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还是有个编制更好
- 抗战1937:兵临城下
- 小苏打掺了水
- 2561字
- 2025-01-06 16:05:48
小鬼子已经被惊动了,纷纷从对面营地中冲了过来。
不得不说,小鬼子的素质很高,枪法也准。
应该是经过了演练,100多人分成了三部分,相互配合非常默契。
要不是李锋、陈朋两个小组快速占据了有利地形,肯定挡不住。
小鬼子的机枪也开始了射击,就连跃龙岗那边也是。
汽艇这边,大力大喊一声,机枪对着小鬼子冲来的方向开始射击。
一定要阻止小鬼子反击杨震他们,要不然,炸不了飞机。
为什么前面很犹豫,也是因为这一点。
要知道,三个多月前,八路军也同样炸了一个机场,牺牲了很多战士。
虽然目前的条件更好,武器也更好,但是小鬼子更强。
万一打不好,小分队真的要栽这里了。
应该说李福军他们准备的非常充分,把很多事情都想在前面了。
再有就是部署,这是按照最快速的行动方案做的计划。
杨震他们跑到了飞机下面,从怀里拿出一个绳子,轻轻一扔,就把手榴弹丢进了小鬼子的机头上。
甚至,李福军都没有想到,他们早就做了演练。
轰轰轰,一架架飞机开始爆炸,不但飞机散架了,残部开始起火。
任务完成了一大半,至于其他的都是顺带了。
“大力,炸油库。”
正在射击的李福军突然大喊一声,炮击就是撤退的命令。
陆宽马上操起了小钢炮,在蔡柱的配合,连着六发炮弹轰向了小鬼子仓库。
那边有小鬼子准备的油桶,还有军火库。
又是几声震天的爆炸,小鬼子这下被炸惨了。
到处是爆炸声,火光冲天,看来是炸中了军火库。
这边小钢炮一打,几个小组长就明白了,撤退。
杨震马上大喊一声,带着兄弟们往后撤。
早就嘱咐了,他们最先撤,往后跑就行。
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也不容易,三个兄弟牺牲了,被小鬼子机枪击中了。
而阻击小鬼子的李锋、陈朋小组也有3个兄弟牺牲。
大力操控的机枪已经开始延展,主要是射击小鬼子追击部队。
李福军、李广军、庄强也是,三人不断射击,小鬼子死尸不断栽倒。
在机枪和李福军三人的支援下,暂时把小鬼子压住了。
几个小组的兄弟快速跑回了船上,汽艇立即转向,撤退。
不过,机枪一直没停,对着追击小鬼子不断射击。
小鬼子被打得抬不起头,眼睁睁看着汽艇开走了。
等小鬼子追到河边,已经看不到汽艇的影子了。
小分队绝不恋战,这是出发前就已经确定好的方案。
杀小鬼子,以后有的是机会,关键是飞机。
可惜没有看到小鬼子飞行员,要不然,战果更大。
李福军没有想到,也是巧了,几发炮弹打出去,引爆了军火库。
正准备冲出来的小鬼子飞行员,被炸死了好几个。
牺牲了7个兄弟,还有几个受伤,总算是拉平了。
这仗打得很仓促,但总算是完成了任务。
当然,还是有遗憾,跑道没有炸掉。
小鬼子恢复机场,最多几天,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太爽了,就是可惜了,没把小鬼子全干掉。”
回去的路上,大家都很高兴,一直在讨论,还是有遗憾。
“队长,可惜了,要是再多一点兄弟,我们部署好,能杀更多。”
李福军心里一动,明白了张启坤的意思。
从上次他提议组建新兵队开始,李福军就有感觉了。
“你的意思,我们还是要快速组建一支作战部队?”
“确实,太被动了,现在作战不像以前了,小部队作用太有限。”
不可否认,42年以前,想要消灭小鬼子,人少了不行。
这个时候的小鬼子,精锐居多,想要杀小鬼子,必须多倍兵力。
整个新四军,前几年和小鬼子作战中,几乎都是几个、十几个的杀。
真正消灭上百的小鬼子,就没有多少次。
在和小鬼子对战中,往往是几个兄弟才能换一个。
特别是这几次,每次作战都有牺牲,这样打下去,小分队哪里还有发展。
李福军也在思考这事,要不要找个机会,把编制解决了。
“启坤,你说,要是把这次的俘虏送回去,是不是能换点什么回来?”
张启坤原先就是连长,要是把俘虏和机场的事情报上去,也许能换个不小的官回来。
“队长,你别打我的主意,我不跟你开玩笑,只跟你干。”
李福军一说话,张启坤聪明的很,马上就明白了。
“我跟你不一样,我是皖军,属于杂牌。”
“不,不,队长,真要是想升官,我就不会跟着你了。”
“好好,先不着急,我们再看看。”
李福军马上安慰了几句,现在什么都不确定,没有必要做决定。
现实就是这样,人多了,没有编制就没有军饷,枪支弹药都要靠缴获,怎么好打仗。
回到了青山,于晨去安排事务,李福军回到临时指挥部休息。
几天下来,他也很疲惫,不休息不行了。
接下来几次大战,然后进入僵持阶段,双方从大打变成小打。
这也跟小鬼子的战略转变有很大关系,小鬼子大举南下,抢占战争资源。
小鬼子作死的这两年,正好给了渝都和八路军壮大的机会。
不过,在这之前的三年,是最艰难的三年,差点撑不住了。
幸好,渝都发动了全国民众,开始全民族抗战。
再加上小鬼子兵力也不足,终于把形势逆转了。
小鬼子也很无奈,只能把很大一部分主力放在了治安区上面。
这次就出来的30多人,都是桂军的兄弟。
本来还想着能不能留下几个,结果张启坤了解了一下,几乎没有。
桂军跟其他部队也不一样,非常抱团。
可以理解,别人都不知道这是一支什么队伍,怎么会轻易留下来。
这也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没有编制,部队就算是想壮大,都不好宣传。
“队长,里面有个连长,说能介绍我们去见他们师长。”
“师长,不可能吧,一个小连长,有这本事?”
李福军还真有点不太相信,现在的环境,等级之间差距很大。
“他在军部警卫连干过,跟过现在的副军长,也是他们师的师长。”
“还有这事?”
“队长,听说是师长的老乡,估计是自家人。”
张启坤对这中间的门道很熟悉,马上将自己的猜测说了。
“叫什么名字?”
“覃连水,当连长只有半年。”
李福军点点头,那就是松浦大战后,下面拼光了,从警卫中下放了一些老兵。
这就对了,倒是一个机会,至少混个编制。
“行吧,我们去看看这个连长。”
要做就做,这也是李福军的风格,不喜欢拖泥带水。
晚上的时候,几个组长都到了临时指挥部。
“你们应该都知道了,我有想法,搞个编制。”
“人多了,队伍也要扩大,我们总不能还这样东打一下,西敲一下,太散了。”
“都说说,有意见直接提。”
表面上看,大家都是奔着李福军来的,可是长久下去,不是事。
杀小鬼子不错,还要有个希望,出路也要有。
“队长,你说了算,我跟着你。”
不用说,三娃、于晨、大力几个人,一点都没有犹豫。
“队长,别的不担心,就是我们加入谁?”
“这周边,留下来的部队也不多。”
“不瞒你们说,我呢,是皖军,老直皖部队,按说51军会更好。”
“不过呢,桂军的覃连长做了保证,我们即便是去了31军,还是独立作战。”
这一点非常关键,也是覃连长对他们的心意,救命之恩。
编制在31军下,命令当然要听,但是,军官体系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