有心人和有力者给予考虑。

2002年至2008年,在庄建担任《中华读书报》总编辑期间,我成为该报的忠实读者和受益者。其间,庄建对我的活动也给予热情关注。2005年,我同巢峰关于出版转制历史考察与图书出版业“滞胀现象”有过长篇通信,庄建以《出版人两地书》在《中华读书报》二、三版刊发,并在一版做了重点推介。2007年,拙著《亲历出版三十年》出版后举行座谈会,庄建亲自采写新闻稿《岗位离开了,事业还牵挂着:宋木文倾心写出新时期出版纪事与思考》,在当年6月6日的《中华读书报》发表,同时还用一个整版在《峥嵘岁月 我们一同走过》通栏大题下刊发座谈会的发言。想起这些往事,久积于心的感谢之情便由衷而生。

2009年以后,庄建摆脱行政杂务,专力从事新闻写作,以撰写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单位的长篇通讯(特写、专题等)为重点。这是庄建新闻写作取得重要成就的时期,也是庄建新闻写作的一个高峰期。这期间,庄建连续发表《有关“中国故事”的故事》和《“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两个长篇,讲述中国外文局的国际传播,讲述五十年来外文局中外专家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历程与成就,在外文局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可视为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佳作。

在这里,我要单独讲一讲2012年,这是庄建新闻写作高峰期的丰收年。仅我看到的,这一年发表的新闻特写就有十二篇,平均每月一篇。这些经过深入采访、缜密思考而写出的高质量长篇通讯,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2012年,庄建热情关注学术出版,那篇《学术著作出版:缘何“不差钱”却“差了学术”》和《蔡美彪:洗尽铅华呈本色》,以两个不同的实例,呼唤重视学术出版,倡导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在2012年,庄建热情颂扬为学术献身的专家学者,那篇《追赶太阳的人们——记〈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者》和《为了中华文化之树常青——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群体纪事》,使读者走近了那些少为人知的为学术无私奉献的群体。她还著文呼吁:“典籍整理亦学问,标点也是大文章”,理应受到版权保护,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鸣锣开道。

在2012年,庄建深情书写有突出贡献的出版人物,先以“中国出版的一个传奇”,书写资深辞书大家巢峰;后借古代神话故事,以“书海精卫鸟”,赞誉新起辞书女精英马静,这一老一新的感人业绩和坚毅品格,为我们树立起今日编辑出版人的楷模。

在2012年,庄建多次精心书写老字号的出版单位。她用百年前“为了立国根本”的宣告,做大文题,提升文意,书写中华书局百年来,以强教科书、强出版服务于强教育、强国家的不懈追求,薪火相传,不老常新。她以“那些书 那群人 那书店”书写三联书店八十年对文化自觉的坚守与创新;用另一篇《三联的分社元年》,预示着这家老店又在开辟新征程。她还以“一脉书香”书写中国书店一个甲子的历程,我读后产生联想:如果没有古旧书店的修复、抢救、收购,那些“最早”与“唯一”的珍籍国宝早就不存于世了。这样书写“老字号”,足显庄建的思想之深邃和文笔之功力。

2012年12月6日,庄建在《光明日报》发表深情讴歌中国翻译家的长篇特写,以“人类文明的搬运工”赞誉李文俊、高莽、林茂荪等中国翻译家们,他们搬运来的不是金山银山,却胜似金山银山,因为他们传播着人类的思想光辉和文明成果,对中国的发展建设更有深远意义和长久影响。

读庄建这一时期的新闻作品,我强烈地感受到有思想内涵的深度,有文化底蕴的厚度,有写作技巧的高度。在当今出版界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有所缺失的情势下,庄建发表这些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紧密结合的佳作,对出版业起着一种强魂健体、引领走向的作用。我受到鼓舞,在2012年10月31日写信给她说,你这一时期的作品“都非常好,都能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我读了再读,读后又留存备用。我希望你继续写出这样高水平的专稿,这比忙碌于某种领导岗位更有实际意义”。

前几天(按:2013年2月21日),我看到,庄建在《光明日报》一版又发表《书香氤氲 中国更美》,评论日渐浓郁的全民阅读氛围,这也是一个信号,2013年仍将是庄建新闻写作的丰收年。

最后,我想说的是,新闻写作,同样会产生优秀的作品,甚至伟大的作品,但未像文学作品那样受到应有的重视。今天举行庄建新闻作品研讨会,定会对新闻写作有所推动,定会对新闻作品有所提升,定会对新闻撰稿人有所激励。

(此文为原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在光明日报社举办的“庄建新闻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