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耳根软怎么办

多数人的意见,未必是对的,但会影响到领导者的决定。这时候,就要看领导者是不是有定力了。

魏文侯派乐羊去进攻中山,乐羊打了三年,终于把中山打下来了。回来之后,乐羊沾沾自喜,见人就吹。于是魏文侯搬出两筐简册,请乐羊过目。

一看,都是乐羊在外三年攻中山不下,魏国的臣子纷纷上书骂乐羊该死、乐羊拥兵自重、乐羊投敌,请求魏斯召回乐羊处分。

乐羊子看完简册,汗流浃背,赶紧小跑几步,长拜于庭中,说:“下臣攻克中山,全是主君您的大功大德啊。别说这两筐奏章,就是一寸的简板,您如果听信了,也足以要我的命啊。若不是您当初驳回众家意见,鼎力支持我,我怎能立功而返。”

这就说明,君主开始了一件大事,但是都会受到众人的阻挠,一个君主能坚持自己的主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这是很难的。像魏文侯这样的贤能君主,还差点受到人们意见的影响,何况中等水平的君主呢。

所以,是凡做大事,就要表现出自己的决心,在言语气色上都要坚定不移,这样使得人们不敢非议和扰乱他。坚定不移,才能成功。从前周武王、商汤能灭掉夏朝、商朝,勾践能够为自己报仇,都是靠着坚定不移。小国坚定不移,还能取得这样的成功,何况大国呢。

魏襄王和群臣饮酒,酒酣,大王向群臣祝酒,说:“祝愿你们都能得志。”

史起于是站起来,反对说:“群臣有的贤,有的不肖,贤者得志那还好,不肖者如果得志了,怎么能行呢?”魏襄王说:“假如大家都是像西门豹那样的臣子,就好了。”

史起说:“魏国颁布的田地都是一家一百亩,唯独邺县是二百亩,说明那里的土质差。漳河就在那里,但是西门豹治理邺城,却不知道引漳河来灌溉改良土壤,这说明他很愚蠢。如果他知道,但是不干,这说明他不忠。愚蠢或者不忠,都没有什么可效法的。”魏襄王一时无法反驳了。

次日,魏襄王叫来史起,说:“漳水是可以灌溉田地的吗?”

史起说:“可以。”

魏襄王说:“那你就替我去那里办一下啊。”

史起说:“我恐怕大王不能坚持下来,到时候听了别人的反对意见,就又把我叫回来了。”

魏襄王说:“只要你能替我办到,我一定全听你的,不听别人瞎说。”

史起答应下来,并且说:“我去那儿修水利,民众一定抱怨(因为派大家干活,人们会不乐意),老百姓一抱怨,没准我就会被罢免,甚至被处死。那么,即便我被处死了,大王也要派人再去做,坚持把这事做成。”

魏襄王答应下来。于是派史起去做邺县的县令。史起于是开始修水利,民众都极其怨恨,极力要求抄史起的家。史起不敢出来,只得辞官回避。

魏襄王又派人接着做,终于把水利修好了。修好水利之后,民众这才感受到好处,于是开始作歌,讴歌史起。

这说明,即便是贤能的君臣,也没有劝导糊涂的民众。民众的眼光,往往是短浅的。魏襄王可谓是能够对好的事情坚持下来。只要事情认为是好的,即便民众喧哗,他也改变。事功之所以难以建成,就是因为人言汹汹。在人们的议论和反对中,庸常的君主就终止正确的好事了,而贤能的君主才能坚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