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 陈嘉映
- 1483字
- 2024-12-26 17:48:25
视觉的优先地位
讲视觉,首先我想讲讲视觉的优先地位。视觉在感知中有突出的优先地位,讲感觉的时候,你去看书里面,一举例就举到视觉。视觉的优先性延伸很广,我们说到想象,最先想到的多半也是视觉意象,不怎么想到听觉想象、触觉想象,虽然在这些感觉那里也会有想象,对有些人来说,听觉想象或者触觉想象格外生动有力。但视觉想象的确非常突出,有科学家猜测,意识发展跟视觉机制是同步进化的。[1]这还带来一个问题:梦跟意识是什么关系?因为梦境里出现的差不多都是视觉内容。[2]不仅梦,我们活着好像就是为了看,所以老子说“长生久视”。
我们都记得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第一句,大概的意思是:人依其本性求知,欲求知识、知道。接下去讲的知就是视觉。比如说,我们喜欢看,人就是喜欢东看西看,而且他也不见得为什么而看,就是享受看。无论你在乡野间散步,还是在街头闲逛,总是东张西望,在看点什么。现在人不东张西望了,都低头看手机,他还是在看。有一个动物实验,把猴子关在一个密封屋子里面,饿着它。接着给它放进食物,同时打开一个窗口,结果,猴子虽然饿极了,但它不是先去吃东西,而是先趴在窗口去向外面张望。猴子着急去看,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探究,看是一种探究(inquiry),看是主动的、探索性的。现今,人们喜欢讲信息(information),吸收信息,处理信息,这么讲,没有区分信息是落到你头上还是你主动去搜索信息,猴子东张西望,它是在主动探究,在主动获取信息。这个实验似乎给亚里士多德做了个脚注——我们喜欢看,我们喜欢探究。实际上,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第一段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3]如果我懂希腊文的话,我愿意逐句逐句地讲。
我们现代人会从演化论来看待看的这种优先性。比如老鹰的视觉特别出色,嗅觉就不那么好。老鹰发展出这样出色的视觉,你能想出它的道理——在上百米的高空,老鹰要去搜寻地面上的猎物,它不太可能凭嗅觉,空气一扰动,嗅觉无法准确定位。所以,老鹰一定优先发展它的视觉。相反,像深海鱼,深海里什么光线也没有,它的视觉就完全退化掉了,它靠振动、声音或者其他方法来感知。人的眼睛白天看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是因为我们是在白天活动;像猫头鹰或者猫,它们的视觉在夜里也很灵敏,即使在夜里也还是有光线的,虽然对我们来说是漆黑一团。
据说,我们灵长类动物主要活动在树林的上一半,我们都见过猴子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非常敏捷。要干这个,其他的感官不是特别能帮得上,最能帮上的是视觉,特别是所谓三维视觉,它要看景深和距离,于是就发展出三维视觉。
人类的色觉也相当出色,可以分辨很多种颜色。能分辨多少种颜色呢?看你按什么标准来说。有一种说法是,人类的眼睛能够分辨150万种颜色。人类分辨颜色仍然不是最好的,还是有一些动物比人类更能分辨颜色,有一种叫螳螂虾的动物,它比人能分辨更多的颜色。但是大多数动物分辨不了那么多颜色,比如,在狗的眼睛里,颜色的差别都很小,世界灰突突的。牛基本上看不到什么颜色,斗牛士拿红布来激怒牛,这只是个民间传说,以讹传讹,其实牛根本分辨不出红色或绿色,它看到的就是灰灰的一片。
对于我们要讨论的问题,这些都是奇闻逸事,我们主要不是讲这些。也许我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要了解天空和天体,只能靠眼睛——毕达哥拉斯除外,而你们知道,自古以来,天上的事物对人类理性有多重要。伽利略因为观察天象眼睛瞎了,有类似结局的天文学家可以数出不少。不过,这仍然不是我要讲的,我要讲的是视觉在认识论、本体论里的突出地位。认识论、本体论,这些当然都是大词儿,不过,《形而上学》这部本体论的开山之作一上来就谈视觉的优先性,那么我们这么说也没有特别需要抱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