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南宋馆阁馆舍建构

“靖康之难”,北宋馆阁书籍荡然无存,馆职人员稀疏零落,馆阁形同虚设,难以为继,故而高宗即位初期罢除馆阁,亦是情理之中,《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载:“高宗建炎三年四月十三日,诏秘书省权罢。”(8)

一、绍兴初年复置

被罢的馆阁于绍兴初期复置,《玉海》卷一二一云:“绍兴元年二月十九日丙戌,诏复置秘书省。”(9)复置地点在绍兴府的火珠山巷,缘于秘书少监程俱的建议,“绍兴元年五月,秘书少监程俱请以火珠山巷孙氏及吕惟明没官屋二所权置局,从之”(10)

绍兴二年(1132),复置的馆阁由绍兴府移至临安府的宋氏宅,后又于绍兴四年迁至法惠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二载:“(绍兴四年正月)戊午,以法慧寺为秘书省。”(11)寓于法惠寺的馆阁(秘书省)重新布局,《南宋馆阁录》卷二有详细记载:

绍兴二年,移跸临安府,始寓于宋氏宅,再徙于油车巷东法惠寺。自寺殿之后,为省中厅三间。厅后主廊一间,堂五间。厅堂两傍,省官分居之。(厅前有松柏六株。)其南有屋三间,秘阁、三馆书藏焉。东廊前为仓史堂,吏舍次之,省官位又次之。西廊前为吏舍,装界作次之,厨次之,厕又次之。省东为实录院。其外为仪门;中门三间,厅三间,左为承受位,右为检讨位。(厅前有井亭,柳六株。有角门通秘书省。)后主廊一间。廊后屋三间,两傍为检讨位。后堂五间,两傍为修撰位。(堂后有竹二十余竿。)厅东为吏舍及主管诸司位,又东有土库三间。(12)

从陈骙的叙述可知,秘书省中厅南秘阁、三馆藏书之地仅占屋三间,可见藏书不多;秘书省的文人学士居于厅堂两旁,西廊为吏人居所以及装界作、厨房、卫生间,绿植也只有松柏六株、柳树六株、竹子二十余竿,说明初建的馆阁环境简陋、设施粗疏,规模较小。

二、绍兴中期盛建,乾道、淳熙期间扩建

寓于法惠寺的秘书省局促狭小、设施简略,绍兴十三年(1143)十二月十二日,诏两浙转运司重建,“从秘书丞严抑之请也”(13)。严抑建言:“本省藏祖宗国史、历代图籍,旧有右文殿、秘阁石渠及三馆四库,自渡江后,权寓法慧寺,与居民相接,深虑风火不虞。欲望重建,仰副右文之意。”严抑之意,秘书省与民居相接,火灾风险极高,不可不慎重考虑,希望重新构建,以彰显天子崇文的旨意。在严氏建议下,“于是建省于天井巷之东,以故殿前司寨为之。上自书‘右文殿’、‘秘阁’二榜,命将作监米友仁书‘道山堂’榜,且令有司即直秘阁陆宰家录所藏书来上”(14)。值得注意的是,高宗亲自书写“右文殿”“秘阁”二个榜名,另为高宗所赏识的米芾长子米友仁题写“道山堂”之榜名,可见重视。《中兴圣政》记载大臣留正等对高宗重建馆阁的高度评价:“国初,削平僣乱,收诸国之书,而三馆之制,犹仍五代简陋。太宗皇帝见之,慨然曰:‘是岂足以蓄天下图书,延四方之士耶?’遂亲为规画,一新轮奂,大书飞白,焜耀榜题,銮舆临观,以幸多士。圣圣相继,有加无损,文明之治,跨越汉、唐,廊庙之材,皆于是乎取之。兹诚有国之先务,而治化之本原也。中遭难厄,太上皇帝开中兴之运,首求遗书,追祖宗之秘藏,崇建三馆,还祖宗之旧观。亲御榜题,幸临多士,袭祖宗之盛典。行幸之诏又曰:‘士习于空文,而不为有用之学,尔其强修术业,益励猷为,一德一心,丕承我祖宗之大训,是又欲幸多士而作成之,以收祖宗得人之盛也。’猗欤盛哉!虽周宣复古,何以尚兹!是宜圣子永永,万年得以持循也欤!”(15)肯定了北宋历代帝王对馆阁建设的高度重视,因而收获文治功效。格外强调馆阁图书之府建设的重要意义——乃国之要务,治化之本。继而赞扬了高宗在靖康之难后对馆阁重建之诸多努力、崇文尚儒的种种措置,慨叹即便是周宣王中兴,也无法和高宗之伟业宏绩相提并论,溢美中不乏真情流露。

绍兴十四年(1144)六月二十二日,秘书省迁入新址,体制宏大,雄伟气派,“省在清河坊糯米仓巷西,怀庆坊北,通浙坊东。地东西三十八步,南北二百步”(16)。《南宋馆阁录》卷二详细展示了秘书新省的规格体制、布局构架,当然包括乾道年间、淳熙年间馆阁学士陈骙等人的悉心打理,从中可见以下特点:

其一,规模宏大,机构完整。“大门三间,七架”。“门东廊六间,五架”。“门西廊十间,五架”,其中,“点检案、知杂案、经籍案、祝版案、太史案、宿直房在焉”(17)。秘阁五间,高四丈。道山堂五间,九架。秘阁后的石渠,“长五丈,广一丈五尺,乾道九年少监陈骙立”(18)。东廊四十二间,七架;西廊四十三间,七架。又有编修会要所,在少监位之西;国史日历所,在道山堂之东;蓬峦在汗青轩后,国史院在省门内之东。

其二,彰显皇权,注重仪式。如右文殿前,“设朱漆隔黄罗帘,中设御座、御案、脚踏、黄罗帕褥。御屏画出水龙”,殿两旁设牌,曰“殿阁御座,不许呵唱”。光馆库北壁设牌十,曰“谢时服”“宣麻”“拜表”“朝献陪位”“上寿习仪”“圣节满散斋筵”“天申圣节开启”“天申圣节满散”“会庆圣节开启”等,至期,提前一日将牌子挂于道山堂前。公使库北壁设牌十,曰“迎驾起居”“人使大宴”(监、少赴)、“唱名侍立”“会要所过局”“著庭过局”“国忌行香”“国史院过局”“省宿”(19)等,至期,亦于先一日挂牌道山堂之前。可见皇权的至高无上,馆阁活动仪式的庄重肃穆。

其三,布局合理,设施齐全。东廊,馆职所居总六间,中间相隔一间御书石刻、三间古器库。还有三间拜阁待班之所,藏有绍兴年间的若干曝书会题名石刻。另有图画库一间、秘阁书库三间、子库五间、经库五间。紧接着为潜火司,防火器材皆陈列于偏门之外。西廊有补写库一间,接着次三间为馆职居所,又次一间为御书石刻,又次一间为瑞物库,次二间为秘阁书库,次三间为馆职居所,次三间为拜阁待班之所,又次三间为印板书库,次五间为集库,次五间为史库,又二间为碑石库。编修会要所东北五间,七架,为捜访库。如此规模宏大的建筑,火灾防御措施也较为齐备,“是年四月二十九日本省札子:‘新省围墙外,见今各有空地。窃虑官私乱有侵占,欲各量留空地五步充巡道,以御火灾。’从之”。灭火器具齐全,东、西偏门外,“设潜火大桶二十,小桶三十八,栲栳杓百柄,铁搭钩二,麻索二,藏于潜火司”。右文殿,“左右列朱漆大水桶十”,拜阁台,“左右列水缸八”,国史院瓦凉棚前“水缸七环之”(20)。图书、石刻储藏存放区、馆阁文人的校书工作区、日常生活区、消遣聚会区,防火灭火井然有序,一丝不苟。

其四,绿植众多,环境优雅。右文殿门外,“有柳十四株,冬青五株”;门左右两池,四旁“皆植芙蓉”。道山堂前的瓦凉棚前,“有芍药栏二,秘书少监汤思退植;木樨八株,柏二株,旧有;梅七株,金林檎六株,柳六株,海棠六株,红蕉二株;内红梅一株,著作佐郎李远植,余皆秘书监陈骙植。又有芙蓉、蜀葵数丛”。跨渠石桥,“内植荷莲”。秘书监、少监窗外也有绿植,“皆有竹二十余竿,秘书监李焘植;金林檎二株,秘书监陈骙植”(21)。西廊瓦凉棚前有一个方池,“栀子三,秘书郎沈洵植;竹一丛,秘书郎王公衮植”。著作庭之瓦凉棚前,“木樨三株,旧有;桃三株,梅一株,蜡梅二丛;内梅一株,著作佐郎梁克家植,余皆著作郎杨恂植”(22)。法惠寺中的秘书省,绿植仅有数量有限的松柏、柳树、竹子,而秘书新省除此而外陆续扩大种植,有冬青、芙蓉、芍药、木樨、红梅、蜡梅、金林檎、海棠、红蕉、蜀葵、荷莲、栀子、紫薇、山茶、桃树等。这些绿植花木由秘书少监汤思退,秘书监陈骙、李焘以及其他入馆文人先后栽种,可谓品种丰富,四季都可赏心悦目,以南方花木为主又兼北方品类。

其五,精心构置,宣扬人文。如道山堂,“高宗皇帝御书杜甫山水歌于屏,仍诏将作监米友仁书扁”。著作庭,“胡铨书扁,有著佐杨简赞孔子语”(23)。汗青轩两旁有栏楯,“栏上设木仙女二,鹤二,圆规牌一”。群玉亭东有鹤砌,“自亭前檐开径,穿竹并池,至蔷薇架下。设石棋盘一,瓦墩四。竹林有木鹤四”。东径前临池,跨池有桥亭,榜有木待问所书之“迎曦”(24)。亭子的匾额有芸香、席珍、方壶、含章、茹芝、绎志、濯缨等,此乃入馆文人先后命名,亦有改动,非一时所完成,《咸淳临安志》卷七曰:“盖自淳熙初,陈骙为少监始经营,来者增葺,颇为华邃云。”(25)又如《玉海》卷一七五载:“秘省有芝香亭,淳熙四年二月更名群玉(中书舍人范成大书)。嘉定元年三月,少监汪逵改建,易名曰堂。”(26)以下分别解释匾额命名之意涵:

芸香:宋人罗愿《尔雅翼》卷三以为,芸是一种香草,仲冬之月始生,因其香气特殊,茎干婀娜可爱,世人多种植庭中。沈括《梦溪笔谈》卷三云:“古人藏书辟蠧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蠧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予判昭文馆时,曾得数株于潞公家,移植秘阁后,今不复有存者。”(27)可见芸草的自然芬芳和辟蠧功能是馆阁文人喜爱种植的缘由,以“芸香”命名也暗含生物相生相克之意。胡宪绍兴中除秘书省正字,朱熹送其诗云:“先生去上芸香阁,阁老新峨豸角冠。留取幽人卧空谷,一川风月要人看。”(28)以“芸香阁”指代馆阁。

方壶: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一云:“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29)方壶、瀛洲等均指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宋代文人把入馆称为“登瀛”。显然以“方壶”指代馆阁为神仙胜地。

茹芝:因伯夷、叔齐食薇,商山四皓茹芝之类,表达遁隐山林,此处亦隐喻不汲汲于功名富贵之意。

席珍:亦称“席上珍”。《礼记·儒行》云:“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30)以坐席上之珍宝比喻儒者出众的才华,暗示馆阁文人的学行杰出,等待君王采用。

含章:乃包含美质之意。《易·坤》曰:“六三,含章可贞。”孔颖达疏曰:“章,美也。”

绎志:陈述自己之志向。“绎”原意为抽丝,引申为寻求事理,亦指陈述。《礼记·射义》曰:“绎者,各绎己之志也。”(31)希望馆阁文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志向,不需唯唯诺诺。

濯缨:就是洗濯冠缨。《孟子·离娄上》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32)后以“濯缨”比喻超凡脱俗、品性高洁。

总之,馆阁题名儒雅精致,意蕴丰厚,人文色彩鲜明,为秘书新省增色不少。与其说是馆阁物质空间的美化营造,不如说是馆阁文人才华品行的期许标识。特别是道山堂的杜甫山水诗歌、杨简赞孔子之语等,都是对馆阁文人品行修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秘书新省的扩建构造,离不开秘书少监陈骙的努力,《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二载:“淳熙中,陈叔进枢密为秘书少监,始葺广之,后园颇华丽。”(33)

三、嘉定、绍定时期重修

绍兴十三年(1143)重建的秘书省,经过淳熙中的增补修葺更为华丽壮观。光宗绍熙四年(1193)增置刻漏,“绍熙四年十月置,以西廊公使库之南旧补写库贮之,太史局差局生二人调节时刻”。宁宗庆元时期,又新设浑仪台一座,“庆元四年七月,礼部侍郎胡纮等奏,乞于秘书省园内筑浑仪台一座。遂以东冈改筑,高二丈一尺”(34)

此后,秘书省的馆舍扩建增设,主要集中在嘉定和绍定两个时期。嘉定初期,主要是后园休闲区的设置,改建扩建,易其名称,此乃规模较小的措理。其一群玉堂,据《南宋馆阁续录》卷二载:“本名群玉亭,嘉定元年三月秘书少监汪逵改建,规模视旧增广,遂易名曰堂。吏部尚书楼钥书榜。”其二芸香亭,也是秘书少监汪逵改建。其三蓬莱,仍出自秘书少监汪逵手笔,旧名“锦隐”,经过改建易以今名,由礼部尚书倪思书榜。其四天教,本名“汗青轩”,“嘉定二年著作佐郎杨简易之,仍书榜”。其五汗青轩,由于著作庭东的三间藏书屋“积年颓毁”(35),于是嘉定三年(1210)七月重建,仍以“汗青轩”旧榜命名。

嘉定六年,馆阁因年久破弊而重修,《南宋馆阁续录》卷二曰:“嘉定六年夏,三馆以积久颓弊,申蒙朝廷降钱,委工部并本省长、贰计置修盖。以六月十八日兴工,八年七月毕,共约费钱九万余贯,中外一新焉。”(36)这项工程由朝廷出资,工部和秘书省秘书监、少监商讨修建,历时二年完成,馆阁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其中,为了保障秘书省的外围区域不被民房私占,嘉定六年十一月,令秘书省将墙外居民私盖浮屋全部拆除,“省门东、西拦马墙外各置杈子一带”;而且种植槐树十二株,以保证其地不被侵占。另外对部分设施进行了布局调整和翻新加固,原来著作庭后偏右一带的射圃,“嘉定八年因徙于园外内外墙之间”(37),因地形狭长,所以建亭立垛,便于习射。三馆竣工后,又修葺了旧有之园圃,将其左右二个大池上的木桥易以石桥,更加坚固耐用。

绍定四年(1231)秋天,“居民遗火延燎”,导致三馆被毁,“仅存著作庭及后园”。秘书省向朝廷申请拨款重建,后委任转运司和临安府计置建造。为了防患于未然,“自大门至殿门基址增高二尺,与官路平”。兴工于“十一月一日”,毕役于“五年十月”,耗时约一年,支出费用“三十五万余贯”,恢复旧貌,“中外鼎新,规模一如旧式”(38)。其间,绍定五年七月,重建秘阁,七月九日秘阁上梁,秘书郎李心传《上梁文》曰:

伏以汉家天禄,萃九流《七略》之篇;唐室集贤,广四库万签之目。孰如昭代,夐掩前闻!当淳化之兴隆,表崇文之钜丽;高皇再造,册府肇迁,洪惟睿主之嗣功,粤若先王之稽古。细旃广厦,既能熙绝学之光明;延阁石渠,尚欲较诸儒之同异。临幸将踵绍兴之武,延燔忽类祥符之间,思复旧规,可稽更创。而况琅函宝轴,存九朝簪笔之书;金戺玉阶,具二圣经行之迹。至其分职,尤谓得人,朋来科目之英,特起山林之逸。自中天及是时凡百六禩,而宰相由此选已十四人,岂惟增馆殿之光,抑亦著邦家之美。遹遵先志,作新爰考于鲁经;动协彝章,胜服非从于越俗。不愆于素,匪棘其成,隔人间风日之凡,觉天上星辰之近。矧复编摩钜典,赖硕辅之提纲;领校秘文,有名儒之率属。天相规模之杰特,人欣气象之峥嵘。游龙夭矫以翔空,雌霓连卷而照海。曷佐儿郎之伟,齐抗修梁;少纾工役之勤,来歌善颂:

抛梁东,晓看金轮出海红;瑞气氤氲来广内,缉熙堂上喜秋风。

抛梁西,万里岷峨一望齐;画栋不知高几许,夜阑浑觉玉绳低。

抛梁南,直面吴峰拥翠岚;海后川灵遥稽首,璇题高揭与天参。

抛梁北,仰视众星皆拱极;皇朝德政似姬周,化成允赖人文力。

抛梁上,帝典辉煌天所相;试看今夜斗牛间,定有光芒腾万丈。

抛梁下,劝讲名儒来广厦;玉音宣取御前书,先教十行催供写。

伏愿上梁之后,帝德诞敷,儒风益振,尽复淳熙之壮观,载章绍定之宏模。拱秘殿以前临,严道山而后翼。同文同轨,毕来未见之书;系日系年,早就不刊之典。博延鸿硕,共致升平。(39)

这篇上梁文以骈文体式书写,追本溯源,从汉代天禄阁荟萃九流《七略》,写到唐代集贤院藏书甚丰,再叙述本朝淳化年间对三馆的翻新改造,并赐佳名。后面着力赞扬宋代馆阁作为图书之府、英才萃聚之所,得人之盛,令人叹为观止。接着叙写文人进入馆阁后身份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缘于跻身清流而地位尊贵,因同名宿硕儒相与切磋而气宇轩昂、意气风发,犹如游龙雌霓自在舒展。后面以“抛梁东”“抛梁西”“抛梁南”“抛梁北”“抛梁上”“抛梁下”的套语套式展开,歌颂上梁的壮观宏丽、吉祥顺意,希望能够恢复淳熙秘书省的壮丽,彰显绍定新省的气派,使天下图籍网罗于此、史书大典成就于斯,天子与文人学士共同缔造升平之世。文字洋洋洒洒,气象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