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金融学(微课版·第2版)
- 于晶 叶立新编著
- 536字
- 2024-12-30 15:55:46
四、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一种用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符号。它本身不足值甚至没有内在价值,却可代替具有十足价值的金属货币执行货币的基本职能。究其原因,是因为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人们只关心它能否购回等价的商品,而不关心它是否足值或有无价值,这就为货币符号代替真实货币流通提供了可能。
现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信用货币形式。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而采取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信用货币造币材料的价值远远低于其票面价值,甚至微不足道。
如何维持信用货币的购买力或面值稳定,是困扰各国货币当局的重要问题。世界各国流通实践中的教训,促使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采取有力措施,控制货币供给量,以稳定币值。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为垄断信用货币发行权、控制货币供给量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的“廉币政策”就是有力的证据。
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现金和存款。信用货币具有以下特点:(1)信用货币在法律上割断了与金属货币间的联系;(2)通过信贷程序发行与流通;(3)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发行的;(4)是一种债务凭证,是国家或中央银行对大众的负债,因此其基本保证是政府或银行的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