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
- (澳)凯兰·达文波特
- 6062字
- 2024-12-17 17:16:43
本书的结构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经过对王政时代的简单盘点后,我们将专注于罗马共和国。第一章“为罗马而骑”分析了骑士作为罗马骑兵的起源,以及马背上的勇气和勇武对贵族身份之形成的重要性。然后我们将探索骑士如何形成自己不同于元老和人民的等级,成为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在第二章“西塞罗的骑士等级”中,我们将通过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研究来审视公元前1世纪的事件,他的书信、演说和论文成为了我们关于共和晚期的主要证据。这一章将考察西塞罗本人对骑士等级(包括其中的陪审员、包税人和商人)的描绘如何反映了当时对这个新等级在罗马国家中的地位还不确定。第三章“身份问题”大体上涵盖了与第二章所言相同的时期,但视角稍有不同。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分析界定骑士等级成员的新的身份象征,比如财产条件、金指环、剧场中的保留座位,以及窄边短袍。对骑士地位的意义不仅从拥有既定背景的罗马人的角度,也从新加入该等级的成员的角度来讨论。
第二部分关注的是君主制罗马国家时代骑士等级的制度变化。第四章“通往元首制的道路”描绘了奥古斯都统治下君主制的到来如何让骑士有了共和时代不曾存在的新机会来为国家效劳。在第五章“帝国的骑士等级”中,关注点转向了骑士身份本身,以及它在公元1世纪的进程里开始被视作帝国的恩赐。我们将研究骑士身份是如何在各个行省得到表达的,以及在北非和小亚细亚等地那些截然不同的宗教中,它对罗马公民而言具有的内在价值。第六章和第七章是相互关联的两部分——“履历与人生(I):军官”和“履历与人生(II):行政官员”。这两章分析了由奥古斯都确立、他的继承者们扩充的帝国体系是如何让骑士们以军官和行政职务终生为国家效劳,一路晋升到皇帝宫廷中的长官之职。大量荣誉纪念物和墓碑上的铭文记录了皇帝赐予的职位与荣耀,清楚地在公共领域中表现了骑士生涯结构的演变。新的统治等级让骑士可以在军队和行政体系中拥有元老所追求的类似生涯,从而在整个骑士等级中造就了一个公职精英群体。但并非所有的骑士都想要长期的职业生涯,而是拿到一两个职位,甚至是以示皇帝垂青的荣誉头衔就心满意足了。
第三部分“公开展示的骑士”专注于对骑士等级的表演性、文化和宗教三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帝国时代,但也融合了来自共和时代的材料。第八章“仪式和共识”考察如何通过游行和公共展示在集体层面上表现骑士身份,以及它和皇帝及其家族的联系。在第九章“观众与表演者”中,我们转向剧场、斗兽场和竞技场。在这里,我们将考察究竟为何有如此之多的骑士等级成员想要在舞台上表演或是作为角斗士战斗,以及国家如何试图约束这种行为。与之相关,我们还将分析骑士等级可以坐在剧场前十四排座位的特权,以及这如何在罗马和行省成为社会地位的标志。然后,在第十章“宗教与国家”中,焦点将转向在罗马及其神圣的周边地区(特别是拉丁姆的崇拜所)专为骑士保留的官方祭司职务。我们将展示这些宗教职务如何为骑士提供了不同于军事和行政职务,但与之互补的荣耀和尊严。
第四部分将我们带到晚期帝国,以及骑士等级的最终转变。第十一章“总督与将军”专注于公元3世纪罗马军队和行政体系的变革,特别是骑士如何开始取代元老担任军队指挥官和行省行政官。本章还考察了行伍出身的新人崛起并跻身骑士的情况。第十二章“最后的罗马骑士”分析了骑士身份随着该等级的传统身份条件被抛弃而崩溃,以及该等级本身变成了一系列官方地位等级。军队和行政体系中的骑士摇身一变成为元老,而骑士身份本身在社会等级中也有了截然不同的位置。骑士等级跨越了一千多年的罗马历史,它的长寿可以归功于这样的事实,即它为并非元老,但仍然渴望在整个国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富有精英带去了荣耀和尊严。随着皇帝获得赐予骑士身份的特权,这种联系在君主制罗马国家中获得了更大的动力,创造了一种犒赏行省贵族精英和把他们纳入帝国体系的方式。
(1) “共和时代”“帝国”“帝国时代”“元首制”和类似表达,都是现代人为了方便起见而用来表示特定时代的术语,从而让我们的罗马史叙事具体化。不过,在“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罗马人自己也把他们的国家称为“共和国”(res publica),认为皇帝是在该体系内活动的。因此,我们可以把一直延续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帝国时代”称为“君主制共和国”。关于这种观点,见Kaldellis 2015:1-31。
(2) Heather 2005是一个近来的成功例子(尽管它面向的读者群要比本书大得多)。
(3) 例如,见Raaflaub and Rosenstein 1999;Mutschler and Mittag 2008;Scheidel 2009d and 2015;Arnason and Raafluab 2010;Bang and Scheidel 2013。
(4) 我从许多此类涵盖了大范围人类历史的研究中获益,特别是Mosca 1939;Powis 1984;Mann 1986;Kautsky 1997;and Crone 2003。
(5) Scheidel 2009a:5.
(6) 基本的定义见Weber 1968:930-2 and Crone 2003:101-4;关于它们对古代罗马和骑士的重要性,见Cohen 1975:261-7,Demougin 1988:1-3,and Finley 1999:49。不过,用“统治阶级”来表示“统治精英”并无不妥,因为这是社会学家和政治科学家学术研究中的普遍做法(Mosca 1939:50;Mann 1986:25,270)。
(7) 特别见Matthews 2000b对“精英”这样的宽泛用语背后的复杂性的明晰评论。
(8) 本书第十一章将详细讨论这里所描绘的演变过程。
(9) Mosca 1939:53-6,222-3;Bendix 1978:231;Kautsky 1997:144-50;Crone 2003:26,42-3;Wickham 2005:158,175.
(10) Mosca 1939:61;Ferguson 1999:406。关于具体的例子,阿契美尼德王朝时代的波斯,见Briant 1999:113-16,古典时代雅典的骑兵,见Spence 1993:198-202。
(11) 关于由意识形态定义的群体团结,见Mann 1986:519。
(12) 骑士:Barber 1995:26-7;Kaeuper 2009:94-115。日本武士:Farris 1999:60-6;Friday 2003:103-7,137-40。Momigliano 1966:16-17否定了将早期罗马骑士同中世纪欧洲骑士进行比较,但鉴于世界史中贵族和骑士清晰可见的联系,这种观点并无根据(Cornell 1995:446 n.31)。
(13) Weber 1968:226-7.
(14) Ferguson 1999:424;Bachrach 1999:292-4;Raber and Tucker 2005.
(15) Drews 2004:51-4.
(16) Drews 2004:72.参见Kelder 2012,作者收集了有关迈锡尼时代的希腊骑士的有限证据。
(17) Drews 2004:99.征服者到来前的“新世界”文明没有马匹,但在阿兹特克社会中有区分贵族战斗者的其他方式(Hassig 1999)。不过,在古代玛雅,精英和非精英甚至不用不同的武器(Webster 1999:343-6)。
(18) Sabin and De Souza 2007:417-18.
(19) Yates 1999:18-20.骑兵在后来的战国时代变得重要(Graff 2002:21-2)。
(20) Spence 1993:176-8;Sekunda 2013:201.关于色萨利的马匹,见Hyland 1990:16-17。关于公元前5世纪雅典骑兵的诞生,见Spence 2010。
(21) Nicolet 1962;Frederiksen 1968.
(22) Frederiksen 1968:10;Hyland 1990:17,188.
(23) 关于罗马共和国的演变,见Hillard 2005 and Flower 2010。
(24) Judge 1974:280-1;Hammer 2014:30-1.
(25) Weber 1968:306.特别见Stein 1927:1,他把骑士等级描绘成一个经济、社会和法律上的“身份群体”(德语中的Stand)。
(26) 《牛津拉丁语词典》ordo词条4;Nicolet 1974:175。
(27) Nicolet 1974:175-6;Cohen 1975;Finley 1999:45.
(28) Cohen 1975:281。关于军队组织作为社会等级体系的基础,见Ferguson 1999:400。
(29) 这一讨论概括了第一章的结论。
(30) Mosca 1939:57;Bottomore 1993:29.
(31) Weber 1968:306注意到,政治影响力的获取如何常常导致形成新的身份群体。
(32) Cohen 1975:281.
(33) Cohen 1975:265;De Ste. Croix 1981:42,339-40;Finley 1999:49-50.不幸的是,Hill 1952(除此之外,是当时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称骑士为“中产阶层”。古代罗马真正的“中产阶层”(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用于前现代世界的话)是平民的一部分。关于对该问题的方法论和理论反思,见Harris 2011:15-26 and E. Mayer 2012:8-14。他们认为,按照罗马的经济阶层来进行思考是可行的,即便罗马人自己并不这样看待自己的社会。
(34) Mann 1986:256.
(35) 本书第一章中将做更多的讨论。
(36) 关于国家在组织社会等级中的角色,见Poulantzas 1978:127。
(37) 比如,见Weber 1968:305-7;Zmora 2001:1-2;Scheidel 2013:19-20。
(38) Mosca 1939:404.
(39) 见本书第一和第五章。
(40) Hopkins and Burton 1983.关于贵族更新的基本原则,另见Mosca 1939:413。
(41) 当然,这并未阻止罗马出现世袭贵族的冲动,因为元老的儿子通常是骑士,因而是社会上层的一部分。在帝国时代,奥古斯都正式将元老身份授予了元老的家族成员,尽管他们的后代仍需要被正式提拔进元老院。这些发展将在本书第四和第五章中讨论。
(42) 社会分层的方法似乎没有一定之规:有时,不同的身份群体有严格的法律定义,就像元老和骑士等级,而有时则不会施加这种法律标准(Eisenstadt 1993:84-6)。
(43) 在这方面,见Hillard 2005:6 and Flower 2010:11-12对共和国的评论,他们认为那是一种意识形态概念,通过将所有公民包括在内来推动罗马的团结,即便在事实上,身份对他们做了清晰的划分。
(44) Mann 1986:519.另见Weber 1968:935。
(45) 相关讨论见本书第三章。
(46) Finley 1999:46.
(47) M.I. Henderson 1963:61.关于意识形态和群体的团结,见Mann 1986:519,对于为国家服务方面,见Kautsky 1997:169-71。
(48) Hillard 2005:4.
(49) 见Crone 1980:62-71对早期的阿巴斯王朝没能为其国家创造“政治理由”的评点。
(50) Kautsky 1997:169-77.
(51) Duby 1976:356;Barber 1995:43;Zmora 2001.
(52) Duby 1980:295.
(53) complex societies,指的是在古代世界的一些地区中出现的大规模的社会组织形态。——译者
(54) Crone 2003:42.我们不禁会想到波吕比乌斯在这一语境下的政体循环论(波吕比乌斯6.4.1—9.14)。关于世界史中的共和国,见Everdell 2000。
(55) Raaflaub 1999:135.
(56) Kamen 2013:3拒绝用“等级”一词来表示雅典的社会群体,因为前者与罗马人的联系。
(57) 关于这点和其他更多,见Spence 1993:181-230.57。
(58) Spence 1993:193-5;Finley 1999:47.关于实践中对骑兵的“民主焦虑”,见Blanshard 2010:214-18。
(59) Lintott 2001:158-60;Raaflaub 1999:132.
(60) 学者们广泛认可这点,比如Spence 1993:165-76;Raaflaub 1999:137;Low 2002:104-6;P. Hunt 2007:126-7。不过,鉴于骑兵在帕特农神庙饰带上的醒目地位,我们必须谨慎,避免过于简单化:他们没有完全被排除出雅典人的公民骄傲。见Spence 1993:202;Balot 2006:820。
(61) Balot 2006:82-3,89-90,177;Spence 2010:116. Low 2002对公元前4世纪初,骑兵服役如何既符合雅典的政治意识形态,又与其存在冲突做了敏锐的评价。关于古典雅典在身份表达中的意识形态和实践差异,见Kamen 2013。
(62) 波吕比乌斯6.14.4-12;Lintott 1999:199-208;Millar 2002:32-3。事实上,在一系列重要的文字和著作中,米勒强调了罗马体系中之前被忽视的民主元素(Millar 1984,1986,1998,2002)。
(63) 波吕比乌斯6.11.1—18.1。该体制的初衷并未考虑这种平衡,就像斯巴达的吕库格斯那样,而是随着时间而演变的(波吕比乌斯6.10.1—13)。North 1990:20-1认为,尽管罗马有着各种“民主”特征,但相比雅典,斯巴达实际上与罗马共和国更为相似。
(64) 见本书第一章。
(65) 此外,就像Hillard 2005:3-4所指出的,精英之间的竞争是罗马共和国政治文化的固有组成部分。
(66) Brock and Hodkinson 2001:16-17.
(67) Mann 1986:531-2.
(68) 第一章末将讨论这两部法律。
(69) 在这点上,见Kautsky 1997:49的重要评论,他表示贵族帝国没有“阶级冲突”,有的只是贵族之间的政治争端。
(70) 见本书第二章。
(71) Weber 1968:30将政治身份群体定义为“通过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式占用”而产生的。不能像这样来描绘骑士,尽管他们的确拥有政治影响。
(72) Badian 1962:224.
(73) Flower 2010:12-15.
(74) Flower 2010:12-15。另见Bang 2011,在一篇很有启发性的论文中,他指出早期罗马帝国不是唯一处于过渡中的国家,统治的不同方面之间的妥协常常是君主制国家的特征。
(75) Bendix 1978:219-20;Eisenstadt 1993:132-4;Crone 2003:64-6.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中世纪时由皇帝、国王和诸侯用剑拍肩部授予爵位的仪式(见Duby 1980:300-1;Barber 1995:36)。另外注意阿兹特克国王蒙特祖玛·伊鲁伊卡米纳(Moteuczo-ma Ilhuicamina)授予军人贵族头衔的方式,从而将他们与自己维系起来(Hassig 1999:372)。这是跨越新旧世界社会的普遍历史潮流。
(76) 见本书第八、九、十章。
(77) 见本书第五章。
(78) 关于“驯化”原则,见Elias 1982 and 1983。关于它在罗马世界的应用,见Bang 2011:107-8,2013:430;Weisweiler 2015。就像Rosenstein 2009:39-40所指出的,元老贵族不得不与皇帝“合作”,以便从后者那里获得荣誉。
(79) 见本书第四、六和七章。
(80) 本书第六至七章做了讨论。
(81) Pflaum 1950:105.
(82) Bang 2011:124.
(83) 见本书第五和第七章。
(84) 塔西佗《阿格里古拉传》4.1。
(85) 关于对公职贵族的讨论,见Mosca 1939:60;Kautsky 1997:127-32;Crone 2003:67- 8。并非所有的国家都成功形成了公职贵族:注意阿巴斯王朝在这方面的失败(Crone 1980:70-1)。
(86) 见本书第七章。关于贵族要求获得越来越准确的身份区分来让他们不同于自己的同僚的做法,见Kautsky 1997:213-17。
(87) 关于为国家官员的凝聚力提供基础的主导理念,见Poulantzas 1978:154-6;Mann 1986:269-70。
(88) Mosca 1939:405.
(89) 关于中国科举考试的“唯才是举”,见Kautsky 1997:92-5:最成功的候选人已经是精英或者拥有精英人脉。Scheidel 2009b:19也提到在中国的体系中,推荐和恩荫扮演着与罗马类似的角色。
(90) Barber 1995:41-3.关于汉朝,见Bang and Turner 2015:17-18。
(91) 本书第四章将探究这点。来自行政体系或军官团体的骑士等级成员在公元3世纪将成为皇位的可能候选人,关于这一点,见本书第十一、十二章。
(92) Mann 1986:270;Wickham 2005:158.比如,见Leyser 1994:67对公元9世纪的骑士身份的评价:“这些世俗贵族中没有文官。非战斗的世俗贵族就像佩武器的教士一样是怪物。”此类情形跨越了东西方的分界线。比如,在思想观点和文化价值上,中国贵族与日本的武士阶层截然不同,后者在某些方面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有更多的共同点(Holcombe 1994:56-8,72;参见Friday 2003:10,他更一般地强调了武士与日本文官统治的反差)。
(93) 关于这一“大合流”,即在中国和罗马建立的稳定而统一的君主制,见Scheidel 2009b:17-18。
(94) Yates 1999:33-4;Rosenstein 2009:41-2.
(95) Mittag and Mutschler 2008:442在对帝国罗马和汉朝的比较中指出,和平意识形态的发展在达到了疆域极盛的社会中很常见。
(96) Bang and Turner 2015:20-2对汉朝精英做了重要评点,让我们注意到曾被学者低估的军队生涯或尚武理念的不同方面。
(97) 见本书第六章。
(98) 见本书第八章。
(99) Powis 1984:43-62描绘了随着前现代国家的演变,军事能力如何同其他贵族意识形态的文官标志继续共存。
(100) 本书第十一章将详细讨论该过程。
(101) Matthews 2000b:436-8;P. Brown 2000:332-3.
(102) 共治四帝:维克托尔《皇帝传》40.12,以及拉克坦提乌斯《论迫害者之死》19.6对马克西米努斯·达扎(Maximinus Daza)的描绘。瓦伦提尼安一世和瓦伦斯:阿米安29.3.6,31.14.5,以及Lenski 2002:86-8的评论。
(103) Davenport 2015a;2016.
(104) McEvoy 2013:106-7.
(105) 见本书第十二章。
(106) Wickham 2005:158;Halsall 2007:92-3,以及P. Brown 1992 and Näf 1995对元老价值观的分析。关于对一个蛮族家族及其在罗马政治中的身份表达的个案研究,见McEvoy 2016对公元5世纪的阿尔达布里乌斯家族(Ardaburii)的描绘。另见Demandt 1980对军队精英的联系和网络的更一般研究。
(107) Halsall 2007:109-10,350-1,474-5,484.
(108) 因此,罗马帝国晚期的军官与匈人截然不同(Maenchen-Helfen 1973:190-9)。我们还可以比较罗马和中世纪中国的情况。南朝宋齐梁陈时,军队精英和武人皇帝的崛起并没导致整个帝国意识形态或贵族价值观的改变。相反,新的武人集团接受了汉朝时就已经确立的贵族生活方式。见Holcombe 1994:21,36,56-8,72;Graff 2002:90-3,115-16,256;Scheidel 2009b:21-2。
(109) 古意大利罗马东南地区。——译者
(110) 见本书第十二章。
(111) Halsall 2007:494-6,2010:375-6.关于转向日耳曼入侵者的贵族,见Wickham 1984:18-19。
(112) 关于军事神学,见McCormick 1986.另见I. Wood 1994:66-70;Halsall 2007:489-90。
(113) 在西部,晚期罗马帝国同样战事不断,但会任命将军们来应对这些危机。他们被授予了元老身份,因此并未出现独立的武人阶层。
(114) Wickham 1984:21.
(115) Mathisen 1993:32,53,89-104,125-31,136-9.关于行政体系和生涯的地方性质,另见I. Wood 1994:60-1;Halsall 2007:480-2。
(116) Wickham 2005:174-7.关于军事陪葬品和男性风尚,见Halsall 2010:357-81。
(117) Wickham 2005:179-85,194-5,200-1.关于对后罗马时代贵族的性质的讨论,另见Fouracre 2000。
(118) T.S. Brown 1984;Wickham 2005:207,239.
(119) 这一画面大体上是真实的,尽管总能找到例外:B. Swain 2016:215-18。
(120) T.S. Brown 1984:46-61(引文见第42页);Barnish 1988.
(121) T.S. Brown 1984:83,125.与高卢的贵族相反,对意大利的贵族来说,教会生涯似乎并不那么有吸引力(Barnish 1988:138-40)。
(122) 关于拜占庭是“共和国”,见Kaldellis 2015。
(123) Haldon 1990:388-97,2004:213-15;Wickham 2005:236-9.
(124) Kazhdan and Wharton Epstein 1985:62-70,110-16.另见Cheynet 2006:5;Haldon 2009:192。
(125) Haldon 2004:225-6还指出,到了公元9世纪,所有的元老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由此终结了“元老世袭制”。
(126) Bumke 1977:110-11. Luscombe and Evans 1988:314-15关注了这场运动更大的思想和文化意义。
(127) Barber 1995:26-37.关于仪式,另见Leyser 1994:57;Kaeuper 2009:146。
(128) Duby 1980:295.
(129) Morris 1978;Kaeuper 2009:55,137-45.
(130) Chenu 1968:225-6;Duby 1980:295-7.
(131) Luscombe and Evans 1988:308-9.
(132) Jackson 1990:104分析了红胡子腓特烈的骑士身份和帝国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