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年的春节,小稳作为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拿到压岁钱以后,已经不满足于“妈妈帮你存起来”的处理方案了。她开始问“压岁钱我可以用吗?”这样的问题。于是我告诉她:“可以啊,不过如果你现在用完了,以后有需要的话就没有钱用了哦。你可以有两种选择:现在用;或者把钱存起来,妈妈承诺每年给你5%的利息,就是说,如果你有1 000元的压岁钱,那到明年,你就可以赚50元。这中间如果你需要用钱,可以从妈妈这里取钱。”当她发现钱可以生钱,不但对这种安排很感兴趣,立即表示钱可以存在妈妈这里,而且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钱可以生钱、妈妈拿着钱去干什么等。这让我觉得,有必要给孩子讲解消费、储蓄和理财的原理。在讲解这些原理的时候,引申出了社会经济中的一系列问题。如果用小孩子理解的方式和恰当的比喻去讲解,她不但能理解,而且兴趣浓厚,理解了以后还会给家里人讲解,俨然变成一位小老师。

这让我想起我的职业经历。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学学的也是工科专业。毕业以后进入公司,从偏技术的岗位逐渐晋升到偏管理的岗位。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商业知识很匮乏,于是在职期间攻读了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从MBA课程中学习到的商业逻辑和知识,其实是商业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的,不只是企业的经理人。我不禁感慨,要是在中学甚至更早的时候能了解商业社会的逻辑,那我在大学选择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行业时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考虑。当我积累了更多商业知识和管理经验,逐步成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之后,又更深刻地感悟到,个人的成长、企业的发展可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但与此同时,宏观经济的波动循环、社会关系的演进发展更引人入胜,发人深思。所以,我又报读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的在职课程,希望可以更系统地了解相关知识。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会学习物理、化学、生物,了解很多自然界的规律,学习地理、历史、政治,了解风土人情、朝代更迭,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我们同样每天生活在商业社会里,商业逻辑和经济规律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历史政治的演进变迁都有商业和经济的基础,但我们可能直到大学里选择了财经类的专业方向,才会接触到经济社会的相关知识。

在与女儿的交流中,我也看到了孩子视野中的财经世界,她平时遇到的问题其实是现实财经世界的缩影。结合这些问题,我产生了写一本书的想法。小稳听了这个想法以后非常支持,也欣然同意以她的第一人称来展开其中的故事。故事从2018年开始,当时小稳还在读小学三年级。写作一度耽搁,直到2024年年中才完成,此间我自己对书中讨论的问题的认识也在加深和变化。完稿时小稳已经是初中生了,正在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小稳的弟弟小有也已经从一个不知道钱为何物的幼儿园小小班小朋友,长成为一个会和姐姐做“交易”的小学生。六年多的时间,我和孩子们都成长了。

当故事写了一多半的时候,我开始认真考虑出版的事。我一直认为图示可以大大提升信息的传递效率,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漂亮的插图还能提升整本书的趣味性。于是我找到了曾妍开始讨论插图设计的事情。曾妍的美术基础深厚,但是并没有系统学习过财经知识,她读了部分书稿之后,觉得不仅对亲子财商启蒙有帮助,也有利于她自己补充财经知识,于是决定加入本书的创作。经过讨论,我们很快确定运用手账的形式进行排版设计,并留出了空间给读者进行记录和创作。虽然这种设计形式相较于一般的插图,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排版难度,但曾妍和我都相信,如果这样的组合能够在提升阅读效率和趣味性的同时,也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那么更多的付出也是非常值得的。

本书的写作也拓宽了我和小稳的交流渠道。在本书的创作接近完成的时候,小稳开始进入青春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对有关钱的问题的讨论,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交流话题。我也让小稳在同学中帮我和曾妍做插画风格的调研,她和同学们的认真态度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让我感到惊喜,也让我体会到责任和鼓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还有一点让我惊喜,就是小稳在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钱时有了更多的控制感,而控制感是培养自驱和自律的重要因素。这是我在一些教育和脑科学的科普书中学到的,并在与小稳的互动中加深了认识。人格独立与经济独立果然是相辅相成的,在孩子步入青春期后,零花钱的管理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一个初步的经济边界。孩子在这个边界内有了控制感、责任感,学会了延迟满足,学会了互惠互利,练习经济独立的同时也在练习人格独立。

在整理书稿的时候我也发现,本书里看似零散的故事恰巧构成了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整体的知识框架,这可能也是因为财务和经济的问题其实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相关吧。但由于篇幅和我自身认知的局限性,这个框架难以覆盖更深更细的知识和案例。只是希望本书可以成为我们探究表达方式的一次机会,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探索财经世界的窗口,也可以让父母和孩子在亲子阅读中更多地了解彼此,共同成长。

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