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举例

结束了关于早朝的商议后,也到了退朝的时间。

今日并未发生什么意外,除了正常的汇报,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外。

就是庞惑代表的御史台,又弹劾了两个官员的私生活不检点。

无论是哪朝哪代的律法,大多数都要求官员不可以去青楼、勾栏这种地方。

在大乾,也是有这一条律法的。

只不过大乾末年,律法对于官员的约束力几近于无。

朝廷都掌握在那些官员的手中,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连皇帝都要受到他们的摆布。

自然也不可能用这些由他们可以随意修改的律法,来制裁他们。

而现在,华国初立。

所有的律法都是需要严格执行!

所以那两个被弹劾的官员,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罚奉一月。

虽然惩罚的不算太重,但对于家中不算是富裕的臣子而言。

这样的惩罚,也足以让他们痛心疾首好久了。

回到御书房,王林便接到了陆宰送来的信。

刚刚的好心情在看到这封信后,也瞬间消散一空。

“来人,去请六部尚书、御使大夫庞惑过来一趟。”

王林蹙眉说道。

制定华国律法的时候,六部尚书其实都有参与。

这个时候叫他们过来一起讨论,倒也不算是越俎代庖。

很快,人就已经到齐。

因为陆宰如今不在京中,所以这件事他注定要缺席。

钱墨等人来到御书房后,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在王林将陆宰的信件给他们一一传阅后,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似乎都有所不同。

“陛下,臣觉得慈幼院的确是善举。有错的确当罚,但有功也确实应当奖励,还请陛下从轻处罚。”

许言第一个站出来说话。

他算是六部尚书当中,年纪最大的一个。

听说当年也是状元出身,一直都在翰林院,始终没有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但为人才学和能力还是不错的。

只是为人有些古板,做事也比较刻板。

性格脾气更是比较倔的那种人!

这样的人优点就是能够按规矩办事,除非思想出现问题,基本上不会出现徇私枉法之事。

但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很多时候总喜欢按照大乾的规矩,来解决如今华国的问题。

尽管王林已经指出过好几次,但许言每一次认错的态度都很积极。

实际应用的时候,却很少会改变自己。

“许大人这话,本官就无法认同了!”

钱墨冷笑一声:“难道一个人杀了一个人,又救了一个人,他杀人的罪名就可以被抵消不成?”

“本官自然不是这个意思。”

许言下意识摇头。

钱墨却不给他退避的机会:“那不知道许大人是什么意思?”

“本官……”

许言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如果换成是钱墨的说法,的确让人无法忽视他杀了一个人的真相!

郑章想了想,无奈的说道:“陛下,臣以为,许大人说的应该不是这个意思。钱大人,这位唐县令也并未杀人,不是吗?”

钱墨冷笑一声:“没杀人,所以犯过的错就不用承担责任了吗?”

“本官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唐钰的罪不至死,他做的善事,也不应该被忽视。”

郑章解释道。

许言立即跟着点头:“没错,如果做善事不能得到奖赏,以后岂不是人人都要为恶?”

钱墨看着两人,有种关爱智障儿童的眼神。

庞惑这个时候都有些听不下去了:“按照两位大人所言,人如果不做善事,就一定要做恶事吗?”

“这……”

许言有些茫然。

庞惑继续说道:“世上从来没有人规定过,人只能做善事或者只能做恶事。”

他扭头,认真的看向郑章:“按照郑大人所言,如果一个人没有杀人,又做了善事,就应该被原谅。

那敢问,如果本官将郑大人的家眷打断了手脚四肢,使其变成一个废人。

又主动救下一个城的百姓,郑大人就会原谅本官的所作所为,并且愿意不追究本官的责任吗?”

“这……当然不能!”

郑章表情怪异。

这鞭子不落在自己的身上,是不知道疼的!

他带入一下自己的家眷,如果真的被人欺负至此。

而却因为律法的保护,让对方没有受到任何惩罚,郑章自己也是无法忍受的。

许言发现自己同伴已经有了叛变的趋势。

立即出言,想要挽回一下。

“庞大人,你不要说这种比较有诱导性的话语,你说的那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

许言十分严肃的看向庞惑。

庞惑有些诧异:“许大人为何觉得这种事不可能发生?”

“庞大人作为朝廷命官,怎能做出私下伤人这种事?”

许言理直气壮的说道。

朝廷命官,知法犯法,不是应该罪加一等吗?

而且庞惑一个言官,又不是武夫。

他真与郑章的家人对上,到底是谁欺负谁,还真不一定呢!

王林看着他们争吵的很来劲,为了这个问题,不同的思想在激烈的碰撞。

反倒是不着急出言了!

他倒是想要听听看,如今他手底下职位最高,权利最大的一批官员,到底有什么样的想法。

庞惑点点头:“本官身为朝廷命官,的确是不应该做出这种事,那不如本官换一种比喻的方式吧。”

“庞大人请讲。”

许言好奇的看向庞惑。

不知道他还能拿什么做比喻。

而且许言觉得,无论庞惑如何举例,他都是不可能被说服的。

有功劳就是应该得到奖赏,这话到哪都是有道理的!

庞惑笑着上下打量许言:“如果本官没记错的话,许大人家中应该只有一名独子,且长孙如今刚满十六吧?”

许言有些茫然,但还是点头。

这就是他们家的真实情况。

虽说许言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可当官的俸禄,在大乾并不是很高。

而且他虽然当官的时间比较早,但这些年官职并未得到提升。

导致的结果就是他家中并不算殷实。

没钱,就没有那么多心思,自然也无法做到像是那些大家族一般,妻妾成群,儿孙满堂。

一儿一孙,虽然人丁稀薄。

但是经过许言的精心培养,无论儿子还是孙子,都算是饱读诗书,颇富才华。

只不过在大乾所有当官的途径基本上都被世家掌控。

想科举,要么是世家,要么送礼。

如此才能勉强获得一个参与科举的资格。

许言家中没有钱,儿孙尽管有才华,却一直都没有机会参与科举。

更无缘当官。

“我家中刚好有个侄子,与许大人的孙儿年龄相仿。”

庞惑笑眯眯的看着许言:“两人或许能有机会交流,甚至是结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