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大明朝的悲哀
- 大明:我的初恋是皇后
- 老烟斗
- 2153字
- 2025-01-09 19:31:30
整顿吏治,西北平乱,重建东北这三件事,为什么必须一起做?
当韩羽将原因从头到尾的讲了一遍后,袁崇焕,吴三桂与余大成,皆是恍然大悟的连连点头。
而且这三件事,都是崇祯背书,所以韩羽根本不怕东林党唱反调,他反倒十分期望。
因为东林党如果不自己跳出来,他一个一个的去抓,那可太浪费时间了。
不过好在这帮人还算有点眼力见。
当他们看到周延儒这个内阁首辅,侯恂这个魁首都相继为重建东北的朝廷新政捐了款以后,上至各部尚书,下至地方官,都纷纷“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韩羽将户部记录的名单递到崇祯手里时,崇祯看完不禁哑然无语,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
他不知道这是大明朝的悲哀,还是他这个皇帝应该高兴的喜事。
满朝文武的捐款加起来,足足达四百多万两!
朝廷没钱?
钱上哪儿去了?
都落入这帮官员的口袋里了!
一个小小的知县,居然都能捐款一两万银子,由此可见这帮人到底贪了多少。
虽说这笔钱用来重建东北,似乎还有些不足。可这么大一笔钱,确实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一时他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
因为这帮人既然选择了捐款,那就表示他们根本不怕韩羽查他们,朝廷反腐肃贪,整顿吏治之事便只是一句口号,根本无从下手。
“他们......”
崇祯望着手里的名单详情,深吸了一口气道:
“我大明朝的官儿还真是两袖清风啊。”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无奈与苦闷。
“他们怎么敢的啊!”
下一刻,他将手中名单忽的扔出,一张脸上满是极度愤怒之色。
名单刚好落在韩羽的脚下,韩羽将名单捡起来后朝着他躬身道:
“他们不是不敢,而是不得不敢。”
此言一出,崇祯的目光立时大变,他盯着韩羽,满脸愕然的问道:
“不得不敢?”
只听韩羽解释道:
“上至内阁,下至地方官,无人不贪,也就无人敢不贪。俗话说,世人皆醉我独醒,可在满世界醉人的眼中,我这个醒着的人才是醉的人。”
“一个官员上任,满朝上下都是贪腐之辈,他若不贪,便无法在朝中立足,无法在地方上立足。朝廷上下的官员最见不得的便是有人与他们不一样,标新立异者,无异于鹤立鸡群,这样的人既干不长久,也活不长久。”
“古人云,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一个社会,靠礼法纪律来震慑,让人们不敢违法法纪,那这个社会的忠义信用已经很低了,离乱世也就不远了。
而如今的大明朝堂,即便是礼法纪律也都无法约束这帮朝臣,可见整个大明朝的“乱”便是源自于这里。
朝堂之乱带动地方之乱,地方之乱随之覆灭朝堂。
不是这帮朝臣胆大包天非要乱,而是这帮朝臣都被裹挟着,不敢不乱。
这就是大明朝如今的现状。
听到这里,崇祯脸上的愕然已经转变成震惊,慢慢的又变成一副绝望之色,脸色苍白,目光茫然,坐在龙椅上,宛如一尊雕塑,毫无知觉。
以前,他只是觉得大明朝重病难医。
可听完韩羽这番话,他顿时觉得是自己想多了,这哪是重病啊,这分明是病入膏肓,已经药石无医了啊。
按照韩羽所言,他这个亡国之君的身份,只怕是脱不掉了。
“不过陛下也不用担心,即便情况坏到这种地步,也仍然还有一线转机。”
韩羽见他如此悲观,当即给了他一抹希望。
闻声,崇祯当即皱眉问道:
“什么转机?”
韩羽再度躬身道:
“朝廷上下,满朝文武,上面的贪,下面的人不敢不贪,整个朝廷宛如一个铁桶阵,针插不进去,水泼不进去。”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朝廷上下异体同心,若有国政,自上而下,自然也是顺顺利利,不会出现波折,即便在地方上施行会慢些,可好歹能够施行,所以还有一线转机。”
这帮人结党营私,沆瀣一气,按道理实在是大奸大恶之人。
可因为如此,这帮人始终串联在一起,朝廷若当真做什么事,才不会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即便有几个不长眼的,非要跳出来说两句不好听的,那也只是少数。
至少大部分人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肯定会坚决的执行。
就比如此次重建东北的新政,即便所有人都知道让他们掏腰包很不合理,朝廷办事,哪有让他们这般大臣出钱的?自古以来也没有这个道理不是?
可当他们看到周延儒,侯恂相继捐款以后,这帮人哪里还敢多言?不待韩羽上门,主动就将银子捐了出去,那速度之快,态度之诚,由此可见一斑。
“可长此以往,朝堂之上满是贪腐之辈,我大明朝如何能够中兴!”
崇祯还是很担心。
毕竟这么多贪官全都身居要职,即便某些国政能够施行,可其效果只怕也只能称之为一般。
“陛下可还记得太祖高皇帝当初的做法?”
“嗯?”
陡然听到韩羽此言,崇祯顿时心神一紧,满脸错愕之色。
“洪武十三年至洪武二十六年,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
“太祖皇帝靠着这四个案件,血洗朝堂,有功的无功的,有过的无过的,尽皆被屠戮。”
“由此至成祖时期,仁宣时期,近五十年无人敢在朝堂上行贪腐之事。”
“而陛下如今御下的这帮朝臣,有功的无功的,有过的无过的,皆是贪腐之辈。”
“当然,若是如太祖皇帝那般斩草除根,血洗朝堂,势必会影响到朝堂机构的正常运行,会引得天下百姓人心惶惶。”
“故此陛下若要动刀,大可选几个典型的,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不动刀,已然无法解决问题。
这是韩羽与泰山在制定这个计划时的基本观点。
东林党的势力太过庞大,简单的罢官免职,已经很难抹除其影响力,唯有动刀。
当然,如果要动刀,那就必须名正言顺,如此才能堵住其他东林党人的嘴,也能让全天下百姓清楚的知道,皇帝仍旧在按照章法行事,并非病急乱投医。
“如何名正言顺呢?”
崇祯皱眉问道。
韩羽笑了笑道:
“那自是让他们自己露出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