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意义

通过梳理国内学术研究动态,本研究发现,关于旅游与民生问题的研究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实践性不强,部分学者的研究只侧重一个角度或领域。本研究注重研究结论的实用性和措施办法的可操作性,通过实地调查和实证分析,对如何实现旅游扶贫,如何协调旅游发展与提高民众生产生活质量,如何处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文化变迁等问题并进行有益的理论探讨,既符合青海省“一优两高”的战略导向,又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书属于应用研究层面,突出社会实际作用。一是随着草原旅游的发展、牧区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加、牧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到牧区旅游、工作和生活,使得牧民的生产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对牧区旅游地的人地关系、社会文化变迁与牧区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对负面问题加以深入探析。二是多选择典型案例,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全面系统调查草原旅游发展下的牧民生产生活状况,为促进牧区旅游的社会融合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三是深挖旅游扶贫内涵和旅游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为“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牧民”等“旅游+”模式提供新思路。四是根据研究结论以及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总方针,立足城乡发展一体化,希冀从牧民生产生活提升角度为青海省草原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奋力推进青海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