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面对新的设计领域,如何开始系统性学习?

道、法、术、器,从内核原理到表层技法,建立思维框架,融会贯通。

知识星球里的T同学,最近接到了很多业务运营的UI设计需求。在工作的过程中,她注意到一些好的运营UI设计,都加入了简短的动画效果,为页面增色不少。

于是她和我说,她很想学习UI动效设计。但她也有些迷茫:“我现在已经开始自学AE、C4D的基础操作课程了,但还是有点摸不到方向,要学的东西很多也很杂,总觉得不成体系。”最后她问我,“您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让我从学习交互动效,到实际落地应用,可以更加有系统性呀?”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面对新的知识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迷茫。大部分情况是,我们东拼西凑地看了很多学习资料,感觉掌握了一些规则,但这种学习和努力的方式都是散点式的。于是更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对知识领域“看不清,摸不透”,无法建立更完整的理解和认知,甚至规划不出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关于学习方法这件事情,以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我推荐“道、法、术、器”的思维方式。

“道、法、术、器”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你可能会觉得很抽象,甚至有点故弄玄虚,但实际上它却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我敢肯定,你曾经其实也或多或少地使用过这套方法。

举个例子,你在学习骑自行车。自行车是“器”;学会蹬脚踏板和刹车就是一种技能,是“术”;在转弯时减速并伸手提醒后车,是“法”;而真正让你把车骑起来的,是你控制住了身体的平衡核心并建立起安全意识,也就是掌握了“道”。这种对于身体平衡核心的控制、转弯时减速的认知,除了用在骑自行车上,也可以用在骑电动车上。

因此,“道、法、术、器”这种思维方式,既可用于习得新知识,融会贯通;也可用于迁移老技能,举一反三

我们再来看看T同学的问题:如何去系统性地学习UI动效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1. 道,也就是交互动效的基本价值观,是指导思想

所谓的指导思想,会帮助你建立起评判标准,即让你明白:什么样的动效是好动效?做动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应该/不应该添加动效?等等。

这些问题的答案会成为你日后做好动效设计的重要判断依据。

2. 法,也就是交互动效的设计原则和规范体系

交互动效设计原则有很多,这些原则来源于这个行业中前人的实践思考和归纳总结。比如,动效的持续时间有一定的标准,设备的大小和元素的面积都会对动效时长产生一定影响。

了解这些原则和规范,可以帮助你更快速地做出“对的设计”,避免出现大的错误。

3. 术,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流程、策略和方法

与很少会发生变化的“道”和“法”相比,“术”可以千变万化,可以有很多衍生,也最容易被迁移。在“术”这个层面,你需要了解到的是工作流程,以及在应对各种问题场景和需求的时候,应该使用哪些策略和方法。比如,如何从0到1完成动效设计需求?与上下游的工作方式和协作模式是什么?针对某个问题,通用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知晓了这些内容,你就会很迅速地融入工作中,也会很自然地知道该从哪里开始着手设计。

4. 器,也就是做动效设计的技能和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终做出设计稿就要靠这些工具。比如,用来做动效的AE、C4D等软件。

以上你可以看到,以UI动效设计为例的“道、法、术、器”这套学习思维的应用方式。你可以尝试将它应用于正在学习的新领域,相信一定也会有所收获。

以UI动效设计为例的“道、法、术、器”学习思维的应用方式

另外,我再分享一些应用心得。

1. 在学习时,四个层面没有绝对严格的执行顺序

我们并不需要严格按照“道、法、术、器”的层次顺序来执行学习计划。尤其是对于相对枯燥的专业领域,先以相对简单的“器”的技术手法层面进行切入,会更容易看到成效,激励起你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可以一点点地深入研究其内核,表里两不误。

2. 既要积累前人的经验,也要总结自己的方法

我们发现:“道”是知识领域的自有属性;“法”和“术”是前辈沉淀的原则规律。除了沿用,也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器”的层面也是如此,虽是工具,也要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不断地思考和总结,才会把知识变成认知,变成属于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